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市南岸区科卫联合医学科研项目(2021-29)
目的探讨经皮椎体成形术(PVP)中相对适宜的骨水泥注入量对相邻椎间盘退变程度和椎间盘高度的影响。方法选取2021-2022年该院收治的90例胸腰段单一椎体骨质疏松椎体压缩性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均行PVP。根据术中骨水泥注入量分为A组(注入骨水泥4~5 mL,30例)、B组(注入骨水泥>5~6 mL,30例)、C组(注入骨水泥>6~7 mL,30例)。选取术前、术后12个月作为观察时间点进行MRI检查,并采用Pfirrmann分级对术椎相邻椎间盘退变程度进行分级评估,观察各组PVP术后相邻椎间盘退变程度和椎间盘高度的差异。结果因部分患者未完成随访或再次发生其他节段椎体骨折而退出,最终A组纳入26例,B组纳入26例,C组纳入27例。3组术后12个月椎间盘退变程度和椎间盘高度与术前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PVP中,4~7 mL骨水泥注入量在术后早期随访期间相邻椎间盘退变程度和椎间盘高度改变均无明显差异。术中的关注重点或许更应该集中在骨水泥的分布上。
杨博 ,徐希彦 △,李越飞 ,文涛 ,王力强 ,李必浩 .经皮椎体成形术中骨水泥注入量对相邻椎间盘退变程度和椎间盘高度的影响[J].检验医学与临床,2025,22(5):673-6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