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探讨胰高血糖素样肽-1(GLP-1)激动剂利拉鲁肽对2型糖尿病(T2DM)合并动脉粥样硬化患者血管重构、肠道菌群代谢物及血清C1q/肿瘤坏死因子相关蛋白13(CTRP13)的影响。方法选择2021年6月至2024年6月于该院接受治疗的214例T2DM合并动脉粥样硬化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107例。对照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二甲双胍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利拉鲁肽治疗。比较2组患者治疗前后血糖[餐后2小时血糖(2 h PG)、空腹血糖(FPG)、糖化血红蛋白(HbA1c)]、血脂[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血压[舒张压(DBP)、收缩压(SBP)]、血管重构指标、肠道菌群代谢物[三甲胺氧化物(TMAO)]、炎症因子[C反应蛋白(CRP)、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及CTRP13水平,以及临床疗效和不良反应情况。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87.9%,高于对照组的65.4%(P<0.05)。治疗后2组血糖、血压、LDL-C、TG、TC水平明显下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治疗后2组HDL-C水平明显升高,且观察组HDL-C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治疗前相比,2组患者CTRP13水平均升高,而TMAO水平均降低,且观察组CTRP13水平高于对照组,TMAO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治疗前相比,2组患者治疗后CRP、IL-6、TNF-α水平降低(P<0.05),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颈内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不稳定斑块检出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前后血管正性重构发生率及负性重塑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14.0%、16.8%,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 2=0.322,P=0.570)。结论利拉鲁肽有利于控制T2DM合并动脉粥样硬化患者血糖、血脂、血压水平,减少TMAO释放,提升CTRP13水平,减轻机体炎症反应,改善血管重构,降低IMT,稳定斑块,且安全性较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