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泉州市科技局计划项目(2023NS046)
目的了解某院铜绿假单胞菌耐药特点和产碳青霉烯酶菌株的基因型,为临床抗感染治疗提供参考。方法收集2022年8月至2023年10月福建医科大学附属泉州第一医院临床分离的铜绿假单胞菌的耐药性及临床特征,通过改良碳青霉烯酶灭活试验和碳青霉烯酶抑制剂增强试验检测碳青霉烯类耐药铜绿假单胞菌(CRPA)碳青霉烯酶表型,采用聚合酶链反应扩增碳青霉烯酶基因。结果共分离328株铜绿假单胞菌,其中痰液标本184株(56.10%),创面分泌物标本60株(18.29%),尿液标本45株(13.72%),静脉全血标本24株(7.32%),胸腔积液和腹水标本10株(3.05%),组织标本4株(1.22%),导管标本1株(0.30%)。菌株来自21个科室,其中重症医学科111株(33.84%)、烧伤科34株(10.37%)、泌尿外科29株(8.84%)、呼吸科26株(7.93%)、综合病房17株(5.18%)、神经外科14株(4.27%)、血液内科11株(3.35%)、肝胆外科11株(3.35%)、心血管外科11株(3.35%)、骨科10株(3.05%)、神经内科10株(3.05%)、儿科8株(2.44%)、感染科6株(1.83%)、胃肠外科6株(1.83%)、内分泌科6株(1.83%)和肾内科5株(1.53%),其他科室13株(3.96%)。检出22株(6.71%)多重耐药铜绿假单胞菌。药敏试验结果显示,铜绿假单胞菌对多黏菌素B敏感率达100.00%,对阿米卡星、庆大霉素、头孢哌酮-舒巴坦、哌拉西林-他唑巴坦、环丙沙星的敏感率较高,分别为97.26%、89.33%、83.23%、81.10%和81.71%;对氨曲南、左氧氟沙星、头孢吡肟和头孢他啶耐药率较高,分别为22.26%、17.07%、16.77%和16.16%;对亚胺培南和美罗培南的耐药率分别为9.15%和7.93%。 分离CRPA菌株30株,分离自重症医学科(63.34%,19/30)、神经外科(13.33%,4/30)、呼吸科(10.00%,3/30)和其他科室(13.33%,4/30);标本来源于痰液(86.67%,26/30)、分泌物(6.67%,2/30)、尿液(3.33%,1/30)和静脉全血(3.33%,1/30)。结论本研究MDR-PA和CRPA检出率较低,CRPA菌株主要产VIM-2型和IMP-9型金属β内酰胺酶。
闫小利 ,谢晗雨 ,宋瑞雅 ,陈清清 ,林玉玲 ,张建明 △.铜绿假单胞菌耐药特点及产碳青霉烯酶菌株基因检测[J].检验医学与临床,2025,22(3):390-3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