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MR术后迟发性出血危险因素分析及风险评估模型研究
DOI:
CSTR:
作者:
作者单位:

1.黑龙江省哈尔滨市第二医院;2.黑龙江省哈尔滨市第一专科医院

作者简介:

通讯作者:

中图分类号:

基金项目:


Author:
Affiliation:

Fund Project:

  • 摘要
  • |
  • 图/表
  • |
  • 访问统计
  • |
  • 参考文献
  • |
  • 相似文献
  • |
  • 引证文献
  • |
  • 资源附件
  • |
  • 文章评论
    摘要:

    目的 探讨内镜黏膜切除术(EMR)术后迟发性出血的危险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0年5月-2023年9月在哈尔滨市第二医院诊治1070例行EMR术的消化道黏膜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患者术后迟发性出血发生情况,将其分为出血组(n=16)和未出血组(n=1054),统计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比较分析,并将有统计学意义的数据纳入Logistic回归方程中,分析行EMR术的消化道黏膜肿瘤患者术后危险因素,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分析回归模型对患者术后迟发性出血的预测价值。结果? 出血组和未出血组消化道黏膜肿瘤患者年龄、并发高血压、肿瘤直径、抗凝药物停药时间、术前活检次数、切除面积和术中出血情况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结果显示:患者年龄≥60岁、术前活检次数>2次、术中出血是消化道黏膜肿瘤患者术后30d迟发性出血的危险因素(P<0.05)。构建消化道黏膜肿瘤患者EMR术后迟发性出血发生的回归方程,Logit(P)=-7.154+3.251×年龄≥60岁+12.006×术前活检次数>2次+4.152×术中出血。采用Hosmer-Lemeshow检验,Hosmer-Lemeshow χ2=7.542,P=0.492,说明模型与观测值拟合度较好,该风险评估模型对推导组数据进行预测,得到ROC曲线下面积(AUC)=0.762(95%CI:0.661~0.846)。结论? 患者年龄≥60岁、术前活检次数>2次、术中出血是消化道黏膜肿瘤患者术后30d迟发性出血的独立危险因素,将上述危险因素进行权重分配,整合并为评估模型对患者术后迟发性出血具有较好预测效能。

    Abstract:

    参考文献
    相似文献
    引证文献
引用本文
相关视频

分享
文章指标
  • 点击次数:
  • 下载次数:
  • HTML阅读次数:
  • 引用次数:
历史
  • 收稿日期:2024-07-08
  • 最后修改日期:2024-07-08
  • 录用日期:2025-04-22
  • 在线发布日期:
  • 出版日期:
文章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