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市教育委员会科研项目(KJZD-K202400405);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科研项目(HLZD-2024-2);重庆医科大学护理学重点建设项目(20240101)
谵妄是住院患者常见的急性脑功能障碍综合征,具有高发病率、复杂发病机制及不良预后等特征,目前临床缺乏特异性治疗药物。该文将炎症与谵妄的关系作为切入点,系统综述谵妄的可能炎症机制,通过分析传统炎症标志物(白细胞介素-6、C反应蛋白和肿瘤坏死因子-α)的变化规律,揭示其与谵妄风险的关联及受临床因素干扰的异质性特征,聚焦新型系统性炎症标志物(中性粒细胞和淋巴细胞比值、血小板和淋巴细胞比值、单核细胞和淋巴细胞比值、淋巴细胞和单核细胞比值、系统免疫炎症指数、全身炎症反应指数),探讨其通过整合多种血液细胞成分实现预测谵妄的重要价值。目前,谵妄筛查量表存在主观性较强、评估负担重、临床应用率低及漏诊率高等问题,而外周血炎症标志物作为一种客观且易于获得的测量指标,为临床医务人员早期识别谵妄高风险患者提供了重要依据,并为开发精准化谵妄风险预测模型及靶向抗炎治疗策略提供实践方向。
刘川川 ,张婉竹 ,唐乾龙 综述,米洁 △审校.外周血炎症标志物用于预测谵妄风险的研究进展[J].检验医学与临床,2025,22(21):3019-3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