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高等学校科学研究项目(2022AH052548)
目的探讨病毒性脑膜炎患者脑脊液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血清淀粉样蛋白A(SAA)、干扰素诱导蛋白-10(IP-10)和白细胞介素(IL)-23水平与病情进展的关系。方法选取2022年1月至2024年4月在该院确诊的108例病毒性脑膜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病情严重程度将其分为轻度组(63例)和中重度组(45例)。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脑脊液NSE、IP-10、IL-23水平,采用免疫散射比浊法检测脑脊液SAA水平。比较轻度组和中重度组病毒性脑膜炎患者脑脊液NSE、SAA、IP-10、IL-23水平。所有患者均随访1个月,根据随访结果分为预后良好组和预后不良组,比较两组脑脊液NSE、SAA、IP-10、IL-23水平。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脑脊液NSE、SAA、IP-10、IL-23单独及联合检测对病毒性脑膜炎严重程度的诊断价值。结果轻度组和中重度组年龄、性别、发热时间、低钾血症比例、感觉障碍比例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轻度组脑脊液NSE、SAA、IP-10、IL-23水平均低于中重度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脑脊液NSE、SAA、IP-10、IL-23单独及联合检测诊断病毒性脑膜炎严重程度的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706、0.723、0.695、0.641、0.760,联合检测的AUC大于各项指标单独检测的AUC(P<0.05)。预后良好组纳入78例,预后不良组纳入30例。预后良好组脑脊液NSE、SAA、IP-10、IL-23水平均低于预后不良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脑脊液NSE、SAA、IP-10和IL-23水平显著升高与病情严重程度及预后效果有关,提示这些生物标志物可作为病毒性脑膜炎病情进展的重要预测因子。
黄琼,黄程荣,胡安群 △.病毒性脑膜炎患者脑脊液NSE、SAA、IP-10、IL-23水平与病情进展的关系[J].检验医学与临床,2025,22(3):361-3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