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数据库收录
  • 栏目设置
  • 检验医学与临床*
    全选
    显示模式:: |
    2025年第22卷第9期
      呼吸系统疾病的实验室检测专题
    • 党苗苗 1,韩朋飞 1,任海锋 2△

      2025,22(9):1153-1159, DOI:

      Abstract:

      目的探讨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AECOPD)合并Ⅱ型呼吸衰竭(Ⅱ-RF)患者血清微小RNA-223(miR-223)、微小RNA-130a(miR-130a)水平及对预后的影响。方法选取2022年5月至2023年5月宝鸡市人民医院收治的老年AECOPD合并Ⅱ-RF患者155例作为研究对象,入院后均给予常规对症治疗,治疗后随访1年,统计预后情况,根据预后情况分为预后不良组和预后良好组。比较2组入院时一般资料及血清miR-223、miR-130a水平,分析血清miR-223、miR-130a水平与急性生理功能和慢性健康状况评价Ⅱ(APACHEⅡ)评分、肺功能指标[肺总量(TLC)、第1秒用力呼气量(FEV1)、FEV1与用力肺活量比值(FEV1/FVC)]的相关性,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老年AECOPD合并Ⅱ-RF患者预后不良的影响因素,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血清miR-223、miR-130a预测老年AECOPD合并Ⅱ-RF患者预后不良的价值。结果随访期间失访5例,最终有150例患者进入结果分析。预后不良组44例,预后良好组106例,预后不良发生率为29.33%。预后不良组入院时年龄、有吸烟史比例、APACHEⅡ评分及血清miR-223、miR-130a水平均高于预后良好组(P<0.05),无创辅助通气治疗时间长于预后良好组(P<0.05),TLC、FEV1、FEV1/FVC均低于预后良好组(P<0.05)。Pearson相关分析结果显示,老年AECOPD合并Ⅱ-RF患者血清miR-223、miR-130a水平与APACHEⅡ评分均呈正相关(P<0.05),与TLC、FEV1、FEV1/FVC均呈负相关(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增大、有吸烟史、APACHEⅡ评分高、血清miR-223水平升高、血清miR-130a水平升高均是老年AECOPD合并Ⅱ-RF患者预后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在校正年龄、吸烟史、APACHEⅡ评分后,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血清miR-223水平升高、血清miR-130a水平升高仍是老年AECOPD合并Ⅱ-RF患者预后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血清miR-223、miR-130a单项及联合预测老年AECOPD合并Ⅱ-RF患者预后不良的AUC分别为0.761、0.775、0.863,联合预测的AUC大于血清miR-223、miR-130a单独预测的AUC(Z=0.196、0.188,P<0.05)。结论血清miR-223、miR-130a水平升高是老年AECOPD合并Ⅱ-RF患者预后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血清miR-223、miR-130a在预测患者预后方面具有一定价值。

    • 郑向真 1,陈文灯 1,禹乐 2,陈刘通 1△

      2025,22(9):1159-1164, DOI:

      Abstract:

      目的探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辅助性T淋巴细胞17(Th17)/调节性T淋巴细胞(Treg)细胞因子、微小RNA-146a(miR-146a)与肺功能的关系及对预后的预测价值。方法选取2023年1月至2024年1月该院收治的188例COPD患者作为研究组,包含急性加重期130例、稳定期58例;另选择同期100例健康志愿者作为对照组。比较研究组和对照组血清Th17/Treg细胞因子[白细胞介素(IL)-17、IL-22、IL-10、IL-35]、miR-146a水平及肺功能指标,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急性加重期COPD患者血清Th17/Treg细胞因子、miR-146a水平与肺功能指标的相关性。根据急性加重期COPD患者90 d生存情况分为预后良好组和预后不良组,比较预后良好组和预后不良组血清Th17/Treg细胞因子、miR-146a水平,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各指标单项及联合预测急性加重期COPD患者预后不良的价值。结果研究组急性加重期、稳定期血清IL-17、IL-22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0.05),血清IL-10、IL-35、miR-146a水平及第1秒用力呼气量占预计值百分比(FEV1%)、第1秒用力呼气量与用力肺活量比值(FEV1/FVC)、呼气流量峰值百分比(PEF%)均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急性加重期血清IL-17、IL-22水平均高于稳定期(P<0.05),血清IL-10、IL-35、miR-146a水平及FEV1%、FEV1/FVC、PEF%均低于稳定期(P<0.05)。Pearson相关分析结果显示,急性加重期COPD患者血清IL-17、IL-22水平与FEV1%、FEV1/FVC、PEF%均呈负相关(P<0.05),血清IL-10、IL-35、miR-146a水平与FEV1%、FEV1/FVC、PEF%均呈正相关(P<0.05)。急性加重期COPD患者均接受为期90 d随访,无失访病例,90例生存(预后良好组),40例死亡(预后不良组)。预后不良组患者血清IL-17、IL-22水平均高于预后良好组(P<0.05),血清IL-10、IL-35、miR-146a水平均低于预后良好组(P<0.05)。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血清IL-17、IL-22、IL-10、IL-35、miR-146a单项及5项联合预测急性加重期COPD患者预后不良的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733、0.814、0.736、0.750、0.755、0.903,5项联合预测的AUC大于血清IL-17、IL-22、IL-10、IL-35、miR-146a单项预测的AUC(Z=6.612、3.458、5.777、4.126、3.756,均P<0.001)。结论血清Th17/Treg细胞因子(IL-17、IL-22、IL-10、IL-35)、miR-146a水平与急性加重期COPD患者肺功能相关,血清Th17/Treg细胞因子、miR-146a联合检测有助于提高对急性加重期COPD患者预后不良的预测价值,可指导临床诊治。

    • 刘桃桃 1,寇介丽 1,刘娜 1,杨枫 1,李丹萍 1,韩君蕊 1,杨立洲 1,赵志杰 2,郝辉 3

      2025,22(9):1165-1169, DOI:

      Abstract:

      目的探讨CT联合血清微小RNA-136-5p(miR-136-5p)、肿瘤坏死因子受体相关蛋白1(TRAP1)对非小细胞肺癌(NSCLC)的诊断价值及血清miR-136-5p、TRAP1与预后的关系。方法选取2019年7月至2020年9月该院收治的95例NSCLC患者为NSCLC组,另选取同期该院收治的102例肺部良性病变患者为良性对照组。采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qPCR)检测血清miR-136-5p水平;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血清TRAP1水平;通过Kappa一致性检验分析CT诊断NSCLC与病理诊断的一致性;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血清miR-136-5p、TRAP1对NSCLC的诊断价值;通过诊断四格表分析CT联合血清miR-136-5p、TRAP1诊断NSCLC的效能;根据随访结果将NSCLC患者分为生存亚组和死亡亚组;通过Kaplan-Meier生存曲线分析血清miR-136-5p、TRAP1水平与NSCLC患者预后的关系。结果Kappa一致性检验结果显示,CT诊断NSCLC与病理诊断的一致性较高(Kappa=0.756,P<0.05)。NSCLC组血清miR-136-5p水平低于良性对照组(P<0.05),血清TRAP1水平高于良性对照组(P<0.05)。血清miR-136-5p诊断NSCLC的曲线下面积(AUC)为0.839,最佳截断值为0.85;血清TRAP1诊断NSCLC的AUC为0.852,最佳截断值为50.40 ng/L。CT与血清miR-136-5p、TRAP1联合(并联)诊断NSCLC的灵敏度为94.74%。死亡亚组血清miR-136-5p水平低于生存亚组(P<0.05),血清TRAP1水平高于生存亚组(P<0.05)。以所有NSCLC患者血清miR-136-5p和TRAP1水平的均值为参考值,将95例患者分为miR-136-5p高表达组(≥0.74)和miR-136-5p低表达组(<0.74)、TRAP1高表达组(≥56.62 ng/L)和TRAP1低表达组(<56.62 ng/L)。miR-136-5p高表达组的生存曲线高于miR-136-5p低表达组(Log-rank χ 2=5.659,P=0.017),TRAP1高表达组的生存曲线低于TRAP1低表达组(Log-rank χ 2=6.236,P=0.013)。结论CT与血清miR-136-5p、TRAP1联合诊断NSCLC的价值较高,且血清miR-136-5p和TRAP1与NSCLC预后密切相关。

    • 邓昱涵 1,吴佳颐 1,孙瑗 2,于国竞 2,成柳杨 2,彭桂英 3,李杰 2△

      2025,22(9):1170-1177, DOI:

      Abstract:

      目的研究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AECOPD)患者在不同外周血嗜酸性粒细胞(EOS)百分比(EOS%)阈值下血清小分子代谢谱的变化,以期找到与AECOPD患者EOS相关的潜在诊断生物标志物。方法纳入38例AECOPD患者,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UPLC-MS)检测血清代谢物,分别以2%、3%作为外周血EOS%的阈值,将患者分为高EOS组和低EOS组,利用正交偏最小二乘判别法(OPLS-DA)分析高EOS组与低EOS组之间的差异代谢物,筛选潜在生物标志物,并通过全信息串联质谱技术(MSE)鉴定组间差异代谢物,使用代谢组学通路分析(MetPA)进行相关代谢途径分析。结果当EOS%以2%为阈值时,高EOS组(≥2%)与低EOS组(<2%)AECOPD患者血清代谢组学存在明显差异,并且找到26个差异代谢物,主要涉及甘油磷脂代谢通路。而EOS%以3%为阈值时,高EOS组(≥3%)与低EOS组(<3%)患者血清代谢组学差异更为明显,找到31个差异代谢物,主要涉及甘油磷脂代谢及醚酯类代谢通路。不论EOS%的阈值为2%或3%,与低EOS组比较,高EOS组AECOPD患者血清中鞘磷脂(SM)、磷脂酰胆碱(PC)、溶血磷脂酰胆碱(LysoPC)均出现明显上调,甘油磷脂代谢通路均有明显扰动。与以2%为EOS%阈值的差异代谢物相比,以3%为EOS%阈值的差异代谢物种类更多,并且甘油磷脂代谢、醚脂类代谢等差异性代谢通路的改变更为显著。结论不同外周血EOS%阈值下AECOPD患者存在特异性的致病代谢谱,提示3%可以作为AECOPD患者使用吸入性糖皮质激素(ICS)的外周血EOS%参考阈值,以期筛选精确的磷脂类代谢物作为COPD诊断的生物标志物,进而为ICS在AECOPD治疗中的应用提供精准指导。

    • 论著
    • 苏傲,许淑娟 △,李珠林,缪志伟

      2025,22(9):1178-1183, DOI:

      Abstract:

      目的探讨青赤散通过调控受体作用相互蛋白激酶1(RIP1)/受体作用相互蛋白激酶3(RIP3)/NOD样受体蛋白3(NLRP3)信号通路对溃疡性结肠炎(UC)大鼠肠道菌群及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将50只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西药组、青赤散低剂量组、青赤散高剂量组,每组10只。除正常组外,各组均建立UC大鼠模型。建模成功后,西药组以0.31 g/(kg·d)美沙拉嗪灌胃,青赤散低、高剂量组分别以19.50、38.99 g/(kg·d)生药量青赤散药液灌肠,正常组、模型组以等剂量无菌水灌肠,2次/d,各组均持续治疗7 d。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各组大鼠血清白细胞介素-4(IL-4)、干扰素γ(IFN-γ)、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应用16S rDNA检测肠道菌群变化,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CD4 +、CD8 +T细胞百分比,通过HE染色观察结肠组织形态变化,采用免疫印迹法检测结肠组织RIP1、RIP3、NLRP3蛋白水平。结果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西药组、青赤散低剂量组、青赤散高剂量组大鼠血清IL-4、TNF-α水平及结肠组织RIP1、RIP3、NLRP3蛋白水平均升高(P<0.05),血清IFN-γ水平及CD4 +、CD8 +T细胞百分比均降低(P<0.05);与模型组比较,西药组、青赤散低剂量组、青赤散高剂量组大鼠血清IL-4、TNF-α水平及结肠组织RIP1、RIP3、NLRP3蛋白水平均降低(P<0.05),IFN-γ水平及CD4 +、CD8 +T细胞百分比均升高(P<0.05);与西药组、青赤散低剂量组比较,青赤散高剂量组血清IL-4、TNF-α水平及结肠组织RIP1、RIP3、NLRP3蛋白水平均降低(P<0.05),血清IFN-γ水平及CD4 +、CD8 +T细胞百分比均升高(P<0.05);西药组与青赤散低剂量组的血清IL-4、TNF-α、IFN-γ水平,CD4 +、CD8 +T细胞百分比,以及结肠组织RIP1、RIP3、NLRP3蛋白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西药组、青赤散低剂量组、青赤散高剂量组大鼠乳杆菌属丰度均降低(P<0.05),双歧杆菌属丰度均升高(P<0.05);与模型组比较,西药组、青赤散低剂量组、青赤散高剂量组大鼠乳杆菌属丰度均升高(P<0.05),青赤散高剂量组双歧杆菌属丰度降低(P<0.05);与西药组、青赤散低剂量组比较,青赤散高剂量组乳杆菌属丰度均升高(P<0.05);西药组、青赤散低剂量组乳杆菌属、双歧杆菌属丰度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肠组织HE染色结果显示: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西药组、青赤散低剂量组、青赤散高剂量组大鼠结肠组织形态明显异常;与模型组比较,西药组、青赤散低剂量组、青赤散高剂量组结肠组织形态有明显改善,且青赤散高剂量组形态最佳,肠黏膜较为完整,腺体排列较为整齐,炎症细胞浸润大大减少。结论青赤散可有效平衡UC大鼠肠道菌群,改善其免疫功能,且呈现剂量依赖性,推测其作用机制可能与抑制RIP1/RIP3/NLRP3信号通路有关。

    • 吴瑞 1,赵春兰 1,臧鹏 1,魏向阳 2

      2025,22(9):1184-1189, DOI:

      Abstract:

      目的探讨三阴性乳腺癌(TNBC)组织中基质金属蛋白酶-2(MMP-2)、趋化因子受体4(CXCR4)、肌肽合酶1(CARNS1)的表达及与淋巴结转移的关系。方法收集2022年4月至2024年3月在该院住院手术的90例女性TNBC患者的TNBC组织标本及癌旁组织标本(距离病灶2 cm)。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90例TNBC组织和癌旁组织中MMP-2、CXCR4、CARNS1的表达情况;分析TNBC组织中MMP-2、CXCR4、CARNS1的表达与淋巴结转移的关系,并收集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TNBC淋巴结转移的因素。结果与癌旁组织比较,TNBC组织中MMP-2、CXCR4阳性表达率明显升高(P<0.05),CARNS1阳性表达率明显下降(P<0.05)。与无淋巴结转移的TNBC患者相比,有淋巴结转移的TNBC患者癌组织中MMP-2、CXCR4阳性表达率及脉管内癌栓比例均升高(P<0.05),CARNS1阳性表达率下降(P<0.05)。不同年龄、肿瘤最大径、TNM分期、原发病灶数量、组织学分级的TNBC患者癌组织中MMP-2、CXCR4、CARNS1阳性表达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未发生脉管内癌栓的TNBC患者相比,发生脉管内癌栓的TNBC患者癌组织中MMP-2、CXCR4阳性表达率升高(P<0.05),CARNS1阳性表达率下降(P<0.05)。结论TNBC组织中MMP-2、CXCR4阳性表达率升高,CARNS1阳性表达率下降,三者的表达都与TNBC淋巴结转移有关。

    • 刘琴,邓玮

      2025,22(9):1189-1193, DOI:

      Abstract:

      目的探讨原发性骨质疏松症(POP)患者血清Smad同源物7(Smad7)、骨保护素(OPG)水平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前瞻性选取该院2023年3月至2024年2月收治的122例POP患者作为POP组,另将同期在该院体检的不伴POP的131例健康志愿者设为对照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血清Smad7、OPG水平,采用电化学发光分析仪检测血清Ⅰ型前胶原氨基端前肽(PⅠNP)、骨桥蛋白(OPN)、β-胶原特殊序列(β-CTX)、骨钙素(OST)水平;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POP患者血清Smad7、OPG水平与骨代谢指标水平的相关性;通过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POP发生的影响因素;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血清Smad7和OPG单项及联合(并联)诊断POP的价值。结果与对照组比较,POP组Smad7、β-CTX和OPN水平均明显升高(P<0.05),OPG、PⅠNP、OST水平均明显降低(P<0.05)。Pearson相关分析结果显示,POP患者血清Smad7水平与β-CTX、OPN水平均呈正相关(r=0.395、0.426,P<0.05),与PⅠNP、OST水平呈负相关(r=-0.421、-0.403,P<0.05);血清OPG水平与β-CTX和OPN水平呈负相关(r=-0.430、-0.399,P<0.05),与PⅠNP、OST水平呈正相关(r=0.387、0.414,P<0.05)。Smad7、β-CTX、OPN水平升高是POP发生的危险因素(P<0.05),OPG、PⅠNP、OST水平升高是POP发生的保护因素(P<0.05)。血清Smad7联合OPG诊断POP的AUC为0.894,明显大于Smad7、OPG单项诊断的AUC(Z=3.652、3.773,P<0.001)。结论POP患者血清Smad7水平较高,OPG水平较低,二者水平与患者骨代谢密切相关,且Smad7联合OPG诊断POP的价值较高。

    • 王春花,李梦瑜,黄敏,林海 △

      2025,22(9):1194-1199, DOI:

      Abstract:

      目的探讨苓桂术甘汤联合沙库巴曲缬沙坦钠片治疗尿毒症合并慢性心力衰竭(CHF)的疗效以及对心肾功能指标的影响。方法于2020年1月至2024年1月连续性招募该院收治的102例尿毒症合并CHF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2组。对照组(51例)接受沙库巴曲缬沙坦钠片治疗3个月,观察组(51例)接受苓桂术甘汤联合沙库巴曲缬沙坦钠片治疗3个月。治疗后比较2组疗效、中医证候积分、心肾功能和生活质量。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0.20%,高于对照组的64.71%(P<0.05)。治疗后2组左心室收缩末内径(LVSDD)、左心室舒张末内径(LVEDD)均较治疗前缩小(P<0.05),中医证候积分、生活质量量表(MLHFQ)评分及血清N末端脑利钠肽前体(NT-proBNP)、高敏肌钙蛋白T(hsTnT)、可溶性生长刺激表达基因2蛋白(sST2)、血尿素氮(BUN)、血肌酐(Scr)水平均较治疗前降低(P<0.05),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估算肾小球滤过率(eGFR)均较治疗前升高(P<0.05)。治疗后观察组LVSDD、LVEDD小于对照组(P<0.05),中医证候积分、MLHFQ评分及血清NT-proBNP、hsTnT、sST2、BUN、Scr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LVEF、eGFR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苓桂术甘汤与沙库巴曲缬沙坦钠联合治疗尿毒症合并CHF可提高疗效,有效改善患者的心肾功能,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 祝勇军,邓小军

      2025,22(9):1199-1204, DOI:

      Abstract:

      目的研究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NLR)、分化生长因子-15(GDF15)联合心肌3项[心肌肌钙蛋白I(cTnI)、肌红蛋白(Myo)、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对急性胸痛危险分层的判断价值及对预后的预测价值。方法选取2022年1月至2023年8月该院收治的170例急性胸痛患者为急性胸痛组,另选取同期在该院体检的170例健康体检者为对照组,比较2组NLR、GDF15及心肌3项。急性胸痛患者入院后均采用改良HEART评分法进行危险分层,分为高危、中危、低危,比较不同危险分层急性胸痛患者NLR、GDF15及心肌3项水平,分析各项指标与急性胸痛危险分层的关系,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NLR、GDF15及心肌3项对急性胸痛危险分层的判断价值。出院后进行30 d随访,根据随访结果将急性胸痛患者分为预后不良组、预后良好组,比较不同预后患者入院时NLR、GDF15及心肌3项,并分析各指标对急性胸痛预后的预测价值。 结果急性胸痛组GDF15、cTnI、Myo、CK-MB水平及NLR均高于对照组(P<0.05)。高危患者GDF15、cTnI、Myo、CK-MB水平及NLR均高于中危、低危患者(P<0.05),中危患者GDF15、cTnI、Myo、CK-MB水平及NLR均高于低危患者(P<0.05)。Spearman相关分析显示,GDF15、cTnI、Myo、CK-MB水平及NLR与急性胸痛危险分层均呈正相关(rs=0.685、0.762、0.727、0.751、0.649,均P<0.001)。预后不良组GDF15、cTnI、Myo、CK-MB水平及NLR均高于预后良好组(P<0.05)。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NLR、GDF15及心肌3项联合判断急性胸痛危险分层处于高危的AUC为0.935,大于心肌3项联合判断急性胸痛危险分层处于高危的AUC(0.89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1.994,P=0.046); NLR、GDF15及心肌3项联合预测急性胸痛患者预后不良的AUC为0.938,大于心肌3项联合预测急性胸痛患者预后不良的AUC(0.88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2.013,P=0.042)。结论NLR、GDF15、心肌3项与急性胸痛危险分层有关,NLR、GDF15、心肌3项联合对急性胸痛危险分层的判断价值较高,且对急性胸痛患者预后不良有较高的预测价值。

    • 王艳秋 1,余汉忠 2,戴必照 3,王泉 1,丁静 2,张建超 1△

      2025,22(9):1205-1210, DOI:

      Abstract:

      目的基于临床资料、凝血-纤溶指标构建车祸创伤并发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的预警模型并进行验证。方法选取2023年3月至2024年4月该院收治的215例车祸创伤患者作为建模集,根据是否并发DIC分为DIC组、无DIC组。比较2组一般资料、凝血-纤溶指标[血小板、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纤维蛋白原(FIB)、D-二聚体(D-D)、血栓调节蛋白(TM)、凝血反应时间(R)、凝血时间(K)、凝固角(Angle)、最大振幅(MA)、纤溶指数(LY30)、凝血指数(CI)],经Lasso回归及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车祸创伤并发DIC的独立相关影响因素,采用R语言rms程序包、递归分割法构建列线图预警模型;采用Bootstrap法绘制校准曲线验证预测价值。另选取2024年5-8月该院收治的50例车祸创伤患者作为外部验证样本。结果建模集215例车祸创伤患者中,82例发生DIC(DIC组),133例无DIC(无DIC组),DIC发生率为38.14%。DIC组糖尿病比例、简明损伤定级(AIS)评分≥4分比例、创伤严重程度评分(ISS)、D-D水平、TM水平、LY30均高于无DIC组(P<0.05),格拉斯哥昏迷量表(GCS)评分、血小板计数、FIB水平、CI均低于无DIC组(P<0.05)。GCS评分12~15分、CI>-3.50是车祸创伤并发DIC的独立保护因素(P<0.05),AIS评分≥4分、ISS>25分、D-D>578.60 μg/L、TM>14.50 TU/mL、LY30>5%是车祸创伤并发DIC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基于上述独立相关影响因素构建的车祸创伤并发DIC预警模型的一致性指数(C-index)为0.935;校准曲线在内部与外部验证集中均显示该模型具有较高区分度及预测价值。结论GCS评分12~15分、CI>-3.50是车祸创伤并发DIC的独立保护因素,AIS评分≥4分、ISS>25分、D-D>578.60 μg/L、TM>14.50 TU/mL、LY30>5%是车祸创伤并发DIC的独立危险因素,基于此构建的预警模型预测性能良好,可为预测、防治车祸创伤后并发DIC提供可靠理论依据。

    • 柴航 1,何东 2,曹雷 1△

      2025,22(9):1211-1215, DOI:

      Abstract:

      目的分析血清可溶性白细胞介素-2受体(sIL-2R)、热休克蛋白70(HSP-70)对慢性浅表性胃炎的诊断价值及其与病情程度和幽门螺杆菌(Hp)感染的关系。方法选择2022年3月至2024年3月榆林市星元医院收治的87例慢性浅表性胃炎患儿作为观察组,选择同期在该院体检的87例体检健康儿童作为对照组。根据慢性浅表性胃炎的炎症程度,将观察组患儿分为轻度组36例、中度组28例、重度组23例。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观察组和对照组血清sIL-2R、HSP-70水平;采用 13C呼气试验检测观察组Hp感染情况,根据检测结果将患儿分为Hp 阳性组和Hp阴性组;通过Spearman相关分析慢性浅表性胃炎患儿血清sIL-2R、HSP-70水平与病程程度的相关性;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儿童患慢性浅表性胃炎的影响因素;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血清sIL-2R、HSP-70对儿童慢性浅表性胃炎的诊断价值。结果观察组患儿血清sIL-2R、HSP-70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0.05)。中度组和重度组患儿血清sIL-2R、HSP-70水平均高于轻度组(P<0.05);重度组患儿血清sIL-2R、HSP-70水平均高于中度组(P<0.05)。Spearman相关分析结果显示,慢性浅表性胃炎患儿血清sIL-2R、HSP-70水平与病情程度均呈正相关(rs=0.536、0.512,均P<0.05)。Hp阳性组患儿血清sIL-2R、HSP-70水平均高于Hp阴性组(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BMI高、父母教育程度高中及以下、父母有Hp感染、饭前和便后无洗手、无专用餐具、sIL-2R水平升高、HSP-70水平升高均是儿童患慢性浅表性胃炎的危险因素(P<0.05)。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sIL-2R和HSP-70联合诊断儿童慢性浅表性胃炎的曲线下面积(AUC)为0.953,显著大于sIL-2R(Z=2.123,P=0.034)、HSP-70(Z=2.760,P=0.006)单独诊断的AUC。结论慢性浅表性胃炎患儿血清sIL-2R、HSP-70水平升高,二者水平与病情严重程度和Hp感染有关,sIL-2R、HSP-70联合对儿童慢性浅表性胃炎的诊断价值较高。

    • 肖强,何浩 △,杨淼,尹莉,邓宇恬

      2025,22(9):1216-1220, DOI:

      Abstract:

      目的探讨口腔扁平苔藓(OLP)患者血清缺失、小、同源异形蛋白1(ASH1L),血管生成素-2(Ang-2)水平及与临床体征、病损程度、疾病活动性的相关性。方法选择2020年5月至2023年5月该院收治的120例OLP患者作为OLP组,选择同期在该院体检的119例健康志愿者作为对照组。OLP患者中网纹型39例(网纹型组),萎缩型48例(萎缩型组),糜烂型33例(糜烂型组)。检测所有研究对象血清ASH1L、Ang-2、白细胞介素(IL)-6 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分析OLP患者血清ASH1L、Ang-2水平与临床体征评分、RAE病损评分、REU疾病活动评分、IL-6水平、TNF-α水平的相关性。结果OLP组血清Ang-2、IL-6和TNF-α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0.05),血清ASH1L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糜烂型组血清Ang-2、IL-6和TNF-α水平及临床体征评分、RAE病损评分、REU疾病活动评分均高于萎缩型组、网纹型组(P<0.05),血清ASH1L水平均低于萎缩型组、网纹型组(P<0.05);萎缩型组血清Ang-2、IL-6和TNF-α水平及临床体征评分、RAE病损评分、REU疾病活动评分均高于网纹型组(P<0.05),血清ASH1L水平低于网纹型组(P<0.05)。OLP患者血清ASH1L水平与临床体征评分、RAE病损评分、REU疾病活动评分及IL-6、TNF-α水平均呈负相关(P<0.05),Ang-2水平与临床体征评分、RAE病损评分、REU疾病活动评分及IL-6、TNF-α水平均呈正相关(P<0.05)。结论OLP患者血清ASH1L水平降低,Ang-2水平升高,ASH1L、Ang-2水平与OLP患者临床体征、病损程度和疾病活动性有关。

    • 邓盼 1,吴飞妮 2△

      2025,22(9):1221-1225, DOI:

      Abstract:

      目的探讨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血清组蛋白脱乙酰化酶1(HDAC1)、血管生成素样蛋白3(ANGPTL3)水平及二者对患者发生心血管事件的预测价值。方法选取2022年3月至2024年3月西安市人民医院(西安市第四医院) 心血管内科收治的107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为观察组,根据心血管事件发生情况分为发生组和未发生组。另选取同期在西安市人民医院(西安市第四医院)体检的 107例体检健康志愿者为对照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SIA)检测血清HDAC1、ANGPTL3水平;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发生心血管事件的影响因素;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血清HDAC1、ANGPTL3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发生心血管事件的预测价值。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血清HDAC1、ANGPTL3水平明显升高(P<0.05)。随访期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发生心血管事件41例(发生组),未发生心血管事件66例(未发生组)。发生组患者血清HDAC1、ANGPTL3水平高于未发生组(P<0.05)。发生组和未发生组慢性心力衰竭病程、心功能分级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慢性心力衰竭病程长、心功能分级Ⅲ级+Ⅳ级、血清HDAC1水平升高、血清ANGPTL3水平升高均是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发生心血管事件的危险因素(P<0.05)。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血清HDAC1、ANGPTL3联合预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发生心血管事件的曲线下面积(AUC)为0.903,明显大于HDAC1、ANGPTL3单独预测的AUC(P<0.05)。结论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血清HDAC1、ANGPTL3水平升高,二者联合对患者发生心血管事件具有较高的预测价值。

    • 陈秀英,陈娜,李晓丹,崔建涛,张士表

      2025,22(9):1226-1231, DOI:

      Abstract:

      目的分析血清辅助性T细胞1(Th1)/辅助性T细胞2(Th2)细胞因子联合肿瘤标志物诊断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HR-HPV)阳性宫颈癌的价值。方法选取2019年1月至2023年6月该院收治的49例HR-HPV阳性宫颈癌患者作为研究组,选取同期该院收治的同年龄段49例HR-HPV阳性宫颈良性疾病患者作为对照组。比较2组基础资料、血清Th1/Th2细胞因子[白细胞介素(IL)-10、IL-6、干扰素-γ(IFN-γ)、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肿瘤标志物[鳞状细胞癌抗原(SCC-Ag)、糖类抗原199(CA199)、细胞角蛋白19片段抗原21-1(CYFRA21-1)]水平;比较研究组不同临床病理特征患者血清Th1/Th2细胞因子水平;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HR-HPV阳性宫颈癌患者血清Th1/Th2细胞因子水平与肿瘤标志物水平的相关性;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血清Th1/Th2细胞因子及肿瘤标志物诊断HR-HPV阳性宫颈癌的价值。结果研究组血清IL-10、IL-6、IFN-γ、TNF-α、SCC-Ag、CA199、CYFRA21-1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国际妇产科联盟分期(FIGO)Ⅲ~Ⅳ期患者血清IL-10、IL-6、IFN-γ、TNF-α水平均高于Ⅰ~Ⅱ期患者(P<0.05),肌层浸润深度≥1/2的患者血清IL-10、IL-6、IFN-γ、TNF-α水平均高于肌层浸润深度<1/2患者(P<0.05)。HR-HPV阳性宫颈癌患者血清IL-10、IL-6、IFN-γ、TNF-α水平与SCC-Ag、CA199、CYFRA21-1水平均呈正相关(P<0.05)。IL-10、IL-6、IFN-γ、TNF-α单项诊断HR-HPV阳性宫颈癌的AUC分别为0.809、0.773、0.801、0.794,SCC-Ag、CA199、CYFRA21-1单项诊断HR-HPV阳性宫颈癌的AUC分别为0.831、0.728、0.789,血清IL-10、IL-6、IFN-γ、TNF-α、SCC-Ag、CA199、CYFRA21-1联合诊断HR-HPV阳性宫颈癌的AUC为0.927,联合诊断的AUC大于各指标单独诊断的AUC(Z=2.116、2.690、2.341、2.565、1.957、3.351、2.631,P=0.034、0.007、0.019、0.010、0.039、0.001、0.009)。结论血清IL-10、IL-6、IFN-γ、TNF-α可作为HR-HPV阳性宫颈癌的辅助诊断指标,与SCC-Ag、CA199、CYFRA21-1联合有助于提高诊断效能。

    • 白景林 1,侯学静 2,成瑶 3,刘亚 1

      2025,22(9):1231-1235, DOI:

      Abstract:

      目的探讨慢性酒精依赖(CAD)患者血清高迁移率族蛋白B1(HMGB1)、组蛋白脱乙酰酶2(HDAC2)与认知功能损害的关系。方法选取2021年2月至2024年2月该院收治的62例CAD并发认知功能损害患者为损害组,选取同期收治的未并发认知功能损害的58例CAD患者为未损害组,选取同期在该院体检的100例体检健康者为对照组。比较各组血清HMGB1、HDAC2水平;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CAD患者发生认知功能损害的影响因素;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血清HMGB1、HDAC2对CAD患者发生认知功能损害的诊断价值。结果与对照组相比,损害组、未损害组患者血清HMGB1、HDAC2水平均明显升高(P<0.05);与未损害组相比,损害组患者血清HMGB1、HDAC2水平均明显升高(P<0.05)。损害组患者持续饮酒时间、病程均长于未损害组(P<0.05),损害组每日酒精摄入量高于未损害组(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病程长、每日酒精摄入量大、血清HMGB1水平升高、血清HDAC2水平升高均为CAD患者发生认知功能损害的危险因素(P<0.05)。血清HMGB1、HDAC2诊断CAD患者发生认知功能损害的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836、0.783,二者联合诊断的AUC为0.907,二者联合诊断的AUC明显大于HMGB1(Z=2.523,P=0.012)、HDAC2(Z=3.565,P<0.001)单项诊断的AUC。结论CAD患者血清HMGB1、HDAC2水平均明显上调,均为患者发生认知功能损害的影响因素,二者联合对CAD患者发生认知功能损害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

    • 彭嘉琪,王金全,彭欢子,许莹芊,何坤,谢小兵 △

      2025,22(9):1236-1240, DOI:

      Abstract:

      目的验证脂联素化学发光法(CLIA)测定试剂盒的性能指标,比较其与胶乳增强免疫比浊法(LETIA)检测结果的一致性,并评价该方法学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参考美国临床和实验室标准协会相关指南文件对脂联素 CLIA测定试剂盒的精密度、准确度、生物参考区间、线性范围和抗干扰性等性能进行评估,并与脂联素 LETIA测定试剂盒进行一致性比较,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判断CLIA检测脂联素对2型糖尿病(T2DM)的诊断价值。结果CLIA测定脂联素低值、高值质控品的批内变异系数(CV)分别为3.51%、2.82%,批间CV分别为1.44%、1.89%,总CV为3.21%、2.98%;重复测定3次溯源物T1、T2的偏倚分别为-1.29%、-0.08%。CLIA测定脂联素水平在0.16~38.25 μg/mL的线性表现良好,r=0.998 6。以血红蛋白、游离胆红素、结合胆红素、脂肪乳作为干扰物质进行干扰评估,CLIA检测脂联素的干扰率均<10%。CLIA和LETIA测定脂联素的Passing-Bablok回归方程为Y=0.167+0.986X(P>0.05)。Bland-Altman分析结果显示,2种检测系统测量结果的偏倚为-0.08(P>0.05)。以临床参考值为判断标准对检测结果进行分组,总符合率为94.62%,Kappa=0.867(P<0.001)。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CLIA测定的脂联素诊断T2DM的AUC为0.654,最佳截断值为4.425 μg/mL,阳、阴性预测值分别为49.32%、80.70%。结论脂联素CLIA测定试剂盒符合性能验证标准及厂家声明的要求,与脂联素LETIA测定试剂盒具有良好的一致性,脂联素可作为诊断T2DM的指标,具备临床推广价值。

    • 王亮亮,任占云,吴恺迪,史路遥 △

      2025,22(9):1241-1245, DOI:

      Abstract:

      目的研究溶栓前血清Toll样受体4(TLR4)、自噬相关蛋白Beclin-1、趋化素预测急性脑梗死(ACI)患者静脉溶栓应答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该院2021年9月至2023年6月收治的133例ACI患者作为建模集进行前瞻性研究,根据静脉溶栓应答情况分为不良组、良好组。比较2组溶栓前血清TLR4、Beclin-1、趋化素水平,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ACI患者静脉溶栓应答不良的影响因素,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溶栓前血清TLR4、Beclin-1、趋化素单项及3项联合预测ACI患者静脉溶栓应答不良的价值。另选该院2023年7月至2024年6月收治的采用静脉溶栓治疗的68例患者作为外部验证集。采用Kappa一致性检验分析3项联合预测静脉溶栓应答与临床实际的一致性,以对3项联合预测的价值进行外部验证。结果建模集不良组溶栓前血清TLR4、Beclin-1、趋化素水平均高于良好组(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溶栓前血清TLR4、Beclin-1、趋化素水平升高均是ACI患者静脉溶栓应答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溶栓前血清TLR4、Beclin-1、趋化素单项及3项联合预测ACI患者静脉溶栓应答不良的AUC分别为0.786、0.750、0.754、0.922,3项联合预测的AUC大于血清TLR4、Beclin-1、趋化素单项预测的AUC(Z=2.220、2.962、3.324,P=0.026、0.003、0.001)。Kappa一致性检验结果显示, 3项联合预测静脉溶栓应答的结果与临床实际的一致性为91.18%,Kappa=0.744(P<0.001)。 结论溶栓前血清TLR4、Beclin-1、趋化素与ACI患者静脉溶栓应答有关,可作为预测ACI患者静脉溶栓应答的候选因子,3项联合时预测价值进一步提升,为临床早期预测患者溶栓应答以及制订治疗决策提供客观的参考。

    • 袁之木 1,刘建民 1,孙文建 1,邱燕森 2△

      2025,22(9):1246-1251, DOI:

      Abstract:

      目的研究血清白细胞介素-17(IL-17)、视椎蛋白样蛋白1(VILIP-1)及8-羟脱氧鸟苷(8-OHdG)对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IFF)患者发生术后认知功能障碍(POCD)的预测价值,为临床诊疗提供参考。方法选取2020年1月至2023年12月南京同仁医院骨科收治的87例老年IFF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术后7 d采用蒙特利尔认知功能量表(MoCA)评估患者POCD情况,分为POCD组(MoCA评分<26分)、无POCD组(MoCA评分≥26分)。比较2组术前、术后1 d、术后3 d血清IL-17、VILIP-1及8-OHdG水平,并分析血清IL-17、VILIP-1及8-OHdG对老年IFF患者发生POCD的预测价值,分析血清IL-17、VILIP-1、8-OHdG不同水平老年IFF患者发生POCD的危险度,以相对危险度(RR)表示。结果POCD组26例、无POCD组61例。重复测量方差分析结果显示,2组不同时间血清IL-17、VILIP-1、8-OHdG变化存在时间效应、组间效应、交互效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术后1 d、术后3 d血清IL-17、VILIP-1、8-OHdG水平均高于术前(P<0.02),2组术后3 d血清IL-17、VILIP-1、8-OHdG水平均高于术后1 d (P<0.02)。多变量方差分析结果显示,POCD组术后1、3 d血清IL-17、VILIP-1、8-OHdG水平均高于无POCD组(P<0.05)。术后1、3 d血清IL-17、VILIP-1、8-OHdG 3项指标联合预测老年IFF患者发生POCD的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925(95%CI:0.848~0.970)、0.945(95%CI:0.874~0.983)。术后1、3 d血清IL-17、VILIP-1、8-OHdG高水平的老年IFF患者发生POCD的风险均是IL-17、VILIP-1、8-OHdG低水平患者的数倍(术后1 d:RR=2.901、4.903、3.258,P<0.001;术后3 d:RR=6.171、6.429、4.298,P<0.001)。结论血清IL-17、VILIP-1、8-OHdG水平与老年IFF患者发生POCD关系密切,可作为预测POCD的标志物。

    • 荣成智,唐文庭,李明艺,胡雪桦,兰访 △

      2025,22(9):1251-1256, DOI:

      Abstract:

      目的研究血小板参数及淋巴细胞亚群在不同病因儿童血小板减少症患儿中的差异及意义。方法选取2021年1月至2023年12月在该院就诊的血小板减少患儿579例作为研究对象,其中新生儿血小板减少症(NTP)组194例、急性白血病(AL)组87例、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ITP)组103例、再生障碍性贫血(AA)组22例、髓外肿瘤组29例、系统性红斑狼疮(SLE)组14例、感染性疾病组130例。同时选择同期在该院体检的200例健康体检儿童作为对照组。回顾分析比较各组血小板参数[血小板平均体积(MPV)、血小板计数(PLT)、血小板分布宽度(PDW)和血小板压积(PCT)];并对比AL组45例、ITP组65例、感染性疾病组48例及对照组94例的淋巴细胞亚群水平。结果NTP组、AL组、感染性疾病组的MPV、PLT、PDW、PCT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ITP组、髓外肿瘤组、SLE组的MPV、PLT、PCT及AA组的PLT、PCT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ITP组、髓外肿瘤组、SLE组、AA组的PDW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AA组、AL组的MPV均低于NTP组、ITP组、SLE组、感染性疾病组(P<0.05),其中AA组最低。ITP组的PLT低于NTP组、感染性疾病组、AL组、髓外肿瘤组(P<0.05),PCT低于NTP组、感染性疾病组(P<0.05)。AA组的PLT、PCT均低于NTP组、感染性疾病组(P<0.05)。AL组的PCT与NTP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NTP组的PDW高于AL组、ITP组、AA组、SLE组、感染性疾病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AL组MPV、PLT、PDW、PCT与髓外肿瘤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ALL组、AML组、髓外肿瘤组之间MPV、PLT、PDW、PCT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感染性疾病组的CD3 +T细胞、CD3 +CD4 +T细胞、CD3 -CD16 +CD56 +NK细胞比例均低于对照组,CD3 -CD19 +B淋巴细胞比例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AL组的CD3 +CD4 +T细胞、CD3 -CD16 +CD56 +NK细胞比例均低于对照组(P<0.05)。ITP组的CD3 -CD16 +CD56 +NK细胞比例低于对照组(P<0.05)。ITP组CD3 +T细胞、CD3 +CD4 +T细胞、CD3 -CD19 +B淋巴细胞比例与感染性疾病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AL组CD3 +CD4 +T细胞比例、CD4 +/CD8 +T细胞比值与ITP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不同病因儿童血小板减少症患儿血小板参数及淋巴细胞亚群变化存在差异,利用血小板各参数和淋巴细胞亚群可初步判断血小板减少的病因,对血小板减少症的早期诊断具有一定临床意义。

    • 刘永华,王文静 △,姚艳影,张金龙,陈俊男

      2025,22(9):1257-1261, DOI:

      Abstract:

      目的探讨参芍胶囊联合贝尼地平对冠心病心绞痛患者血管内皮功能、心肌损伤以及Toll样受体4(TLR4)/核因子-κB(NF-κB)信号通路的影响。方法选择2022年1月至2023年12月该院收治的冠心病心绞痛患者112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心绞痛常规治疗并服用贝尼地平,n=56)和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参芍胶囊,n=56)。观察2组临床疗效、心绞痛发作频率、心绞痛发作持续时间、缺血总负荷、血管内皮功能指标水平、心肌损伤指标水平、不良反应发生情况,以及外周血TLR4、NF-κB mRNA水平。结果研究组总有效率为94.64%,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2.1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心绞痛发作频率、缺血总负荷、心绞痛持续时间均较入院时明显减少(P<0.05),且治疗后研究组心绞痛持续时间、缺血总负荷、心绞痛发作频率均少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2组血清肌酸激酶(CK)、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心肌肌钙蛋白T(cTnT)、心肌肌钙蛋白I(cTnI)水平均较入院时降低(P<0.05),且治疗后研究组血清CK、CK-MB、cTnT、cTnI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2组血清内皮素-1(ET-1)、血栓素2(TXB2)水平均较入院时降低(P<0.05),一氧化氮(NO)水平较入院时升高(P<0.05);治疗后研究组血清ET-1、TXB2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NO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2组外周血单核细胞TLR4、NF-κB mRNA水平均较入院时降低(P<0.05),且治疗后研究组外周血单核细胞TLR4、NF-κB mRNA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期间研究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为10.71%,对照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为7.14%,2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参芍胶囊联合贝尼地平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疗效显著,可改善患者血管内皮功能,减轻心肌损伤,并且能有效调节TLR4/NF-κB信号通路。

    • 崔慧贤,葛宾,赵静维,李晓娟,田中燕,梁坤,刘莹 △

      2025,22(9):1262-1266, DOI:

      Abstract:

      目的探讨软式支气管镜肺泡灌洗的时机选择对儿童重症肺炎支原体肺炎(SMPP)的治疗效果、血气指标及炎症因子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2021年5月至2023年10月该院收治的110例SMPP患儿为研究对象,根据2组软式支气管镜肺泡灌洗时机分为早期组与晚期组,各55例。所有患儿均给予常规基础治疗,在此基础上,早期组于入院≤3 d行软式支气管镜肺泡灌洗,晚期组于入院>3 d行软式支气管镜肺泡灌洗。比较2组疗效、康复进程(发热消失时间、肺部湿啰音消失时间、咳嗽消失时间及住院时间)、血气指标[动脉血氧分压(PaO2)、血氧饱和度(SpO2)、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2)]、呼吸功能[呼吸频率(RR)、最大呼气中期流速(MMF)、最大呼气流速(PEF)]、炎症因子[C反应蛋白(CRP)、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8(IL-8)、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早期组总有效率高于晚期组(P<0.05)。经治疗,早期组发热消失时间、肺部湿啰音消失时间、咳嗽消失时间及住院时间均短于晚期组(P<0.05)。治疗7 d后,2组SpO2、PaO2、MMF、PEF均较治疗前升高(P<0.05),PaCO2、RR均较治疗前降低(P<0.05);且治疗7 d后,早期组SpO2、PaO2、MMF、PEF均高于晚期组(P<0.05),PaCO2、RR均低于晚期组(P<0.05)。治疗7 d后,2组血清CRP、IL-6、IL-8、TNF-α水平均较治疗前降低(P<0.05);治疗7 d后,早期组CRP、IL-6、IL-8、TNF-α水平均低于晚期组(P<0.05)。2组并发症总发生率均为9.09%,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期(入院≤3 d)行软式支气管镜肺泡灌洗治疗SMPP患儿的效果显著,可明显加快康复进程,改善血气指标和呼吸功能,减轻炎症反应,且不增加相关并发症的发生。

    • 张艳彬,毕新颖,卢勇

      2025,22(9):1267-1271, DOI:

      Abstract:

      目的分析血清可溶性酪氨酸激酶-1(sFlt-1)/胎盘生长因子(PLGF)比值、同型半胱氨酸(Hcy)水平与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孕妇妊娠结局的关系。方法选择2023年4月至2024年2月在该院确诊为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的90例孕妇作为观察组,依据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孕妇妊娠结局分为良好妊娠结局组和不良妊娠结局组。另外选择同期于该院产检正常的70例孕妇作为对照组。比较观察组和对照组血清sFlt-1、PLGF、Hcy水平及sFlt-1/PLGF比值,比较不同病情严重程度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孕妇血清sFlt-1、PLGF、Hcy水平及sFlt-1/PLGF比值,比较不同妊娠结局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孕妇血清sFlt-1、PLGF、Hcy水平及sFlt-1/PLGF比值。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sFlt-1、PLGF、Hcy及sFlt-1/PLGF比值预测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孕妇不良妊娠结局的价值。结果观察组血清sFlt-1、Hcy水平及sFlt-1/PLGF比值均高于对照组(P<0.05),PLGF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妊娠期高血压组血清sFlt-1、Hcy水平及sFlt-1/PLGF比值均低于子痫前期组和重度子痫前期组(P<0.05),PLGF水平高于子痫前期组和重度子痫前期组(P<0.05);子痫前期组血清sFlt-1、Hcy水平及sFlt-1/PLGF比值均低于重度子痫前期组(P<0.05),PLGF水平高于重度子痫前期组(P<0.05)。良好妊娠结局组28例,不良妊娠结局组62例。不良妊娠结局组血清sFlt-1、Hcy水平及sFlt-1/PLGF比值均高于良好妊娠结局组(P<0.05),PLGF水平低于良好妊娠结局组(P<0.05)。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sFlt-1、PLGF、Hcy及sFlt-1/PLGF比值预测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孕妇不良妊娠结局的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785、0.779、0.716及0.915。结论血清Hcy水平及sFlt-1/PLGF比值与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孕妇的病情严重程度及妊娠结局均有关,临床诊治时可结合以上指标进行判断。

    • 程艳蓉,胡树凤 △,杨秋艳

      2025,22(9):1272-1276, DOI:

      Abstract:

      目的探讨血尿素氮(BUN)和血肌酐(SCr)水平与心力衰竭患者经注射用重组人脑利钠肽(rhBNP)联合达格列净治疗后再入院的关系。方法选择2023年1月至2024年4月在该院接受rhBNP联合达格列净治疗的130例心力衰竭患者为观察组,出院后随访5个月,根据患者是否再入院将其分为非再入院组和再入院组。同时选择同期在该院体检的健康志愿者130例为对照组。收集所有研究对象的临床资料,比较观察组与对照组BUN、SCr水平,比较非再入院组和再入院组患者临床资料及BUN、SCr水平,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心力衰竭患者经rhBNP联合达格列净治疗后再入院的影响因素,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估BUN和SCr对心力衰竭患者经rhBNP联合达格列净治疗后再入院的预测价值。结果观察组BUN和SCr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再入院组患者BUN、SCr水平均高于非再入院组(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BUN和SCr水平升高均是心力衰竭患者经rhBNP联合达格列净治疗后再入院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BUN、SCr单项及联合预测心力衰竭患者经rhBNP联合达格列净治疗后再入院的AUC分别为0.827、0.832、0.903,联合预测的AUC大于BUN、SCr单项预测的AUC(Z=2.259、1.697,P=0.023、0.031)。结论心力衰竭患者入院时BUN、SCr水平均显著升高,是心力衰竭患者经rhBNP联合达格列净治疗后再入院的独立危险因素,且二者联合对心力衰竭患者经rhBNP联合达格列净治疗后再入院有较高的预测价值。

    • 杨红英

      2025,22(9):1277-1282, DOI:

      Abstract:

      目的评价围术期丹参酮ⅡA磺酸钠注射液联合左西孟旦对急性心肌梗死(AMI)并发心源性休克(CS)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后心功能、血液流变学、炎症指标的影响。方法选择2022年1月至2023年12月该院收治的需行PCI的80例AMI并发CS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0例。对照组在PCI围术期给予常规治疗,包括抗凝、抗血小板聚集,以及针对高糖、高血压、高血脂的降糖、降压、降脂及吸氧等对症支持治疗;观察组PCI围术期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丹参酮ⅡA磺酸钠注射液联合左西孟旦治疗。比较对照组和观察组治疗前后心功能、血液流变学指标变化。结果治疗后观察组和对照组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左心室短轴缩短率(FS)均高于治疗前,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左心室舒张末容量(LVEDV)均低于治疗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LEVF、FS均高于对照组,LVEDD、LVEDV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对照组和观察组全血高切黏度、全血低切黏度、血浆黏度、血细胞比容、红细胞聚集指数及纤维蛋白原(FIB)水平均低于治疗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全血高切黏度、全血低切黏度、血浆黏度、血细胞比容、红细胞聚集指数及FIB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对照组和观察组白细胞介素-6 (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C-反应蛋白(CRP)水平均高于治疗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IL-6、TNF-α、CRP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PCI后30 d主要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MACE)发生率为12.50%,低于对照组的27.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围术期丹参酮IIA磺酸钠注射液联合左西孟旦治疗可进一步抑制AMI并发CS患者PCI后心室重构,改善血液流变学,减轻炎症反应,提高近期预后。

    • 李源,张晓润,宋爽,陶臻

      2025,22(9):1282-1284, DOI:

      Abstract:

      目的探讨宏基因组学二代测序(mNGS)在常规检测方法难以诊断的Q热心内膜炎中的应用价值。方法于该院就诊的1例感染性心内膜炎患者长期感染控制不佳,且多次血培养结果阴性,结合患者既往职业,采集血标本进行mNGS检测。以mNGS、心内膜炎和Q热为关键词,对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PubMed数据库2020-2024年发表的文献进行文献检索。结果该患者 mNGS结果显示贝纳柯克斯体552序列数,细环病毒21序列数,念珠菌5序列数,提示贝纳柯克斯体引起感染性心内膜炎可能。结合病例分析和文献复习,血培养在感染性心内膜炎患者存在一定漏诊率,规范应用mNGS可有效提升感染性心内膜炎患者病原学诊断效率。结论Q热心内膜炎是一种由贝纳柯克斯体引起的人畜共患疾病,因其血培养阴性且不被感染性心内膜炎经验性抗菌谱所覆盖,在临床诊治方面常常存在许多困难。对于常规检查无法明确病原学的感染性心内膜炎及其他感染性疾病,合理应用mNGS可以尽早明确病因,协助诊治。

    • 综述
    • 马添佩 1,张荣丽 2,刘钦 1,刘龙飞 1,马达休 3 综述,王艺明 1,2△ 审校

      2025,22(9):1285-1289, DOI:

      Abstract:

      间歇性θ爆发刺激(iTBS)是重复经颅磁刺激(rTMS)治疗的一种特殊形式,可有效治疗抑郁症。其抗抑郁的机制是当前研究的热点,但iTBS的临床应用也面临一些困难,这限制了该治疗技术的进一步发展。该文探讨了iTBS治疗抑郁症的机制与现实问题,包括iTBS在抑郁症附加症状群治疗中的完善与开发潜力、联合治疗的开发、个体化治疗策略及新型增效剂的应用等,并结合最新的治疗手段,提出可能的优化方向,以期为iTBS未来的发展提供新思路与参考。

    • 吕璐 1, 2, 3, 4,李映 1, 5,刘江涛 1, 2, 3, 4,李哲 1, 2, 3, 4 综述,马瑜瑾 1, 2, 3, 4△审校

      2025,22(9):1290-1296, DOI:

      Abstract:

      糖尿病肾病(DKD)是终末期肾脏病(ESRD)的首要病因。DKD的早期识别对疾病的早期评估、及时干预、改善预后至关重要。目前,DKD的主要诊断指标是估算肾小球滤过率(eGFR)和尿清蛋白/肌酐比值(UACR),然而这对于诊断早期肾脏功能改变及尿清蛋白正常的DKD存在严重不足。近几年,随着组学技术的发展,越来越多的DKD新型标志物被发现。该文从新的组学技术出发,分别从单组学、多组学联合、无创影像组学等方面,总结了DKD新型标志物的研究进展。该文最后讨论了新型组学技术及成果在临床应用中的优势与不足,并进一步探讨了它们在临床实践中用于诊断、治疗及预防DKD的可能性,为未来个性化精准医疗提供依据。

    全选
    显示模式:: |

    编辑部主任:王明丰

    创刊:2004年

    国际标准刊号:ISSN 1672-9455

    国内统一刊号:CN 50-1167/R

    国内邮发代号:78-157

    按检索
    检索词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