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检验医学与临床
  • 检验医学与临床*
    全选
    显示模式:: |
    2025年第22卷第6期
      消化系统疾病的实验室检测专题
    • 许德俊 1,张祎 1△,谢辉 1,付生弟 1,向昌光子 1,祝鹏 2

      2025,22(6):721-726, DOI:

      Abstract:

      目的探讨血清膜联蛋白A2(ANXA2)、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受体2(FGFR2)在急性胰腺炎病情严重程度及预后评估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21年6月至2023年6月湖北三峡职业技术学院附属医院收治的148例急性胰腺炎患者作为病例组,根据病情严重程度将其分为轻度组43例、中度组60例和重度组45例;另选取同期在湖北三峡职业技术学院附属医院体检健康的志愿者148例为对照组。收集所有研究对象的临床资料。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血清ANXA2、FGFR2水平。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血清ANXA2、FGFR2对急性胰腺炎预后的评估价值。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急性胰腺炎预后不良的影响因素。结果与对照组相比,病例组血清ANXA2水平显著升高,FGFR2水平显著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轻度组相比,中度组和重度组血清ANXA2水平显著升高,FGFR2水平显著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中度组相比,重度组血清ANXA2水平显著升高,FGFR2水平显著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结果显示,预后良好组106例,预后不良组42例。与预后良好组相比,预后不良组甘油三酯、ANXA2水平显著升高,FGFR2水平显著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ROC曲线结果显示,血清ANXA2、FGFR2联合评估急性胰腺炎预后不良的曲线下面积(AUC)显著大于血清ANXA2、FGFR2单独评估的AUC(Z=2.084、2.824,P=0.037、0.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甘油三酯≥2.29 mmol/L、ANXA2≥16.53 ng/mL为急性胰腺炎预后不良的危险因素(P<0.05),FGFR2≥27.003 ng/mL是急性胰腺炎预后不良的保护因素(P<0.05)。结论急性胰腺炎患者血清ANXA2水平升高,FGFR2水平降低,二者与病情密切有关,可以作为急性胰腺炎预后评估的生物学指标。

    • 杨潇潇,韦欢欢

      2025,22(6):726-731, DOI:

      Abstract:

      目的探讨全身免疫炎症指数(SII)联合血小板-清蛋白-胆红素(PALBI)评分对肝泡型包虫病(HAE)患者术后严重并发症的预测价值。方法选取2020年5月至2023年9月该院收治的245例确诊为HAE的患者作为HAE组,另选取同期在该院体检的年龄、性别相匹配的159例健康志愿者作为对照组。收集2组研究对象的外周静脉血,评估并对比2组研究对象的SII、PALBI评分,收集HAE患者临床资料。术后所有HAE患者均随访30 d,采用Clavien-Dindo分级将其分为严重并发症组和轻微并发症组。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HAE患者术后发生严重并发症的影响因素。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估SII和PALBI评分预测HAE患者术后发生严重并发症的效能。结果HAE组SII、PALBI评分均大于对照组(P<0.05)。Clavien-Dindo分级结果显示,HAE患者中有113例纳入严重并发症组,132例纳入轻微并发症组。严重并发症组SII、PALBI评分均大于轻微并发症组(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肝功能PNM分期Ⅲ~Ⅳ期、手术时间过长、高SII、高PALBI评分是HAE术后发生严重并发症的危险因素(P<0.05)。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SII、PALBI评分单独预测HAE术后发生严重并发症的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796、0.737,二者联合预测的AUC为0.943,大于SII、PALBI评分单独预测的AUC(Z=4.884、6.459,P均<0.05)结论HAE患者SII、PALBI评分增高,且与术后严重并发症有关,SII和PALBI评分均可作为预测HAE患者术后发生严重并发症的指标,二者联合预测的临床价值更高。

    • 谷祥荣 1, 2,董秋杰 3,田红斌 1, 2,刘衡 1, 2,张伟国 1, 2△

      2025,22(6):732-736, DOI:

      Abstract:

      目的探讨双源双能量CT定量参数联合血清甲胎蛋白(AFP)、γ-谷氨酰转移酶与丙氨酸转氨酶比值(GGT/ALT)在鉴别诊断肝脏良恶性肿瘤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收集2023年6月至2024年9月在大坪医院通过双源双能量CT行腹部增强扫描且肝脏有肿瘤性病变的患者76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病理结果将其分为恶性组和良性组,每组38例。比较2组双源双能量CT定量参数[动、静脉期的电子云密度(Rho)、有效原子序数(Zeff)]、AFP、GGT/ALT的差异;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双源双能量CT定量参数、AFP、GGT/ALT单独以及联合鉴别诊断肝脏良恶性肿瘤的价值。结果恶性组的动、静脉期的Rho、Zeff均低于良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恶性组的AFP水平、GGT/ALT高于良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动脉期Rho、静脉期Rho、动脉期Zeff、静脉期Zeff与AFP、GGT/ALT联合鉴别诊断肝脏良恶性肿瘤的曲线下面积(AUC)为0.965,优于各指标单独鉴别诊断的AUC(P<0.05)。结论双源双能量CT定量参数、血清AFP、GGT/ALT在鉴别诊断肝脏良恶性肿瘤中具有一定临床价值,且联合鉴别诊断肝脏良恶性肿瘤的效能优于单一指标。

    • 杨姗莹,庄羽骁,郭丽坤,岑戎 △

      2025,22(6):737-741, DOI:

      Abstract:

      目的探讨结直肠息肉患者的肠道菌群结构和丰度与结直肠组织PH结构域和富含亮氨酸的重复蛋白磷酸酶(PHLPP)、胰岛素样生长因子结合蛋白5(IGFBP5)相对表达水平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21年1月至2023年12月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曙光医院内镜中心诊治的82例结直肠息肉患者(息肉组)和76例肠镜检查阴性者(对照组)的临床资料。比较2组结直肠组织PHLPP、IGFBP5相对表达水平、肠道菌群结构(包括Chao指数、Ace指数、Simpson指数)和肠道菌群(拟杆菌门、厚壁菌门、梭杆菌门、放线菌门、变形菌门和厌氧芽孢杆菌属、双歧杆菌属、埃希菌属、不动杆菌属、拟杆菌属)丰度。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肠道菌群结构和丰度与结直肠组织PHLPP、IGFBP5相对表达水平的相关性。结果息肉组PHLPP相对表达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IGFBP5相对表达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息肉组Chao指数、Ace指数均高于对照组(P<0.05),但息肉组和对照组Simpson指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息肉组拟杆菌门、梭杆菌门丰度均低于对照组(P<0.05),而厚壁菌门、放线菌门、变形菌门丰度均高于对照组(P<0.05)。息肉组埃希菌属、拟杆菌属丰度均低于对照组(P<0.05),而厌氧芽孢杆菌属、双歧杆菌属、不动杆菌属丰度均高于对照组(P<0.05)。Pearson相关分析结果显示:息肉组患者Chao指数、Ace指数及厚壁菌门、放线菌门、变形菌门、厌氧芽孢杆菌属、双歧杆菌属、不动杆菌属丰度均与结直肠组织PHLPP相对表达水平呈负相关(P<0.05),与结直肠组织IGFBP5相对表达水平呈正相关(P<0.05);息肉组患者拟杆菌门、梭杆菌门、埃希菌属、拟杆菌属丰度均与结直肠组织PHLPP相对表达水平呈正相关(P<0.05),与结直肠组织IGFBP5相对表达水平呈负相关(P<0.05)。结论结直肠息肉患者肠道菌群结构和肠道菌群丰度均发生异常变化,且肠道菌群结构和丰度与结直肠组织PHLPP、IGFBP5相对表达水平有关。

    • 论著
    • 宋裕如,杨帅,齐明,潘维花 △

      2025,22(6):742-746, DOI:

      Abstract:

      目的分析头针联合六字诀对脑卒中后认知功能障碍患者认知功能、事件相关电位P300及血清神经元PAS结构域蛋白4(NPAS4)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2022年1月至2023年1月该院收治的脑卒中后认知功能障碍患者80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每组4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西药联合头针治疗,试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增加六字诀训练,2组均连续治疗6周。对比分析2组临床疗效。观察2组治疗前、后患者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CA)评分、日常生活活动能力量表(ADL)评分、时间相关电位P300潜伏期和波幅及血清NPAS4、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脑源性神经生长因子(BDNF)水平。结果治疗后,试验组MoCA评分[27(25,30)分]、ADL评分[56(51,60)分]高于对照组[25(24,27)分、50(46,55)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试验组P300潜伏期[(332.28±36.77)ms]明显短于对照组[(357.71±40.31)ms],P300波幅[(5.88±1.17)μV]明显高于对照组[(5.13±1.28)μV],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试验组血清NPAS4[(1.91±0.67)μg/mL]、NSE水平[(9.15±1.23)μg/L]明显低于对照组[(2.32±0.62)μg/mL、(9.86±1.42)μg/L],血清BDNF水平[(5.23±1.03)μg/mL]高于对照组[(4.64±0.94)μg/m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0.0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头针联合六字诀治疗脑卒中后认知功能障碍疗效显著,可增强脑认知处理信息能力,有效改善患者认知功能障碍。

    • 张秋雯 1,2,朱丽容 1,虞燕青 1,陆兵 2, 3, 4,李海滨 2, 3, 4,孙煦勇 2, 3, 4△

      2025,22(6):747-753, DOI:

      Abstract:

      目的探讨中性粒细胞胞外诱捕网(NETs)在肾缺血再灌注损伤中的作用,以及NETs与细胞焦亡之间的关系。方法将30只C57小鼠随机分为肾缺血再灌注损伤组(IRI组)、假手术组(Sham组)和脱氧核糖核酸酶Ⅰ组(DNase Ⅰ组),每组10只。使用无创血管夹夹闭双侧肾蒂45 min、再灌注24 h的方法构建小鼠肾缺血再灌注模型;DNase Ⅰ组小鼠术前1 h腹腔注射DNase Ⅰ 2.5 mg/kg。采用HE染色法评估各组小鼠肾脏损伤情况。检测各组小鼠外周血肌酐(Scr)、尿素氮(BUN)水平。采用免疫荧光双染检测各组肾组织中NETs标志物中性粒细胞髓过氧化物酶(MPO)与淋巴细胞抗原6G(LY6G)蛋白情况。采用蛋白质印迹法测定各组肾组织中瓜氨酸化组蛋白(Cit-H3)、核苷酸结合寡聚化结构域样受体蛋白3(NLRP3)、gasdermin D (GSDMD)、GSDMD-N端片段(N-GSDMD)水平。使用实时荧光定量反转录PCR检测肾组织中NLRP3、白细胞介素-1β(IL-1β)、白细胞介素-18(IL-18)信使RNA(mRNA)水平。使用末端脱氧核苷酸转移酶dUTP缺口末端标记(TUNEL)染色法检测细胞焦亡情况。结果Sham组小鼠肾脏组织结构清晰,肾小球结构完整;IRI组部分肾小管上皮细胞空泡变性、胞质粉染,肾组织内MPO与LY6G免疫荧光强度表达增加;DNase Ⅰ组肾小管上皮细胞空泡变性改善、胞核脱落减轻,肾组织内MPO与LY6G免疫荧光强度表达减弱。IRI组血清Scr、 BUN水平[(292.400±20.340)μmol/L、(135.900±9.980)mmol/L]及肾组织中Cit-H3、NLRP3、GSDMD、N-GSDMD蛋白水平(1.100±0.107、3.001±0.092、1.120±0.089、1.194±0.122)高于Sham组[(25.880±7.144)μmol/L、(24.790±5.063)mmol/L、0.302±0.039、0.512±0.108、0.538±0.042、0.735±0.060],肾脏细胞焦亡指数[(71.920±12.890)%]高于Sham组[(1.000±0.433)%],肾组织中NLRP3、IL-1β、IL-18 mRNA 表达水平(2.841±0.925、1.725±0.164、2.081±0.394)高于Sham组(1.035±0.057、1.008±0.008、1.007±0.01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DNase Ⅰ组血清Scr与BUN水平[(31.160±3.607)μmol/L、(22.310±1.897)mmol/L]及肾组织中Cit-H3、NLRP3、GSDMD、N-GSDMD蛋白表达水平(0.612±0.107、0.817±0.143、0.466±0.077、0.673±0.050)低于IRI组,肾脏细胞焦亡指数[(1.786±0.345)%]低于IRI组,肾组织中NLRP3、 IL-1β、IL-18 mRNA 表达水平(1.162±0.256、0.998±0.093、1.031±0.157)低于IRI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缺血再灌注损伤可导致NETs表达上调并促进细胞焦亡,抑制NETs后,可减轻缺血再灌注损伤诱导的肾损伤以及细胞焦亡。NETs可能是通过促进细胞焦亡加重肾缺血再灌注损伤。

    • 李颖,张晓茹,赵洪焕,徐进霞,韩素桂 △

      2025,22(6):753-759, DOI:

      Abstract:

      目的分析血清微小RNA(miR)-10a、miR-20a、miR-615-3p、癌胚抗原(CEA)、糖基抗原19-9(CA19-9)联合检测对结直肠癌(CRC)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选取2017年10月至2019年2月该院收治的50例CRC患者为CRC组,另选取同期该院收治的肠道良性病变患者50例为疾病对照组,选取同期在该院体检的30例健康体检者为健康对照组。采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检测各组血清miR-10a、miR-20a、miR-615-3p水平,采用电化学发光法检测各组血清CEA、CA19-9水平。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CRC发生的影响因素;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估血清miR-10a、miR-20a、miR-615-3p、CEA、CA19-9对CRC的诊断价值。结果疾病对照组患者血清miR-10a水平低于健康对照组,而血清miR-615-3p、CEA、CA19-9水平高于健康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CRC组患者血清miR-10a水平低于疾病对照组和健康对照组,而血清miR-20a、miR-615-3p、CEA、CA19-9水平高于疾病对照组和健康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肿瘤最大径、Dukes分期、细胞分化程度及是否合并淋巴结转移CRC患者的血清miR-10a、miR-20a、miR-615-3p、CEA、CA19-9水平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不同肿瘤部位及是否规律饮食CRC患者的血清miR-10a、miR-20a、miR-615-3p、CEA、CA19-9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血清miR-10a水平升高是CRC发生的保护因素(P<0.05),血清miR-20a、miR-615-3p、CEA、CA19-9水平升高是CRC发生的危险因素(P<0.05)。 ROC曲线结果显示,血清miR-10a、miR-20a、miR-615-3p、CEA、CA19-9联合检测诊断CRC发生的曲线下面积(AUC)为0.952,显著高于各指标单独检测的AUC(Z联合-miR-10a=3.735,P<0.001;Z联合-miR-20a=3.650,P<0.001;Z联合-miR-615-3p=4.133,P<0.001;Z联合-CEA=4.536,P<0.001;Z联合-CA19-9=3.708,P<0.001;Z联合-CEA+CA19-9=3.515,P<0.001),5项血清指标联合检测的灵敏度为92.00%,特异度为94.00%。结论CRC患者血清miR-10a水平下调,miR-20a、miR-615-3p、CEA、CA19-9水平上调,5项血清指标联合检测对于CRC具有较好的诊断价值。

    • 张静,李唯源 △,胡国志,郭艺航

      2025,22(6):760-767, DOI:

      Abstract:

      目的探讨miR-199a-3p通过调控人乳腺癌易感基因1(BRCA1)影响小细胞肺癌(SCLC)细胞对阿帕替尼敏感性的机制。方法选择人SCLC细胞系H446、H1688以及正常支气管上皮细胞BEAS-2B进行培养,构建阿帕替尼耐药SCLC细胞系(H446/APA和H1688/APA),将H446/APA和H1688/APA细胞分为未转染和转染(转染的核酸分子包括miR-199a-3p mimics、miR-NC、sh-BRCA1、sh-NC)。采用反转录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qRT-PCR)检测正常支气管上皮细胞BEAS-2B、H446、H1688、H446/APA、H1688/APA及转染miR-199a-3p mimics、转染miR-NC的H446/APA、H1688/APA细胞中miR-199a-3p表达水平。采用蛋白质印迹法检测正常支气管上皮细胞BEAS-2B、H446、H1688、H446/APA、H1688/APA及转染不同核酸分子的H446/APA、H1688/APA细胞中BRCA1蛋白表达水平。采用噻唑蓝溴化四唑(MTT)法测定H446、H1688、H446/APA、H1688/APA及转染不同核酸分子的H446/APA、H1688/APA细胞对阿帕替尼的半数最大抑制浓度(IC50)值,测定转染不同核酸分子的H446/APA、H1688/APA细胞活力。通过集落形成测定分析转染不同核酸分子的H446/APA和H1688/APA细胞集落数。通过流式细胞术检测转染不同核酸分子的H446/APA和H1688/APA细胞的凋亡率。通过Transwell实验测定转染不同核酸分子的H446/APA、H1688/APA细胞的迁移和侵袭情况。通过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检测系统测定荧光素酶报告基因载体的荧光素酶活性,分析miR-199a-3p与BRCA1之间的联系。结果与正常支气管上皮细胞BEAS-2B相比,人SCLC细胞系H446、H1688、H446/APA、H1688/APA细胞中miR-199a-3p表达水平均降低(P<0.05),而BRCA1蛋白表达水平均升高(P<0.05)。与对应的亲代细胞相比,H446/APA和H1688/APA细胞中miR-199a-3p表达水平均降低(P<0.05),并且BRCA1蛋白表达水平均升高(P<0.05)。转染不同核酸分子的同一细胞系(H446/APA、H1688/APA)中:转染miR-199a-3p mimics的细胞中miR-199a-3p表达水平均明显高于转染miR-NC的细胞(P<0.05);转染miR-199a-3p mimics的细胞中BRCA1蛋白水平、IC50 值、细胞活力、细胞集落数、细胞凋亡率、细胞迁移数、细胞侵袭数与转染miR-199a-3p mimics+sh-NC的细胞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转染miR-NC、转染miR-199a-3p mimics+sh-BRCA1的细胞中BRCA1蛋白水平、IC50 值、细胞活力、细胞集落数、细胞迁移数、细胞侵袭数均高于转染miR-199a-3p mimics、转染miR-199a-3p mimics+sh-NC的细胞(P<0.05),细胞凋亡率均低于转染miR-199a-3p mimics、转染miR-199a-3p mimics+sh-NC的细胞(P<0.05);与转染miR-NC的细胞相比,转染miR-199a-3p mimics+sh-BRCA1的细胞凋亡率明显升高(P<0.05),而细胞集落数、细胞迁移数、细胞侵袭数明显降低(P<0.05),但转染miR-NC与转染miR-199a-3p mimics+sh-BRCA1的细胞中BRCA1蛋白水平、IC50 值、细胞活力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荧光素酶基因报告结果显示,转染miR-199a-3p mimics的H446/APA、H1688/APA细胞中含有WT-BRCA1报告基因质粒的荧光素酶活性均低于转染miR-NC的同一细胞系(P<0.05)。结论miR-199a-3p可通过靶向调控BRCA1水平而增强SCLC细胞对阿帕替尼的敏感性,为改善SCLC的化疗效果提供潜在的靶点。

    • 梁碧娟 1,沈文娟 2,张芸娇 2,田国仓 2,李海欣 3△

      2025,22(6):768-773, DOI:

      Abstract:

      目的探讨血清清蛋白(ALB)、血红蛋白(Hb)、25-羟基维生素D[25(OH)D]预测老年肌少症患者预后的价值。方法选取2020年1月至2022年12月云南省昆明市第二人民医院收治的123例老年肌少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评估所有患者的微型营养评估(MNA)评分、Fried衰弱量表(FI)评分、握力及四肢骨骼肌质量指数(ASMI),并根据患者随访1年内再住院情况将其分为预后良好组和预后不良组。比较2组一般资料及血清ALB、Hb、25(OH)D水平。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老年肌少症预后不良患者血清ALB、Hb、25(OH)D水平与MNA评分、FI评分、ASMI的相关性,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重分类改善指标(NRI)和综合判别改善指数(IDI)分析血清ALB、Hb、25(OH)D预测老年肌少症患者预后的价值。结果(1)老年肌少症患者随访1年内共有6例失访,最终54例患者纳入预后不良组,再住院发生率为46.15%(54/117),剩余63例纳入预后良好组。(2)预后不良组MNA评分、ASMI及血清ALB、Hb、25(OH)D水平明显低于预后良好组(P<0.05),FI评分明显高于预后良好组(P<0.05)。(3)Pearson相关分析结果显示,老年肌少症预后不良患者血清ALB、Hb、25(OH)D水平均与MNA评分、ASMI呈正相关(P<0.05),与FI评分呈负相关(P<0.05)。(4)ROC曲线结果显示,血清ALB、Hb、25(OH)D联合预测老年肌少症患者预后不良的曲线下面积优于各指标单独预测(P<0.05)。结论血清ALB、Hb、25(OH)D水平在老年肌少症预后不良患者中下调,其水平与MNA评分、FI评分及ASMI密切相关,血清ALB、Hb、25(OH)D联合检测对老年肌少症患者预后不良的预测效能较高,可为临床诊治提供科学的参考依据。

    • 刘英 1,于水昌 1,杨红芳 2

      2025,22(6):773-777, DOI:

      Abstract:

      目的探讨经会阴盆底超声联合血清可溶性微纤维相关蛋白4(sMFAP4)、潜在转化生长因子结合蛋白-2(LTBP-2)对产后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PFD)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20年10月至2023年6月在沧州市第四医院确诊的107例PFD患者作为PFD组,包括尿失禁48例、盆腔脏器脱垂25例、慢性盆腔疼痛10例、肠功能障碍15例、性功能障碍9例;另选取同期在沧州市第四医院产后检查无PFD的健康女性志愿者103例作为对照组。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对2组进行经会阴盆底超声检测,并测量肛提肌裂孔面积、膀胱尿道后角、膀胱颈移动度、尿道旋转角。分别采用磁分离均相酶联免疫定量测定技术和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测定血清sMFAP4、LTBP-2水平。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超声相关参数及血清sMFAP4、LTBP-2对产后PFD的临床诊断价值。结果与对照组相比,PFD组肛提肌裂孔面积、膀胱尿道后角、膀胱颈移动度、尿道旋转角均显著增加(P<0.05),血清sMFAP4、LTBP-2水平均显著降低(P<0.05)。尿失禁、盆腔脏器脱垂、慢性盆腔疼痛、肠功能障碍、性功能障碍患者血清sMFAP4、LTBP-2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肛提肌裂孔面积、膀胱尿道后角、膀胱颈移动度、尿道旋转角、血清sMFAP4、血清LTBP-2单独及联合诊断产后PFD的曲线面积(AUC)分别为0.764(95%CI:0.701~0.828)、0.802(95%CI:0.743~0.861)、0.764(95%CI:0.699~0.828)、0.830(95%CI:0.776~0.884)、0.799(95%CI:0.738~0.859)、0.773(95%CI:0.707~0.838)、0.978(95%CI:0.962~0.994),6项指标联合诊断产后PFD的AUC大于肛提肌裂孔面积、膀胱尿道后角、膀胱颈移动度、尿道旋转角、sMFAP4、LTBP-2单独诊断的AUC(Z=6.488、5.669、6.302、5.256、5.591、6.037,P均<0.001)。结论血清sMFAP4、LTBP-2水平在产后PFD患者中均下调,经会阴盆底超声检测联合血清sMFAP4、LTBP-2对产后PFD有一定诊断价值,且联合诊断产后PFD的价值更高。

    • 王洁 1,刘正娟 2△,王红霞 3

      2025,22(6):778-784, DOI:

      Abstract: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T2DM)并发结直肠腺瘤性息肉(CAP)的影响因素,并构建T2DM并发CAP的Nomogram预测模型。方法选取2022年1月至2023年12月在该院进行肠镜检查的448例T2DM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是否检出CAP分为CAP组与非CAP组。收集2组患者的糖尿病病程、性别、年龄、有无高血压史、有无冠心病史、有无吸烟史、体质量指数、有无饮酒史、文化程度、是否合并胆囊疾病、是否合并幽门螺杆菌感染、是否使用胰岛素、是否使用二甲双胍、是否使用α-糖苷酶抑制剂、是否使用阿司匹林、是否合并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是否合并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是否合并周围动脉狭窄或闭塞、膳食钙摄入不足等一般资料及血清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γ-谷氨酰转移酶(GGT)、糖化血红蛋白(HbA1c)、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尿酸、维生素D等实验室指标水平,并进行对比分析。经Lasso回归分析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T2DM并发CAP的影响因素,并根据影响因素构建T2DM并发CAP的Nomogram预测模型;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校准曲线对Nomogram预测模型进行验证。结果448例T2DM患者中,289例并发CAP患者纳入CAP组,其余159例患者纳入无CAP组,T2DM并发CAP的检出率为64.51%(289/448)。2组HbA1c水平、性别、GGT水平、有饮酒史占比、TG水平、糖尿病病程、合并胆囊疾病占比、合并幽门螺杆菌感染占比、使用胰岛素占比、膳食钙摄入不足占比、低维生素D水平占比及体质量指数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Lasso回归分析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男性、有饮酒史、糖尿病病程≥5年、幽门螺杆菌感染、使用胰岛素、膳食钙摄入不足、低维生素D水平、高HbA1c水平、高GGT水平是T2DM患者并发CAP的危险因素(P<0.05);根据上述影响因素构建T2DM并发CAP的Nomogram预测模型并验证,结果显示,Nomogram预测模型预测T2DM并发CAP的曲线下面积为0.871,且该模型预测T2DM并发CAP的校准度良好。结论使用胰岛素、性别、膳食钙摄入、饮酒史及维生素D水平、糖尿病病程、HbA1c水平、合并幽门螺杆菌感染情况、GGT水平是T2DM并发CAP的影响因素,基于Lasso回归分析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构建的Nomogram预测模型在预测T2DM并发CAP方面具有良好预测效能、校准度。

    • 高洁 1,宋琳琳 2,李洪娜 1

      2025,22(6):785-790, DOI:

      Abstract:

      目的探讨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患儿血清微小RNA-494-3p(miR-494-3p)和微小RNA-652-5p(miR-652-5p)水平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选择2020年1月至2023年12月该院收治的96例ALL患儿作为ALL组,另选择96例同期在该院进行健康体检的健康儿童作为健康组。采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检测血清miR-494-3p、miR-652-5p水平。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ALL发生的因素;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估血清miR-494-3p、miR-652-5p对ALL的诊断价值。结果ALL组血清miR-494-3p水平低于健康组,血清miR-652-5p水平高于健康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白细胞计数水平、染色体核型、混合谱系白血病基因重排的ALL患儿血清miR-494-3p和miR-652-5p水平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miR-652-5p水平升高是ALL发生的危险因素(P<0.05),miR-494-3p水平升高是ALL发生的保护因素(P<0.05)。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血清miR-494-3p、miR-652-5p单独及联合诊断ALL的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793、0.760、0.903,2项联合诊断ALL的AUC显著大于各指标单独诊断的AUC(P<0.05)。结论ALL患儿血清miR-494-3p水平下调、miR-652-5p水平上调,2项指标与ALL患儿的临床病理特征有关,有潜力作为诊断ALL的生物标志物。

    • 何静媛 1,辛艳芬 2,米辰 1

      2025,22(6):790-795, DOI:

      Abstract:

      目的探讨子宫颈功能不全(CIC)孕妇宫颈环扎术后宫颈长度(CL)联合血清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超敏C反应蛋白(hs-CRP)预测自发性早产(SPB)的价值。方法选取2021年1月至2024年3月行宫颈环扎术后于该院产检的185例CIC孕妇作为研究对象。通过医院电子病历系统收集所有孕妇的基线资料,包括是否支原体阳性、是否细菌阳性等。所有孕妇均于宫颈环扎术后3周内行阴道超声检查,测量CL。检测血清IL-6、TNF-α、hs-CRP水平。随访至妊娠结束,根据是否发生SPB,将孕妇分为SPB组和非SPB组,比较2组基线资料、CL及血清IL-6、TNF-α、hs-CRP水平;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发生SPB的影响因素。根据孕周临床分期,将SPB组孕周在28~31 +6周孕妇纳入早期SPB,>31 +6~33 +6周孕妇纳入中期SPB,>33 +6~36 +6周纳入晚期SPB,对比不同早产时间孕妇CL及血清IL-6、TNF-α、hs-CRP水平。采用Spearman相关分析SPB组CL及血清IL-6、TNF-α、hs-CRP水平与早产时间的相关性。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CL及血清IL-6、TNF-α、hs-CRP诊断SPB的价值。结果研究期间失访3例,剔除因其他原因导致的早产4例,最终有178例孕妇纳入结果分析,其中40例发生SPB(SPB组),发生率为22.47%(40/178),未发生SPB的138例孕妇作为非SPB组。SPB组支原体阳性占比、细菌阳性占比及血清IL-6、TNF-α、hs-CRP水平高于非SPB组,CL短于非SPB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支原体阳性、细菌阳性及血清IL-6、TNF-α、hs-CRP水平升高均为CIC孕妇行宫颈环扎术后发生SPB的危险因素(P<0.05),CL变长是CIC孕妇行宫颈环扎术后发生SPB的保护因素(P<0.05)。孕周临床分期结果显示,16例为晚期SPB,13例为中期SPB,11例为早期SPB。晚期SPB孕妇CL长于中期SPB和早期SPB孕妇,血清IL-6、TNF-α、hs-CRP水平低于中期SPB和早期SPB孕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中期SPB孕妇CL长于早期SPB孕妇,血清IL-6、TNF-α、hs-CRP水平低于早期SPB孕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Spearman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SPB组CL与早产时间呈正相关(r=0.662、P<0.001),血清IL-6、TNF-α、hs-CRP水平与早产时间均呈负相关(r=—0.715、—0.763、—0.751,P均<0.001)。ROC曲线结果显示,CL及血清IL-6、TNF-α、hs-CRP预测CIC孕妇行宫颈环扎术后发生SPB的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759、0.784、0.802、0.830,4项联合预测的AUC为0.914,大于各指标单独预测的AUC(P<0.05)。结论CIC孕妇行宫颈环扎术后CL及血清IL-6、TNF-α、hs-CRP水平对预测SPB发生风险均有一定价值。

    • 周春燕 1,赖成毅 1△, 龚成丽 2

      2025,22(6):796-800, DOI:

      Abstract:

      目的探讨血清卵泡抑素样蛋白-1(FSTL-1)、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在老年急性左心衰竭患者病情评估及预后预测中的价值。方法选取该院2022年1月至2024年1月收治的106例老年急性左心衰竭患者作为观察组,另选取同期在该院体检的110例健康志愿者作为对照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血清FSTL-1水平,采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血清CK-MB水平。采用急性生理学和慢性健康状况评价Ⅱ(APACHEⅡ)评分将患者分为非危重症组、危重症组和极危重症组;根据预后随访结果将患者分为预后良好组和预后不良组。采用Spearman相关分析血清FSTL-1、CK-MB水平与老年急性左心衰竭患者病情程度的相关性;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血清FSTL-1、CK-MB对老年急性左心衰竭患者发生预后不良的预测价值;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老年急性左心衰竭患者发生预后不良的因素。结果观察组血清FSTL-1、CK-MB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APACHEⅡ评分结果显示,106例老年急性左心衰竭患者中非危重症组37例、危重症组35例、极危重症组34例。与非危重症组比较,危重症组、极危重症组血清FSTL-1、CK-MB水平均显著升高(P<0.05);与危重症组比较,极危重症组血清FSTL-1、CK-MB水平均显著升高(P<0.05)。Spearman相关分析结果显示,血清FSTL-1、CK-MB水平与患者病情程度呈正相关(P<0.05)。根据预后结果将老年急性左心衰竭患者分为预后不良组41例和预后良好组65例;预后不良组极危重症患者占比及血清FSTL-1、CK-MB水平均明显高于预后良好组(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血清FSTL-1、CK-MB升高是老年急性左心衰竭患者发生预后不良的危险因素(P<0.05)。ROC曲线结果显示,血清FSTL-1、CK-MB单独及联合预测老年急性左心衰竭患者发生预后不良的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901、0.805、0.938,二者联合诊断的AUC优于血清FSTL-1、CK-MB单独检测(Z=2.246,P=0.025;Z=3.531,P<0.001)。结论老年急性左心衰竭患者血清FSTL-1、CK-MB水平均升高,二者与病情程度呈正相关,对预后有一定的预测价值。

    • 卢勇 1, 贾立杨 2, 毕新颖 1△, 张艳彬 1, 褚文静 1

      2025,22(6):801-805, DOI:

      Abstract:

      目的探讨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患者血清富亮氨酸重复序列相互作用蛋白(LR-RFIP)、叉头框蛋白1(FOXM1)水平与妊娠结局的关系。方法选取2023年4月至2024年2月沧州市人民医院收治的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患者90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病情严重程度将其分为妊娠期高血压组36例、轻度子痫前期组29例和重度子痫前期组25例。根据妊娠结局将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患者分为妊娠结局不良组和妊娠结局良好组。另选取同期在该院体检健康的孕妇40例作为对照组。比较各组血清LR-RFIP、FOXM1水平。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血清LR-RFIP、FOXM1对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患者妊娠结局不良的预测价值。结果对照组血清LR-RFIP水平低于重度子痫前期组、轻度子痫前期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与妊娠期高血压组患者血清LR-RFIP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血清LR-RFIP水平在重度子痫前期组>轻度子痫前期组>妊娠期高血压组,且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清FOXM1水平在对照组>妊娠期高血压组>轻度子痫前期组>重度子痫前期组,且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根据妊娠结局的不同,将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患者分为妊娠结局良好组60例和妊娠结局不良组30例。妊娠结局不良组患者血清LR-RFIP水平高于妊娠结局良好组,血清FOXM1水平低于妊娠结局良好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血清LR-RFIP、FOXM1预测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患者妊娠结局不良的灵敏度分别为0.733、0.733,特异度分别为0.783、0.717,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818、0.782。结论血清LR-RFIP、FOXM1在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患者中呈异常表达,并与病情严重程度、妊娠结局相关,且对妊娠结局有一定预测价值。

    • 谷君,张志英,宁改君,邓文娟,胡利梅,刘慧颖,蔡裕,任卫东

      2025,22(6):805-809, DOI:

      Abstract:

      目的探讨血清可溶性P-选择素(sP-selectin)、可溶性E-选择素(sE-selectin)对原发性高血压(EH)伴2型糖尿病(T2DM)的诊断价值及其与胰岛素抵抗的关系。方法选取2019年9月至2021年9月该院收治的124例EH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是否伴有T2DM将其分为非T2DM组66例和T2DM组58例;另选取同期在该院体检的50例健康志愿者作为对照组。收集研究对象的收缩压、舒张压、脉压及甘油三酯、胆固醇、空腹血糖水平等临床资料;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血清sP-selectin、sE-selectin水平;采用电化学发光法测定空腹胰岛素水平,并计算胰岛素抵抗指数。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T2DM患者血清sP-selectin、sE-selectin水平与空腹胰岛素水平、胰岛素抵抗指数的相关性;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血清sP-selectin、sE-selectin对EH伴T2DM的诊断价值。结果与对照组比较,非T2DM组、T2DM组收缩压、舒张压、脉压及甘油三酯、胆固醇、空腹血糖水平均明显升高(P<0.05);与非T2DM组比较,T2DM组甘油三酯、胆固醇、空腹血糖水平均明显升高(P<0.05)。血清sP-selectin、sE-selectin水平及空腹胰岛素水平、胰岛素抵抗指数在对照组<非T2DM组<T2DM组,且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earson相关分析结果显示,T2DM患者血清sP-selectin、sE-selectin水平与空腹胰岛素水平、胰岛素抵抗指数均呈正相关(P<0.05)。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血清sP-selectin、sE-selectin联合诊断EH伴T2DM的曲线下面积优于各指标单独诊断(Z二者联合-sP-selectin=2.099、P=0.036;Z二者联合-sE-selectin=2.998、P=0.003)。结论EH伴T2DM患者血清sP-selectin、sE-selectin水平升高,且与空腹胰岛素水平、胰岛素抵抗指数呈正相关,二者联合检测对EH伴T2DM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

    • 丁亚红 1,邵云侠 1△,杨婷婷 1,姜姣姣 1,王羽 2

      2025,22(6):810-814, DOI:

      Abstract:

      目的探讨血清β2-微球蛋白(β2-MG)、半胱氨酸蛋白酶抑制剂C(SCy-C)联合尿清蛋白/肌酐比值(ACR)检测在慢性肾脏病(CKD)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22年1月至2024年1月在华东师范大学附属芜湖医院接受治疗的150例CKD患者作为试验组,另选取同期在华东师范大学附属芜湖医院进行体检的64例健康志愿者作为对照组。对比2组血清β2-MG、SCy-C水平及ACR。按照GFR将CKD患者分为CKD1期组(GFR≥90 mL/min)30例、CKD2期组(60 mL/min≤GFR<90 mL/min)30例、CKD3期组(30 mL/min≤GFR<60 mL/min)30例、CKD4期组(15 mL/min≤GFR<30 mL/min)30例和CKD5期组(GFR<15 mL/min)30例。采用Spearman相关分析CKD患者血清SCy-C、β2-MG水平及ACR与CKD分期的相关性;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估血清β2-MG、SCy-C、ACR诊断CKD的价值。结果试验组血清β2-MG、SCy-C水平及ACR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清β2-MG、SCy-C水平及ACR在CKD5期组>CKD4期组>CKD3期组>CKD2期组>CKD1期组,且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Spearman相关分析结果显示,CKD患者血清SCy-C、β2-MG水平及ACR与CKD分期均呈正相关(r=0.411,P<0.001;r=0.508,P<0.001;r=0.637,P<0.001)。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血清β2-MG、SCy-C、ACR单独诊断CKD的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628、0.666、0.786,3项指标联合诊断CKD的AUC为0.901,明显大于各指标单独检测的AUC(P<0.05)。结论CKD患者血清β2-MG、SCy-C水平及ACR均明显升高,可作为评估CKD患者早期肾损害的重要指标,联合检测可有效提高早期诊断肾损害的效能,可为临床诊治提供参考依据。

    • 卢毅,张欣,成士超,韩亚珠

      2025,22(6):815-820, DOI:

      Abstract:

      目的探讨解毒生肌膏联合凡士林纱布促肛瘘术后创面愈合的临床疗效,以及对肛瘘患者血清炎症因子和生长因子水平的影响。方法选择2023年1-12月在该院行手术治疗的122例肛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术后创面治疗方式的不同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61例。观察组采用解毒生肌膏联合凡士林纱布换药进行治疗,对照组采用凡士林纱布换药进行治疗,2组均连续治疗4周。对比分析2组的疗效。对比2组治疗前、后对创面肿胀、疼痛、渗出及肉芽组织评分。统计分析治疗1、2、3、4周时2组患者的创面愈合率。对比2组治疗前、后血清炎症因子[血清淀粉样蛋白A(SAA)、白细胞介素(IL)-6、降钙素原(PCT)]和生长因子[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PDGF)]水平。统计2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100.00%(61/61),明显高于对照组的93.44%(57/6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创面肿胀、疼痛、渗出评分明显低于治疗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创面肿胀、疼痛、渗出及肉芽组织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重复测量方差分析结果显示,2组创面愈合率的组间效应、时间效应和交互效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单因素重复测量方差分析结果显示,与治疗1周比较,观察组和对照组治疗2、3、4周的创面愈合率均明显升高(P<0.05)。多变量方差分析结果显示,观察组治疗1、2、3、4周的创面愈合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2组血清SAA、IL-6、PCT水平明显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血清SAA、IL-6、PCT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血清VEGF、bFGF、PDGF水平明显高于治疗前,且观察组血清VEGF、bFGF、PDGF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过程中,2组均未出现与治疗方案有关的不良反应。结论解毒生肌膏联合凡士林纱布换药治疗肛瘘术后创面能有效下调患者血清炎症因子水平,上调血清生长因子水平,促进肉芽组织生长及创面愈合。

    • 解孝颖,高博,郑炳强,张富杰,庄齐伟

      2025,22(6):821-825, DOI:

      Abstract:

      目的观察膝关节置换术(TKA)中不同时机使用止血带对老年骨关节炎患者术后恢复的影响。方法选取2022年3月至2023年12月在该院进行TKA的100例老年骨关节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取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0例。对照组术中全程使用止血带,观察组仅在截骨后假体安放阶段使用止血带。比较2组术中输血比例及失血量、术后引流量、术后不同时间点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住院时间及术后7 d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发生情况。检测并对比2组术前、术后12 h凝血相关指标[包括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酶时间(APTT)、纤维蛋白原(FIB)、D-二聚体(D-D)]、血清炎症因子[包括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高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结果观察组术中失血量多于对照组,但术后引流量少于对照组,平均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术后24 h Hb下降值和术后24 h HTC下降值及输血比例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不同时间点VAS评分比较,存在时间效应(P<0.05),但不存在组间效应和交互效应(P>0.05);组内不同时间点比较结果显示,2组术后12、24、48 h VAS评分均低于术后1 h,术后24 h VAS评分低于术后12 h,术后48 h VAS评分低于术后12 h和24 h,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2组凝血相关指标、血清炎症因子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2 h,2组PT、APTT短于术前,而血清IL-6、D-D、TNF-α、hs-CRP、FIB水平高于术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12 h PT、APTT长于对照组,而血清IL-6、D-D、TNF-α、hs-CRP、FIB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7 d DVT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术中仅在截骨后假体安放阶段使用止血带并不会增加TKA中老年骨关节炎患者失血量,可减轻机体应激反应,减少手术创伤引起的血液高凝,降低DVT发生率,促进术后恢复。

    • 姜艳,桑国耀,李辉 △

      2025,22(6):826-830, DOI:

      Abstract:

      目的基于Trinder反应原理探讨酚磺乙胺对血清肌酐(Cr)、尿酸(UA)、甘油三酯(TG)的干扰性,并评估酚磺乙胺对血清Cr、UA、TG检测结果的影响。方法参照美国临床和实验室标准协会公布的EP7-A3干扰试验指南,分别制备含Cr、UA、TG低水平和高水平的血清混合标本。以0.0、0.2 g/L分别作为酚磺乙胺最低、最高干扰剂量行配对差异实验,进而明确酚磺乙胺对上述3个项目在检测中的干扰性。同时,分别制备0.00、0.05、0.10、0.20 g/L的酚磺乙胺剂量,行剂量效应实验分析评估不同剂量酚磺乙胺在不同水平血清Cr、UA、TG中的干扰效能。结果0.2 g/L酚磺乙胺在低水平血清Cr、UA和TG的相对干扰率为—48.51%、—49.60%和—58.59%,对高水平血清Cr、UA和TG的相对干扰率为-44.90%、-45.44%和-43.94%;在0.2 g/L的酚磺乙胺干扰下,干扰组低、高水平血清Cr、UA和TG的测定结果约是对照组的一半。进一步的剂量效应实验结果显示,低、高水平Cr、UA和TG的测定结果均呈单调递减序列,即随酚磺乙胺剂量的升高,血清Cr、UA和TG在低、高水平检测的负干扰效应越大。结论酚磺乙胺对基于Trinder反应原理的血清Cr、UA、TG检测有负干扰效应,且其干扰效应随药物剂量的升高而增大。

    • 于璐 1,陈亚豪 1,李辉 1,王洋 2△

      2025,22(6):830-834, DOI:

      Abstract:

      目的探讨miR-21在小细胞肺癌(SCLC)进程中的作用及可能的分子机制。方法以SCLC细胞株H69AR为实验细胞株,构建对照组、miR-21过表达组和miR-21低表达组模型,分别采用CCK-8实验、Transwell实验和流式细胞术观测miR-21对SCLC细胞增殖活性、迁移侵袭能力和细胞凋亡的影响;采用Taqman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PCR)检测miR-21对SCLC细胞长散在核元件1((LINE-1)基因甲基化的影响。结果对照组、miR-21低表达组及miR-21过表达组不同时间点H69AR细胞的增殖率为24 h<48 h<72 h,且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48 h后与对照组[(18.6±3.2)%]比较,miR-21过表达组H69AR细胞凋亡率[(5.7±0.6)%]明显降低(P<0.05),而miR-21低表达组H69AR细胞凋亡率[(34.9±4.6)%]明显升高(P<0.05)。与对照组比较,miR-21过表达组H69AR细胞的迁移和侵袭细胞数目显著增多(P<0.05),miR-21低表达组H69AR细胞的迁移和侵袭细胞数目显著减少(P<0.05);与miR-21过表达组比较,miR-21低表达组迁移和侵袭细胞数目显著降低(P<0.05)。与对照组[(1.86±0.23)%]比较,miR-21低表达组H69AR细胞LINE-1基因的甲基化率[(2.32±0.64)%]明显升高(P<0.05),miR-21过表达组H69AR细胞LINE-1基因的甲基化率[(1.09±0.09)%]明显降低(P<0.05)。结论miR-21具有癌基因的生物学属性,其可能通过抑制LINE-1基因甲基化修饰促进SCLC的恶性进程。

    • 李松,向旭 △

      2025,22(6):835-839, DOI:

      Abstract:

      目的探讨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SFTS)患者临床特征对疾病预后的价值。方法回顾性选取2023年4月1日至2024年8月31日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收治的269例SFTS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的临床结局,将其分为存活组(162例)和死亡组(107例)。比较2组患者入院时的一般资料、合并基础疾病情况和24 h内首次实验室指标[大别班达病毒(DBV)核酸载量、白细胞计数(WBC)、中性粒细胞绝对值(NEUT#)、淋巴细胞绝对值(LYMPH#)、血小板计数(PLT)、降钙素原(PCT)、高敏心肌肌钙蛋白I(hs-TN I)、γ-谷氨酰转移酶(GGT)、尿素氮(BUN)和血肌酐(Scr)]水平。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SFTS患者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存活组DBV核酸载量、年龄、PCT及hs-TN I、GGT、BUN、Scr水平低于死亡组,而PLT水平高于死亡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2组WBC、NEUT#、LYMPH#及发病至入院时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66岁、DBV核酸载量>6.24 copy/mL、Scr>82.0 μmol/L和神志改变均为SFTS患者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 结论SFTS患者年龄偏大且体内DBV核酸载量高、Scr水平较高且出现神态改变时提示预后不良;联合评估患者的年龄、DBV核酸载量、Scr水平和神志状态有助于预防不良预后,为临床治疗提供依据。

    • 秦明丽,詹平,王霞

      2025,22(6):839-844, DOI:

      Abstract:

      目的探讨宫颈癌患者血清及组织中长链非编码RNA(lncRNA)CKMT2反义RNA 1(lncRNA CKMT2-AS1)、微小RNA(miR)-106a相对表达水平及其与人乳头瘤病毒(HPV)感染的关系。方法选取2021年4月至2023年4月该院收治的宫颈癌患者68例作为宫颈癌组,另取同时期该院收治的因患子宫肌瘤需行子宫全切术的患者68例作为对照组。采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qRT-PCR)检测2组患者血清lncRNA CKMT2-AS1、miR-106a相对表达水平,并检测宫颈癌患者癌组织和子宫肌瘤患者正常宫颈组织中lncRNA CKMT2-AS1、miR-106a相对表达水平;收集对照组、宫颈癌组患者的宫颈分泌物,检测2组患者HPV阳性情况;同时根据HPV载量变化情况将宫颈癌组HPV阳性患者分为HPV负荷量1~100组、HPV负荷量>100~1 000组和HPV负荷量>1 000组。采用Spearman相关分析血清及组织中lncRNA CKMT2-AS1、miR-106a相对表达水平与宫颈癌患者HPV感染负荷量的相关性。结果与对照组比较,宫颈癌组患者血清及组织中lncRNA CKMT2-AS1相对表达水平降低,miR-106a相对表达水平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和宫颈癌组患者HPV阳性率比较[1.47%(1/68) vs. 95.59%(65/6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宫颈癌患者中HPV负荷量1~100组28例,HPV负荷量>100~1 000组21例,HPV负荷量>1 000组16例。宫颈癌患者血清及组织中lncRNA CKMT2-AS1相对表达水平为HPV负荷量1~100组>HPV负荷量>100~1 000组>HPV负荷量>1 000组,且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宫颈癌患者血清及组织中miR-106a相对表达水平为HPV负荷量1~100组<HPV负荷量>100~1 000组<HPV负荷量>1 000组,且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Spearman相关分析结果显示,宫颈癌患者血清及组织中lncRNA CKMT2-AS1相对表达水平与HPV负荷量呈负相关(P<0.001),miR-106a相对表达水平与HPV负荷量呈正相关(P<0.001)。结论宫颈癌患者血清及组织中lncRNA CKMT2-AS1相对表达水平相对较低,miR-106a相对表达水平相对较高,且二者表达水平与HPV负荷量相关。

    • 苏宇,张健,宋晓英

      2025,22(6):845-849, DOI:

      Abstract:

      目的探讨免疫球蛋白A(IgA)肾病患者脂肪酸结合蛋白1(FABP1)和脂肪酸结合蛋白4(FABP4)水平与疾病活动性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8年3月至2021年9月该院收治的IgA肾病患者240例作为观察组,另选取同期在该院体检健康的志愿者240例作为对照组。对比2组研究对象的收缩压、舒张压、24 h 尿蛋白定量(24 h UTP)、肾小球滤过率(eGFR)和血肌酐(Scr)、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和血浆清蛋白(ALB)、FABP1、FABP4、IgA和补体C3(C3)水平。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观察组血清FABP1、FABP4水平与IgA、C3、Scr、ALB和收缩压、舒张压、24 h UTP、eGFR、TC、TG、HDL-C的相关性;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IgA肾病患者疾病活动性的因素。结果观察组血清FABP4、IgA、C3、TC、TG和Scr水平以及收缩压、舒张压、24 h UTP显著高于对照组,而FABP1、eGFR、ALB和HDL-C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依据肾内活动性指数得分将观察组患者分为高分组(得分≥7分)174例和低分组(得分<7分)66例;与低分组相比,高分组血清FABP4、IgA和C3水平明显升高,FABP1、ALB水平和eGFR明显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earson相关分析结果显示,IgA肾病患者血清FABP1水平均与IgA、C3、Scr水平及收缩压、舒张压、24 h UTP、TC和TG呈负相关(P<0.05),与eGFR、HDL-C和ALB水平呈正相关(P<0.05);血清FABP4水平均与IgA、C3、Scr水平和收缩压、舒张压、24 h UTP、TC和TG呈正相关(P<0.05),与eGFR、HDL-C和ALB水平呈负相关(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血清FABP4、IgA、C3水平升高是影响IgA肾病患者疾病活动性的危险因素(P<0.05),血清FABP1和ALB水平升高及eGFR增大是影响IgA肾病患者疾病活动性的保护因素(P<0.05)。结论IgA肾病患者血清FABP1水平降低,FABP4水平升高,二者与IgA肾病患者疾病活动性关系密切。

    • 综述
    • 魏智芳 1, 2, 3 综述,侯东霞 1,2,王晓华 1,2△审校

      2025,22(6):850-855, DOI:

      Abstract:

      胎儿游离DNA浓度(FF)通过结合生物因素和生物信息算法解读无创产前筛查(NIPT)结果,是NIPT的重要质量控制参数。不同个体间FF水平存在差异,任何潜在干扰母体或胎盘中游离DNA浓度的因素,都可能进一步影响NIPT结果的准确性。然而目前对于已知影响FF的因素仍未形成广泛共识。该文将重点探讨影响NIPT结果的生物因素,涵盖母体及胎儿自身因素,同时对FF的意义进行分析,以期加深对此关键指标的全面理解,进而有助于临床医生通过分析个体差异,为筛查对象定制个性化的采血时机,从而提高NIPT的准确率及临床应用效果。此外,深入研究FF的意义也将是未来的一个热点趋势,有望揭示其在预测不良妊娠结局方面的潜在价值。

    • 薛琦 1,2,罗志嵘 2,郭煦妍 2,谭啸 2 综述, 张波 1△ 审校

      2025,22(6):855-859, DOI:

      Abstract:

      转录因子E3(TFE3)基因融合性肾细胞癌,又称为Xp11.2易位性肾细胞癌(tRCC),是一种罕见的肾细胞癌,由TFE3和其他融合因子平衡易位产生,已有多种亚型。该病多发于儿童和青少年,更易出现淋巴结及远处转移。初步筛查主要通过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确诊则依赖荧光原位杂交技术检测出TFE3断裂基因。由于其罕见性,Xp11.2 tRCC在治疗方面尚无共识,相关前瞻性研究仍在进行中。该文综述了Xp11.2 tRCC的诊断及治疗进展,以期为该类型肾细胞癌的进一步研究提供帮助。

    • 陈付群,刘涛,杨占花 综述,陈兆云 △ 审校

      2025,22(6):860-864, DOI:

      Abstract:

      纤维蛋白原(FIB)是相对分子质量为340×10 3的糖蛋白,主要在肝细胞中合成,是凝血系统重要的组成成分,参与机体凝血反应和组织修复过程。该文在回顾近几年国内外研究进展的基础上总结了FIB作为无创指标在消化道恶性肿瘤发生发展过程中的研究现状,重点讨论了FIB在常见消化道恶性肿瘤的诊断、治疗、肿瘤进展及预后预测中所扮演的角色,这对消化道恶性肿瘤发病机制、疗效评估、个性化治疗等方面的深入研究尤为重要。虽然研究证实FIB与消化道恶性肿瘤发生、发展密切相关,然而目前的研究主要聚焦在消化道恶性肿瘤预后预测以及早期筛查、早期诊断等方面,在肿瘤良恶性鉴别、早(或晚)期并发症等层面的研究相对较少,未来需要学者们进一步探索。

    全选
    显示模式:: |

    编辑部主任:王明丰

    创刊:2004年

    国际标准刊号:ISSN 1672-9455

    国内统一刊号:CN 50-1167/R

    国内邮发代号:78-157

    按检索
    检索词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