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当期目录
- 优先出版
- 下载排行 过刊浏览
-
苗格 1, 2,黄小玉 1, 2,张渊慈 1, 2,王好甲 1, 2,王君澍 1, 2,王新 1,卢瑗瑗 2,赵晓迪 2△
2025,22(21):2881-2887, DOI:
Abstract:
目的探讨血小板反应蛋白1(THBS1)在调控结直肠癌(CRC)进展中的作用。方法使用GEPIA2、TGGA、GTEx数据库分析THBS1在CRC中的表达与免疫浸润的关系。根据不同转染方式,将HCT8细胞分为转染阴性对照小干扰RNA(siRNA)的阴性对照组(siNC组)、转染THBS1 siRNA-1的敲低组1(siTHBS1-1组)和转染THBS1 siRNA-2的敲低组2(siTHBS1-2组)。 采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和蛋白质印迹法检测THBS1表达情况。使用Transwell实验和5-乙炔基-2′-脱氧尿苷实验验证THBS1对HCT8细胞迁移、侵袭和增殖能力的影响。使用多重免疫荧光染色验证THBS1在CRC患者的肿瘤组织和癌旁组织中的表达。结果GEPIA2数据库分析结果显示,CRC组织THBS1信使RNA(mRNA)的中位表达水平低于正常组织。TIMER2.0在线平台分析结果显示,结肠腺癌、食管癌、膀胱尿路上皮癌患者癌组织THBS1基因表达水平低于癌旁组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直肠腺癌患者癌组织THBS1基因表达水平有低于癌旁组织的趋势。同时使用GEPIA2网站联合GTEx数据库分析结果显示,肾上腺皮质癌、卵巢癌、结肠腺癌和直肠腺癌患者癌组织THBS1 mRNA表达水平低于癌旁组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TIMER2.0在线平台分析结果显示,结肠腺癌患者THBS1 mRNA表达水平与CD8 +T细胞、巨噬细胞/单核细胞、中性粒细胞、髓样树突状细胞的浸润水平呈正相关(P<0.05)。siTHBS1-1组和siTHBS1-2组迁移和侵袭的细胞数量多于siNC组,细胞增殖率高于siNC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CRC癌组织中组织学评分低于癌旁组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3)。结论THBS1在CRC中低表达,敲低THBS1可以促进CRC细胞的迁移、侵袭和增殖。
-
2025,22(21):2887-2891, DOI:
Abstract:
目的分析血清白细胞分化抗原24(CD24)信使RNA(mRNA)、胃泌素-17(G-17)、瘦素(Leptin)在早期胃癌中的诊断价值及与病理特征的关系。方法选取2021年1月至2023年1月内蒙古自治区人民医院收治的53例早期胃癌患者作为胃癌组,另选取同期内蒙古自治区人民医院收治的53例胃部良性肿瘤患者作为良性病变组。比较2组血清CD24 mRNA、G-17、Leptin水平,以及不同病理特征早期胃癌患者血清CD24 mRNA、G-17、Leptin水平。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血清CD24 mRNA、G-17、Leptin对早期胃癌的诊断价值。结果胃癌组血清CD24 mRNA、G-17和Leptin水平高于良性病变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肿瘤分化程度为低分化的早期胃癌患者血清CD24 mRNA、G-17水平高于肿瘤分化程度为中高分化的早期胃癌患者,肿瘤浸润深度为T1b的早期胃癌患者血清CD24 mRNA、Leptin水平高于浸润深度为T1a的早期胃癌患者,有淋巴结转移的早期胃癌患者血清CD24 mRNA、G-17和Leptin水平高于无淋巴结转移的早期胃癌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血清CD24 mRNA、G-17和Leptin单独诊断早期胃癌的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827、0.812、0.794,3项指标联合诊断早期胃癌的AUC为0.920,大于血清CD24 mRNA、G-17和Leptin单独诊断的AUC(Z=2.650、3.208、3.075,P=0.008、0.001、0.002)。结论早期胃癌患者血清CD24 mRNA、G-17和Leptin水平异常升高,且其水平变化与患者病理特征有关,3项指标可作为诊断早期胃癌的潜在生物标志物。
-
刘晓丹 1,曹海龙 2,刘俊 1,刘天宇 2,路程 1,董骏铭 1,杜平 1,韩旭鹤 1,王立新 1,李云 3△
2025,22(21):2892-2902, DOI:
Abstract:
目的探讨甘草酸二铵(DG)通过调节肠道菌群、调控短链脂肪酸(SCFAs)及其受体G蛋白偶联受体43(GPR43)来改善小鼠代谢相关脂肪性肝病(MAFLD)的机制。方法选取30只C57BL/6J雄性小鼠随机分为对照组(NCD)、高脂饮食与生理盐水组(HFD)和高脂饮食加DG组(HFD-DG),每组10只。NCD饲喂普通饲料;HFD饲喂高脂饲料,并且每隔1 d 静脉推注生理盐水;HFD-DG饲喂高脂饲料,每隔1 d 静脉推注DG。在处死小鼠前1 d收集所有小鼠新鲜粪便样本,饲喂12周后采集所有小鼠眶下静脉血、肝脏组织、结肠组织和盲肠内容物用于后续检测。统计小鼠体质量增长率,采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小鼠眶下静脉血清肝功能指标[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丙氨酸氨基转移酶 (ALT)]及血脂指标[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 16S 核糖体RNA测序分析小鼠新鲜粪便样本中肠道菌群的丰度和结构。采用气相色谱法检测盲肠内容物中SCFAs(乙酸、丙酸、丁酸)水平。采用蛋白质印迹法检测结肠组织NOD 样受体热蛋白结构域蛋白3(NLRP3)、GPR43蛋白表达水平。结果HFD体质量增长率及血清TG、TC、LDL-C、HDL-C水平高于NCD,HFD-DG体质量增长率及血清TG、TC、LDL-C水平低于HFD,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HFD血清ALT、AST水平高于NCD和HFD-DG,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HFD新鲜粪便样本 Chao1、Observed species、Shannon、Simpson指数低于NCD,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HFD-DG新鲜粪便样本Shannon指数高于HFD(P<0.05)。HFD-DG新鲜粪便样本Chao1、Observed species及Shannon指数低于NCD(P<0.05)。HFD肠道厚壁菌门相对丰度高于NCD,拟杆菌门和变形菌门相对丰度低于NCD,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HFD-DG肠道变形菌门相对丰度高于HFD(P<0.05)。HFD肠道异杆菌属和脱硫弧菌属相对丰度高于NCD,乳杆菌属和阿德勒克罗伊茨菌属相对丰度低于NCD,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HFD-DG异杆菌属和脱硫弧菌属相对丰度低于HFD,乳杆菌属和阿德勒克罗伊茨菌属相对丰度高于HFD,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HFD盲肠内容物丁酸水平低于NCD(P<0.05)。HFD-DG盲肠内容物丁酸水平高于HFD(P<0.05)。HFD结肠组织GPR43蛋白和NLRP3蛋白表达水平高于NCD,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HFD-DG结肠组织GPR43蛋白和NLRP3蛋白表达水平低于HFD,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DG可能通过重塑肠道菌群结构、调节SCFAs-GPR43信号通路减轻肝脏脂质沉积及炎症反应,为治疗MAFLD提供了潜在干预靶点及理论依据。
-
刘桂元 1,王品 2,刘逢秋 3,谭小军 1,张青顺 1,何龙海 1,庞毅 4△
2025,22(21):2902-2907, DOI:
Abstract:
目的探讨腹腔镜下双通道吻合术对近端胃癌患者术后胃肠功能及营养状况的影响。方法选取2022年1月至2024年12月在重庆三峡医药高等专科学校附属人民医院接受腹腔镜下根治性近端管状胃切除+食管-管状残胃吻合术治疗的30例近端胃癌患者作为对照组,另选取同期在重庆三峡医药高等专科学校附属人民医院接受腹腔镜下根治性近端胃切除术+双通道吻合术治疗的30例近端胃癌患者作为观察组。比较2组围术期指标(手术时间、术中失血量、首次肛门排气时间、首次进食时间)、手术前后清蛋白(ALB)、前清蛋白(PA)、血红蛋白(Hb)水平,以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欧洲癌症研究与治疗组织生活问卷-STO22评分。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长于对照组,术中失血量少于对照组,术后首次肛门排气时间及首次进食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个月观察组ALB、PA、Hb水平高于术前1 d,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1 d 2组ALB、PA、Hb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个月,观察组ALB、PA、Hb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并发症的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术后吞咽困难、焦虑、疼痛、进食、口干、味觉、躯体形象、脱发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腔镜下双通道吻合术应用于近端胃癌患者,能有效促进患者术后胃肠功能恢复,改善营养状况,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
2025,22(21):2908-2914, DOI:
Abstract:
目的探讨血液检查指标联合CT小肠成像(CTE)评分对克罗恩病(CD)患者疾病活动度的预测价值。方法回顾性选取2019年1月1日至2024年6月30日在该院住院的155例CD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均于入院3 d内完善血液检查指标[C反应蛋白(CRP)、红细胞沉降率(ESR)、血红蛋白(Hb)、清蛋白(ALB)]检测、CTE检查及CD活动指数(CDAI)评估。根据CDAI将CD患者分为非活动组、轻度活动组、中重度活动组。采用Spearman相关分析CD患者CTE各维度评分、总评分及血液检查指标与疾病活动度的相关性。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CD患者疾病活动度为中重度的影响因素。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疾病行为、肠腔狭窄程度评分、CRP、Hb对CD患者疾病活动度为中重度的预测价值。结果3组性别、病程、疾病行为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3组肠壁增厚程度、肠腔狭窄程度、肠壁强化类型、肠壁CT值、梳状征评分构成及CTE总分、CRP、ESR、Hb、ALB水平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Spearman相关分析结果显示,CD患者肠壁增厚程度评分、肠腔狭窄程度评分、肠壁强化类型评分、肠壁CT值评分、梳状征评分、CTE总分、CRP、ESR水平与疾病活动度呈正相关(P<0.05),Hb、ALB水平与疾病活动度呈负相关(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疾病行为、肠腔狭窄程度评分、CRP、Hb是CD患者疾病活动度为中重度的影响因素(P<0.05)。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疾病行为、肠腔狭窄程度评分、CRP、Hb联合预测CD患者疾病活动度为中重度的曲线下面积(AUC)为0.934,灵敏度为94.2%,特异度为77.9%。结论血液检查指标联合CTE的定量评分系统在评估CD疾病活动度中显示出良好的预测价值,为CD患者动态化评估提供潜在标志物。
-
田旭 1, 刘谦 1, 杨利娟 1, 窦旭东 1, 胡植双 2
2025,22(21):2914-2919, DOI:
Abstract:
目的探讨吸气肌训练结合核心稳定锻炼对脑卒中偏瘫患者运动功能的康复作用。方法选取2023年6月至2024年12月该院收治的100例脑卒中偏瘫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信封法将其分为常规组和联合组,各50例。常规组给予常规健康干预,联合组在常规组基础上给予吸气肌训练结合核心稳定锻炼干预,共干预6周。比较治疗前后2组吸气肌功能、肺功能、Berg平衡量表(BBS)评分、简化Fugl-Meyer(FMA)评分、6 min步行距离(6MWD)、步态不对称指数、静态双足站立下压力中心的差异。结果治疗后常规组与联合组最大吸气压力、吸气流速峰值、吸气肌肌力指数、吸气肌能量、用力肺活量、第1秒用力呼气量、呼气流量峰值、BBS评分、FMA评分、6MWD高于治疗前,且联合组高于常规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常规组与联合组步态不对称指数和静态双足站立下前后、左右的运动幅度标准差及平均运动速度低于治疗前,且联合组低于常规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吸气肌训练结合核心稳定锻炼可促进脑卒中偏瘫患者平衡功能的恢复,改善肢体运动功能,提高吸气肌功能与肺功能。
-
2025,22(21):2920-2924, DOI:
Abstract:
目的分析血清胆汁酸及体质量指数(BMI)在2型糖尿病(T2DM)并发糖尿病足患者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选取2021年1月至2024年3月在该院进行血清胆酸亚型检测的85例T2DM住院患者。根据是否并发糖尿病足将患者分为非糖尿病足组(50例)和糖尿病足组(35例)。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血清胆酸(CA)、脱氧胆酸(DCA)、鹅脱氧胆酸(CDCA)、熊去氧胆酸(UDCA)和BMI对T2DM并发糖尿病足的诊断效能。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T2DM并发糖尿病足的危险因素。采用Spearman相关分析T2DM并发糖尿病足患者BMI与血清CA、DCA、CDCA、UDCA水平的相关性。结果糖尿病足组BMI及血清CA、DCA、CDCA、UDCA水平低于非糖尿病足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BMI及血清CA、DCA、CDCA、UDCA单独诊断T2DM并发糖尿病足的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671、0.648、0.649、0.717、0.647。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BMI降低和血清DCA水平降低是T2DM并发糖尿病足的危险因素(P<0.05)。 Spearman相关分析结果显示,T2DM并发糖尿病足患者BMI与血清CA、DCA、CDCA、UDCA水平均无相关性(P>0.05)。结论血清DCA水平降低是T2DM并发糖尿病足的独立危险因素,其与T2DM并发糖尿病足发展过程可能存在关联,应予以密切关注。
-
2025,22(21):2925-2931, DOI:
Abstract:
目的构建并验证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LEASO)患者术后恐动症发生的预测模型。方法选取2023年5月至2024年12月于该院接受手术治疗的230例LEASO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7∶3比例将其随机分为建模集(161例)和验证集(69例)。患者入院后对其进行问卷调查,术前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估患者疼痛程度,术后记录患者并发症发生情况;术后采用汉化版坦帕运动恐惧量表(TSK)对患者进行恐动症的评估,根据评估结果将患者分为恐动症组(TSK评分>37分)和非恐动症组(TSK评分≤37分)。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LEASO患者术后发生恐动症的危险因素。构建相关列线图预测模型并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校准曲线及决策曲线对模型进行评价和验证。结果230例患者中共有72例患者术后发生恐动症,发生率为31.30%。恐动症组有50例患者,非恐动症组有111例患者。恐动组患者年龄≥65岁、Fontaine分期为Ⅲ~Ⅳ期、术后发生并发症比例及VAS评分高于非恐动症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 Logistic 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65岁,VAS评分升高,Fontaine分期为Ⅲ~Ⅳ期,有术后并发症为LEASO患者术后发生恐动症的危险因素(P<0.05)。根据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构建列线图预测模型,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列线图预测模型预测建模集LEASO患者术后发生恐动症的曲线下面积(AUC)为0.862,该模型预测验证集LEASO患者术后发生恐动症的AUC为0.827。Hosmer-Lemeshow检验结果为χ 2=1.319、1.251,均P>0.05,模型预测概率与实际概率基本一致。决策曲线分析结果显示,模型在0.1~0.9的阈值概率内均可获得良好的临床净收益。结论年龄、VAS评分、Fontaine分期、术后并发症均为LEASO患者术后发生恐动症的影响因素,据此构建的预测模型具有较强的准确性和适用性,可为临床针对性防治提供参考依据。
-
闫佳佳 1,石自博 2,张万辉 3,张志前 1,赵伟东 3△
2025,22(21):2932-2936, DOI:
Abstract:
目的探讨急性脑梗死(ACI)并发脑心综合征(BHS)患者血清血管生成素样蛋白3(ANGPTL3)、12S核糖体RNA的线粒体开放阅读框-c(MOTS-c)水平及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22年1月至2023年6月该院收治的104例ACI并发BHS患者作为并发组,另选取同期在该院就诊的110例单纯ACI患者作为未并发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患者血清MOTS-c、ANGPTL3水平。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ACI并发BHS患者血清ANGPTL3、MOTS-c水平与左室射血分数(LVEF)、磷酸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N末端脑钠肽前体(NT-proBNP)、心肌肌钙蛋白I(cTnI)、水平的相关性 。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ACI患者并发BHS的影响因素。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血清ANGPTL3、MOTS-c对ACI患者并发BHS的诊断价值。结果并发组血清CK-MB、NT-proBNP、cTnI、ANGPTL3水平均高于未并发组,血清MOTS-c水平及LVEF均低于未并发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earson相关分析结果显示,ACI并发BHS患者血清MOTS-c水平与CK-MB、NT-proBNP、cTnI水平均呈负相关,与LVEF呈正相关(P<0.05),血清ANGPTL3水平与CK-MB、NT-proBNP、cTnI水平均呈正相关,与LVEF呈负相关(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血清ANGPTL3、CK-MB、NT-proBNP、cTnI水平升高均为ACI患者并发BHS的危险因素(P<0.05),血清MOTS-c水平及LVEF升高均为ACI患者并发BHS的保护因素(P<0.05)。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血清ANGPTL3、MOTS-c联合诊断ACI患者并发BHS的曲线下面积(AUC)为0.927,大于血清ANGPTL3、MOTS-c单独诊断的AUC(Z=3.347,P=0.001;Z=3.548,P<0.001)。结论血清ANGPTL3在ACI并发BHS患者中呈高水平,血清MOTS-c呈低水平,二者联合检测能提高对ACI并发BHS的诊断价值。
-
2025,22(21):2937-2942, DOI:
Abstract:
目的探讨木犀草素(Lut)调节神经生长因子(NGF)/原肌球蛋白受体激酶A(TrkA)通路对阿尔茨海默病大鼠认知功能障碍和学习记忆能力的影响。方法选取6周龄的雄性SPF级SD大鼠60只,按照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Lut低剂量组(Lut-L组)、Lut高剂量组(Lut-H组)、多奈哌齐组(DPG组),每组12只。除对照组外,其余组均利用淀粉样蛋白β25-35溶液建立阿尔茨海默病大鼠模型。采用莫里斯水迷宫测试大鼠认知及学习记忆能力,苏木精-伊红(HE)染色观察脑组织病理变化,末端脱氧核苷酸转移酶介导的dUTP缺口末端标记法(TUNEL)染色观察脑组织神经细胞凋亡情况,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水平,免疫印迹法检测脑组织NGF、TrkA蛋白表达水平。结果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脑组织细胞体积缩小,细胞质疏松,部分空泡样坏死及炎症细胞浸润。与模型组相比,DPG组和Lut-L组和Lut-H组大鼠脑组织细胞形态和间隙正常,细胞核清晰。对照组、DPG组、Lut-L组和Lut-H组逃避潜伏期短于模型组,目标象限停留时间长于模型组,穿越平台次数多于模型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Lut-H组和DPG组逃避潜伏期短于Lut-L组,目标象限停留时间长于Lut-L组,穿越平台次数多于Lut-L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模型组脑组织神经细胞凋亡率高于对照组、DPG组、Lut-L组、Lut-H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DPG组、Lut-L组和Lut-H组脑组织SOD水平高于模型组,脑组织MDA、TNF-α、IL-6水平低于模型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DPG组和Lut-H组脑组织SOD水平高于Lut-L组,脑组织MDA、TNF-α、IL-6水平低于Lut-L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模型组脑组织NGF、TrkA蛋白表达水平低于对照组、DPG组、Lut-L组和Lut-H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Lut-L组脑组织NGF、TrkA蛋白表达水平低于DPG组和Lut-H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Lut可通过调节NGF/TrkA通路活性,减轻阿尔茨海默病大鼠认知功能障碍,提高学习记忆能力。
-
2025,22(21):2943-2948, DOI:
Abstract:
目的探讨低剂量螺旋CT(LDCT)联合血清miR-106b-5p、miR-760检测诊断早期肺癌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021年8月至2024年7月在东部战区总医院第一派驻门诊部诊治的68例肺癌患者作为肺癌组,另选取同期在东部战区总医院就诊的192例肺结节患者作为良性组。所有患者均进行LDCT检查,采用实时荧光定量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检测血清miR-106b-5p、miR-760表达水平。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早期肺癌的影响因素。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血清miR-106b-5p、miR-760诊断早期肺癌的最佳截断值。采用诊断四格表分析LDCT检查联合血清miR-106b-5p、miR-760检测与病理检查诊断早期肺癌的效能。结果肺癌组有肺部感染史占比、CT值、miR-106b-5p表达水平高于良性组,miR-760表达水平低于良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CT值、miR-106b-5p表达水平升高是早期肺癌发生的危险因素(P<0.05),miR-760表达水平升高是早期肺癌发生的保护因素(P<0.05)。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血清miR-106b-5p、miR-760单独诊断早期肺癌的最佳截断值分别为1.153、0.924。LDCT检查联合血清miR-106b-5p、miR-760诊断早期肺癌的准确率为88.85%,灵敏度为79.41%,特异度为92.19%。三者联合诊断早期肺癌的特异度和准确率高于LDCT、miR-106b-5p、miR-760单独诊断的特异度和准确率(P<0.05),三者联合诊断的灵敏度低于LDCT及血清miR-106b-5p单独诊断的灵敏度(P<0.05)。结论肺癌组miR-106b-5p表达水平升高、miR-760表达水平降低,LDCT联合血清miR-106b-5p、miR-760对诊断早期肺癌具有一定的价值,为临床诊断提供了理论依据。
-
2025,22(21):2949-2953, DOI:
Abstract:
目的探讨血清miR-21、miR-222对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HR-HPV)阳性患者发生宫颈癌(CC)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21年6月至2023年6月该院收治的180例HR-HPV阳性CC患者作为CC组,另选取同期该院收治的180例HR-HPV阳性宫颈良性病变(宫颈柱状上皮异位、宫颈炎)患者作为对照组。采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检测2组血清miR-21和miR-222水平。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CC组血清miR-21、miR-222水平与人乳头瘤病毒(HPV)载量、活性氧(ROS)、白细胞介素(IL)-6、IL-1β水平的相关性;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HR-HPV阳性患者发生CC的影响因素;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血清miR-21、miR-222对HR-HPV阳性患者发生CC的诊断价值。结果CC组高水平HPV载量占比及ROS、IL-6、IL-1β、miR-21、miR-222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earson相关分析结果显示,CC组血清miR-21和miR-222水平与HPV载量、ROS、IL-6、IL-1β水平均呈正相关(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高水平HPV载量及血清miR-21和miR-222水平升高是HR-HPV阳性患者发生CC的危险因素(P<0.05)。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二者联合诊断HR-HPV阳性患者发生CC的曲线下面积(AUC)大于血清miR-21和miR-222单独诊断的AUC(Z=4.614、5.952,均P<0.001)。结论HR-HPV阳性CC患者血清miR-21和miR-222水平均明显升高,且二者联合检测对HR-HPV阳性患者发生CC的诊断效能较高,具有一定临床价值。
-
2025,22(21):2954-2958, DOI:
Abstract:
目的分析动态对比增强磁共振成像(DCE-MRI)联合富含半胱氨酸蛋白61(CYR61)、分泌性白细胞蛋白酶抑制因子(SLPI)在预测乳腺癌患者发生淋巴结转移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该院2022年1月至2023年12月收治的120例乳腺癌患者,根据病理检查结果,将其分为转移组和未转移组。所有患者术前均进行DCE-MRI检查、淋巴结活检及血清CYR61、SLPI水平检测。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DCE-MRI联合血清CYR61、SLPI对乳腺癌患者发生淋巴结转移的最佳截断值;采用诊断四格表分析DCE-MRI联合血清CYR61、SLPI检测与病理检查预测乳腺癌患者发生淋巴结转移的效能。结果病理检查结果显示,转移组有67例患者,未转移组有53例患者。转移组血清CYR61、SLPI水平高于未转移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血清CYR61、SLPI单独预测乳腺癌患者发生淋巴结转移的最佳截断值分别为123.55 μg/L、60.16 ng/mL。DCE-MRI检出72例淋巴结转移。三者联合预测的特异度高于DCE-MRI、CYR61、SLPI单独预测的特异度(χ 2=8.216、19.967、4.867,均P<0.05),准确率高于血清CYR61、SLPI单独预测的准确率(χ 2=9.874、3.866,均P<0.05)。结论DCE-MRI联合血清CYR61、SLPI检测可提高对乳腺癌患者发生淋巴结转移的特异度及准确率。
-
2025,22(21):2959-2965, DOI:
Abstract:
目的探讨血清(1,3)-β-D葡聚糖、防御性蛋白Hepcidin-25联合辅助性T淋巴细胞17(Th17)/调节性T淋巴细胞(Treg)比值诊断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合并真菌感染与肺泡灌洗液宏基因二代测序技术(mNGS)一致性及其与病情程度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21年9月至2023年6月该院收治的105例单COPD合并真菌感染患者作为感染组,另选取同期在该院就诊的105例单纯COPD患者作为COPD组。将感染组和COPD组作为建模集,再选取2023年7月至2024年6月在该院确诊的40例COPD患者作为外部验证数据集。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COPD患者合并真菌感染的影响因素。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血清(1,3)-β-D葡聚糖、Hepcidin-25、Th17/Treg比值单独及联合检测对COPD患者合并真菌感染的诊断价值。采用Kappa检验进行血清(1,3)-β-D葡聚糖、Hepcidin-25、Th17/Treg比值联合与肺泡灌洗液mNGS诊断COPD患者合并真菌感染的一致性。采用Spearman相关分析COPD合并真菌感染患者血清(1,3)-β-D葡聚糖、Hepcidin-25水平及Th17/Treg比值与气流受限分级、感染严重程度的相关性。结果感染组血清(1,3)-β-D葡聚糖、Hepcidin-25水平及Th17/Treg比值均高于COPD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血清(1,3)-β-D葡聚糖、Hepcidin-25水平及Th17/Treg比值升高均是COPD患者合并真菌感染的危险因素(P<0.05)。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3项指标联合检测诊断COPD患者合并真菌感染的曲线下面积(AUC)为0.931,大于血清(1,3)-β-D葡聚糖、Hepcidin-25、Th17/Treg比值单独诊断的AUC(Z=3.252、5.045、3.246,P<0.001)。外部验证结果显示,血清(1,3)-β-D葡聚糖、Hepcidin-25、Th17/Treg比值联合检测诊断COPD患者合并真菌感染与肺泡灌洗液mNGS一致性为97.50%,Kappa值为0.655。不同气流受限分级患者Th17/Treg比值比较,Ⅳ级>Ⅲ级>Ⅱ级>Ⅰ级,任意两两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重度感染患者血清(1,3)-β-D葡聚糖、Hepcidin-25水平及Th17/Treg比值高于轻、中度感染患者,且中度感染患者高于轻度感染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Spearman相关分析结果显示,COPD合并真菌感染患者血清Th17/Treg比值与气流受限分级呈正相关(P<0.05),血清(1,3)-β-D葡聚糖、Hepcidin-25水平及Th17/Treg比值与感染严重程度均呈正相关(P<0.05)。结论COPD合并真菌感染患者血清(1,3)-β-D葡聚糖、Hepcidin-25水平及Th17/Treg比值升高,均可作为评估感染的标志物,3项指标联合检测能进一步提高诊断性能,且与肺泡灌洗液mNGS一致性良好,为COPD合并真菌感染的诊断提供了一种快捷、经济性高的候选方案。
-
2025,22(21):2965-2970, DOI:
Abstract:
目的苓甘五味姜辛汤联合氨溴索(ABX)对寒饮伏肺证慢性支气管炎(CB)患者疗效的影响。方法选取2021年10月至2024年1月该院收治的80例CB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ABX组和汤剂组,各40例。ABX组采用盐酸ABX口服溶液治疗,汤剂组在ABX组基础上联合苓甘五味姜辛汤治疗。比较2组治疗效果、肺功能相关指标[最大呼气流量(PEF)、用力肺活量(FVC)、第1秒用力呼气量(FEV1)、FEV1/FVC]、肺表面活性蛋白[SP(SP-A、SP-D)]、炎症因子[白细胞介素(IL)-6、IL-10、C反应蛋白(CRP)、肿瘤坏死因子(TNF)-α]、免疫功能指标[免疫球蛋白(Ig)G、IgA、IgM]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汤剂组患者的总有效率为95.00%,高于ABX组的8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PEF、FVC、FEV1、FEV1/FVC高于治疗前,且汤剂组高于ABX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SP-A、SP-D水平低于治疗前,且汤剂组低于ABX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血清IL-6、CRP、TNF-α水平低于治疗前,IL-10水平高于治疗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汤剂组血清IL-6、CRP、TNF-α水平低于ABX组,血清IL-10水平高于ABX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有意义(P<0.05)。治疗后2组IgG、IgM、IgA水平高于治疗前,且汤剂组高于ABX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苓甘五味姜辛汤联合ABX治疗寒饮伏肺证CB患者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能够改善患者肺通气功能,有效减轻支气管炎症反应,抑制病情发展,增强患者免疫功能,且无严重不良事件发生,安全性较强。
-
2025,22(21):2971-2976, DOI:
Abstract:
目的探讨血清可溶性生长刺激表达基因2蛋白(sST-2)、分泌型卷曲相关蛋白5(sFRP5)、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21(FGF21)联合对射血分数保留心力衰竭(HFpEF)患者预后不良的预测价值。方法选取2021年7月至2023年8月在该院进行诊治的191例HFpEF患者作为研究组,另选取同期在该院体检的191例健康体检者为对照组。患者治疗出院后,随访1年,将随访期间出现不良心血管事件的患者纳入预后不良组,其余患者则纳入预后良好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所有研究对象血清sST-2、sFRP5、FGF21水平。采用多因素Logistic分析HFpEF患者预后不良的影响因素。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血清sST-2、sFRP5、FGF21单独及联合检测对HFpEF患者预后不良的预测价值。结果研究组血清sST-2、FGF21水平高于对照组,sFRP5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心功能分级患者血清sST-2、FGF21水平比较,Ⅱ级<Ⅲ级<Ⅳ级,且任意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心功能分级患者血清sFRP5水平比较,Ⅱ级>Ⅲ级>Ⅳ级,且任意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预后不良组有68例患者,预后良好组有123例患者。预后不良组心功能分级Ⅳ级患者比例及血清sST-2、FGF21、红细胞体积分布宽度(RDW)、血肌酐 (Scr)水平高于预后良好组,sFRP5水平低于预后良好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心功能分级为Ⅳ级,RDW升高,以及Scr、sST-2和FGF21水平升高均为HFpEF患者预后不良的危险因素(P<0.05),sFRP5水平升高为HFpEF患者预后不良的保护因素(P<0.05)。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3项指标联合预测HFpEF患者预后不良的曲线下面积(AUC)为0.957,大于血清sST-2、sFRP5、FGF21单独预测的AUC(Z=2.689、2.703、2.711,均P<0.05)。结论HFpEF患者血清sST-2、FGF21水平明显升高,sFRP5水平明显降低,3项指标联合检测对预测HFpEF患者预后不良有一定的临床价值。
-
2025,22(21):2976-2981, DOI:
Abstract:
目的分析抗阻-有氧运动结合个体化营养干预对妊娠期糖尿病(GDM)患者血糖水平、体质量及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选取2021年10月至2023年3月该院收治的116例GDM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抽签法将患者分为营养组和综合组,各58例。2组均给予常规孕期保健模式,营养组采用个体化营养干预,综合组采用抗阻-有氧运动结合个体化营养干预。比较2组糖脂代谢指标[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 HbA1c)]、血脂指标[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脂肪因子[脂联素、网膜素1(Omentin-1)、丝氨酸蛋白抑制剂(Vaspin)]水平,记录2组孕期体质量增长量及妊娠结局。结果治疗后2组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HbA1c水平低于治疗前,且综合组低于营养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综合组孕24周至分娩前体质量增长量低于营养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TG、TC、LDL-C水平均低于治疗前,且综合组均低于营养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脂联素、Omentin-1水平均高于治疗前,且综合组均高于营养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Vaspin水平低于治疗前,且综合组低于营养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综合组剖宫产、巨大儿发生率低于营养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抗阻-有氧运动结合个体化营养干预可调节GDM患者糖脂代谢,减少分娩前体质量增长,降低剖宫产、巨大儿的发生率。
-
2025,22(21):2982-2987, DOI:
Abstract:
目的探讨宫颈癌(CC)患者血清miR-498、miR-499b-5p表达水平及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19年8月至2023年12月在该院诊治的75例CC患者作为CC组,另选取同期在该院确诊的84例宫颈上皮内瘤变(CIN)Ⅲ级患者作为CIN组,以及在该院体检的80例健康志愿者作为对照组。采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检测3组血清miR-498、miR-499b-5p表达水平。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CC发生的影响因素。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CC组血清miR-498表达水平与miR-499b-5p表达水平的相关性。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血清miR-498、miR-499b-5p单独及联合检测对CC的诊断价值。结果CC组miR-498、miR-499b-5p表达水平低于CIN组和对照组,且CIN组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血清miR-498、miR-499b-5p表达水平降低是CC发生的危险因素(P<0.05)。Pearson相关分析结果显示,CC组血清miR-498表达水平与miR-499b-5p表达水平呈正相关(r=0.416,P<0.001)。TNM分期为Ⅲ~Ⅳ期、组织分级为Ⅲ级、淋巴结状态呈阳性、浸润深度>50%的CC患者血清miR-498、miR-499b-5p表达水平均低于TNM分期为Ⅰ~Ⅱ期、组织分级为Ⅰ~Ⅱ级、淋巴结状态呈阴性、浸润深度≤50%的CC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血清miR-498、miR-499b-5p单独诊断CC的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805、0.822。2项指标联合诊断CC的AUC为0.908,大于血清miR-498、miR-499b-5p单独诊断的AUC(Z=3.725、3.330,均P<0.05)。结论CC患者血清miR-498、miR-499b-5p表达水平降低,并与TNM分期、组织分级、淋巴结状态、浸润深度等临床特征相关,二者表达水平呈正相关,且2项指标联合检测对CC的诊断价值较高,为临床诊断CC提供理论支持。
-
2025,22(21):2988-2992, DOI:
Abstract:
目的探讨非沉浸式虚拟现实(VR)训练联合中频脉冲治疗仪对老年脑卒中患者下肢功能、步行能力和相关炎症因子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2023年6月至2024年6月在该院就诊的80例老年脑卒中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实际采取的治疗方案分为对照组(予以常规康复+中频脉冲治疗仪治疗治疗,40例)与观察组(予以非沉浸式VR训练+中频脉冲治疗仪治疗,40例)。比较2组临床疗效、下肢功能[Fugl-Meyer评估表(FMA)、改良Ashworth评定(MAS)评分]、步行能力[功能性步行分级(FAC)评分、6 min步行距离(6MWT)]、炎症因子[C反应蛋白(CRP)、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2组FMA、FAC评分高于治疗前,MAS评分及CRP、IL-6、TNF-α水平低于治疗前,6MWT长于治疗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FMA、FAC评分高于对照组,6MWT长于对照组,MAS评分及CRP、IL-6、TNF-α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非沉浸式VR训练联合中频脉冲治疗仪治疗老年脑卒中患者疗效显著,能够改善患者的下肢功能、步行能力和炎症因子水平,且该方案操作简便、安全性高,值得在临床中进一步推广和应用。
-
2025,22(21):2993-2998, DOI:
Abstract:
目的探讨低频重复经颅磁刺激(LF-rTMS)联合作业疗法(OT)康复训练对缺血性脑卒中(IS)偏瘫患者上肢运动功能及预后的影响。方法选取2021年2月至2024年2月该院收治的106例IS偏瘫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53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及OT康复训练,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以LF-rTMS治疗,比较2组临床疗效及治疗前后上肢运动功能[Fugl-Meyer运动功能上肢部分(FMA-UE)、偏瘫上肢功能测试(FTHUE)、改良barthel指数(MBI)]、上肢肌肉痉挛程度[改良Ashworth量表(MAS)]、上肢肌张力及脑血流动力学变化情况及治疗后的预后情况。结果治疗组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且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4周后2组FMA-UE评分、FTHUE评分、MBI评分均高于治疗前,且治疗组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4周后2组上肢痉挛程度轻于治疗前,且治疗组轻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4周后2组肱二头肌、肱三头肌伸肘积分肌电值(iEMG)、曲肘iEMG、伸肘均方根值(RMS)、曲肘RMS高于治疗前,且治疗组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4周后2组平均血流速度(Vm)、平均血流量(Qm)均高于治疗前,且治疗组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4周后2组血流阻力指数(RI)低于治疗前,且治疗组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预后良好患者占比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LF-rTMS联合OT康复训练可提高IS偏瘫患者上肢运动功能,缓解上肢肌张力,促进脑部血流恢复,改善预后,值得临床推广。
-
龚燕婷 1, 2,张黎明 1, 2 综述, 蒲荣 1, 2△ 审校
2025,22(21):2999-3005, DOI:
Abstract:
癌症的代谢重编程、微环境和治疗敏感性深刻影响其发生与发展。烟酰胺-N-甲基转移酶(NNMT)作为连接这三大要素的重要节点,通过调控甲基化代谢及尼克酰胺腺嘌呤二核苷酸(NAD+)稳态发挥其作用。该文系统性总结了NNMT在癌症中的多维作用,其通过促进己糖激酶2等糖酵解酶表达强化Warburg效应,调控脂肪酸合成及胆固醇转运重塑脂质代谢,影响甲硫氨酸循环中甲基供体S-腺苷甲硫氨酸水平干扰氨基酸代谢,并通过降低活性氧、增强谷胱甘肽合成维持氧化还原平衡,为癌细胞提供能量与生存优势。NNMT还激活肿瘤相关成纤维细胞,通过表观遗传调控重塑细胞外基质,同时诱导M2型巨噬细胞等免疫抑制性细胞浸润,抑制效应T细胞活性,营造利于肿瘤生长的微环境。此外,NNMT高表达通过稳定沉默信息调节因子相关酶1、抑制细胞凋亡信号调节酶1-p38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等通路降低药物诱导的细胞凋亡,导致多种癌症对化疗和靶向治疗耐药。该综述多角度地分析了NNMT在癌症发生、发展中扮演的重要角色,并评估NNMT作为癌症治疗靶点的可能。未来需明确不同癌种NNMT的特异性机制,开发高选择性抑制剂,并探索其与化疗、免疫治疗的联合应用,制订个体化策略,促进临床转化。
-
刘云梦 1,赵学军 2,罗振华 3,尚鲁俊 2,莫非 1 综述,张华 1, 2△ 审校
2025,22(21):3006-3013, DOI:
Abstract:
发育及DNA损伤反应调节蛋白1(REDD1)是一种应激诱导蛋白,广泛低表达于人体正常组织中。REDD1在多种刺激条件下能被迅速诱导,包括缺氧、DNA 损伤、能量/营养失衡、糖皮质激素等,参与调节新陈代谢、线粒体功能、氧化应激、自噬及细胞存活。REDD1 通常产生有害影响参与疾病的进展,包括糖尿病相关并发症、神经退行性疾病、抑郁症、癌症、炎症性疾病等。然而,它也能保护肝脏免受氧化剂损伤和肝纤维化发展。其作用机制可能与REDD1 分别与14-3-3蛋白、核因子κB抑制因子α和硫氧还蛋白相互作用蛋白或葡萄糖调节蛋白来调节雷帕霉素复合物1信号传导、核因子-κB激活和细胞促氧化或抗氧化活性有关。然而,REDD1在疾病中的分子机制尚不清晰。因此,该综述总结了REDD1 表达的分子机制、生物学功能,以及REDD1在疾病中的研究进展,以期为进一步的疾病机制研究提供参考依据。
-
丁山 1,赵文瑞 2,王金灿 3,张培莉 1,刘义庆 1 综述,许丽 4△ 审校
2025,22(21):3013-3018, DOI:
Abstract:
肝细胞癌(HCC)是全球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具有显著的致命性。由于早期HCC症状隐匿且缺乏特异性,常规筛查手段难以有效识别,导致大多数病例在晚期才被确诊。该文从多个角度探讨了与HCC早期诊断相关的生物标志物,包括影像学检查、血清标志物、非编码RNA及液体活检等。当前国际上常用的检测方法如甲胎蛋白(AFP)和影像学检查存在一定局限性,无法完全满足临床需求。因此,亟需寻找更为可靠的早期诊断方法。通过综合分析新兴的诊断工具,该文旨在提高早期HCC的检出率,从而改善患者的预后和疗效。尽管在HCC的早期诊断方面取得了一定进展,但仍面临许多挑战,如现有标志物的敏感性和特异性不足。未来的发展趋势应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包括进一步研究新型生物标志物的临床应用,加强影像学技术的创新与应用,探索液体活检技术的潜力,以期为HCC的早期诊断提供更有效的解决方案。
-
刘川川 1,3,张婉竹 1,唐乾龙 2 综述,米洁 1,3△审校
2025,22(21):3019-3024, DOI:
Abstract:
谵妄是住院患者常见的急性脑功能障碍综合征,具有高发病率、复杂发病机制及不良预后等特征,目前临床缺乏特异性治疗药物。该文将炎症与谵妄的关系作为切入点,系统综述谵妄的可能炎症机制,通过分析传统炎症标志物(白细胞介素-6、C反应蛋白和肿瘤坏死因子-α)的变化规律,揭示其与谵妄风险的关联及受临床因素干扰的异质性特征,聚焦新型系统性炎症标志物(中性粒细胞和淋巴细胞比值、血小板和淋巴细胞比值、单核细胞和淋巴细胞比值、淋巴细胞和单核细胞比值、系统免疫炎症指数、全身炎症反应指数),探讨其通过整合多种血液细胞成分实现预测谵妄的重要价值。目前,谵妄筛查量表存在主观性较强、评估负担重、临床应用率低及漏诊率高等问题,而外周血炎症标志物作为一种客观且易于获得的测量指标,为临床医务人员早期识别谵妄高风险患者提供了重要依据,并为开发精准化谵妄风险预测模型及靶向抗炎治疗策略提供实践方向。
2025年第22卷第21期
消化系统疾病精准诊疗专题
论著
综述
-
2016(6), DOI:
Abstract:
-
2017(10), DOI:
Abstract:
-
2013(17), DOI:
Abstract:
-
2017(2), DOI:
Abstract:
-
2017(6), DOI:
Abstract:
-
2018(6), DOI:
Abstract:
-
2016(10), DOI:
Abstract:
-
2016(13), DOI:
Abstract:
-
2010(22), DOI:
Abstract:
-
2016(6), DOI:
Abstract:
-
2016(12), DOI:
Abstract:
-
2016(15), DOI:
Abstrac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