生物标志物联合大蜡螟感染模型在鉴别临床高毒力肺炎克雷伯菌中的应用
DOI:
CSTR:
作者:
作者单位:

作者简介:

通讯作者:

中图分类号:

基金项目:

江苏省卫生健康委员会科研项目(Z2021009、Ym2023110)、江苏省徐州市科技计划项目(KC23269)、徐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院级科研项目(2023ZY07)


Author:
Affiliation:

Fund Project:

  • 摘要
  • |
  • 图/表
  • |
  • 访问统计
  • |
  • 参考文献
  • |
  • 相似文献
  • |
  • 引证文献
  • |
  • 资源附件
  • |
  • 文章评论
    摘要:

    目的探讨生物标志物检测联合大蜡螟感染模型准确鉴别临床高毒力肺炎克雷伯菌(hvKP)的应用价值。方法非重复收集2020年1月至2021年12月徐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分离自重症监护室患者的肺炎克雷伯菌,经拉丝实验和毒力基因检测鉴定出生物标志物阳性的肺炎克雷伯菌,并进行荚膜血清分型和多位点序列分型。使用标准菌株ATCC700603、ATCC43816建立大蜡螟感染模型,将临床分离的肺炎克雷伯菌分别制作4个不同浓度的菌液进行大蜡螟感染试验,每12小时记录死亡情况,绘制生存曲线并计算72 h 50%致死量(LD50)。结果共收集15株hvKP,检出3种血清型,分别为K1 ST23型(13.3%,2/15)、K64 ST11型(60.0%,9/15)、 K112 ST15型(26.7%,4/15)。K1和K64型的菌株均含有rmpA、rmpA2、iucA和iroN 4个毒力基因,而K112型的4株均只含有rmpA2和iucA 2个毒力基因。K64 ST11型和K112 ST15型菌株均对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耐药。大蜡螟能够区分出高毒力和低毒力肺炎克雷伯菌,当菌液浓度分别为1×10 5 CFU/mL、1×10 6 CFU/mL、1×10 7 CFU/mL、1×10 8 CFU/mL时,ATCC700603和ATCC43816对应浓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 1、0.002 3、0.024 5、0.042 8)。未做任何处理的空白对照和注射了磷酸盐缓冲液的大蜡螟均存活,随着菌液浓度的升高,大蜡螟的病死率也随之升高。与高毒力标准菌株ATCC43816相同,K1、K64、K112型临床菌株均表现出高致死率,当菌液浓度在1×10 7~1×10 8 CFU/mL时,所有大蜡螟在48 h内死亡。1×10 6 CFU/mL的菌液可区分出hvKP和cKP,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ATCC700603、ATCC43816、K1型、K64型、K112型和cKP在72 h的LD50分别为5.2×10 6 CFU/mL、6.8×10 4 CFU/mL、1.0×10 4 CFU/mL、1.0×10 4 CFU/mL、3.1×10 4 CFU/mL、1.6×10 6 CFU/mL,对应的Log10LD50分别为6.718、4.834、3.987、3.987、4.504、6.212,临床分离的K1型、K64型、K112型肺炎克雷伯菌均可被定为高毒力菌株。结论生物标志物联合大蜡螟感染模型,可以准确实现临床经典肺炎克雷伯菌和高毒力肺炎克雷伯菌的鉴别。

    Abstract:

    参考文献
    相似文献
    引证文献
引用本文

宋爽 ,赵树龙 ,孙静芳 ,徐银海 ,马萍 ,康海全 △.生物标志物联合大蜡螟感染模型在鉴别临床高毒力肺炎克雷伯菌中的应用[J].检验医学与临床,2024,(20):3053-3058

复制
分享
文章指标
  • 点击次数:
  • 下载次数:
  • HTML阅读次数:
  • 引用次数:
历史
  • 收稿日期:
  • 最后修改日期:
  • 录用日期:
  • 在线发布日期: 2024-10-28
  • 出版日期:
文章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