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当期目录
- 优先出版
- 下载排行 过刊浏览
-
2025,22(16):2161-2165, DOI:
Abstract:
目的探讨可溶性生长刺激表达基因2蛋白(sST2)、视黄醇结合蛋白(RBP)、甘油三酯-葡萄糖(TyG)指数对糖尿病肾病(DKD)的预测价值。方法选择2021年3月至2023年10月该院收治的110例T2DM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收集所有患者临床资料,检测所有患者sST2、RBP水平。根据是否发生DKD将患者分为非DKD(NDKD)组和DKD组。通过Spearman相关分析sST2、RBP、TyG指数与DKD患者肾功能指标的相关性,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T2DM患者发生DKD的影响因素,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sST2、TyG指数、RBP单项及3项联合对T2DM患者发生DKD的预测效能。结果NDKD组54例,DKD组56例。DKD组尿微量清蛋白/肌酐比值(UACR)、TyG指数及sST2、RBP、甘油三酯(TG)、空腹血糖(FPG)、血肌酐(Scr)、24 h尿蛋白(24 hUP)、尿微量清蛋白(U-mAlb)水平均高于NDKD组(P<0.05),估算肾小球滤过率(eGFR)低于NDKD组(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sST2、RBP水平升高及TyG指数升高均是T2DM患者发生DKD的危险因素(P<0.05)。Spearman相关分析结果显示,DKD患者血清sST2、RBP水平与DKD患者U-mAlb、UACR 、24 hUP均呈正相关(P<0.05),与eGFR均呈负相关(P<0.05); TyG指数与UACR、U-mAlb、24 hUP、eGFR均无相关性(P>0.05)。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sST2、RBP、TyG指数单项及3项联合预测T2DM患者发生DKD的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855、0.763、0.664、0.924,3项联合预测的AUC明显大于sST2(Z=2.308,P=0.021)、RBP(Z=3.759,P<0.001)、TyG指数(Z=5.458,P<0.001)单独预测的AUC。结论sST2、RBP水平在DKD患者中明显升高,与DKD患者的肾功能指标相关。sST2、RBP水平升高及TyG指数升高均是T2DM患者发生DKD的危险因素,3项联合对T2DM患者发生DKD具有较高的预测价值。
-
2025,22(16):2166-2171, DOI:
Abstract:
目的探讨糖尿病肾病(DKD)患者血清脂蛋白a[Lp(a)]、CXC趋化因子配体8(CXCL8)、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CP-1)水平与肠道菌群及肾功能指标的关系。方法选择2022年5月至2024年5月该院收治的140例2型糖尿病(T2DM)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是否并发DKD分为单纯T2DM组(63例)和DKD组(77例),另选择同期在该院体检的80例体检健康者作为对照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各组血清Lp(a)、CXCL8、MCP-1水平;收集各组基线资料;检测各组肠道菌群和肾功能指标;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DKD组患者血清Lp(a)、CXCL8、MCP-1水平与肠道菌群、肾功能指标的相关性。结果对照组、单纯T2DM组和DKD组糖化血红蛋白、空腹血糖水平及腰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单纯T2DM组和DKD组血清Lp(a)、CXCL8、MCP-1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0.05);DKD组血清Lp(a)、CXCL8、MCP-1水平均高于单纯T2DM组(P<0.05)。单纯T2DM组和DKD组大肠埃希菌数、真杆菌数、乳酸杆菌数、双歧杆菌数以及肾小球滤过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血肌酐(SCr)、血尿素氮(BUN)、血清胱抑素C(CyS C)水平和尿清蛋白/肌酐比值均高于对照组(P<0.05);DKD组大肠埃希菌数、真杆菌数、乳酸杆菌数、双歧杆菌数以及肾小球滤过率均低于单纯T2DM组(P<0.05),SCr、BUN、CyS C水平和尿清蛋白/肌酐比值均高于单纯T2DM组(P<0.05)。DKD组患者血清Lp(a)、CXCL8、MCP-1水平与大肠埃希菌数、真杆菌数、乳酸杆菌数、双歧杆菌数以及肾小球滤过率均呈负相关(P<0.05),与SCr、BUN、CyS C水平和尿清蛋白/肌酐比值均呈正相关(P<0.05)。结论DKD患者血清Lp(a)、CXCL8、MCP-1水平均升高,三者水平与肠道菌群及肾功能指标有关。
-
胡艳艳 1,雷庆华 2,王闪闪 2,王志娟 2,李军华 2,马晓云 1,李霞 3△
2025,22(16):2171-2176, DOI:
Abstract:
目的分析2型糖尿病(T2DM)患者血清天冬酰胺内肽酶(AEP)、补体C1q/肿瘤坏死因子相关蛋白4(CTRP4)、碱性螺旋-环-螺旋转录因子40(BHLHE40)与糖脂代谢及颈动脉粥样硬化(CAS)的关系。方法选择2022年2月至2023年12月于该院门诊就诊的T2DM患者210例作为T2DM组,另外选取同期在该院体检的体检健康者100例作为对照组。根据有无CAS将T2DM患者分为单纯T2DM组和CAS组。检测所有研究对象血清AEP、CTRP4、BHLHE40及糖脂代谢指标水平。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T2DM患者血清AEP、CTRP4、BHLHE40水平与糖脂代谢指标的相关性;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T2DM患者发生CAS的影响因素。结果T2DM组的空腹血糖(FPG)、糖化血红蛋白(HbA1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及血清AEP、BHLHE40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0.05),CTRP4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T2DM患者血清AEP、BHLHE40水平与FPG、HbA1c、TG、LDL-C水平及HOMA-IR均呈正相关(P<0.05),CTRP4水平与FPG、HbA1c、TG、LDL-C水平及HOMA-IR均呈负相关(P<0.05)。210例T2DM患者中发生CAS 138例(CAS组),单纯T2DM组72例。CAS组年龄、糖尿病病程、收缩压、HbA1c、LDL-C及血清AEP、BHLHE40水平均高于单纯T2DM组(P<0.05),CTRP4水平则低于单纯T2DM组(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LDL-C、AEP、BHLHE40水平升高均是T2DM患者发生CAS的危险因素(P<0.05),CTRP4水平升高是T2DM患者发生CAS的保护因素(P<0.05)。结论T2DM患者血清AEP、BHLHE40水平升高,CTRP4水平降低,三者与T2DM患者的糖脂代谢关系密切,且是T2DM患者发生CAS的影响因素。
-
2025,22(16):2177-2182, DOI:
Abstract:
目的探讨脊柱骨折合并脊髓损伤患者术前血清β-淀粉样前体蛋白(β-APP)、miRNA-21(miR-21)、S100钙结合蛋白B(S100B)水平及对预后的预测价值。方法选取2022年1月至2023年12月山东省公共卫生临床中心收治的134例脊柱骨折合并脊髓损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行后路减压植骨联合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根据术后6个月美国脊髓损伤协会损伤分级的变化将患者分为预后不良组和良好组。比较2组基线资料及血清β-APP、miR-21、S100B水平;采用Lasso回归和Logistic回归分析脊柱骨折合并脊髓损伤患者预后不良的影响因素;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血清β-APP、miR-21、S100B单项及联合对脊柱骨折合并脊髓损伤患者预后不良的预测价值;绘制决策曲线分析血清β-APP、miR-21、S100B联合预测脊柱骨折合并脊髓损伤患者预后的临床效益。结果不良组52例,良好组82例。不良组受伤至激素类药物使用时间、椎管侵占率≥50%比例、完全性脊髓损伤所占比例及血清β-APP、miR-21、S100B水平均高于良好组(P<0.05)。Lasso回归及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椎管侵占率高≥50%、完全性脊髓损伤及血清β-APP、miR-21、S100B水平升高均是脊柱骨折合并脊髓损伤患者预后不良的危险因素(P<0.05)。血清β-APP、miR-21、S100B单项及3项联合预测脊柱骨折合并脊髓损伤患者预后不良的AUC分别为0.819、0.837、0.798、0.939, 3项联合预测的AUC大于β-APP、miR-21、S100B单项预测的AUC(Z=4.358、3.760、3.122,均P<0.05)。阈值在0.2~0.8时,血清β-APP、miR-21、S100B联合预测脊柱骨折合并脊髓损伤患者预后不良的净获益率优于单一指标。结论术前血清β-APP、miR-21、S100B水平升高均是脊柱骨折合并脊髓损伤患者预后不良的危险因素,3项联合预测预后不良的效能高,有助于指导临床个体化决策,改善预后。
-
2025,22(16):2183-2190, DOI:
Abstract:
目的探讨瑞马唑仑(RMZL)通过抑制NOD样受体热蛋白结构域相关蛋白3(NLRP3)炎症小体活化减轻心肌缺血再灌注大鼠心肌细胞损伤的潜在作用机制。方法将60只SD雄性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CON组)、模型组[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MIRI)组]、RMZL低剂量组(RMZL-L组)、RMZL高剂量组(RMZL-H组)和NLRP3抑制剂组(MCC950组),每组12只。除CON组外,其余大鼠均通过冠状动脉结扎诱导MIRI模型。建模成功后,RMZL-L组和RMZL-H组大鼠分别于尾部静脉注射15 mg/kg和25 mg/kg剂量的RMZL,MCC950组注射3 mg/kg的MCC950, CON组和MIRI组注射等量体积的生理盐水,每天注射1次,连续干预10 d。使用氯化三苯四氮唑(TTC)染色、苏木精-伊红(HE)染色、末端脱氧核苷酸转移酶介导的dUTP缺口末端标记(TUNEL)染色分别检测、观察各组大鼠心肌组织梗死面积、病理变化以及心肌细胞凋亡情况;检测各组大鼠血清心肌损伤标志物[肌酸激酶同工酶MB(CK-MB)、乳酸脱氢酶(LDH)、心肌肌钙蛋白I(cTnI)]、炎症因子[肿瘤坏死因子(TNF)-α、白细胞介素-1β(IL-1β)、白细胞介素-18(IL-18)]以及氧化应激指标[丙二醛(MDA)、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水平;采用Western blotting检测各组大鼠心肌组织NLRP3、ASC、Caspase-1蛋白表达水平。结果与CON组相比,MIRI组的心肌梗死面积比例和心肌细胞凋亡率均明显增加(P<0.05),血清CK-MB、LDH、cTnI、TNF-α、IL-1β、IL-18、MDA水平及心肌组织NLRP3、ASC、Caspase-1蛋白表达水平均明显升高(P<0.05),血清SOD水平明显降低(P<0.05)。与MIRI组相比,RMZL-L组、RMZL-H组和MCC950组的心肌梗死面积比例和心肌细胞凋亡率均明显减少(P<0.05),血清CK-MB、LDH、cTnI、TNF-α、IL-1β、IL-18、MDA水平及心肌组织NLRP3、ASC、Caspase-1蛋白表达水平均明显降低(P<0.05),血清SOD水平均明显升高(P<0.05)。与RMZL-L组比较,RMZL-H组、MCC950组的心肌梗死面积比例和心肌细胞凋亡率均明显减少(P<0.05),血清CK-MB、LDH、cTnI、TNF-α、IL-1β、IL-18、MDA水平及心肌组织NLRP3、ASC、Caspase-1蛋白表达水平均明显降低(P<0.05),血清SOD水平均明显升高(P<0.05)。RMZL-H组与MCC950组上述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RMZL预处理可有效减轻MIRI大鼠的心肌细胞损伤,其机制可能与抑制NLRP3炎症小体的活化有关。
-
2025,22(16):2190-2194, DOI:
Abstract:
目的探讨血清热休克蛋白70(HSP70)和可溶性fms样酪氨酸激酶1(sFlt-1)在子痫前期(PE)孕妇中的水平及其与发生胎儿宫内窘迫的关系。方法选取2022年1月至2023年12月在该院产检、分娩、确诊为PE且发生胎儿宫内窘迫的150例孕妇作为观察组,根据胎儿宫内缺氧严重程度分级,将观察组孕妇分为轻度组、中度组和重度组。另选取同期在该院产检、分娩、确诊为PE但未发生胎儿宫内窘迫的100例孕妇作为对照组。收集所有受试者一般资料,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血清HSP70和sFlt-1水平。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PE孕妇发生胎儿宫内窘迫的影响因素;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HSP70、sFlt-1对PE孕妇发生胎儿宫内窘迫的预测价值。结果2组年龄、孕周、体质量指数(BMI)、既往孕次、孕产史、高血压家族史情况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HSP70、sFlt-1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血清HSP70和sFlt-1水平均为重度组>中度组>轻度组,且任意2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血清HSP70、sFlt-1水平升高均是PE孕妇发生胎儿宫内窘迫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HSP70、sFlt-1单项及联合预测PE孕妇发生胎儿宫内窘迫的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765(95%CI:0.689~0.830)、0.907(95%CI:0.849~0.948)、0.957(95%CI:0.911~0.983),2项联合预测的AUC大于HSP70(Z=3.193,P<0.05)、sFlt-1(Z=2.441,P<0.05)单项预测的AUC。结论血清HSP70、sFlt-1在PE合并胎儿宫内窘迫孕妇中水平异常升高,是PE孕妇发生胎儿宫内窘迫的独立危险因素,对PE孕妇发生胎儿宫内窘迫有较高的预测效能。
-
2025,22(16):2195-2201, DOI:
Abstract:
目的研究高血压合并冠心病患者血清8-羟基脱氧鸟苷(8-OHdG)、能量平衡相关蛋白(Adropin)水平,分析血清8-OHdG、Adropin对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后发生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MACE)的预测价值。方法选取2023年1-12月该院收治的318例高血压合并冠心病患者为合并组,根据术后随访半年是否发生MACE分为发生组、未发生组。另选取318例单纯高血压患者为非合并组。收集整理所有患者一般资料、血脂指标和冠状动脉病变指标;利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所有患者血清8-OHdG、Adropin水平。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高血压合并冠心病患者PCI后发生MACE的影响因素;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血清8-OHdG、Adropin对高血压合并冠心病患者PCI后发生MACE的预测价值。结果合并组舒张压(DBP)、收缩压(SBP)及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B型利钠肽(BNP)、8-OHdG水平均高于未合并组(P<0.05),Adropin水平低于未合并组(P<0.05)。发生组72例,未发生组246例。发生组Gensini评分≥30分患者所占比例、DBP、SBP及8-OHdG、BNP水平均高于未发生组(P<0.05),Adropin水平、LVEF均低于未发生组(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Gensini评分≥30分、8-OHdG水平升高、BNP水平升高均是高血压合并冠心病患者PCI后发生MACE的危险因素(P<0.05),Adropin水平升高、LVEF升高均是高血压合并冠心病患者PCI后发生MACE的保护因素(P<0.05)。血清8-OHdG、Adropin单独及2项联合预测高血压合并冠心病患者PCI后发生MACE的AUC分别为0.742、0.792、0.902,2项联合预测的AUC大于8-OHdG(Z=3.522,P=0.001)、Adropin(Z=2.106,P=0.037)单独预测的AUC。结论高血压合并冠心病患者血清8-OHdG水平较高,Adropin水平较低,血清8-OHdG、Adropin水平及Gensini评分是高血压合并冠心病患者PCI后发生MACE的影响因素,血清8-OHdG、Adropin联合可提高对患者PCI后发生MACE的预测价值。
-
2025,22(16):2202-2207, DOI:
Abstract:
目的研究全身免疫炎症指数(SII)、超敏C反应蛋白(hs-CRP)与血清清蛋白比值(CAR)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AIS)患者早期神经功能恶化(END)及预后的预测价值。方法选取2023年1月至2024年3月该院收治的227例AIS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发病48 h内是否发生END将AIS患者分为END组及非END组。收集所有患者基线资料,计算并分析SII、CAR,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AIS患者发生END的影响因素,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SII、CAR单独及联合对AIS患者发生END的预测价值。对END组患者发病90 d时进行电话或门诊随访,应用改良 Rankin量表(mRS)评估患者预后,将END组患者分为预后良好和预后不良,绘制ROC曲线分析SII、CAR单独及联合对END组患者预后不良的预测价值。结果END组75例,非END组152例。END组与非END组首诊时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白细胞计数、淋巴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计数、血小板计数、hs-CRP水平、血清清蛋白水平、SII、CAR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SII、CAR升高均是AIS患者发生END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SII、CAR、SII+CAR对AIS患者发生END均具有较好的预测效能[曲线下面积(AUC)均>0.9],SII+CAR预测价值最佳,其预测AIS患者发生END的AUC为0.995,灵敏度为94.7%,特异度为99.8%。END组发病90 d时随访,其中预后不良50例,预后良好25例。预后不良患者SII、CAR均高于预后良好患者(P<0.05)。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SII、CAR、SII+CAR对END组患者预后不良均无预测价值(P>0.05)。结论SII、CAR与AIS患者发生END密切相关,能预测AIS患者END的发生,但对END组患者预后不良均无预测价值。
-
2025,22(16):2207-2213, DOI:
Abstract:
目的研究肾移植术后长期服用他克莫司受者的药物代谢率(C0/D值)与肝肾功能、基因多态性的关系。方法选择2013年1月至2023年12月在某院接受他克莫司血药浓度监测的肾移植受者211 例作为研究对象,肾移植时间>12个月。应用化学发光免疫法检测他克莫司谷药物浓度(C0)。采用基因测序的方法,检测肾移植受者细胞色素P450 3A5(CYP3A5)c.6986A>G(rs776746)和三磷酸腺苷结合盒转运体B1(ABCB1)c.3435C>T (rs1045642)2个位点的基因多态性,比较CYP3A5 c.6986A>G、ABCB1 c.3435C>T不同基因型的C0/D值。根据所纳入的肾移植受者他克莫司C0/D值的中位数将受者分为快代谢组(C0/D值<中位数)和慢代谢组(C0/D值≥中位数),比较2组的肝肾功能指标、血浆蛋白水平、血红蛋白(Hb)水平及CYP3A5 c.6986A>G、ABCB1 c.3435C>T基因型,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肾移植受者发生他克莫司快代谢的因素。结果CYP3A5 c.6986A>G等位基因*3频率为73.46%,ABCB1 c.3435C>T等位基因T频率为36.49%。211例肾移植受者中,CYP3A5 c.6986A>G *1/*3型和*1/*1型受者的C0/D值明显低于*3/*3型受者(P<0.05);ABCB1 c.3435C>T C/C型受者的C0/D值明显低于T/T型和T/C型受者(P<0.05)。211例肾移植受者C0/D值为2.00(1.30,3.13)ng·mL -1·mg -1。慢代谢组108例,C0/D值为3.12(2.44,4.14)ng·mL -1·mg -1;快代谢组103例,C0/D值为1.28(0.86,1.63)ng·mL -1·mg -1。与慢代谢组相比,快代谢组间接胆红素(IBIL)、天冬氨酸转氨酶(AST)、总蛋白(TP)、Hb水平和肾小球滤过率(GFR)较低,肌酐(Cr)水平较高,携带CYP3A5 c.6986A>G *1/*3型、*1/*1型及携带ABCB1 c.3435C>T C/C型的比例较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高GFR(OR=0.977,95%CI:0.959~0.995)是肾移植受者发生他克莫司快代谢的独立保护因素(P<0.05),CYP3A5 c.6986A>G *1/*3型(OR=2.301,95%CI:1.236~4.285)、CYP3A5 c.6986A>G *1/*1型(OR=3.872,95%CI:1.173~12.780)以及ABCB1 c.3435C>T C/C型(OR=3.238,95%CI:1.143~9.173)是肾移植受者发生他克莫司快代谢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肾移植受者长期使用他克莫司时,需关注患者的CYP3A5 c.6986A>G、ABCB1 c.3435C>T 基因多态性及GFR,结合治疗药物监测结果及时调整他克莫司用药方案,提高用药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
2025,22(16):2214-2218, DOI:
Abstract:
目的观察调中消石汤治疗湿热蕴结型输尿管结石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22年5月至2024年1月于北京中医药大学房山医院行体外冲击波碎石术(ESWL)的湿热蕴结型输尿管结石患者23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术后采用肾石通颗粒治疗)和试验组(术后采用调中消石汤治疗),每组115例。比较2组治疗前、后中医证候主症积分、次症积分及总分;比较2组结石排出时间、症状改善时间、残余结石大小、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治疗前2组中医证候主症积分、次症积分及总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中医证候主症积分、次症积分及总分均降低(P<0.05),且试验组中医证候主症积分、次症积分及总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结石排出时间及腰痛、血尿、感染、消化道症状改善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残余结石最大径小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治疗总有效率优于对照组(P<0.05)。2组均无血常规、肝肾功能及心电图异常。2组腹泻、皮肤瘙痒、头痛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调中消石汤治疗湿热蕴结型输尿管结石可改善中医证候,促进结石排出及症状改善,提高治疗效果,且安全性高。
-
2025,22(16):2219-2224, DOI:
Abstract:
目的探讨异常糖链蛋白(TAP)、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铁蛋白及骨代谢相关标志物甲状旁腺激素(PTH)、骨钙素N端中分子片段(N-MID)、总Ⅰ型前胶原氨基端前肽(tPⅠNP)、Ⅰ型胶原羧基端肽β特殊序列(β-CTX)水平在肺癌骨转移中的水平及对肺癌骨转移的诊断价值。方法选择2024年2-9月在该院初次就诊的207例肺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发生肺癌骨转移119例(骨转移组)、未发生骨转移88例(未骨转移组)。收集所有患者的一般资料,检测所有患者TAP、VEGF、铁蛋白、PTH、N-MID、tPⅠNP、β-CTX水平。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肺癌骨转移的影响因素;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估各血液指标单独及联合检测对肺癌骨转移的诊断效能。结果骨转移组与未发生骨转移组间TNM分期、病理分型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骨转移组TAP、VEGF、PTH、N-MID、tPⅠNP、β-CTX、铁蛋白水平均高于未发生骨转移组(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肺癌患者处于TNM分期Ⅳ期、病理分型为肺腺癌及TAP、VEGF、PTH、N-MID、tPⅠNP、β-CTX、铁蛋白水平升高均是肺癌骨转移的危险因素(OR=11.962、4.878、3.022、2.044、2.557、1.346、1.232、1.487、2.136,均P<0.05)。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TAP、VEGF、铁蛋白对肺癌骨转移不具有诊断价值(均P>0.05)。单项检测中,tPⅠNP对肺癌骨转移的诊断效能最高,AUC为0.779;N-MID对肺癌骨转移的诊断效能最低,AUC为0.682。PTH+N-MID+tPⅠNP+β-CTX能提高肺癌骨转移的诊断效能,AUC为0.883,显著大于PTH(Z=5.498,P<0.001)、N-MID (Z=6.113,P<0.001)、tPⅠNP(Z=2.263,P=0.024)、β-CTX(Z=4.490,P<0.001)单项诊断的AUC。结论TAP、VEGF、铁蛋白、PTH、N-MID、tPⅠNP、β-CTX水平升高是肺癌骨转移的危险因素,但TAP、VEGF、铁蛋白对肺癌骨转移不具有诊断价值,PTH、N-MID、tPⅠNP、β-CTX联合检测能显著提高对肺癌骨转移的诊断效能。
-
段新飞 1,张忠波 1,李会 2,吕慧艳 1,秦建宏 1,贾俊栋 1,李健斐 3△
2025,22(16):2225-2230, DOI:
Abstract:
目的探讨急性脑梗死(ACI)患者血清神经丝轻链(NfL)、沉默调节蛋白6(SIRT6)水平及其与病情严重程度、预后的关系。方法选取2022年2月至2024年2月在邯郸市中心医院神经内科住院的153例ACI患者作为ACI组,根据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 [8]评分分为轻度组66例、中度组48例、重度组39例。选择同期在邯郸市中心医院体检的志愿者90例作为对照组。所有ACI患者均采用静脉溶栓治疗3个月。在患者出院后第3个月时通过门诊形式对患者预后情况进行随访,采用改良Rankin量表(mRS)评估ACI患者的神经功能恢复状态,将患者分为预后良好组和预后不良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所有研究对象血清NfL、SIRT6水平;采用Spearman相关分析ACI患者血清NfL、SIRT6水平与病情严重程度的相关性;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ACI患者预后不良的影响因素;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血清NfL、SIRT6单项及2项联合预测ACI患者预后不良的价值。结果ACI组血清NfL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血清SIRT6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不同严重程度ACI患者NfL水平为重度组>中度组>轻度组,SIRT6水平为重度组<中度组<轻度组,且任意2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预后不良组患者血清NfL水平高于预后良好组(P<0.05),血清SIRT6水平明显低于预后良好组(P<0.05)。Spearman相关分析结果显示,ACI患者血清NfL水平与病情严重程度呈正相关(rs=0.498,P<0.001),血清SIRT6水平与病情严重程度呈负相关(rs=-0.501,P<0.001)。 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血清NfL水平升高是ACI患者预后不良的危险因素(P<0.05),血清SIRT6水平升高是ACI患者预后不良的保护因素(P<0.05)。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血清NfL、SIRT6单项及2项联合预测ACI患者预后不良的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880、0.819、0.918,2项联合预测的AUC大于NfL(Z=2.173,P=0.030)、SIRT6(Z=3.433,P<0.001)单项预测的AUC。 结论ACI患者血清NfL水平升高,SIRT6水平降低,且2项指标均与ACI病情严重程度有关,2项指标联合预测ACI患者预后不良的效能较高。
-
2025,22(16):2231-2235, DOI:
Abstract:
目的探讨颅脑超声联合血清S100钙结合蛋白B(S100B)在新生儿脑损伤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21年11月至2023年11月邯郸市中心医院接诊的158例脑损伤高危新生儿为研究对象,依据诊断结果将其分为脑损伤组(90例)和无脑损伤组(68例)。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测定血清S100B、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水平;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脑损伤新生儿血清S100B水平与GFAP、NSE水平的相关性;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血清S100B对新生儿脑损伤的诊断效能;采用诊断四格表分析颅脑超声联合血清S100B(并联)对新生儿脑损伤的诊断价值。结果脑损伤组血清S100B、GFAP、NSE水平均高于无脑损伤组(P<0.05)。脑损伤新生儿血清S100B水平与GFAP、NSE水平均呈正相关(r=0.462、0.512,均P<0.05)。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血清S100B诊断新生儿脑损伤的最佳截断值为10.52 μg/L。颅脑超声检查结果显示,90例脑损伤新生儿中正确诊断出77例,检出率为85.56%。出生胎龄为33~<37周的新生儿颅内出血、脑白质损伤比例均明显高于出生胎龄为37~41周的新生儿(P<0.05),而脑水肿比例明显低于出生胎龄为37~41周的新生儿(P<0.05)。颅脑超声联合血清S100B诊断新生儿脑损伤的准确率为90.51%,灵敏度为95.56%,特异度为83.82%,二者联合诊断的灵敏度均高于颅脑超声、血清S100B单独诊断(P<0.05),二者联合诊断的准确率显著高于血清S100B单独诊断(P<0.05)。结论脑损伤新生儿血清S100B水平明显升高,颅脑超声联合血清S100B对新生儿脑损伤具有较高的诊断效能,在临床上有一定的应用价值。
-
2025,22(16):2236-2240, DOI:
Abstract:
目的探讨心功能不全并发心房颤动(简称房颤)患者血清可溶性白细胞分化抗原14(sCD14)、组蛋白去乙酰化酶3(HDAC3)、白细胞介素-6(IL-6)水平及其意义。方法选取2023年2月至2024年3月于该院住院的心功能不全患者254例为研究对象,根据是否并发房颤分为房颤组(96例)和非房颤组(158例),所有房颤患者均确诊为房颤且均为持续性房颤。收集所有患者资料,检测所有患者血清sCD14、HDAC3、IL-6水平,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心功能不全患者并发房颤的影响因素,分析心功能不全并发房颤患者血清sCD14、HDAC3、IL-6水平与心功能分级、N末端B型钠尿肽前体(NT-proBNP)水平的相关性,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血清sCD14、HDAC3、IL-6单项及3项联合对心功能不全患者并发房颤的诊断价值。结果2组患者心功能分级及NT-proBNP、HDAC3、IL-6、sCD14水平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心功能分级为Ⅲ级或Ⅳ级及NT-proBNP、sCD14、HDAC3、IL-6水平升高均是心功能不全患者并发房颤的危险因素(P<0.05)。心功能不全并发房颤患者的血清sCD14、HDAC3、IL-6水平与心功能分级、NT-proBNP水平均呈正相关(P<0.05)。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血清sCD14、HDAC3、IL-6诊断心功能不全患者并发房颤的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860、0.855、0.771,3项联合诊断的AUC为0.955,3项联合诊断的AUC高于sCD14(Z=2.952,P=0.011)、HDAC3(Z=3.205,P=0.009)、IL-6(Z=5.129,P<0.001)单项诊断的AUC。结论血清sCD14、HDAC3、IL-6水平升高是心功能不全患者并发房颤的危险因素且对其具有一定的诊断价值,3项联合诊断价值更高。
-
柳敏 1,孙恒娟 1,杜成坎 1,郑月 1,陈小倩 1,邵静波 2,翁文浩 1△
2025,22(16):2240-2244, DOI:
Abstract:
目的探讨MLL-AF10融合基因阳性儿童急性髓系白血病(AML)的实验室检测结果、临床及预后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5例初诊MLL-AF10融合基因阳性儿童AML的骨髓细胞形态学、免疫分型、细胞遗传学、分子生物学检测结果和临床资料,结合文献总结该类型白血病的实验室检测、临床及预后特征。结果5例患儿中贫血4例、肝大4例、脾大2例,2例患儿外周血白细胞计数升高、1例患儿白细胞计数降低、2例患儿白细胞计数正常。5例患儿FAB分型结果为AML-M4 1例、AML-M5 3例、AML-M7 1例。5例患儿免疫分型结果为CD33、HLA-DR阳性5例,CD19、CD34阳性3例,CD7、CD15、CD38、CD56、CD64、CD123、cCD79a、MPO阳性2例,CD11b、CD13、CD117、cCD41、CD61阳性1例。5例患儿染色体核型分析1例为11号染色体插入结构异常、1例为4号和12号染色体结构异常伴4号染色体数目异常、3例为正常核型。5例患儿MLL-AF10融合基因均为阳性;4例行基因突变检测的患儿中,ASXL1基因突变1例,余3例均未检测出AML相关基因突变。除1例确诊后放弃治疗外,在该院住院治疗的4例患儿经诱导和巩固化疗后完全缓解率为100%。1例经化疗后目前持续完全缓解,总生存期(OS)为49个月;3例行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术,其中1例移植术后2个月白血病髓内和髓外复发放弃治疗、2例移植术后目前均持续完全缓解(OS分别为54个月和47个月)。结论MLL-AF10融合基因阳性儿童AML具有独特分子学特征,FAB分型以AML-M5多见,免疫表型可伴有淋巴细胞抗原表达,起病时MLL-AF10拷贝数低、白细胞计数常增高,可伴肝、脾大,常规化疗缓解率高,但易复发,预后差。检测MLL-AF10融合基因有助于此类型疾病的诊断,对临床治疗方案的选择、疗效和预后的判断具有重要意义。
-
2025,22(16):2245-2253, DOI:
Abstract:
目的系统探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AECOPD)患者并发肺栓塞(PE)的危险因素。方法检索2015年1月1日至2024年5月11日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维普数据库、中华医学期刊全文数据库、PubMed、Embase、Web of Science和Medline上所发表的有关AECOPD患者并发PE的病例对照研究和队列研究文献,试验组为并发PE的AECOPD患者,对照组为未并发PE的AECOPD患者。通过文献筛选及质量评估后,使用Stata/MP 18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最终筛选出21篇文献,含病例对照研究10篇,队列研究11篇,对17篇文献进行了Meta分析,共纳入17项影响因素。结果显示,出现下肢水肿、出现晕厥/昏迷、出现下肢深静脉血栓、出现胸痛、合并糖尿病、6周内有手术史/骨折史、单核细胞计数升高、单核细胞/大血小板比率升高、大血小板计数下降、卧床时间≥3 d、卧床时间≥7 d、肺动脉压升高、氧分压(PO2)下降、纤维蛋白原水平升高、D-二聚体水平升高、白细胞介素(IL)-38水平下降是AECOPD患者并发PE的危险因素(P<0.05),二氧化碳分压(PCO2)不作为AECOPD患者并发PE的影响因素(P>0.05)。亚组分析结果显示,新型冠状病毒感染(COVID-19)爆发和流行时间段占比对D-二聚体的Meta分析结果有影响,男性患者占比和研究类型(病例对照研究、队列研究)对D-二聚体Meta分析结果影响不大。结论该研究结果显示,出现下肢水肿、出现晕厥/昏迷、出现下肢深静脉血栓、出现胸痛、合并糖尿病、6周内有手术史/骨折史、单核细胞计数升高、单核细胞/大血小板比率升高、大血小板计数下降、卧床时间≥3 d、卧床时间≥7 d、肺动脉高压升高、PO2下降、纤维蛋白原水平升高、D-二聚体水平升高、IL-38水平下降是AECOPD患者并发PE的危险因素。重视相关危险因素的变化有利于AECOPD患者预防和早期识别PE的发生,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
2025,22(16):2253-2257, DOI:
Abstract:
目的探讨脂蛋白a[Lp(a)]、N末端B型利钠肽(NT-proBNP)及血小板计数/总胆红素比值(PLT/TBIL)对冠心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后临床结局的预测价值。方法选取2021年6月至2022年12月在重庆医药高等专科学校附属第一医院进行PCI的145例冠心病患者作为观察组,另选取同期在重庆医药高等专科学校附属第一医院体检的体检健康者110例作为对照组,比较观察组与对照组的血清Lp(a)、NT-proBNP水平及PLT/TBIL;对观察组所有患者进行1年随访,根据患者PCI后的临床结局分为结局良好组和结局不良组,并比较结局良好组和结局不良组的临床资料;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冠心病患者PCI后结局不良的影响因素;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Lp(a)、NT-proBNP、PLT/TBIL单独及3项联合对冠心病患者PCI后结局不良的预测价值。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血清Lp(a)、NT-proBNP水平及PLT/TBIL均升高(P<0.05)。结局不良组血清Lp(a)、NT-proBNP水平及PLT/TBIL均明显高于结局良好组(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血清Lp(a)水平升高、NT-proBNP水平升高、PLT/TBIL升高均是冠心病患者PCI后结局不良的危险因素(P<0.05)。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Lp(a)、NT-proBNP、PLT/TBIL单项及3项联合预测冠心病患者PCI后结局不良的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865、0.878、0.847、0.962,Lp(a)、NT-proBNP、PLT/TBIL联合预测的AUC高于Lp(a)(Z=2.526,P=0.012)、NT-proBNP(Z=2.411,P=0.016)、PLT/TBIL(Z=3.385,P<0.001)单项预测的AUC。结论血清Lp(a)、NT-proBNP水平及PLT/TBIL与冠心病患者PCI后临床结局不良有关,3项指标联合对冠心病患者PCI后临床结局不良的预测效果较好。
-
2025,22(16):2258-2262, DOI:
Abstract:
目的研究间苯三酚、拉贝洛尔、针对性营养支持联合治疗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的效果及对患者内皮功能、血清irisin水平和胎儿生长受限的影响。方法选取2022年10月至2023年10月于衡水市第四人民医院就诊的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患者200例,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100例。对照组给予间苯三酚治疗,观察组给予间苯三酚、拉贝洛尔、针对性营养支持联合治疗。评估2组临床疗效;比较2组治疗前后血管内皮功能指标[内皮素-1(ET-1)、血管性血友病因子(vWF)、一氧化氮(NO)]、血清鸢尾素(irisin)、视黄醇结合蛋白4(RBP4)水平;比较2组治疗前后胎儿脐血流参数指标[收缩期峰值流速/舒张期峰值流速(S/D)、阻力指数(RI)];比较2组胎儿生长受限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3.00%,高于对照组的82.00%(P<0.05)。治疗前,2组ET-1、vWF、NO、irisin、RBP4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ET-1、vWF、RBP4水平均降低(P<0.05),NO、irisin水平均升高(P<0.05);且治疗后观察组ET-1、vWF、RBP4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NO、irisin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2组S/D、RI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S/D、RI均降低(P<0.05);且治疗后观察组S/D、RI均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胎儿生长受限发生率为10.00%,对照组胎儿生长发生率为21.00%,观察组胎儿生长受限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间苯三酚、拉贝洛尔及针对性营养支持联合应用能有效治疗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改善患者临床症状,控制血压,降低24 h尿蛋白水平,改善血管内皮功能,提高血清irisin水平,减少胎儿生长受限发生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刘志翔 1,安彪 2,李亮 1,马续彬 1,翟星皓 1,张建鹏 3△
2025,22(16):2263-2266, DOI:
Abstract:
目的探讨应用关节持续被动活动器(CPM)进行康复功能训练对踝关节骨折患者术后碱性磷酸酶(ALP)、关节活动度及康复效果的影响。方法选择邯郸市第一医院2022年1月至2023年1月收治的100例踝关节骨折患者展开研究,按入院顺序分为对照组、观察组2组,每组50例。对照组术后进行常规康复锻炼,观察组配合使用CPM进行康复功能训练;2组均接受1个月的干预。比较2组干预前和干预1个月后的自我管理能力量表(ESCA)评分、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ALP水平、骨科生活质量(QCL)评分;比较2组干预1个月后的踝关节活动度及2组康复效果。结果干预1个月后,2组ESCA评分、ALP水平和QCL评分均高于干预前(P<0.05),VAS评分均低于干预前(P<0.05);且干预1个月后,观察组ESCA评分、ALP水平和QCL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VA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干预1个月后,观察组踝关节伸、屈、旋前和旋后活动度均明显大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完全负重时间、下床活动时间和骨折愈合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结论踝关节骨折患者术后应用CPM进行康复功能训练,可显著提升患者自我护理能力并缓解疼痛,提高ALP水平并改善生活质量,促进患者康复和踝关节活动,临床应用价值较高。
-
2025,22(16):2267-2270, DOI:
Abstract:
目的探讨失代偿期肝硬化患者血清高尔基蛋白-73(GP73)水平,并分析其与肝纤维化程度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8年1月至2023年7月在该院就诊的177例肝硬化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是否进入失代偿期将患者分为失代偿组(97例)及代偿组(80例)。通过瞬时弹性成像测量肝脏硬度的办法来评估失代偿组肝纤维化程度,将失代偿组患者分为轻度组35例、中度组40例、重度组22例。另选取同期在该院体检的80例体检健康志愿者作为对照组。检测各组血清GP73水平。失代偿组还检测白细胞介素-1β(IL-1β)、血清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血管紧张素Ⅱ(AngⅡ)等指标水平。采用Spearman相关分析血清GP73水平与失代偿期肝硬化患者肝纤维化程度的相关性;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价血清GP73对失代偿期肝硬化患者肝纤维化的诊断价值;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失代偿期肝硬化患者肝纤维化程度的影响因素。结果失代偿组患者血清GP73水平高于代偿组及对照组(P<0.05),代偿组患者血清GP73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中度组、重度组血清GP73、IL-1β、TGF-β1、AngⅡ水平均高于轻度组(P<0.05)。Spearman相关分析结果显示,失代偿期肝硬化患者血清GP73水平与肝纤维化程度呈正相关(rs=0.680,P<0.05)。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血清GP73诊断失代偿期肝硬化患者中、重度肝纤维化的曲线下面积(AUC)为0.909(95%CI:0.834~0.958),最佳截断值为207.82 ng/mL,灵敏度为82.26%,特异度为91.43%。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GP73、IL-1β、TGF-β1、AngⅡ水平升高是失代偿期肝硬化患者肝纤维化程度处于中、重度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失代偿期肝硬化患者血清GP73水平上调,并与失代偿期肝硬化患者肝纤维化程度加重密切相关。
-
王依贵,熊玲玲,伍崇英,李莎莎,张娇,陈欢,廖修富,李帆 △
2025,22(16):2271-2275, DOI:
Abstract:
目的探讨基于IMB 模型的“互联网+”延续护理模式在喉癌术后患者吞咽康复训练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该院 2022年 2月至2024年 2 月收治的80例喉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每组 40 例。对照组采取常规随访方案,试验组采取基于 IMB 模型的“互联网+”延续护理干预模式。比较干预前后2组患者吞咽功能、吞咽相关生活质量评分、营养状态、满意度及吸入性肺炎的发生率。结果干预前,2组标准吞咽功能评定量表(SSA)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2组SSA评分均低于干预前(P<0.05),且试验组SSA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干预前,2组吞咽障碍特异性生活质量量表(SWAL-QOL)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2组SWAL-QOL评分均高于干预前(P<0.05),且试验组SWAL-QOL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干预前,2组体质量指数(BMI)及前清蛋白(PA)、血清清蛋白(ALB)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试验组BMI及PA、ALB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患者满意度为97.50%,高于对照组的85.00%(P<0.05)。2组出院后3个月吸入性肺炎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出院后6个月吸入性肺炎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基于 IMB模型的“互联网+”延续护理模式在喉癌术后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显著。该模式能改善喉癌术后患者吞咽障碍及营养水平,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及满意度,降低术后中长期的吸入性肺炎发生率。
-
2025,22(16):2276-2282, DOI:
Abstract:
目的探讨血清肿瘤坏死因子相关的凋亡诱导配体(TRAIL)联合泛免疫炎症值(PIV)对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免疫治疗效果及预后的预测价值。方法选取2021年4月至2023年4月在该院接受免疫治疗的晚期NSCLC患者152例作为NSCLC组,另选取同期在该院体检的健康志愿者76例作为对照组。根据晚期NSCLC患者治疗3个月后的治疗效果分为无效组和有效组,根据1年预后分为死亡组和存活组。检测所有研究对象血清TRAIL水平及计算PIV;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晚期NSCLC患者免疫治疗预后的因素;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TRAIL、PIV单项及联合对晚期NSCLC患者免疫治疗效果及预后的预测价值。结果与对照组相比,NSCLC组血清TRAIL水平降低,PIV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152例NSCLC患者免疫治疗3个月后完全缓解0例、部分缓解90例、疾病稳定37例、疾病进展25例,免疫治疗无效率为40.79%(62/152)。与有效组相比,无效组血清TRAIL水平降低,PIV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血清TRAIL、PIV单项及联合预测晚期NSCLC患者免疫治疗无效的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784、0.797、0.877,2项联合预测的AUC大于血清TRAIL(Z=3.416,P=0.001)、PIV(Z=2.813,P=0.005)单项预测的AUC。152例晚期NSCLC患者免疫治疗1年后病死98例(死亡组),病死率为64.47%(98/152),存活组54例。死亡组和存活组PD-L1阳性联合分数(CPS)、美国东部肿瘤协作组(ECOG)评分、分化程度、血清TRAIL水平、PIV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CPS增加、血清TRAIL水平升高均是晚期NSCLC患者免疫治疗后死亡的独立保护因素(P<0.05),ECOG评分为2分和PIV升高均是晚期NSCLC患者免疫治疗后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血清TRAIL、PIV单项及联合预测晚期NSCLC患者免疫治疗后死亡的AUC分别为0.781、0.793、0.870,2项联合预测的AUC大于血清TRAIL(Z=3.132,P=0.002)、PIV(Z=2.497,P=0.013)单项预测的AUC。结论晚期NSCLC患者血清TRAIL水平降低,PIV升高,2项指标均与免疫治疗效果及预后有关,血清TRAIL联合PIV对晚期NSCLC患者免疫治疗效果及预后均有一定的预测价值。
-
2025,22(16):2282-2286, DOI:
Abstract:
目的探讨特应性皮炎(AD)患者血清胸腺基质淋巴细胞生成素(TSLP)、生长刺激表达基因2蛋白(ST2)水平与病情严重程度的关系。方法选取2022年4月至2024年4月重庆市綦江区人民医院收治的AD患者200例为研究组,另选取同期在重庆市綦江区人民医院体检的健康者200例作为对照组。根据AD评分(SCORAD)结果,将AD患者分为轻度组、中度组和重度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所有研究对象血清TSLP、ST2水平。采用Spearman相关分析AD患者血清TSLP、ST2水平与病情严重程度的相关性。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TSLP和ST2单独及联合对AD患者病情严重程度的诊断价值。结果研究组血清TSLP、ST2水平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轻度组67例,中度组75例,重度组58例。重度组血清TSLP、ST2水平均高于轻度组、中度组,且中度组血清TSLP、ST2水平均高于轻度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Spearman相关分析结果显示,AD患者血清TSLP、ST2水平与病情严重程度均呈正相关(rs=0.751、0.757,P<0.05)。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血清TSLP、ST2单独及联合诊断AD患者病情严重程度为重度的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807(95%CI:0.745~0.859)、0.813(95%CI:0.752~0.865)、0.914(95%CI:0.866~0.949),2项联合诊断的AUC大于血清TSLP(Z=2.645,P=0.008)、ST2(Z=2.207,P=0.027)单独诊断的AUC。结论AD患者血清TSLP、ST2水平升高,且与病情严重程度呈正相关,2项联合用于AD患者病情严重程度诊断具有较高的价值。
-
2025,22(16):2287-2290, DOI:
Abstract:
目的探讨盐酸米诺环素缓释剂辅助治疗老年慢性牙周炎的效果及对血清E-选择素与Dickkopf相关蛋白1(DKK-1)水平的影响。方法选择2021年5月至2023年5月在邢台市中心医院口腔科已完成治疗并获得完整随访数据的104例老年慢性牙周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采用常规冲洗治疗的52例患者作为对照组,将在常规冲洗治疗基础上采用盐酸米诺环素缓释剂辅助治疗的52例患者作为观察组。比较2组临床疗效,以及治疗前后2组菌斑指数、龈沟出血指数、牙周袋深度和血清E-选择素、DKK-1水平。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64.3%,高于对照组的23.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2组菌斑指数、龈沟出血指数、牙周袋深度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菌斑指数、龈沟出血指数、牙周袋深度均较治疗前降低,且观察组菌斑指数、龈沟出血指数、牙周袋深度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2组血清E-选择素、DKK-1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血清E-选择素、DKK-1水平均较治疗前降低,且观察组血清E-选择素、DKK-1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老年慢性牙周炎患者采用盐酸米诺环素缓释剂辅助治疗能够有效改善临床症状,降低血清E-选择素、DKK-1水平,提高整体治疗效果。
-
2025,22(16):2291-2299, DOI:
Abstract:
奥西替尼作为第3代表皮生长因子受体酪氨酸激酶抑制剂(EGFR-TKIs)的重要代表,是EGFR突变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的标准一线治疗药物,但奥西替尼耐药日益成为临床治疗的一大难题。该文从机制层面出发,详细阐述了奥西替尼的获得性耐药机制,包括经典的EGFR依赖性和非依赖性耐药机制、一些新型耐药机制以及原发性耐药机制,并介绍了相应的治疗或潜在治疗方案。此外,该文总结了针对奥西替尼耐药的几大热门研究方向,如奥西替尼联合疗法、第4代EGFR-TKIs等,为未来研究提供一定思路。目前,对于奥西替尼治疗晚期NSCLC患者耐药机制的研究还存在很多空白;同时,一些新兴药物和治疗策略的安全性和有效性还未被充分证明。不过,这些不足有望在未来得到进一步改善,以全面克服奥西替尼耐药难题,使更多患者受益。
-
王彤彤 1,董香迎 1,鲁怡楠 1,严永康 1,钟晨 2 综述,张丽翠 3△ 审校
2025,22(16):2300-2304, DOI:
Abstract:
多发性骨髓瘤(MM)是一种由恶性浆细胞增殖引起的血液系统肿瘤,发病率逐年上升。尽管在过去几十年中不断发展针对 MM 的不同治疗策略,但目前这种疾病仍然被认为是无法治愈的,其发病机制复杂且涉及各种信号通路,不同信号通路在MM中的具体作用及相互作用关系均不同,各信号通路之间既相互独立又相互联系,直接或间接地影响着MM的进程。该文系统地分析不同信号通路在MM中的作用,为MM的诊断、治疗、预后评估等提供一定的价值。目前关于信号通路对MM的具体作用位点尚不明确,日后要把着力点放在通路的单个节点中,以便找到药物作用的具体区域,从而为患者提供精准化治疗。
2025年第22卷第16期
糖尿病及其并发症的实验室检测专题·论著
论著
综述
-
2016(6), DOI:
Abstract:
-
2017(10), DOI:
Abstract:
-
2013(17), DOI:
Abstract:
-
2017(2), DOI:
Abstract:
-
2017(6), DOI:
Abstract:
-
2016(10), DOI:
Abstract:
-
2016(13), DOI:
Abstract:
-
2018(6), DOI:
Abstract:
-
2010(22), DOI:
Abstract:
-
2016(6), DOI:
Abstract:
-
2016(12), DOI:
Abstract:
-
2016(15), DOI:
Abstrac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