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观察膝关节置换术(TKA)中不同时机使用止血带对老年骨关节炎患者术后恢复的影响。方法选取2022年3月至2023年12月在该院进行TKA的100例老年骨关节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取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0例。对照组术中全程使用止血带,观察组仅在截骨后假体安放阶段使用止血带。比较2组术中输血比例及失血量、术后引流量、术后不同时间点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住院时间及术后7 d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发生情况。检测并对比2组术前、术后12 h凝血相关指标[包括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酶时间(APTT)、纤维蛋白原(FIB)、D-二聚体(D-D)]、血清炎症因子[包括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高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结果观察组术中失血量多于对照组,但术后引流量少于对照组,平均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术后24 h Hb下降值和术后24 h HTC下降值及输血比例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不同时间点VAS评分比较,存在时间效应(P<0.05),但不存在组间效应和交互效应(P>0.05);组内不同时间点比较结果显示,2组术后12、24、48 h VAS评分均低于术后1 h,术后24 h VAS评分低于术后12 h,术后48 h VAS评分低于术后12 h和24 h,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2组凝血相关指标、血清炎症因子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2 h,2组PT、APTT短于术前,而血清IL-6、D-D、TNF-α、hs-CRP、FIB水平高于术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12 h PT、APTT长于对照组,而血清IL-6、D-D、TNF-α、hs-CRP、FIB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7 d DVT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术中仅在截骨后假体安放阶段使用止血带并不会增加TKA中老年骨关节炎患者失血量,可减轻机体应激反应,减少手术创伤引起的血液高凝,降低DVT发生率,促进术后恢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