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当期目录
- 优先出版
- 下载排行 过刊浏览
-
重庆市科普研究会,中华医学会检验医学分会,中国毒理学会,中华预防医学会老年病预防与控制专业委员会,重庆市医学会
2025,22(2):145-150, DOI:
Abstract:
随着我国健康科普工作的稳步推进,践行主动健康的理念已成为当下实现健康中国战略的重要推手。然而受限于科普队伍不健全、科普平台不完善、科普传播方式单一化等不足,如何全面推动从出生到死亡的全生命周期主动健康科普工作仍存在极大挑战。为进一步促进科普工作规范化,满足全面健康的需求,重庆市科普研究会、中华医学会检验医学分会、中国毒理学会、中华预防医学会老年病预防与控制专业委员会及重庆市医学会组织专家基于各类疾病诊疗标准和规范,坚持预防为主的理念,结合我国健康科普实践,制定本科普框架中国专家共识,旨在提升健康科普工作者的规范化、科学化,推动符合我国国情的创新科普模式探索,促进人民健康水平的持续提升。
-
2025,22(2):151-157, DOI:
Abstract:
目的探讨金匮肾气丸联合维生素D钙片治疗2型糖尿病性骨质疏松症(T2DOP)的临床疗效,以及对患者血清骨转换标志物、白细胞介素-1β(IL-1β)、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水平的影响。方法选择该院2021年1月至2022年10月收治的84例T2DOP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观察组(42例)和对照组(42例)。观察组采用金匮肾气丸联合维生素D钙片治疗,对照组单用维生素D钙片治疗,治疗24周后比较两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检测两组患者第1~4腰椎(L1~4)、股骨颈的骨密度(BMD),并对两组患者进行疼痛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治疗前后检测两组患者的糖代谢指标[空腹血糖(FPG)、餐后2 h血糖(2 h PG)、糖化血红蛋白(HbA1c)]、血清骨转换标志物{25羟基维生素D[25(OH)D]、β-胶原特殊序列(β-Crosslaps)、总Ⅰ型胶原氨基端延长肽(Total-P1NP)、骨钙素N端中分子片段(N-MID)}以及IL-1β、MMP-9、SOD水平。统计两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5.24%,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6.19%(P<0.05)。治疗后,两组L1~4 BMD以及血清25(OH)D、Total-P1NP、N-MID、SOD水平均高于治疗前(P<0.05),VAS评分、FPG、2 h PG、HbA1c以及血清β-Crosslaps、IL-1β、MMP-9水平均低于治疗前(P<0.05)。治疗后,观察组L1~4 BMD以及血清25(OH)D、Total-P1NP、N-MID、SOD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0.05),VAS评分、FPG、2 h PG、HbA1c以及血清β-Crosslaps、IL-1β、MMP-9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金匮肾气丸联合维生素D钙片治疗T2DOP能有效调节患者血清骨转换标志物、IL-1β、MMP-9、SOD水平,改善糖代谢与骨代谢,提高临床疗效。
-
2025,22(2):157-165, DOI:
Abstract:
目的探讨基因间区长链非编码核糖核酸01915(LINC01915)过表达靶向抑制微小核糖核酸-92a(miR-92a)控制结直肠癌裸鼠肿瘤生长的作用与分子机制。方法取100只5周龄裸鼠经皮下接种人结直肠癌细胞HT29建立结直肠癌裸鼠皮下移植瘤模型,将建模成功的裸鼠随机分为LINC01915上调组(转染pcDNA-LINC01915)、LINC01915下调组(转染si-LINC01915)、LINC01915上调对照组(转染pcDNA)、LINC01915下调对照组(转染si-NC)、miR-92a上调组(转染miR-92a mimic)、miR-92a下调组(转染miR-92a inhibitor)、miR-92a上调对照组(转染miR-92a mimic NC)、miR-92a下调对照组(转染miR-92a inhibitor NC)以及空白对照组(注射生理盐水)。观察记录裸鼠肿瘤体积并绘制肿瘤生长曲线;通过苏木精-伊红(HE)染色观察肿瘤组织病理学改变;采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RT-qPCR)及蛋白质印迹法(WB)检测裸鼠肿瘤组织Kruppel样因子4(KLF4)、生存素(Survivin)、细胞增殖核抗原(Ki-67)及半胱氨酸天冬氨酸特异性蛋白酶-3(Caspase-3)信使核糖核酸(mRNA)或蛋白表达;通过荧光素酶活性实验验证LINC01915和miR-92a的靶向关系。结果重复测量方差分析结果显示,各组结直肠癌裸鼠肿瘤体积变化存在时间效应、组间效应及交互效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变量方差分析结果显示,转染第9、12、15天时:与空白对照组和LINC01915上调对照组相比,LINC01915上调组结直肠癌裸鼠肿瘤体积缩小(P<0.05);与空白对照组和LINC01915下调对照组相比,LINC01915下调组结直肠癌裸鼠肿瘤体积均增大(P<0.05);与空白对照组和miR-92a上调对照组相比,miR-92a上调组结直肠癌裸鼠肿瘤体积均增大(P<0.05);与空白对照组和miR-92a下调对照组相比,miR-92a下调组结直肠癌裸鼠肿瘤体积均缩小(P<0.05)。各对照组裸鼠肿瘤组织腺体排列紊乱并伴随炎症细胞浸润,有少量杯状细胞;LINC01915上调组和miR-92a下调组裸鼠肿瘤组织腺体排列整齐,结构更加完整,可见少量杯状细胞及炎症细胞浸润;LINC01915下调组和miR-92a上调组裸鼠肿瘤组织腺体排列更加紊乱,杯状细胞几乎消失,可见大量炎症细胞浸润。与空白对照组和LINC01915上调对照组相比,LINC01915上调组结直肠癌裸鼠肿瘤组织KLF4、Caspase-3 mRNA及蛋白表达均升高(P<0.05),miR-92a表达和Survivin、Ki-67 mRNA及蛋白表达均降低(P<0.05);与空白对照组和LINC01915下调对照组相比,LINC01915下调组结直肠癌裸鼠肿瘤组织KLF4、Caspase-3 mRNA及蛋白表达均降低(P<0.05),miR-92a表达和Survivin、Ki-67 mRNA及蛋白表达均升高(P<0.05);与空白对照组和miR-92a上调对照组相比,miR-92a上调组结直肠癌裸鼠肿瘤组织KLF4、Caspase-3 mRNA及蛋白表达均降低(P<0.05),miR-92a表达和Survivin、Ki-67 mRNA及蛋白表达均升高(P<0.05);与空白对照组和miR-92a下调对照组相比,miR-92a下调组结直肠癌裸鼠肿瘤组织KLF4、Caspase-3 mRNA及蛋白表达均升高(P<0.05),miR-92a表达和Survivin、Ki-67 mRNA及蛋白表达均降低(P<0.05)。荧光素酶活性实验结果显示LINC01915可直接靶向调控miR-92a。结论上调LINC01915可抑制结直肠癌裸鼠肿瘤生长,可能是通过靶向下调miR-92a的表达,促进KLF4、Caspase-3表达,抑制Survivin、Ki-67表达而发挥作用。
-
2025,22(2):166-172, DOI:
Abstract:
目的探讨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hucMSC)来源的外泌体(hucMSC-Exo)对溃疡性结肠炎小鼠结肠组织和巨噬细胞中核苷酸结合寡聚化结构域样受体蛋白3(NLRP3)炎症小体、炎症因子和巨噬细胞极化的影响。方法收集hucMSC培养上清液,采用超速离心法提取hucMSC-Exo。将30只小鼠分为正常组、葡聚糖硫酸钠(DSS)模型组和hucMSC-Exo修复组,每组10只。DSS模型组和hucMSC-Exo修复组小鼠均饮用3%DSS溶液构建溃疡性结肠炎模型,hucMSC-Exo修复组小鼠在建模期间经尾静脉注射蛋白总量为 1 mg 的 hucMSC-Exo进行损伤干预。比较各组小鼠疾病活动指数(DAI)评分。采用苏木精-伊红染色法评估各组小鼠结肠组织病理学变化。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结肠组织匀浆液中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IL)-6和IL-10水平。提取小鼠腹腔巨噬细胞(MPMs),将其分为对照组、LPS诱导组(100 ng/mL LPS诱导)和hucMSC-Exo组(100 ng/mL LPS诱导+200 μg/mL的 hucMSC-Exo干预)。采用蛋白质印迹法(WB)检测结肠组织和MPMs中NLRP3 炎症小体相关蛋白[NLRP3、凋亡相关斑点样蛋白(ASC)、半胱氨酸天冬氨酸特异蛋白酶1(Caspase-1)]的蛋白表达水平。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各组小鼠结肠组织和MPMs中M1、M2型巨噬细胞极化情况。结果DSS模型组DAI评分高于正常组(P<0.05),hucMSC-Exo修复组DAI评分低于DSS模型组(P<0.05)。正常组结肠黏膜上皮结构完整,细胞排列规律,无炎症细胞浸润和溃疡;DSS模型组结肠黏膜上皮脱落,细胞排列紊乱,黏膜和黏膜下层充血水肿,大量炎症细胞浸润,弥漫分布小溃疡;hucMSC-Exo修复组结肠组织损伤明显改善。与正常组相比,DSS模型组结肠组织中IL-6、TNF-α 水平及NLRP3、ASC、Caspase-1蛋白水平升高,IL-10 水平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DSS模型组相比,hucMSC-Exo修复组结肠组织中IL-6、TNF-α 水平及NLRP3、ASC、Caspase-1蛋白水平降低,IL-10 水平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正常组相比,DSS模型组M1型巨噬细胞比例升高,M2型巨噬细胞比例降低,M1/M2型巨噬细胞比值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DSS模型组相比,hucMSC-Exo修复组M1型巨噬细胞比例降低,M2型巨噬细胞比例升高,M1/M2型巨噬细胞比值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相比,LPS诱导组MPMs中NLRP3、ASC、Caspase-1蛋白水平升高(P<0.05)。与LPS诱导组相比,hucMSC-Exo组MPMs中NLRP3、ASC、Caspase-1蛋白水平下降(P<0.05)。与对照组相比,LPS诱导组MPMs中M1型巨噬细胞比例升高,M2型巨噬细胞比例降低,M1/M2型巨噬细胞比值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LPS诱导组相比,hucMSC-Exo组MPMs中M1型巨噬细胞比例降低,M2型巨噬细胞比例升高,M1/M2型巨噬细胞比值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hucMSC-Exo通过抑制结肠组织和巨噬细胞中NLRP3 炎症小体的激活,减少促炎性细胞因子的释放,调控M1/M2型巨噬细胞极化,从而延缓小鼠结肠炎症。
-
2025,22(2):172-177, DOI:
Abstract:
目的探讨血清血管紧张素1-7(Ang1-7)、清蛋白-胆红素(ALBI)评分与急性失代偿性心力衰竭(ADHF)患者心功能及短期预后的关系。方法选择2020年10月至2023年10月该院心血管内科收治的128例ADHF患者作为ADHF组,选择同期于该院体检中心体检的79例健康志愿者作为对照组。检测所有研究对象血清Ang1-7水平,根据基线清蛋白和胆红素水平计算ALBI评分;ADHF患者出院后随访6个月,记录随访期间ADHF患者全因死亡以及不良心血管事件的发生情况。分析ADHF患者血清Ang1-7水平和ALBI评分与心功能参数[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左心房内径(LAD)、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Dd)]的相关性,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ADHF患者短期预后的因素,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血清Ang1-7联合ALBI评分预测ADHF患者短期预后的价值。结果ADHF组血清Ang1-7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ALBI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随访期间1例失访,54例预后不良,73例预后良好。预后不良组血清Ang1-7水平低于预后良好组(P<0.05),ALBI评分高于预后良好组(P<0.05)。ADHF患者血清Ang1-7水平与LAD、LVDd呈负相关(P<0.05),与LVEF呈正相关(P<0.05);ALBI评分与LVEF呈负相关(P<0.05),与LAD、LVDd呈正相关(P<0.05)。高ALBI评分、NYHA分级Ⅳ级、BNP水平高均是ADHF患者短期预后不良的危险因素(P<0.05),Ang1-7水平高是ADHF患者短期预后不良的保护因素(P<0.05)。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血清Ang1-7联合ALBI评分预测ADHF患者短期预后不良的曲线下面积(AUC)为0.911(95%CI:0.848~0.954),高于血清Ang1-7、ALBI评分单独预测的AUC[0.814(95%CI:0.735~0.878)、0.819(95%CI:0.741~0.882)],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Z=3.003、2.553,P=0.01、0.019)。结论ADHF短期预后不良患者ALBI评分较高,血清Ang1-7水平偏低,与患者心功能减退和短期预后不良有关,血清Ang1-7联合ALBI评分对ADHF短期预后有较高的预测价值。
-
石彦科 1,颜廷启 1,孙伟涛 1,陈志飞 1,孙江江 1,霍浩然 2,王军委 3
2025,22(2):178-184, DOI:
Abstract:
目的探讨血清CXC趋化因子配体12(CXCL12)及其受体CXC趋化因子受体4(CXCR4)、CXC趋化因子受体7(CXCR7)水平与结肠癌患者临床病理特征及术后肝转移的关系。方法选取2017年1月至2019年12月邯郸市中心医院收治的207例结肠癌患者为结肠癌组,另选取同期70例体检健康者为对照组;比较两组血清CXCL12及其受体CXCR4、CXCR7水平差异;分析血清CXCL12及其受体CXCR4、CXCR7水平与结肠癌患者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根据是否出现术后肝转移将患者分为肝转移组和无肝转移组,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肠癌患者术后肝转移的影响因素,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各影响因素单项及联合对结肠癌患者术后肝转移的预测价值。结果结肠癌组血清CXCL12、CXCR4、CXCR7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有脉管侵犯、TNM分期Ⅲ期、有淋巴结转移的结肠癌患者血清CXCL12、CXCR4、CXCR7水平高于无脉管侵犯、TNM分期Ⅰ~Ⅱ期、无淋巴结转移的结肠癌患者(P<0.05)。肝转移组和无肝转移组脉管侵犯、TNM分期、淋巴结转移情况及血清CXCL12、CXCR4、CXCR7水平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临床综合体征(脉管侵犯、TNM分期Ⅲ期、淋巴结转移)阳性及血清CXCL12、CXCR4、CXCR7水平升高是结肠癌患者术后肝转移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临床综合体征(脉管侵犯+TNM分期+淋巴结转移)、CXCL12、CXCR4、CXCR7单独以及4项联合应用预测结肠癌患者术后肝转移的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748、0.707、0.723、0.737、0.854,4项联合应用的AUC均大于各指标单独预测的AUC(Z=2.057、2.337、2.237、2.137,P=0.042、0.021、0.028、0.035)。结论结肠癌患者血清CXCL12及其受体CXCR4、CXCR7水平呈异常高表达,与结肠癌患者脉管侵犯、TNM分期、淋巴结转移等恶性临床病理特征有关。血清CXCL12及其受体CXCR4、CXCR7水平是结肠癌患者术后肝转移的影响因素,且血清CXCL12、CXCR4、CXCR7及临床综合体征(脉管侵犯、TNM分期Ⅲ期、淋巴结转移)4项联合应用对结肠癌术后肝转移具有更高的预测价值。
-
2025,22(2):184-189, DOI:
Abstract:
目的研究肺炎支原体(MP)感染诱发哮喘患儿血清基质细胞衍生因子-1(SDF-1)、颗粒蛋白前体(PGRN)水平变化及其对预后的预测价值。方法选择2020年2月至2022年4月在榆林市星元医院检查确诊并进行治疗的268例MP感染患儿,根据是否诱发哮喘分为哮喘组和MP组。另选取同期于榆林市星元医院体检健康的儿童125例作为对照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所有研究对象血清SDF-1、PGRN、C反应蛋白(CRP)、白细胞介素-8(IL-8)、免疫球蛋白E(IgE)水平;采用肺功能测试仪检测所有研究对象用力肺活量(FVC)、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最大呼气中期流速(MMEF)。经治疗出院后对MP感染诱发哮喘患儿进行6个月的随访,将临床症状恢复正常、CT检测无异常的患儿归为预后良好组,出现复发或其他情况的患儿归为预后不良组。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MP感染诱发哮喘患儿血清SDF-1、PGRN水平与炎症因子、IgE水平的相关性;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MP感染诱发哮喘患儿预后的因素;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血清SDF-1、PGRN对MP感染诱发哮喘患儿预后的预测价值。结果与对照组相比,MP组与哮喘组血清SDF-1、CRP、IL-8、IgE水平升高,而血清PGRN水平及肺功能指标FVC、FEV1、MMEF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MP组相比,哮喘组血清SDF-1、CRP、IL-8、IgE水平升高,而血清PGRN水平及肺功能指标FVC、FEV1、MMEF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随访,预后良好组89例,预后不良组67例。预后不良组血清SDF-1、CRP、IL-8、IgE水平高于预后良好组,而血清PGRN水平低于预后良好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MP感染诱发哮喘患儿血清SDF-1水平与CRP、IL-8、IgE水平呈正相关(P<0.05),PGRN水平与CRP、IL-8、IgE水平呈负相关(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有家族哮喘史及血清SDF-1、CRP、IL-8、IgE水平升高均是MP感染诱发哮喘患儿预后不良的危险因素(P<0.05),PGRN水平升高是MP感染诱发哮喘患儿预后不良的保护因素(P<0.05)。血清SDF-1、PGRN单项及2项联合预测MP感染诱发哮喘患儿预后不良的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787(95%CI:0.714~0.848)、0.808(95%CI:0.738~0.867)、0.883(95%CI:0.822~0.929),2项联合预测的AUC大于SDF-1、PGRN单项预测(Z=3.492、2.966,P<0.05)。结论MP感染诱发哮喘患儿血清SDF-1水平上升,PGRN水平下降,SDF-1、PGRN 2项联合预测MP感染诱发哮喘患儿预后不良的效能较高。
-
2025,22(2):190-193, DOI:
Abstract:
目的探讨橘红痰咳颗粒联合头孢地尼治疗小儿急性支气管炎的临床疗效及对炎症指标的影响。方法将2022年6月至2024年2月南方医科大学珠江医院收治的114例急性支气管炎患儿作为研究对象,将患儿分为对照组(57例)和治疗组(57例)。对照组采用头孢地尼颗粒进行治疗,治疗组采用橘红痰咳颗粒联合头孢地尼颗粒进行治疗。在治疗7 d后评估治疗效果,记录两组出现的不良反应,比较两组的临床症状消失时间和炎症因子水平。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6.49%,高于对照组的85.96%(P<0.05)。与对照组比较,治疗组的发热消失时间、咳嗽消失时间、咽部不适消失时间、咳痰消失时间更短(P<0.05)。与治疗前比较,治疗7 d后两组C反应蛋白(CRP)、白细胞介素(IL)-1β、IL-17、降钙素原(PCT)水平均降低(P<0.05);治疗7 d后,治疗组CRP、IL-1β、IL-17、PCT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均未出现不良反应。结论橘红痰咳颗粒联合头孢地尼治疗小儿急性支气管炎疗效确切,对患儿体内炎症反应有较好的抑制作用,且无明显不良反应。
-
2025,22(2):193-197, DOI:
Abstract:
目的研究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OVCF)患者血清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胰岛素样生长因子结合蛋白-3(IGFBP-3)水平与患者经皮椎体成形术(PVP)术后再发骨折的关系。方法选取该院2019年5月至2021年5月行PVP治疗的96例OVCF患者作为OVCF组,根据术后随访2年期间是否再次发生骨折,将OVCF患者分为再发骨折组和无再发骨折组,另选取同期体检健康志愿者62例为对照组。检测OVCF患者术前、健康志愿者体检当日血清IGF-1、IGFBP-3水平以及腰椎(L2~4)骨密度(BMD);分析OVCF患者血清IGF-1、IGFBP-3水平与BMD的相关性;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OVCF患者PVP术后再发骨折的影响因素;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IGF-1、IGFBP-3、BMD对OVCF患者PVP术后再发骨折的预测价值。结果OVCF组血清IGF-1、IGFBP-3水平及BMD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无再发骨折组血清IGF-1、IGFBP-3水平及BMD高于再发骨折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earson相关分析结果显示,OVCF患者血清IGF-1、IGFBP-3水平与BMD呈正相关(r=0.424、0.349,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血清IGF-1、IGFBP-3水平及BMD均是OVCF患者PVP术后再发骨折的影响因素(P<0.05)。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IGF-1、IGFBP-3、BMD单项及3项联合预测OVCF患者PVP术后再发骨折的AUC分别为0.837(95%CI:0.748~0.905)、0.713(95%CI:0.612~0.801)、0.711(95%CI:0.610~0.799)和0.921(95%CI:0.848~0.966),3项联合预测的AUC大于IGF-1、IGFBP-3、BMD单独预测(Z=2.603、4.097、4.078,P<0.05)。结论血清IGF-1、IGFBP-3和BMD联合对OVCF患者PVP术后再发骨折具有较高的预测效能,对改善OVCF患者预后具有重要意义。
-
2025,22(2):198-203, DOI:
Abstract:
目的探讨慢性心力衰竭(CHF)患者心脏彩超参数、血浆心脏型肌球蛋白结合蛋白-C(cMyBP-C)水平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选择2021年3月至2023年2月该院收治的100例CHF患者作为CHF组,选择同期在该院体检的体检健康者100例作为对照组。CHF患者纽约心脏病协会(NYHA)心功能分级Ⅱ级57例,Ⅲ+Ⅳ级43例。所有研究对象均进行心脏彩超检查,比较两组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左心房内径(LAD)、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两组均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血浆cMyBP-C水平,以及检测两组血清N末端B型脑钠肽前体(NT-proBNP)、脑利尿钠肽(BNP) 和心肌肌钙蛋白I(cTnI)水平,以血清NT-proBNP、BNP和cTnI联合检测结果作为诊断CHF的金标准。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LVEF、LAD、LVEDD、血浆cMyBP-C及血清NT-proBNP、BNP、cTnI对CHF的诊断效能。结果CHF组LAD、LVEDD均大于对照组,血浆cMyBP-C水平高于对照组,LVEF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Ⅲ+Ⅳ级CHF患者的LAD、LVEDD均大于Ⅱ级患者,血浆cMyBP-C水平高于Ⅱ级患者,LVEF低于Ⅱ级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CHF组血清NT-proBNP、BNP和cTnI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ROC曲线分析显示:LVEF、LAD、LVEDD、血浆cMyBP-C单独及LVEF+LAD+LVEDD+血浆cMyBP-C诊断CHF的AUC分别为0.741(95%CI:0.674~0.800)、0.679(95%CI:0.609~0.743)、0.797(95%CI:0.734~0.850)、0.836(95%CI:0.777~0.884)及0.934(95%CI:0.890~0.964),LVEF+LAD+LVEDD+血浆cMyBP-C诊断的AUC明显大于于LVEF、LAD、LVEDD、血浆cMyBP-C单独诊断的AUC(Z=2.833、3.922、2.057、2.679,P=0.005、0.001、0.040、0.007)。血清NT-proBNP+BNP+cTnI诊断CHF的AUC与LVEF+LAD+LVEDD+血浆cMyBP-C诊断CHF的AUC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Z=0.354,P=0.723)。结论LVEF、LAD、LVEDD和血浆cMyBP-C 4项联合对CHF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且LVEF、LAD、LVEDD和血浆cMyBP-C 4项联合诊断CHF的效能与血清NT-proBNP、BNP、cTnI 3项联合诊断CHF的效能相当,可作为临床诊断CHF的新型指标。
-
任长安,张新强,于振成,姜润东,杜金龙,石彪,孙晓光,高建国 △
2025,22(2):203-209, DOI:
Abstract:
目的分析心室收缩末压与每搏量比值(Pes/SV)、呼气末二氧化碳分压(PETCO2)与脓毒症休克患者心排血量(CO)、平均动脉压(MAP)变化率的相关性及在脓毒症休克患者容量负荷试验反应性判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21年9月至2023年6月该院收治的128例脓毒症休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行容量负荷试验,根据容量负荷试验结果,将患者分为容量无反应组与容量有反应组。比较两组基线资料,以及扩容前后Pes/SV、PETCO2、CO、MAP和扩容后CO、MAP变化率;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扩容前Pes/SV、PETCO2与扩容后CO、MAP变化率的相关性;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脓毒症休克患者容量反应性的影响因素;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扩容前Pes/SV、PETCO2单项及联合预测脓毒症休克患者容量反应性的价值。结果容量无反应组入院时急性生理学和慢性健康状况评价Ⅱ(APACHEⅡ)评分高于容量有反应组(P<0.05)。容量有反应组扩容后Pes/SV低于扩容前(P<0.05),扩容后PETCO2、CO、MAP均高于扩容前(P<0.05);容量无反应组扩容后Pes/SV、PETCO2、CO、MAP与扩容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扩容前,两组Pes/SV、PETCO2、CO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扩容后,两组Pes/SV、PETCO2、CO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容量有反应组扩容后CO、MAP变化率均高于容量无反应组(P<0.05)。相关性分析显示,扩容前Pes/SV与扩容后CO变化率、扩容后MAP变化率呈正相关(r=0.726、0.619,P<0.001);扩容前PETCO2与扩容后CO变化率、扩容后MAP变化率呈负相关(r=-0.798、-0.759,P<0.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校正入院时APACHEⅡ评分后,扩容前PETCO2升高是脓毒症休克患者容量无反应的危险因素(P<0.05),扩容前Pes/SV升高是脓毒症休克患者容量无反应的保护因素(P<0.05)。扩容前Pes/SV、PETCO2单项及联合预测脓毒症休克患者容量无反应的AUC分别为0.786(95%CI:0.705~0.854)、0.751(95%CI:0.667~0.823)、0.930(95%CI:0.871~0.967),联合预测的AUC大于扩容前Pes/SV、PETCO2单项预测的AUC(Z=4.129、4.303,P=0.026、0.022)。结论扩容前Pes/SV、PETCO2与脓毒症休克患者扩容后CO、MAP变化率具有相关性,联合应用扩容前Pes/SV、PETCO2能提高对脓毒症休克患者容量无反应的预测能力,可能为不能实施CO监测或潜在容量过负荷的患者提供了一种简单可行、实用、无创、准确度高的选择。
-
2025,22(2):210-216, DOI:
Abstract:
目的研究脓毒症休克(SS)患者液体复苏中非侵袭性的心输出监测仪器(ICON)和重症超声(CCUS)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6月至2023年10月岳阳市中心医院重症医学科收治的150例SS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ICON组、超声组,每组50例。3组均行抗感染治疗,在此基础上,对照组进行液体复苏,ICON组在ICON指导下进行液体复苏,超声组在CCUS指导下进行液体复苏。比较3组治疗情况[24 h液体复苏量、呼吸机使用时间、去甲肾上腺素用量、多巴酚丁胺用量、入住重症监护病房(ICU)时间],以及复苏前后血流动力学指标[平均动脉压(MAP)、中心静脉压(CVP)、心率(HR)]、微循环指标[氧合指数(PaO2/FiO2)、酸碱值(pH)、碱剩余(BE)、射血分数(EF)]、血清标志物[乳酸(Lac)、降钙素原(PCT)、白细胞介素-1β(IL-1β)、白细胞介素-6(IL-6)]水平、急性生理学与慢性健康状况评价Ⅱ(APACHEⅡ)评分、序贯器官衰竭评估(SOFA)评分,并比较3组容量过负荷、组织水肿、器官功能障碍发生率及28 d病死率。结果24 h液体复苏量、呼吸机使用时间、入住ICU时间均为超声组<ICON组<对照组,且任意两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复苏后3组MAP、CVP、PaO2/FiO2、pH、BE、EF均高于复苏前(P<0.05);复苏后MAP、CVP、PaO2/FiO2、pH、BE、EF均表现为超声组>ICON组>对照组,且任意两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复苏后3组HR、APACHEⅡ评分、SOFA评分及血清Lac、PCT、IL-1β、IL-6水平均低于复苏前(P<0.05);复苏后HR、APACHEⅡ评分、SOFA评分及血清Lac、PCT、IL-1β、IL-6水平均表现为超声组<ICON组<对照组,且任意两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容量过负荷、组织水肿、器官功能障碍发生率均表现为超声组<ICON组<对照组,且任意两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CCUS及ICON对SS患者液体复苏均有一定指导价值,能合理管理液体容量,改善患者预后,但CCUS应用效果优于ICON,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2025,22(2):216-222, DOI:
Abstract:
目的探讨头颈部肿瘤患者放疗特征及放疗前免疫功能、炎症指标水平对放射性皮炎发生风险的影响。方法以2020年1月至2023年12月于该院接受放疗的272例头颈部肿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放疗期间是否发生放射性皮炎,将发生放射性皮炎的患者纳入研究组,未发生放射性皮炎的患者纳入对照组。根据放射性皮炎的严重程度将研究组患者分为轻度放射性皮炎组、重度放射性皮炎组。比较研究组与对照组一般临床资料、放疗相关特征及放疗前免疫功能(CD3 +T细胞比例、CD4 +T细胞比例、CD8 +T细胞比例、CD4 +T细胞/CD8 +T细胞比值)及炎症指标[白细胞介素(IL)-1β、IL-6、IL-8、肿瘤坏死因子(TNF-α)]水平。比较轻度放射性皮炎组、重度放射性皮炎组放疗相关特征及放疗前免疫功能和炎症指标水平。通过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头颈部肿瘤患者发生放射性皮炎的影响因素;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价各影响因素对头颈部肿瘤患者放疗后发生放射性皮炎的预测价值。结果研究组172例,对照组100例。研究组中101例划分为轻度放射性皮炎组,71例划分为重度放射性皮炎组。研究组与对照组间放疗形式、照射野数量、放疗次数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放疗剂量大于对照组(P<0.05)。重度放射性皮炎组三维适形放疗比例、放疗剂量均大于轻度放射性皮炎组(P<0.05)。研究组与对照组间CD3 +、CD8 +T细胞比例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CD4 +T细胞比例、CD4 +T细胞/CD8 +T细胞比值均低于对照组 (P<0.05)。重度放射性皮炎组CD4 +T细胞比例、CD4 +T细胞/CD8 +T细胞比值均低于轻度放射性皮炎组(P<0.05),CD8 +T细胞比例高于轻度放射性皮炎组(P<0.05)。研究组与对照组间血清IL-6、IL-8、TNF-α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血清IL-1β水平高于对照组 (P<0.05)。重度放射性皮炎组血清IL-1β、TNF-α水平均高于轻度放射性皮炎组 (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头颈部肿瘤患者放疗剂量大、血清IL-1β水平高均是头颈部肿瘤患者放疗后发生放射性皮炎的危险因素(P<0.05);CD4 +T细胞比例高、CD4 +T细胞/CD8 +T细胞比值高均是头颈部肿瘤患者放疗后发生放射性皮炎的保护因素(P<0.05)。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放疗剂量、CD4 +T细胞比例、CD4 +T细胞/CD8 +T细胞比值、血清IL-1β单项预测头颈部肿瘤患者放疗后发生放射性皮炎的曲线下面积(AUC)为0.782(95%CI:0.670~0.895)、0.861(95%CI:0.776~0.946)、0.835(95%CI:0.731~0.939)、0.702(95%CI:0.563~0.842),4项联合预测的AUC为0.986(95%CI:0.970~0.999)。结论头颈部肿瘤患者进行放疗前IL-1β水平高、CD4 +T细胞比例低、CD4 +T细胞/CD8 +T细胞比值低是头颈部肿瘤患者放疗后发生放射性皮炎的危险因素,针对此类患者应注意选择合适的放疗方式并及时调整放疗剂量,以降低放疗后放射性皮炎的发生风险,并改善患者预后。
-
2025,22(2):223-227, DOI:
Abstract:
目的探讨贞芪扶正胶囊与安罗替尼联合治疗非小细胞肺癌(NSCLC)的效果及对患者免疫功能、中医症候积分的影响。方法选择2021年1月至2022年10月衡水市中医医院收治的晚期NSCLC患者124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62例、单一组62例。单一组采用安罗替尼治疗,研究组采用安罗替尼联合贞芪扶正胶囊治疗。比较两组总有效率、中医症候积分、生存情况、免疫功能指标、健康状况评分[卡氏功能状态(KPS)评分]及不良反应。结果研究组总有效率(50.00%)较单一组(30.65%)高(P<0.05)。治疗后研究组中医症候积分明显低于单一组(P<0.05)。研究组1年生存率高于单一组(P<0.05)。治疗后研究组CD3 +、CD4 +T细胞比例及KPS评分均高于单一组(P<0.05),调节性T细胞、CD8 +T细胞比例均低于单一组(P<0.05)。研究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低于单一组(P<0.05)。结论对晚期NSCLC患者给予贞芪扶正胶囊和安罗替尼联合治疗效果较好,可缓解疾病症状,抑制肿瘤发展,提高患者生存率,且不良反应较少,临床应用价值较高。
-
2025,22(2):227-231, DOI:
Abstract:
目的探讨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血清微小核糖核酸-125b-5p(miR-125b-5p)水平与辅助性T细胞(Th)1/Th2、Th17/调节性T细胞(Treg)失衡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21年1月至2023年1月该院收治的88例SLE患者作为SLE组,另选取同期在该院体检的29例体检健康者作为对照组。SLE组根据疾病活动程度分为轻度组、中度组和重度组。检测所有研究对象血清miR-125b-5p水平和外周血Th1、Th2、Th17、Treg细胞比例。采用Spearman相关分析SLE患者血清miR-125b-5p水平与SLE疾病活动程度之间的相关性,外周血Th1、Th2、Th17、Treg细胞比例及Th1/Th2细胞、Th17/Treg细胞比值与SLE疾病活动程度之间的相关性。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SLE患者血清miR-125b-5p水平与外周血Th1、Th2、Th17、Treg细胞比例及Th1/Th2细胞比值、Th17/Treg细胞比值之间的相关性。结果SLE组血清miR-125b-5p水平及外周血Th2、Treg细胞比例均低于对照组(P<0.05),外周血Th1、Th17细胞比例和Th1/Th2细胞、Th17/Treg细胞比值均高于对照组(P<0.05)。SLE患者轻度组35例、中度组30例、重度组23例。血清miR-125b-5p和外周血Th2、Treg细胞比例表现为轻度组>中度组>重度组,外周血Th1、Th17细胞比例和Th1/Th2细胞、Th17/Tre细胞比值表现为轻度组<中度组<重度组,且任意两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Spearman相关分析结果显示,SLE患者血清miR-125b-5p水平与SLE疾病活动程度呈负相关(r=-0.811,P<0.001),外周血Th1、Th17细胞比例及Th1/Th2细胞、Th17/Treg细胞比值与SLE疾病活动程度呈正相关(r=0.728、0.786、0.812、0.808,P<0.001),外周血Th2、Treg细胞比例与SLE疾病活动程度呈负相关(r=-0.811、-0.723,P<0.001)。Pearson相关分析结果显示,SLE患者血清miR-125b-5p水平与外周血Th1、Th17细胞比例及Th1/Th2细胞、Th17/Treg细胞比值呈负相关(r=-0.801、-0.781、-0.816、-0.819,P<0.001),与外周血Th2、Treg细胞比例呈正相关(r=0.845、0.812,P<0.001)。结论SLE患者血清miR-125b-5p水平降低,能通过调节Th1/Th2细胞、Th17/Treg细胞平衡参与SLE的发生、发展。
-
2025,22(2):232-237, DOI:
Abstract:
目的探讨血清C-C基序趋化因子受体3(CCR3)、C-X-C基序趋化因子配体13(CXCL13)、C-C基序趋化因子配体20(CCL20)与腹腔镜结直肠癌(CRC)根治术(LRRCC)患者术后复发转移的关系。方法选取2017年1月至2020年5月在泸州市人民医院接受LRRCC治疗的CRC患者220例,根据术后3年是否复发转移分为复发转移组和无复发转移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血清CCR3、CXCL13、CCL20水平。通过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LRRCC患者术后复发转移的影响因素,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血清CCR3、CXCL13、CCL20水平对LRRCC患者术后复发转移的预测价值。结果随访3年,220例LRRCC患者术后复发转移率为28.64%(63/220)。与无复发转移组比较,复发转移组血清CCR3、CXCL13、CCL20水平升高(P<0.05)。复发转移组低分化、TNM分期Ⅲ期、有淋巴结转移比例高于无复发转移组(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TNM分期Ⅲ期、有淋巴结转移、CCR3≥310 pg/mL、CXCL13≥240 pg/mL、CCL20≥24 pg/mL均是LRRCC患者术后复发转移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血清CCR3、CXCL13、CCL20联合预测LRRCC患者术后复发转移的AUC为0.903(95%CI:0.856~0.939),大于血清CCR3、CXCL13、CCL20水平单独预测的AUC(Z=3.805、4.339、4.487,P<0.001)。结论血清CCR3、CXCL13、CCL20水平与LRRCC患者术后复发转移密切相关,血清CCR3、CXCL13、CCL20联合预测对LRRCC患者术后复发转移具有较高的预测价值。
-
2025,22(2):238-242, DOI:
Abstract:
目的对上呼吸道感染患儿进行血清淀粉样蛋白A(SAA)、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及呼吸道病原体6项检测,分析感染的病原体类型及SAA、hs-CRP阳性率,为上呼吸道感染患儿的诊治提供依据。方法收集2023年11月至2024年2月在新疆医科大学第五附属医院就诊的上呼吸道感染患儿916为研究对象,所有患儿采用双抗体夹心法检测患儿SAA、hs-CRP水平;采用多重PCR核酸检测技术检测肺炎支原体(MP)、腺病毒(ADV)、甲型流感病毒(Flu-A)、乙型流感病毒(Flu-B)、呼吸道合胞病毒(RSV)、人鼻病毒(HRV)6种病原体;根据呼吸道病原体6项检测结果分为病毒感染组、MP感染组和MP合并病毒感染组。结果916例患儿中检出MP 356例(38.9%),检出ADV 346例(37.8%),检出RSV 147例(16.0%)。不同性别患儿Flu-A、Flu-B、RSV、HRV、ADV、MP检出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各年龄段患儿Flu-A、Flu-B、RSV、ADV、MP检出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RSV在<1岁患儿中的检出率(47.5%)最高,ADV在3~<6岁患儿中的检出率(41.5%)最高,MP在6~14岁患儿中的检出率(50.8%)最高。病毒感染组、MP感染组、MP合并病毒感染组3组间SAA水平及SAA/hs-CRP比值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3组间hs-CRP水平、SAA阳性率、hs-CRP阳性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病毒感染组的SAA、hs-CRP阳性率均低于MP感染组、MP联合病毒感染组(P<0.05)。结论不同年龄段的上呼吸道感染患儿易感病原体有所差异,SAA、hs-CRP阳性率在病毒感染组中均最低,呼吸道病原体6项、hs-CRP、SAA联合检测可为上呼吸道感染患儿的诊治提供实验室依据。
-
2025,22(2):242-246, DOI:
Abstract:
目的评价针刺联合核心稳定训练对颈椎病颈痛患者中医症候积分、颈痛程度、生活质量和炎症因子水平的影响。方法将2023年1-12月丰都县人民医院收治的80例颈椎病颈痛患者分为对照组(40例)和观察组(40例),对照组予以针刺治疗,观察组予以针刺联合核心稳定训练治疗。比较治疗前后两组中医症候积分(颈肩部疼痛、颈部压痛、头晕、颈部活动受限、肢端麻木疼痛)、颈痛程度、生活质量和炎症因子水平。结果治疗后,两组颈肩部疼痛、颈部压痛、头晕、颈部活动受限、肢端麻木疼痛症状评分均低于治疗前(P<0.05),且治疗后观察组颈肩部疼痛、颈部压痛、头晕、颈部活动受限、肢端麻木疼痛症状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Northwick Park 颈痛量表(NPQ)评分均较治疗前降低(P<0.05),且治疗后观察组NPQ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汉化版简明健康调查量表(SF-36)各维度评分均高于治疗前(P<0.05),且治疗后观察组SF-36各维度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血清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前列腺素E2(PGE2)、P物质(SP)水平均较治疗前降低(P<0.05),且治疗后观察组血清IL-6、TNF-α、PGE2、SP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针刺联合核心稳定训练治疗可有效改善颈椎病颈痛患者的各项中医症候积分,缓解颈痛程度,减轻炎症反应,提高其生活质量。
-
2025,22(2):247-251, DOI:
Abstract:
目的探讨特发性膜性肾病(IMN)患者蛋白磷酸酶1A(PPM1A)水平及意义。方法选取2019年3月至2022年3月于该院肾内科接受治疗的100例IMN患者作为观察组,另选取同期在该院进行体检的健康志愿者100例作为对照组。采集IMN组入院时和对照组体检时空腹静脉血,检测所有研究对象血清PPM1A水平及其他临床检验指标[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血肌酐(Cr)、血尿素氮(BUN)、血清清蛋白(ALB)、血尿酸(UA)、血红蛋白(Hb)、血小板计数(PLT)];收集所有IMN患者24 h全部尿液,检测其24 h蛋白尿(UTP) 水平;分析IMN患者血清PPM1A水平与其他临床检验指标水平的相关性。根据估算肾小球滤过率(eGFR)将IMN组分为肾功能下降组和肾功能正常组;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血清PPM1A预测IMN患者肾功能下降的价值。结果与对照组相比,IMN组PPM1A、ALB、Hb水平均降低,Cr、BUN、UA水平均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肾功能下降组PPM1A、ALB、Hb水平均低于肾功能正常组,Cr、UTP、BUN水平均高于肾功能正常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earson相关分析结果显示,IMN患者血清PPM1A水平与UA、UTP、Cr、BUN水平均呈负相关(P<0.05),PPM1A水平与ALB、Hb水平均呈正相关(P<0.05)。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血清PPM1A预测IMN患者肾功能下降的AUC为0.816(95%CI:0.726~0.886),灵敏度为95.12%,特异度为67.80%。结论IMN组患者血清PPM1A水平降低,与肾功能下降相关,可预测IMN患者肾功能下降,可能对临床评价IMN患者肾功能进展具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
2025,22(2):251-256, DOI:
Abstract:
目的比较双绒毛膜双胎患者医源性减胎与早期自然减胎(iSA)的母婴结局。方法选择2016年9月至2022年10月于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妇女儿童医院生殖中心进行体外受精(IVF)-胚胎移植并孕早期确定为双绒毛膜双胎的患者5 502例进行回顾性队列研究,按照妊娠随访时间及采取的减胎术将减胎患者分为医源性减胎组和期待管理-自然减胎组,比较两组基线资料及围生期母婴结局,以期为临床医师及患者提供更好的决策依据。结果医源性减胎组患者151例,期待管理-自然减胎组632例。双绒毛膜双胎人群孕早期(孕12周内)自然减胎率为11.49%(632/5 502),完全流产风险为9.83%(541/5 502)。医源性减胎组患者行医源性减胎后完全流产的发生率[6.62%(10/151)]高于期待管理-自然减胎组[3.16%(20/632)],新生儿体质量低于期待管理-自然减胎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意向单胎的IVF患者,可先行期待疗法,如未在孕早期发生自然减胎,建议于12~13周行补救性医源性减胎。
-
2025,22(2):257-261, DOI:
Abstract:
目的探讨产前、产时、产后各种因素对早产儿发生颅内出血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1月至2022年12月在该院新生儿重症监护室(NICU)住院的531例早产儿临床资料,根据是否发生颅内出血,分为颅内出血组和无颅内出血组,比较两组产前、产时、产后各因素的差异,并采用多因素 Logistic 回归分析早产儿发生颅内出血的影响因素。结果531例早产儿中,确诊颅内出血272例(颅内出血组),无颅内出血259例(无颅内出血组),颅内出血发生率为51.2%。两组产前孕母围生期感染情况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产时胎龄、出生体质量、分娩方式、存在窒息情况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产后新生儿呼吸暂停、新生儿支气管肺发育不良、新生儿动脉导管未闭、新生儿输血、新生儿败血症、新生儿高血糖、新生儿使用有创机械通气情况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产前孕母围生期感染、产后新生儿使用有创机械通气是早产儿发生颅内出血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剖宫产是早产儿发生颅内出血的独立保护因素(P<0.05)。结论多种因素会影响到早产儿颅内出血的发生,产前孕母围生期感染、产后新生儿使用有创机械通气是早产儿发生颅内出血的独立危险因素,剖宫产是早产儿发生颅内出血的独立保护因素。
-
2025,22(2):262-267, DOI:
Abstract:
目的探讨脓毒症休克(SK)患儿血清富亮氨酸-α2-糖蛋白1(LRG1)、可溶性髓样细胞触发受体-1(sTREM-1)水平及淋巴细胞亚群(CD3 +、CD4 +、CD8 +T细胞)水平的临床意义。 方法选取该院2019年1月至2021年12月收治的132例SK患儿为观察组,另选择同期收治的132例脓毒症非休克患儿为对照组,并根据住院28 d后生存情况将SK患儿分为生存组和病死组。比较观察组和对照组一般临床资料,以及两组入院时血清sTREM-1、LRG1水平和CD3 +、CD4 +、CD8 +T细胞百分比;分析观察组患儿血清sTREM-1、LRG1水平及CD3 +、CD4 +、CD8 +T细胞百分比与其他指标的相关性;比较观察组不同预后患儿入院时、入院7 d后、入院14 d后血清sTREM-1、LRG1水平及CD3 +、CD4 +、CD8 +T细胞百分比,血清sTREM-1、LRG1水平及CD3 +、CD4 +、CD8 +T细胞百分比与SK患儿预后的交互作用。 结果观察组降钙素原(PCT)、C反应蛋白(CRP)水平及急性生理学与慢性健康状况评价Ⅱ(APACHEⅡ)评分、序贯器官衰竭评估(SOFA)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与对照组相比,入院时观察组血清sTREM-1、LRG1水平及CD8 +T细胞百分比较高(P<0.05),CD3 +、CD4 +T细胞百分比较低(P<0.05)。观察组患儿入院时sTREM-1、LRG1水平及CD8 +T细胞百分比与PCT水平、CRP水平、APACHEⅡ评分、SOFA评分均呈正相关(P<0.05),CD3 +、CD4 +T细胞百分比与PCT水平、CRP水平、APACHEⅡ评分、SOFA评分均呈负相关(P<0.05)。132例SK患儿住院28 d后生存86例(生存组),病死46例(病死组)。重复测量方差分析结果显示,治疗期间sTREM-1、LRG1水平及CD3 +、CD4 +、CD8 +T细胞百分比比较,组间效应、时间效应及交互效应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变量方差分析结果显示,生存组和病死组入院7 d后、入院14 d后sTREM-1、LRG1水平及CD3 +、CD4 +、CD8 +T细胞百分比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入院7 d后血清sTREM-1>569.35 pg/mL、LRG1>754.83 μg/mL、CD8 +T细胞百分比>39.25%的SK患儿住院28 d后病死的风险是sTREM-1≤569.35 pg/mL、LRG1≤754.83 μg/mL、CD8 +T细胞百分比≤39.25%的SK患儿的数倍(RR=1.929、2.494、2.653,P<0.05);入院14 d后血清sTREM-1>523.61 pg/mL、LRG1>748.64 μg/mL、CD8 +T细胞百分比>39.06%的SK患儿住院28 d后病死的风险是sTREM-1≤523.61 pg/mL、LRG1≤748.64 μg/mL、CD8 +T细胞百分比≤39.06%的SK患儿的数倍(RR=2.822、3.426、3.980,P<0.05)。结论血清sTREM-1、LRG1水平及淋巴细胞亚群水平与SK患儿患病及预后有关,可为SK的早期辅助诊断、治疗方案制订及预后评估提供参考依据。
-
2025,22(2):268-271, DOI:
Abstract:
目的探讨炙甘黄白汤联合常规西药治疗脾肺气虚型过敏性鼻炎(AR)的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3月至2022年3月在该院治疗的脾肺气虚型AR患者96例作为研究对象,分为对照组(48例)和中药组(48例)。对照组使用常规西药治疗,中药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炙甘黄白汤治疗。治疗1个月后,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比较治疗前和治疗1个月后两组鼻部症状(鼻塞、鼻痒、流涕、喷嚏)积分、嗜酸性粒细胞(EOS)计数及免疫球蛋白E(IgE)、白细胞介素-4(IL-4)水平;比较两组治疗后1、3个月复发情况。结果中药组总有效率为91.67%,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7.08%(P<0.05)。治疗前,中药组和对照组的鼻塞、鼻痒、流涕、喷嚏症状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鼻塞、鼻痒、流涕、喷嚏症状评分均低于治疗前(P<0.05),且治疗后中药组鼻塞、鼻痒、流涕、喷嚏症状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两组EOS计数及IgE、IL-4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EOS计数及IgE、IL-4水平均较治疗前下降(P<0.05),且治疗后中药组EOS计数及IgE、IL-4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后1个月复发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3个月,中药组复发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炙甘黄白汤与常规西药联合治疗脾肺气虚型AR的效果较好,鼻部症状和EOS计数改善明显,复发率降低。
-
胡寅虎 1,孟婷婷 1△,夏佳怡 1,程水良 1,朱燕 2,杨傲然 2
2025,22(2):272-275, DOI:
Abstract:
目的探讨重复经颅磁刺激(rTMS)联合新Bobath运动疗法对脑卒中后下肢痉挛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20年8月至2022年8月该院收治的90例脑卒中后下肢痉挛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将90例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5例。对照组给予新Bobath运动疗法,观察组给予协同疗法(rTMS+新Bobath运动疗法)。于治疗前、治疗8周后,采用改良Ashworth 痉挛量表(MAS)评估两组患者偏瘫下肢的肌张力,采用下肢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定量表(FMA-LE)评估两组患者偏瘫下肢的运动功能,采用综合痉挛量表(CSS)评估两组总体痉挛状态,比较两组下肢表面肌电图信号特征[均方根值(RMS)、肌电积分值(iEMG)]。比较两组治疗的不良反应。结果治疗前两组MAS评分、FMA-LE评分、CSS评分、RMS、iEMG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治疗前相比,治疗后两组MAS评分、CSS评分及RMS均明显降低(P<0.05),FMA-LE评分及iEMG均明显升高(P<0.05);治疗后观察组MAS评分、CSS评分及RMS均低于对照组(P<0.05),FMA-LE评分及iEMG均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均未见严重不良反应。结论rTMS联合新Bobath运动疗法治疗脑卒中后下肢痉挛效果显著,可针对性改善患者下肢肌张力及不良痉挛状态,促使下肢肌肉电信号及运动功能恢复,且安全性较高。
-
丁山 1,王金灿 2,王钰钦 2 综述,许丽 3,刘义庆 1△ 审校
2025,22(2):276-279, DOI:
Abstract:
据统计,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是世界范围内最常见的慢性肝病,是一种以肝脂肪变性为特征的临床病理综合征。由于NAFLD发病机制不明确且诊疗方法局限,其缺乏高效、准确的疾病分型以及进展程度判断的方法,发病率近年来仍持续上升,现已成为世界公共卫生问题。该文主要以当下热点标志物为切入点,从不同诊疗思路出发,重点叙述了血清学、微生物学相关标志物以及循环生物标志物与NAFLD发病之间可能的因果关系,总结了不同标志物的诊断原理和预期诊疗实施方法。虽然目前大多数新型标志物在实际应用中多未达到预期,且寻找新的技术突破难度较大,但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蛋白质-转录组学等各种新兴方向会为临床提供巨大帮助。由于现有实验数据的不足,该文所汇总的热点标志物的诊断应用可行性有待进一步实验考证。该文希望通过总结血清学标志物、微生物相关生物标志物以及循环生物标志物,为后续研究及临床应用提供有效参考。
-
2025,22(2):280-285, DOI:
Abstract:
肺癌是我国发病率和病死率均居首位的恶性肿瘤,其中非小细胞肺癌(NSCLC)为主要病理类型。免疫检查点抑制剂(ICIs)的出现极大改善了NSCLC患者的预后,但仍有部分患者不能受益于免疫治疗,因此有必要探索NSCLC免疫治疗的有效预测性生物标志物。近年来,以肿瘤相关预后标志物如循环肿瘤细胞(CTCs)、循环肿瘤DNA(ctDNA)、外泌体及非编码RNA(ncRNA),宿主相关的预后标志物如自身抗体、炎症及免疫相关因子,以及代谢相关预后因子如糖脂代谢物为代表的分子标志物的发展为预测NSCLC免疫治疗疗效和预后方面提供了一个新的方向。该文就肿瘤相关、宿主相关、代谢相关生物标志物在NSCLC免疫治疗疗效和预后评估中的前沿进展作一综述。
-
蔡淑梅 1,周曦 2,陈坤 1,牛会敏 1,江宇平 1,杨洁 1 综述,张胜行 1△审校
2025,22(2):285-288, DOI:
Abstract:
头孢地尔是一种新型的儿茶酚-铁载体头孢菌素,具有治疗多种细菌感染的潜力,如铜绿假单胞菌、鲍曼不动杆菌、嗜麦芽窄食单胞菌感染等。尽管头孢地尔尚未在我国上市,但已经有文献报道了对头孢地尔的耐药菌株。该文综述了头孢地尔的特点及抗菌作用、临床常见细菌对头孢地尔的耐药情况、转铁蛋白基因突变及β-内酰胺酶、PBP突变等方面的耐药研究现状。然而国内关于头孢地尔耐药机制的研究报道相对较少,还需要做进一步的研究来更深入地了解头孢地尔的耐药机制。
2025年第22卷第2期
专家共识
论著
综述
-
2016(6), DOI:
Abstract:
-
2017(10), DOI:
Abstract:
-
2013(17), DOI:
Abstract:
-
2017(2), DOI:
Abstract:
-
2017(6), DOI:
Abstract:
-
2016(10), DOI:
Abstract:
-
2016(13), DOI:
Abstract:
-
2018(6), DOI:
Abstract:
-
2010(22), DOI:
Abstract:
-
2016(6), DOI:
Abstract:
-
2016(12), DOI:
Abstract:
-
2016(3), DOI:
Abstrac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