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期食管癌ESD后水平切缘阳性的列线图预测模型构建及验证
DOI:
CSTR:
作者:
作者单位:

作者简介:

通讯作者:

中图分类号:

基金项目:

陕西省重点研发计划项目(2021SF-1070)


Author:
Affiliation:

Fund Project:

  • 摘要
  • |
  • 图/表
  • |
  • 访问统计
  • |
  • 参考文献
  • |
  • 相似文献
  • |
  • 引证文献
  • |
  • 资源附件
  • |
  • 文章评论
    摘要:

    目的基于早期食管癌(EC)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SD)后水平切缘阳性的独立影响因素构建列线图预测模型,并对其效能进行验证。方法选取2021年4月至2023年4月在该院接受ESD的191例早期EC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共201处水平切缘病灶。根据术后病理学评估结果,将ESD后水平侧切缘阳性的纳入水平切缘阳性组,阴性的纳入水平切缘阴性组。比较2组患者术后病理结果;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早期EC患者术后水平切缘阳性的影响因素,并构建列线图预测模型;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校准曲线和决策分析曲线(DCA)评估列线图预测模型的预测效能、校准度以及临床收益。结果病理结果显示,水平切缘阳性组有39处,水平切缘阴性组有162处;在水平切缘阳性组中,水平切缘为低级别上皮内瘤变累及病灶25处,水平切缘为高级别上皮内瘤变累及病灶12处,水平切缘为癌累及病灶2处。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病变浸润深度为黏膜下层深层(SM2)、病变累及管周≥3/4均为水平切缘阳性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术中标记前有碘染为水平切缘阳性的独立保护因素(P<0.05)。基于上述影响因素构建列线图预测模型,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列线图预测模型预测早期EC患者ESD后水平切缘阳性的曲线下面积为0.996(95%CI:0.928~1.000)。校正曲线分析结果显示,模型拟合度良好(Hosmer-Lemeshow χ 2=5.428,P=0.321)。DCA结果显示,该模型具有良好的阈值概率和临床净收益。结论基于病变浸润深度、病变累及管周范围、术中标记前是否碘染构建的早期EC患者ESD后水平切缘阳性的列线图预测模型具备较高的预测效果和实用价值,可能成为评估EC患者ESD术后水平切缘阳性的有效诊断工具,为制订患者个性化的治疗方案提供一定的参考。

    Abstract:

    参考文献
    相似文献
    引证文献
引用本文

周娇,师正燕,朱坤,李俊涛,崔雅清 △.早期食管癌ESD后水平切缘阳性的列线图预测模型构建及验证[J].检验医学与临床,2025,22(20):2786-2792

复制
分享
相关视频

文章指标
  • 点击次数:
  • 下载次数:
  • HTML阅读次数:
  • 引用次数:
历史
  • 收稿日期:
  • 最后修改日期:
  • 录用日期:
  • 在线发布日期: 2025-10-28
  • 出版日期:
文章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