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当期目录
- 优先出版
- 下载排行 过刊浏览
-
2025,22(5):577-581, DOI:
Abstract:
目的探讨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POAG)患者房水促红细胞生成素(EPO)、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水平与视盘视网膜神经纤维层(RNFL)厚度及视野平均缺损(MD)程度的关系。方法选取2019年3月至2021年1月该院收治的50例(50眼)POAG患者作为研究组,根据不同视野MD程度将其分为A组(视野MD程度<-12 dB)、B组(视野MD程度-12~-6 dB)、C组(视野MD程度>-6 dB)。另选取同期该院收治的年龄相当的22例(22眼)白内障患者作为对照组。测量各组眼压、前房深度、眼轴和角膜中央厚度;测量并计算视野MD程度,测量视盘RNFL厚度。采集各组房水样本,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房水EPO、TGF-β1水平。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POAG患者房水EPO、TGF-β1水平与视盘RNFL厚度及视野MD程度的相关性。结果A、B、C组房水EPO、TGF-β1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视野MD程度及视盘RNFL厚度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earson相关分析结果显示,POAG患者房水样本EPO水平与视野MD程度及视盘RNFL厚度均呈负相关(r=-0.869、-0.803,P<0.05),TGF-β1水平与视野MD程度及视盘RNFL厚度均呈负相关(r=-0.853、-0.902,P<0.05)。结论POAG患者房水EPO、TGF-β1水平均高于白内障患者,且POAG患者EPO、TGF-β1水平升高与视野MD程度及视盘RNFL厚度均存在一定关系。
-
2025,22(5):581-586, DOI:
Abstract:
目的探讨视锥蛋白样蛋白-1(VILIP-1)、 促甲状腺激素(TSH)、尿清蛋白/肌酐比值(UACR)与脑小血管病(CSVD)病情进展及认知功能障碍(CI)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21年9月至2022年9月于该院就诊的144例CSVD患者作为观察组,根据白质高信号Fazekas量表评分将观察组分为轻度组、中度组和重度组;根据CSVD患者是否合并CI将观察组分为合并CI组和未合并CI组。另选取同期该院100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各组VILIP-1、TSH水平,采用HEX DEM检测仪检测各组尿清蛋白、肌酐水平,并计算UACR。比较观察组和对照组生物标志物水平;比较不同病情CSVD患者的临床特征;采用Spearman相关分析CSVD患者VILIP-1、TSH水平及UACR与CSVD病情进展的相关性;比较合并CI组和未合并CI组临床特征;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CSVD患者发生CI的危险因素;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VILIP-1、TSH、UACR对CSVD患者发生CI的预测价值。结果观察组VILIP-1、TSH水平及UACR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轻度组、中度组和重度组年龄、合并高血压、合并糖尿病、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评分,以及VILIP-1、TSH水平及UACR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合并CI组和未合并CI组年龄、发病时间、VILIP-1、TSH水平及UACR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Spearman相关分析结果显示,CSVD患者VILIP-1、TSH水平及UACR与CSVD病情进展均呈正相关(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高龄、发病时间过长,以及VILIP-1、TSH水平及UACR升高均为CSVD患者发生CI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VILIP-1、TSH、UACR联合检测预测CSVD患者发生CI的曲线下面积(AUC)为0.879,大于VILIP-1、TSH、UACR单独检测的AUC,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Z=4.782、3.274、3.685,P=0.001、0.009、0.004)。结论CSVD患者VILIP-1、TSH水平及UACR与CSVD的病情进展及CI均存在密切相关性,且3项指标联合检测预测CSVD患者发生CI的效能较高,可作为病情判断及预测CI的生物标志物。
-
2025,22(5):587-590, DOI:
Abstract:
目的探讨血清25-羟维生素D3[25-(OH)D3]水平与儿童腹泻及免疫功能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21年11月至2023年11月在该院儿科门诊就诊的323例腹泻患儿作为病例组,另选取同期该院300例健康体检儿童作为对照组。检测并比较2组血清25-(OH)D3、急性期炎症反应相关指标[白细胞计数(WBC)、C反应蛋白(CRP)、降钙素原(PCT)]、体液免疫指标[免疫球蛋白(IgA)、IgG、IgM)]、细胞免疫指标[CD4 +T细胞、CD8 +T细胞、CD19 +B细胞、CD16 +NK细胞/CD56 +NK细胞比值(CD16/CD16比值)]、炎症细胞因子[肿瘤坏死因子-α、干扰素(INF)-γ、白细胞介素(IL)-2、IL-4、IL-6、IL-10]水平的差异。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腹泻患儿血清25-(OH)D3水平与急性期炎症反应相关指标、炎症细胞因子、体液免疫指标、细胞免疫指标水平的相关性。结果病例组血清25-(OH)D3、IgA、IgG、IgM、IL-4、IL-10水平及CD16/CD56比值均明显低于对照组,WBC、CRP、PCT、INF-γ、IL-2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earson相关分析结果显示,腹泻患儿血清25-(OH)D3水平与IgA、IgG、IgM、IL-4、IL-10水平及CD16/CD56比值均呈正相关(r=0.121、0.600、0.357、0.925、0.333、0.276,P<0.05),与WBC、CRP、PCT、INF-γ、IL-2水平均呈负相关(r=-0.359、-0.410、-0.610、-0.639、-0.286,P<0.05)。结论血清25-(OH)D3水平降低可影响患儿的正常免疫功能,增加儿童腹泻发生率,检测血清25-(OH)D3水平对儿童腹泻的诊治有重要意义。
-
2025,22(5):591-595, DOI:
Abstract:
目的探讨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HR-HPV)感染合并宫颈上皮内瘤变患者术后血清微小RNA(miR)-222、miR-362对HR-HPV感染转归的预测价值。方法选取2020年5月至2023年5月在该院进行手术治疗的204例HR-HPV感染合并宫颈上皮内瘤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术后6个月检查HR-HPV感染是否转阴分为未转阴组和转阴组。采用实时荧光定量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检测血清miR-222、miR-362水平。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血清miR-222、miR-362对HR-HPV感染合并宫颈上皮内瘤变患者术后HR-HPV感染转归的预测价值。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HR-HPV感染合并宫颈上皮内瘤变患者术后HR-HPV感染转归的影响因素。结果HR-HPV感染合并宫颈上皮内瘤变患者术后血清miR-222水平明显低于术前,miR-362水平明显高于术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未转阴组血清miR-222水平明显高于转阴组,miR-362水平明显低于转阴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血清miR-222、miR-362联合检测预测HR-HPV感染合并宫颈上皮内瘤变患者术后HR-HPV感染转归的曲线下面积(AUC)明显大于二者单独检测的AUC,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Z=3.178、2.675,P=0.002、0.008)。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miR-222、miR-362均为HR-HPV感染合并宫颈上皮内瘤变患者术后HR-HPV感染转归的影响因素(P<0.05)。结论HR-HPV感染合并宫颈上皮内瘤变患者术后血清miR-222、miR-362水平与HR-HPV感染转归均有关,二者联合检测能够提高对HR-HPV感染转归的预测价值。
-
2025,22(5):596-600, DOI:
Abstract:
目的探讨精蛋白重组人胰岛素联合门冬胰岛素治疗妊娠期糖尿病(GDM)的疗效及其对血清和肽素(Copeptin)水平、胰岛素抵抗和胰岛β细胞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21年3月至2023年1月该院收治的402例GDM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抽签的方法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联合组,每组201例。对照组采用门冬胰岛素治疗,联合组采用门冬胰岛素联合精蛋白重组人胰岛素治疗。观察2组治疗前后血糖指标、空腹胰岛素(FINS)、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胰岛β细胞功能指数(HOMA-β)、血清Copeptin、同型半胱氨酸(Hcy)和胱抑素C(CysC)水平及不良反应。结果2组治疗后空腹血糖(FPG)、餐后2 h血糖(2 hPG)和糖化血红蛋白(HbA1c)水平均明显低于治疗前,且联合组治疗后FPG、2 hPG和HbA1c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治疗后FINS水平均高于治疗前,HOMA-β均大于治疗前,HOMA-IR均小于治疗前,且联合组治疗后FINS水平高于对照组,HOMA-β大于对照组,HOMA-IR小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治疗后血清Copeptin水平均高于治疗前,Hcy和CysC水平均低于治疗前,且联合组治疗后血清Copeptin水平高于对照组,Hcy和CysC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精蛋白重组人胰岛素联合门冬胰岛素治疗GDM患者对血糖指标、血清指标、胰岛β细胞功能改善更明显且安全。
-
2025,22(5):600-604, DOI:
Abstract:
目的探讨下尿路结石合并感染患者尿路病原菌分布及其血清糖类抗原125(CA125)、尿甲壳质酶蛋白-40(YKL-40)水平变化及意义。方法选取2022年1月至2024年1月该院接诊的100例下尿路结石合并感染患者作为病例组,另选取同期该院接诊的100例下尿路结石未合并感染患者作为对照组。分析病例组病原菌分布情况,采用全自动化学发光分析仪以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2组血清CA125、YKL-40水平;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下尿路结石合并感染的影响因素;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血清CA125、YKL-40对下尿路结石合并感染的诊断价值。结果病例组共分离出病原菌92株,其中革兰阴性菌占63.04%,革兰阳性菌占28.26%,真菌占8.70%。革兰阴性菌以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为主;革兰阳性菌以粪肠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为主;真菌有白色假丝酵母菌、热带假丝酵母菌。病例组合并糖尿病、结石最大径≥2 cm、尿路梗阻占比及血清YKL-40、CA125水平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血清CA125、YKL-40、合并糖尿病、结石最大径、尿路梗阻是下尿路结石合并感染的影响因素(P<0.05)。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血清CA125、YKL-40单独及二者联合检测诊断下尿路结石合并感染的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802、0.789、0.900,二者联合检测诊断下尿路结石合并感染的AUC均大于CA125、YKL-40单独检测的AUC,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Z=3.559、4.175,P<0.05),其灵敏度、特异度分别为75.00%、87.00%。结论下尿路结石合并感染患者以革兰阴性菌为主,患者血清CA125、YKL-40水平均明显升高,CA125、YKL-40联合检测对下尿路结石合并感染具有更高的诊断价值。
-
2025,22(5):605-609, DOI:
Abstract:
目的探讨氟比洛芬酯、奥施康定联合姑息性放疗在恶性肿瘤骨转移癌性疼痛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2年6月至2023年6月湖北省十堰市太和医院收治的112例恶性肿瘤骨转移癌性疼痛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治疗方式不同分为A组(奥施康定联合姑息性放疗)和B组(氟比洛芬酯、奥施康定联合姑息性放疗)。比较2组疼痛缓解效果及首次镇痛起效时间、治疗14 d内暴发痛次数、治疗14 d内奥施康定总用量,以及治疗前和治疗14 d后血清5-羟色胺(5-HT)、前列腺素E2(PGE2)、Ⅰ型胶原N末端肽(NTx)水平;比较2组治疗期间药物不良反应总发生率。结果B组镇痛有效率(91.94%)高于A组(78.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首次镇痛起效时间、治疗14 d内暴发痛次数及治疗14 d内奥施康定总用量均少于A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治疗后血清5-HT、PGE2、NTx水平均低于治疗前,且B组治疗后血清5-HT、PGE2、NTx水平均低于A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药物不良反应总发生率(50.00%)与A组(46.00%)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氟比洛芬酯、奥施康定联合姑息性放疗对恶性肿瘤骨转移癌性疼痛患者的缓解效果更优,该治疗方案镇痛起效快,可减少暴发痛次数,改善患者血清指标水平,且治疗安全性较高。
-
2025,22(5):609-613, DOI:
Abstract:
目的探讨白及粉联合艾司奥美拉唑对胃溃疡(GU)患者血清炎症因子、肠道菌群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2020年1月至2023年6月该院收治的150例GU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将其分为对照组(70例)和观察组(80例),对照组采用艾司奥美拉唑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联合采用白及粉治疗。比较2组总有效率、血清炎症因子水平、肠道菌群及生活质量。结果观察组治疗7 d时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7 d时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IL)-6、IL-8及C反应蛋白(CRP)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7 d时肠杆菌、肠球菌、葡萄球菌及类杆菌数量均少于对照组,而双歧杆菌数量多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7 d时欧洲五维健康量表各维度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白芨粉联合艾司奥美拉唑治疗GU患者可明显提升总有效率,降低相关血清炎症因子水平,有效改善患者肠道菌群分布状态,提高其生活质量。
-
2025,22(5):614-619, DOI:
Abstract:
目的分析血清人视锥蛋白样蛋白-1(VILIP-1)和泛连接蛋白1(Pannexin1)与急性脑梗死复发的关系,并探讨Toll样受体4(TLR4)/核因子-κB(NF-κB)途径的参与机制。方法选取2020年1月至2021年1月该院收治的184例急性脑梗死患者作为观察组,根据神经功能损伤程度将观察组又分为轻度组(85例)、中度组(64例)和重度组(35例);根据1年后的随访结果又将观察组分为复发组和未复发组。另选取同期该院70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检测所有研究对象血清VILIP-1、Pannexin1、TLR4、髓样分化因子88(MyD88)及NF-κB水平。采用点二列相关分析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VILIP-1、Pannexin1水平与急性脑梗死复发的相关性;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VILIP-1、Pannexin1水平与TLR4、MyD88、NF-κB水平的相关性。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血清VILIP-1和Pannexin1对急性脑梗死复发的预测价值。结果轻度组、中度组和重度组血清VILIP-1、Pannexin1水平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重度组血清VILIP-1、Pannexin1水平最高。点二列相关分析结果显示,血清VILIP-1和Pannexin1水平与急性脑梗死复发均呈正相关(P<0.05)。复发组血清VILIP-1、Pannexin1水平均明显高于未复发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血清VILIP-1和Pannexin1预测急性脑梗死复发的曲线下面积均>0.850,且VILIP-1和Pannexin1预测急性脑梗死复发的最佳截断值分别为8.09、5.08 mg/mL。轻度组、中度组和重度组血清TLR4、MyD88、NF-κB水平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重度组血清TLR4、MyD88、NF-κB水平最高。Pearson相关分析结果显示,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TLR4、MyD88、NF-κB水平与VILIP-1和Pannexin1水平均呈正相关(P<0.05)。结论血清VILIP-1、Pannexin1与急性脑梗死复发关系密切,并且对其复发具有较高的预测价值,且TLR4/NF-κB途径在急性脑梗死的发病和疾病进展过程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其作用机制可能与调控VILIP-1和Pannexin1水平密切相关。
-
2025,22(5):619-624, DOI:
Abstract:
目的探讨支气管哮喘患儿(BA)血清C-X-C基序趋化因子受体4(CXCR4)、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水平及其与气道炎症反应和糖皮质激素疗效的关系。方法选取2021年1月至2023年12月该院收治的146例BA患儿作为BA组,根据糖皮质激素治疗3个月后的疗效将其分为无效组和有效组。另选取同期该院75例健康体检儿童作为对照组。检测各组血清CXCR4、BDNF及气道炎症指标[嗜酸性粒细胞(EOS)计数、呼出气一氧化氮(FeNO)]水平。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BA患儿血清CXCR4、BDNF水平与EOS计数、FeNO水平的相关性。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BA患儿糖皮质激素治疗无效的影响因素。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血清CXCR4、BDNF对BA患儿糖皮质激素治疗无效的预测价值。结果BA组血清CXCR4、BDNF、FeNO水平及EOS计数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earson相关分析结果显示,BA患儿血清CXCR4、BDNF水平与FeNO水平、EOS计数均呈正相关(P<0.05)。146例BA患儿糖皮质激素治疗无效率为34.25%(50/146)。无效组血清CXCR4、BDNF水平均高于有效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重度BA及EOS计数、FeNO水平、CXCR4水平、BDNF水平升高均为BA患儿糖皮质激素治疗无效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血清CXCR4、BDNF联合检测预测BA患儿糖皮质激素治疗无效的曲线下面积为0.867,大于血清CXCR4、BDNF单独检测的0.783、0.77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Z=2.842、2.977,P<0.05)。结论血清CXCR4、BDNF水平升高与BA患儿气道炎症反应加重及糖皮质激素治疗无效均密切相关,血清CXCR4、BDNF联合检测对BA患儿糖皮质激素治疗无效的预测价值较高。
-
闫梦洋 1,张勇 2,董福生 3,郭新响 4,赵钰 2,解俊婷 2
2025,22(5):625-629, DOI:
Abstract:
目的探讨膝关节骨性关节炎(KOA)患者血清磷脂酰肌醇蛋白聚糖-3(GPC3)和趋化因子配体3(CCL3)水平及其与病情严重程度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22年7月至2023年7月河北省秦皇岛市第二医院收治的118例KOA患者作为研究组,根据Kellgren-Lawrence(K-L)分级系统将研究组又分为Ⅱ级组、Ⅲ级组和Ⅳ级组。另选取同期河北省秦皇岛市第二医院100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研究组和对照组血清GPC3、CCL3水平;采用Spearman相关分析KOA患者血清GPC3、CCL3水平与K-L分级的相关性;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KOA患者病情严重程度的影响因素。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血清GPC3、CCL3对KOA病情严重程度的诊断价值。结果研究组血清GPC3水平低于对照组,CCL3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8.067、5.260,P<0.05)。Ⅱ级组、Ⅲ级组和Ⅳ级组血清GPC3、CCL3水平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56.530、37.977,P<0.05)。Spearman相关分析结果显示,KOA患者血清GPC3水平与K-L分级呈负相关(r=-0.651,P<0.05);KOA患者CCL3水平与K-L分级呈正相关(r=0.519,P<0.05)。Ⅱ级组、Ⅲ级组和Ⅳ级组病程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86.951,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血清CCL3水平升高、病程长是KOA患者病情严重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GPC3水平升高是KOA患者病情严重的独立保护因素(P<0.05)。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血清GPC3、CCL3及二者联合检测诊断KOA病情严重程度的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863、0.891、0.961,二者联合检测诊断KOA病情严重程度的AUC大于GPC3、CCL3单独检测的AUC,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Z=2.130、2.251,P=0.033、0.002)。结论KOA患者血清GPC3水平降低,CCL3水平升高,二者水平与病情严重程度均密切相关,且二者联合检测对KOA的病情严重程度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
-
2025,22(5):630-635, DOI:
Abstract:
目的探讨血清S100β、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对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PHN)的预测价值及其与神经系统损伤的关系。方法选取2022年1月至2023年12月该院收治的110例水痘带状疱疹病毒(VZV)感染患者作为VZV组,另选取同期该院116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所有研究对象血清S100β、TNF-α水平。采用温度感觉分析仪评估所有研究对象温觉、冷觉、热痛觉、冷痛觉阈值。收集VZV组临床资料,根据其治疗后的疼痛程度数字量表(NRS)评分分为PHN组和非PHN组。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血清S100β、TNF-α对VZV感染患者发生PHN的预测价值。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VZV感染患者发生PHN的危险因素。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VZV感染患者温觉、冷觉、热痛觉、冷痛觉阈值与血清S100β、TNF-α水平的相关性。结果VZV组血清S100β、TNF-α水平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非PHN组和PHN组发病部位、合并冠心病、合并高血压、合并糖尿病、男性占比及年龄、体质量指数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非PHN组和PHN组VZV分型占比、NRS评分及血清S100β、TNF-α水平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血清S100β、TNF-α水平升高为VZV感染患者发生PHN的危险因素(P<0.05)。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S100β、TNF-α单独及二者联合检测预测VZV感染患者发生PHN的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807、0.840、0.923,二者联合检测预测VZV感染患者发生PHN的AUC大于单独检测的AUC,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Z=2.734、2.677,P=0.006、0.007)。VZV组温觉、冷觉、热痛觉、冷痛觉阈值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earson相关分析结果显示,VZV感染患者温觉、冷觉、热痛觉、冷痛觉阈值与血清S100β、TNF-α水平均呈正相关(P<0.05)。结论VZV感染患者血清S100β、TNF-α水平均升高,二者对VZV感染患者发生PHN均有一定预测价值,并且与神经系统损伤有关。
-
2025,22(5):635-639, DOI:
Abstract:
目的探讨多重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qPCR)对儿童社区获得性肺炎(CAP)病原学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24年1-6月来该院就诊的120例CAP患儿作为研究对象,收集所有研究对象一般资料,并采集痰标本、血清标本、咽拭子标本、肺泡灌洗液标本,分别进行痰培养、免疫荧光、单重PCR、多重qPCR检测,比较不同检测方法病原学检测结果的差异。结果痰培养检测CAP患儿细菌阳性率为17.50%(21/120);免疫荧光检测CAP患儿肺炎支原体阳性率为55.83%(67/120),肺炎衣原体阳性率为7.50%(9/120);单重PCR检测CAP患儿细菌阳性率为30.83%(37/120),肺炎支原体阳性率为64.17%(77/120),肺炎衣原体阳性率为10.83%(13/120);多重qPCR检测CAP患儿细菌阳性率为36.67%(44/120),肺炎支原体阳性率为65.83%(79/120),肺炎衣原体阳性率为10.83%(13/120)。多重qPCR检测CAP患儿细菌阳性率高于痰培养,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重qPCR检测与免疫荧光检测CAP患儿肺炎支原体和肺炎衣原体阳性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多重qPCR检测与单重PCR检测CAP患儿细菌、肺炎支原体和肺炎衣原体阳性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多重qPCR检测与痰培养、免疫荧光、单重PCR检测阳性率均一致性良好(Kappa值>0.400,P<0.05)。结论多重qPCR对儿童CAP病原学诊断有积极意义,有较高的阳性率,有助于指导临床医生合理用药,且较单重PCR有更高的检测效率,有利于缩短临床诊疗流程。
-
2025,22(5):640-645, DOI:
Abstract:
目的分析CYP2C19基因多态性联合血浆脂蛋白相关磷脂酶A2(Lp-PLA2)对多部位动脉硬化的预测价值。方法采用回顾性队列研究,从该院电子病历系统中筛选出2022年2月至2023年12月收治496例动脉硬化患者临床资料,根据动脉硬化发生部位数量分为对照组(233例,单一部位动脉硬化)和研究组(263例,多部位动脉硬化)。比较2组CYP2C19基因多态性、血浆Lp-PLA2水平及其他相关资料的差异。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CYP2C19基因多态性联合血浆Lp-PLA2检测对多部位动脉硬化的预测价值。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多部位动脉硬化发生的危险因素。结果2组年龄、高血压史、糖尿病史、冠心病史、CYP2C19基因型分布情况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血浆Lp-PLA2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有糖尿病史、有冠心病史、血浆Lp-PLA2>401.66 μg/mL及CYP2C19基因型为*2/*2是多部位动脉硬化发生的危险因素(P<0.05)。构建多部位动脉硬化风险列线图预测模型显示,偏差校正曲线与实际曲线、理想曲线基本吻合(Hosmer-Lemeshow检验χ 2=6.700,P=0.569)。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该模型预测多部位动脉硬化的曲线下面积为0.714(95%CI:0.669~0.759)。结论血浆Lp-PLA2>401.66 μg/mL、CYP2C19基因型为*2/*2可能是多部位动脉粥样硬化发生的危险因素,2项指标联合检测对多部位动脉硬化具有一定预测价值。
-
2025,22(5):645-650, DOI:
Abstract:
目的探讨血清可溶性肿瘤坏死因子受体Ⅰ(sTNFR-Ⅰ)、癌胚抗原相关细胞黏附分子6(CEACAM6)、缓激肽(BK)在不同程度宫颈上皮内瘤变(CIN)及宫颈癌患者中的水平及意义。方法选取2021年8月至2023年8月该院收治的104例宫颈癌患者作为癌变组,104例CIN患者作为CIN组,另选取同期该院104例女性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比较癌变组、CIN组、对照组,以及不同CIN分级患者血清sTNFR-Ⅰ、CEACAM6、BK水平。采用Spearman相关分析CIN患者血清sTNFR-Ⅰ、CEACAM6、BK水平与CIN分级的相关性。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血清sTNFR-Ⅰ、CEACAM6、BK对CIN及宫颈癌的诊断价值。采用危险度分析不同血清sTNFR-Ⅰ、CEACAM6、BK水平患者发生CIN及宫颈癌的情况。结果癌变组、CIN组血清sTNFR-Ⅰ、CEACAM6、BK水平均高于对照组,且癌变组均高于CIN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CINⅢ级和CINⅡ级患者血清sTNFR-Ⅰ、CEACAM6、BK水平均高于CINⅠ级患者,且CINⅢ级患者均高于CINⅡ级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Spearman相关分析结果显示,CIN患者血清sTNFR-Ⅰ、CEACAM6、BK水平与CIN分级均呈正相关(r=0.711、0.683、0.704,P<0.05)。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血清sTNFR-Ⅰ、CEACAM6、BK联合检测诊断CIN及宫颈癌的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926、0.922。危险度分析结果显示,血清sTNFR-Ⅰ、CEACAM6、BK高表达患者发生CIN的风险分别是低表达患者的2.000、1.884、6.875倍;血清sTNFR-Ⅰ、CEACAM6、BK阳性表达患者发生宫颈癌的风险分别是阴性表达患者的5.077、4.783、4.818倍。结论CIN患者血清sTNFR-Ⅰ、CEACAM6、BK水平均低于宫颈癌患者,各项指标联合检测对CIN及宫颈癌均有一定诊断价值,且CIN患者各项指标水平与CIN分级均呈正相关,可作为临床诊断疾病、评估病情的辅助指标。
-
焦何青 1,程东军 2,李翔 1,翟浩源 1,胡敏 1, 3△
2025,22(5):651-656, DOI:
Abstract:
目的探讨可溶性髓系细胞触发受体-1(sTREM-1)、中性粒细胞明胶酶相关脂质运载蛋白(NGAL)、白细胞介素6(IL-6)和C反应蛋白(CRP)联合检测对重症社区获得性肺炎(CAP)患者死亡的预测价值。方法选取2022年9月至2023年8月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十三师红星医院收治的152例CAP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入院当天CAP患者病情严重程度将其分为非重症组(98例)和重症组(54例),进一步根据重症组入院28 d内的生存情况分为生存组(39例)和死亡组(15例)。另选取同期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十三师红星医院50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和免疫化学发光法检测各组血清sTREM-1、NGAL、IL-6和CRP水平。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重症CAP患者发生死亡的危险因素。采用Spearman相关及Pearson相关分析CAP患者各项指标水平与肺炎严重程度指数(PSI)评分和急性生理学与慢性健康状况评价Ⅱ(APACHEⅡ)评分的相关性。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血清sTREM-1、NGAL、IL-6和CRP对重症CAP患者死亡的预测价值。结果对照组、非重症组和重症组血清sTREM-1、NGAL、IL-6和CRP水平均逐渐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sTREM-1、NGAL、IL-6和CRP水平升高是重症CAP患者发生死亡的危险因素(P<0.05)。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CAP患者血清sTREM-1、NGAL、IL-6、CRP水平与PSI评分、APACHEⅡ评分均呈正相关(P<0.05)。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血清sTREM-1、NGAL、IL-6和CRP单独检测对重症CAP患者发生死亡均有一定预测价值,且4项指标联合检测的预测效能更佳,AUC为0.946,灵敏度为93.3%,特异度为89.7%。结论CAP患者血清sTREM-1、NGAL、IL-6和CRP水平随着病情严重程度加重而逐渐升高,与PSI评分和APACHEⅡ评分均呈正相关,4项指标联合检测有助于CAP患者死亡的预测。
-
2025,22(5):657-662, DOI:
Abstract:
目的探讨乌鲁木齐市秋、冬、春季某医院住院社区获得性肺炎(CAP)患儿呼吸道感染病原谱特征。方法采集2023年10月至2024年4月在该院住院的1 446例CAP患儿的鼻咽拭子标本,采用聚合酶链反应荧光探针法对常见的6种呼吸道病原体核酸进行检测,结合相关临床资料,分析呼吸道病原谱特征。结果1 446例CAP患儿呼吸道病原体总检出率为65.01%,其中肺炎支原体(MP)检出率最高(32.23%);混合感染率为6.43%,以双重病原体感染最常见。病原体检出率呈现2个高峰:冬季(11月底)为82.35%,春季(2月中旬)为84.48%;CAP患儿病原谱中不同病原体存在错峰感染现象,其中MP检出率出现2个高峰(春季的2月底和4月中旬)。CAP患儿年龄主要集中在>6~12岁。结论乌鲁木齐市秋、冬、春季CAP患儿病原谱存在各病原体错峰感染现象,以MP感染为主,冬、春季为高发时段,>6~12岁患儿为高发群体,需密切关注。
-
孙光碧 1,陆叶婷 2,胡西 1,田华 1,王然 1,何劼 3△
2025,22(5):662-667, DOI:
Abstract:
目的探讨老年帕金森病(PD)患者血清同型半胱氨酸(Hcy)、胱抑素C(CysC)、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CP-1)水平及其与认知功能障碍(CI)的关系。方法选取2020年1月至2023年1月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收治的160例老年PD患者作为研究组,根据其病情严重程度又分为重度组、中度组、轻度组。另选取同期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50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比较各组血清Hcy、CysC、MCP-1水平。采用Spearman相关分析老年PD患者血清Hcy、CysC、MCP-1水平与其病情严重程度的相关性。根据研究组患病后12个月内CI发生情况又分为发生组和未发生组,比较发生组和未发生组临床资料、治疗前后血清Hcy、CysC、MCP-1水平。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老年PD患者发生CI的影响因素。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血清ΔHcy、ΔCysC、ΔMCP-1对老年PD患者发生CI的预测价值。结果研究组血清Hcy、CysC、MCP-1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重度组血清Hcy、CysC、MCP-1水平均高于中度组和轻度组,中度组血清Hcy、CysC、MCP-1水平均高于轻度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Spearman相关分析结果显示,老年PD患者血清Hcy、CysC、MCP-1水平与其病情严重程度均呈正相关(P<0.05)。老年PD患者CI发生率为41.67%(65/156)。发生组年龄、中重度患者占比及患病后3个月血清Hcy、CysC、MCP-1水平,以及ΔHcy、ΔCysC、ΔMCP-1水平均高于未发生组,受教育年限短于未发生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受教育年限、病情严重程度、ΔHcy、ΔCysC、ΔMCP-1均为老年PD患者发生CI的影响因素(P<0.05)。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ΔHcy、ΔCysC、ΔMCP-1单独预测老年PD患者发生CI的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840、0.779、0.799,3项指标联合预测老年PD患者发生CI的AUC为0.940,3项指标联合预测的AUC大于各项指标单独预测的AUC,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老年PD患者血清Hcy、CysC、MCP-1水平均明显升高,各项指标水平与其病情严重程度均呈正相关,且对老年PD患者发生CI有一定预测价值。
-
2025,22(5):668-673, DOI:
Abstract:
目的探讨围绝经期干眼症患者结膜上皮细胞微小RNA(miR)-590、CC趋化因子配体20(CCL20)水平及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21年5月至2023年11月于哈尔滨爱尔眼科医院就诊的73例(146只眼)围绝经期干眼症患者作为研究组,另选取同期哈尔滨爱尔眼科医院61例无干眼症围绝经期健康体检女性作为对照组。收集2组临床资料。采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检测2组结膜上皮细胞miR-590水平,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2组结膜上皮细胞CCL20水平并进行比较。比较不同程度干眼症患者结膜上皮细胞miR-590、CCL20水平。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结膜上皮细胞miR-590、CCL20对围绝经期女性发生干眼症的诊断价值。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围绝经期女性发生干眼症的影响因素。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干眼症患者白细胞介素(IL)-33、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与miR-590、CCL20水平的相关性。结果研究组和对照组年龄、体质量指数、患病时间,以及血清促卵泡生成素、促黄体生成素、雌二醇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IL-33、IL-6、TNF-α、CCL20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miR-590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着干眼症严重程度增加,miR-590水平逐渐降低,CCL20水平逐渐升高。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miR-590、CCL20单独及二者联合检测诊断围绝经期女性发生干眼症的AUC分别为0.889、0.899、0.949,二者联合检测诊断围绝经期女性发生干眼症的AUC大于miR-590、CCL20单独检测的AUC,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Z=2.053、2.306,P=0.040、0.02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IL-33、IL-6、TNF-α、CCL20水平升高均为围绝经期女性发生干眼症的危险因素(P<0.05);miR-590水平升高为围绝经期女性发生干眼症的保护因素(P<0.05)。Pearson相关分析结果显示,干眼症患者miR-590水平与IL-33、IL-6、TNF-α水平均呈负相关(P<0.05),CCL20水平与IL-33、IL-6、TNF-α水平均呈正相关(P<0.05)。结论围绝经期干眼症患者结膜上皮细胞miR-590水平明显降低,CCL20水平明显升高,miR-590、CCL20可能成为诊断围绝经期女性发生干眼症的检测指标,且二者联合检测的诊断价值更高。
-
杨博 1,徐希彦 1△,李越飞 2,文涛 1,王力强 1,李必浩 1
2025,22(5):673-677, DOI:
Abstract:
目的探讨经皮椎体成形术(PVP)中相对适宜的骨水泥注入量对相邻椎间盘退变程度和椎间盘高度的影响。方法选取2021-2022年该院收治的90例胸腰段单一椎体骨质疏松椎体压缩性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均行PVP。根据术中骨水泥注入量分为A组(注入骨水泥4~5 mL,30例)、B组(注入骨水泥>5~6 mL,30例)、C组(注入骨水泥>6~7 mL,30例)。选取术前、术后12个月作为观察时间点进行MRI检查,并采用Pfirrmann分级对术椎相邻椎间盘退变程度进行分级评估,观察各组PVP术后相邻椎间盘退变程度和椎间盘高度的差异。结果因部分患者未完成随访或再次发生其他节段椎体骨折而退出,最终A组纳入26例,B组纳入26例,C组纳入27例。3组术后12个月椎间盘退变程度和椎间盘高度与术前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PVP中,4~7 mL骨水泥注入量在术后早期随访期间相邻椎间盘退变程度和椎间盘高度改变均无明显差异。术中的关注重点或许更应该集中在骨水泥的分布上。
-
2025,22(5):678-682, DOI:
Abstract:
目的探讨血清小而密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sdLDL-C)、乳脂球表皮生长因子8(MFG-E8)、富亮氨酸α2糖蛋白1(LRG1)联合检测对糖尿病早期肾损伤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21年11月至2023年11月在该院治疗的90例糖尿病早期肾损伤患者作为观察组,另选取同期在该院治疗的90例单纯糖尿病患者作为对照组。比较观察组和对照组临床资料、尿酸(UA)、尿素、血清肌酐(SCr)、尿微量清蛋白/尿肌酐比值(UACR),以及血清sdLDL-C、MFG-E8、LRG1水平。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糖尿病早期肾损伤患者血清sdLDL-C、MFG-E8、LRG1水平与SCr、尿素、UA水平及UACR的相关性。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糖尿病患者发生早期肾损伤的影响因素。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血清sdLDL-C、MFG-E8、LRG1对糖尿病患者发生早期肾损伤的诊断价值。结果观察组和对照组糖尿病病程、贫血占比和UACR,以及血清SCr、尿素、UA、sdLDL-C、LRG1、MFG-E8水平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earson相关分析结果显示,糖尿病早期肾损伤患者血清sdLDL-C、LRG1水平与SCr、尿素、UA水平及UACR均呈正相关(P<0.05),MFG-E8水平与SCr、尿素、UA水平及UACR均呈负相关(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sdLDL-C、MFG-E8、LRG1、尿素、UA、UACR均为糖尿病患者发生早期肾损伤的影响因素(P<0.05)。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血清sdLDL-C、MFG-E8、LRG1联合检测诊断糖尿病患者发生早期肾损伤的曲线下面积(AUC)为0.912,大于3项指标单独检测的0.857、0.801、0.834,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Z=2.099、3.147、2.630,P=0.036、0.002、0.009)。结论糖尿病早期肾损伤患者血清sdLDL-C、LRG1水平均升高,MFG-E8水平降低,且sdLDL-C、MFG-E8、LRG1均为糖尿病患者发生早期肾损伤的影响因素,3项指标联合检测对糖尿病患者发生早期肾损伤具有更高的诊断价值。
-
2025,22(5):683-689, DOI:
Abstract:
目的探讨泛素特异性蛋白酶(USP)8、USP15、USP18在膀胱癌患者癌组织和癌旁组织中的水平,并分析其与膀胱癌患者临床病理特征和预后的关系。方法选取2017年1月至2019年1月在该院接受膀胱手术切除的200例膀胱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USP8、USP15、USP18水平。采用多因素Cox回归分析膀胱癌患者死亡的危险因素。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USP8、USP15、USP18单独及联合检测对膀胱癌患者死亡的预测价值。结果癌组织中USP8、USP15、USP18水平均明显高于癌旁组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癌组织中USP8、USP15、USP18高表达患者有淋巴结转移、TNM分期为T2~T3期、世界卫生组织(WHO)组织学分级为高级别患者比例均明显高于USP8、USP15、USP18低表达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癌组织中USP8、USP15、USP18高表达患者5年累计生存率均明显低于低表达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Cox回归分析结果显示,TNM分期为T2~T3期、有淋巴结转移、WHO组织学分级为高级别,以及USP8、USP15、USP18高表达均为膀胱癌患者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USP8、USP15、USP18联合检测预测膀胱癌患者死亡的曲线下面积为0.948,大于USP8、USP15、USP18单独检测的0.790、0.828、0.831。结论USP8、USP15、USP18在膀胱癌组织中水平升高,且与淋巴结转移、TNM分期和WHO组织学分级均有关,USP8、USP15、USP18高表达是膀胱癌患者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
-
2025,22(5):690-694, DOI:
Abstract: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血清微小RNA(miR)-21、miR-130a水平及其与恶性心律失常的关系,并评估其对恶性心律失常及其严重程度的预测价值。方法选取2020年12月至2022年12月该院收治的118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是否合并恶性心律失常将其分为单纯心肌梗死组(56例)和合并恶性心律失常组(62例)。根据Lown分级将合并恶性心律失常患者分为Ⅰ~Ⅲ级和Ⅳ~Ⅴ级。采用实时荧光定量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检测各组血清miR-21、miR-130a水平。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血清miR-21、miR-130a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恶性心律失常及其严重程度的预测价值。结果合并恶性心律失常组血清miR-21水平低于单纯心肌梗死组,血清miR-130a水平高于单纯心肌梗死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Ⅳ~Ⅴ级患者血清miR-21水平低于Ⅰ~Ⅲ级患者,血清miR-130a水平高于Ⅰ~Ⅲ级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血清miR-21、miR-130a联合检测预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合并恶性心律失常的曲线下面积(AUC)为0.951,大于二者单独检测的0.805、0.886,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Z=4.213、2.924,P<0.05);血清miR-21、miR-130a联合检测预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恶性心律失常严重程度的AUC为0.971,大于二者单独检测的0.706、0.693,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Z=7.225、6.623,P<0.05)。结论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血清miR-21、miR-130a水平与恶性心律失常及其严重程度均密切相关,早期检测血清miR-21、miR-130a水平可为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恶性心律失常及严重程度的临床评估提供一定参考价值。
-
2025,22(5):695-698, DOI:
Abstract:
目的探讨沙库巴曲缬沙坦与酒石酸美托洛尔联合应用对高血压伴心力衰竭的临床疗效及其对血压及心功能指标的影响。方法选取2022年4月至2023年5月江西省新余北湖医院收治的100例高血压伴心力衰竭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50例。对照组采用酒石酸美托洛尔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沙库巴曲缬沙坦治疗,2组均连续治疗4周。比较2组临床疗效、心功能指标水平、血压及不良反应。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6.00%,高于对照组的82.00%(P<0.05)。2组治疗前心功能指标水平及血压比较均无差异(P>0.05);2组治疗后左室射血分数(LVEF)均较治疗前高,且观察组治疗后LVEF均较对照组高(P<0.05);2组治疗后左心室收缩末期内径(LVESD)、心率(HR)、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舒张压、收缩压均较治疗前低,且观察组治疗后LVESD、HR、LVEDD、舒张压、收缩压均较对照组低(P<0.05)。2组不良反应比较无差异(P>0.05)。结论沙库巴曲缬沙坦联合酒石酸美托洛尔治疗可以降低高血压伴心力衰竭患者的血压,改善其心功能,临床疗效明显,且安全可靠。
-
2025,22(5):699-702, DOI:
Abstract:
目的探讨托伐普坦片联合马来酸桂哌齐特注射液对急性心力衰竭患者的疗效及其对血清可溶性生长刺激表达基因2蛋白(sST2)及心脏型脂肪酸结合蛋白(H-FABP)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2019年2月至2021年2月于该院心内科住院的96例急性心力衰竭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48例。对照组给予马来酸桂哌齐特注射液静脉滴注,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托伐普坦片口服治疗。2组均连续治疗14 d。比较两组临床疗效、左室射血分数(LVEF)、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及血清sST2、H-FABP水平。结果治疗组临床总有效率为91.67%,高于对照组的77.08%(P<0.05)。治疗组治疗后LVEF、LVEDD均大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治疗后血清sST2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H-FABP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托伐普坦片联合马来酸桂哌齐特注射液治疗急性心力衰竭疗效较好,在提高心功能的同时还可降低sST2、H-FABP水平,具有一定临床应用推广价值。
-
2025,22(5):703-708, DOI:
Abstract:
目的探讨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血清微小RNA(miR)-483-3p、miR-221-3p水平及其与心功能及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MACE)的关系。方法选取2022年1月至2023年12月该院收治的103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作为观察组,根据是否发生MACE将其分为MACE组和非MACE组;另选取同期该院103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采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检测各组血清miR-483-3p、miR-221-3p水平。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血清miR-483-3p、miR-221-3p水平与心功能指标水平的相关性。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miR-483-3p、miR-221-3p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发生MACE的预测价值。采用逐步向前法筛选变量,以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发生MACE的影响因素。结果观察组血清miR-483-3p、miR-221-3p水平及左心房内径(LA)、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EVDD)均高于对照组,左室射血分数(LVEF)、左室短轴缩短率(FS)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MACE组LVEF、FS、LA、LEVDD,以及总胆固醇、miR-483-3p、miR-221-3p水平与非MACE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earson相关分析结果显示,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血清miR-483-3p、miR-221-3p水平与LA、LEVDD均呈正相关(P<0.05),与LVEF、FS均呈负相关(P<0.05)。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血清miR-483-3p、miR-221-3p联合检测预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发生MACE的曲线下面积为0.856,明显大于二者单独检测的0.767、0.758,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Z=2.068、2.195,P=0.039、0.028)。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LVEF、FS、miR-483-3p和miR-221-3p均为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发生MACE的影响因素。结论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血清miR-483-3p、miR-221-3p水平均升高,二者与患者心功能及MACE紧密相关。
-
2025,22(5):709-712, DOI:
Abstract:
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IE)是一种到目前为止病因尚不完全明了的由围生期窒息引起的新生儿脑缺氧缺血性损害,是婴幼儿神经系统病变及新生儿死亡的主要原因。HIE常导致患儿神经感觉障碍、认知缺陷甚至永久性脑瘫,但若早期得到有效救治,治愈率可达60%以上。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是一种营养神经的蛋白质,具有促进神经修复和再生的能力,可作为评估脑损伤的生物标志物,对 HIE严重程度的评估及预后具有重要意义,同时在HIE的治疗方面具有很大潜力。该文对BDNF的生物学特性、在新生儿HIE中的表达特点、判断新生儿HIE严重程度及预后中的作用,以及对新生儿HIE的治疗进行综述,阐明了BDNF对新生儿HIE的严重程度及预后评估具有重要临床价值,通过外源性补充BDNF或者与干细胞联合治疗HIE目前仍处于动物研究阶段,需要继续探索。
-
2025,22(5):713-717, DOI:
Abstract:
心肌异常增生的病理现象在心血管系统中占据核心地位,微小RNA(miRNA)作为基因表达的调控枢纽,在心肌细胞肥大的形成和进展方面发挥决定性作用。该文从miRNA的分子特征和功能出发,详细阐述了miRNA的生理功能,并重点介绍了参与调控病理性心肌细胞肥大的miRNA及其作用机制,包括竞争性内源RNA机制、蛋白质相互作用机制、组蛋白修饰机制等。通过总结现有研究进展,揭示了miRNA在心肌细胞肥大过程中的重要作用及其调控网络。尽管目前的研究在miRNA对心肌细胞肥大调控机制的理解方面取得了一定进展,但仍然存在诸多不足之处。具体而言,miRNA在心肌细胞肥大过程中的确切作用机制尚未得到彻底阐明。未来的研究应当着重深入探讨miRNA在心肌肥厚形成中的作用原理,以期揭示新的治疗靶点。该研究的目的是为了构建预防和治疗心脏及血管疾病的理论基础,并为临床实践提供精准指导。此外,研究的焦点也应扩展至miRNA与其他调控因子之间的相互作用,以全面解析心肌细胞肥大的复杂调控网络。通过这种综合性的研究策略,可以更深入地理解心肌细胞肥大的分子机制,进而为心脏疾病的干预提供科学依据。
-
李涛 1, 2,罗强 1, 2,蓝锴 1, 2,钟伟国 1, 2,刘振杰 1, 2,黄宪章 1, 2,徐宁 1, 2△
2025,22(5):717-720, DOI:
Abstract:
检验仪器学是一门联系医学基础理论与检验实践主干课程的桥梁课程,同时也符合新医科背景下医科与工科交叉融合的一门课程。检验仪器学既有较强的医学理论和原理知识,又有仪器制造,全面自动化的工科理论,对于无法实际接触仪器设备的学生显得尤为枯燥乏味,实际教学效果欠佳。如何提升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积极性,将被动接受转为主动吸取是提升教学效果的重要命题。该文探讨了以智能化教学平台雨课堂为载体,采用以问题为基础的学习(PBL)教学法,以问题引导学生课前通过收集资料做到预习,课中同步标记重点、难点做到教学互动,课后观看仪器操作视频做到课后反思,采用多种形式的多媒体教学资源丰富教学手段,提高学生主动学习在课程中的占比,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有效提升检验仪器学课堂的教学效果。
2025年第22卷第5期
论著
心血管疾病的实验室检测专题
综述
教学·管理
-
2016(6), DOI:
Abstract:
-
2017(10), DOI:
Abstract:
-
2013(17), DOI:
Abstract:
-
2017(2), DOI:
Abstract:
-
2017(6), DOI:
Abstract:
-
2016(10), DOI:
Abstract:
-
2016(13), DOI:
Abstract:
-
2018(6), DOI:
Abstract:
-
2010(22), DOI:
Abstract:
-
2016(6), DOI:
Abstract:
-
2016(12), DOI:
Abstract:
-
2016(3), DOI:
Abstrac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