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患者临床特征的预后价值分析
DOI:
CSTR:
作者:
作者单位:

作者简介:

通讯作者:

中图分类号:

基金项目:


Author:
Affiliation:

Fund Project:

  • 摘要
  • |
  • 图/表
  • |
  • 访问统计
  • |
  • 参考文献
  • |
  • 相似文献
  • |
  • 引证文献
  • |
  • 资源附件
  • |
  • 文章评论
    摘要:

    目的探讨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SFTS)患者临床特征对疾病预后的价值。方法回顾性选取2023年4月1日至2024年8月31日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收治的269例SFTS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的临床结局,将其分为存活组(162例)和死亡组(107例)。比较2组患者入院时的一般资料、合并基础疾病情况和24 h内首次实验室指标[大别班达病毒(DBV)核酸载量、白细胞计数(WBC)、中性粒细胞绝对值(NEUT#)、淋巴细胞绝对值(LYMPH#)、血小板计数(PLT)、降钙素原(PCT)、高敏心肌肌钙蛋白I(hs-TN I)、γ-谷氨酰转移酶(GGT)、尿素氮(BUN)和血肌酐(Scr)]水平。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SFTS患者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存活组DBV核酸载量、年龄、PCT及hs-TN I、GGT、BUN、Scr水平低于死亡组,而PLT水平高于死亡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2组WBC、NEUT#、LYMPH#及发病至入院时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66岁、DBV核酸载量>6.24 copy/mL、Scr>82.0 μmol/L和神志改变均为SFTS患者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 结论SFTS患者年龄偏大且体内DBV核酸载量高、Scr水平较高且出现神态改变时提示预后不良;联合评估患者的年龄、DBV核酸载量、Scr水平和神志状态有助于预防不良预后,为临床治疗提供依据。

    Abstract:

    参考文献
    相似文献
    引证文献
引用本文

李松,向旭 △.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患者临床特征的预后价值分析[J].检验医学与临床,2025,22(6):835-839

复制
分享
文章指标
  • 点击次数:
  • 下载次数:
  • HTML阅读次数:
  • 引用次数:
历史
  • 收稿日期:
  • 最后修改日期:
  • 录用日期:
  • 在线发布日期: 2025-03-28
  • 出版日期:
文章二维码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