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4年第20期文章目次
    全 选
    显示方式: |
    • >女性生殖系统疾病的实验室检测专题·论著
    • 宫颈癌患者血清miR-139、miR-622表达水平与病理特征、预后的关系

      2024(20):2945-2951.

      摘要 (151) HTML (0) PDF 3.58 M (515)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探讨血清微小RNA(miR)-139、miR-622表达水平与宫颈癌患者病理特征及预后的关系。方法选取2016年2月至2018年2月在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第九七一医院进行治疗的100例宫颈癌初诊患者作为宫颈癌组,另选取同期在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第九七一医院体检的60例健康者作为对照组,收集所有研究对象临床病理特征资料。采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检测血清miR-139、miR-622的表达水平。以宫颈癌组血清miR-139、miR-622表达水平的均值为界限,将宫颈癌组患者分为miR-139高表达组、低表达组和miR-622高表达组、低表达组。对所有宫颈癌患者随访5年,根据随访结果,将患者分为生存组与死亡组,比较两组相关临床资料。绘制Kaplan-Meier生存曲线分析不同血清miR-139、miR-622表达水平对患者预后的影响。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miR-139、miR-622对宫颈癌患者预后的影响。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血清miR-139、miR-622单独及联合检测对宫颈癌患者预后的预测价值。结果宫颈癌组血清miR-139表达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miR-622表达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miR-139高表达组纳入24例患者、低表达组纳入76例患者;miR-622高表达组纳入70例患者、低表达组纳入30例患者。miR-139高表达组、低表达组国际妇产科联盟(FIGO)分期、淋巴结转移、宫颈浸润深度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miR-622高表达组、低表达组FIGO分期、淋巴结转移、宫颈浸润深度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宫颈癌患者5年随访率100%,其中生存患者78例,纳入生存组,死亡患者22例,纳入死亡组。Kaplan-Meier生存曲线分析结果显示,血清miR-139低表达组5年生存率[73.68%(56/76)]低于高表达组[91.67%(22/2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 2=4.279,P=0.039);miR-622高表达组5年生存率[72.86%(51/70)]低于低表达组[90.00%(27/3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 2=4.791,P=0.029)。死亡组血清miR-139表达水平明显低于生存组,血清miR-622表达水平明显高于生存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miR-622高表达是宫颈癌患者死亡的危险因素(P<0.05),miR-139高表达是宫颈癌患者死亡的保护因素(P<0.05)。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血清miR-139、miR-622单独及联合预测宫颈癌患者预后的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826、0.828、0.889,联合预测效果优于单独预测(Z二者联合-miR-139=2.085,P=0.037;Z二者联合-miR-622=2.216,P=0.027)。结论宫颈癌患者血清miR-139表达水平明显降低,miR-622表达水平明显升高,其表达水平与患者FIGO分期、淋巴结转移、宫颈浸润深度有关,且miR-139、miR-622均是宫颈癌患者预后的影响因素,检测二者表达水平对预测宫颈癌患者预后具有一定价值。

    • 血浆lncRNA SNHG12、miR-133b预测乳腺癌新辅助治疗效果的价值

      2024(20):2951-2957.

      摘要 (91) HTML (0) PDF 2.06 M (471)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探讨血浆长非编码RNA小核仁宿主基因12(lncRNA SNHG12)、微小RNA(miR)-133b预测乳腺癌新辅助治疗效果的价值。方法选取2022年1月至2023年1月在该院进行新辅助治疗的86例乳腺癌患者作为乳腺癌组,依据新辅助治疗效果分为病理学完全缓解(pCR)组和non-pCR组。另选取同期在该院进行健康体检的50例健康女性作为对照组。检测并比较所有研究对象lncRNA SNHG12、miR-133b表达水平。采用多因素Logistic逐步回归模型分析影响乳腺癌新辅助治疗效果的因素。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血浆lncRNA SNHG12、miR-133b单独及联合检测对乳腺癌新辅助治疗效果的预测价值。结果乳腺组血浆lncRNA SNHG12表达水平高于对照组,miR-133b表达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CR组纳入34例患者,non-pCR组纳入52例患者。pCR组与non-pCR组雌激素受体、孕激素受体、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ER-2)、细胞增殖核抗原、分子分型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CR组lncRNA SNHG12表达水平低于non-pCR组,miR-133b表达水平高于non-pCR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逐步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分子分型为HER-2过表达型、lncRNA SNHG12表达水平升高、miR-133b表达水平降低是乳腺癌新辅助治疗效果的危险因素(P<0.05)。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血浆lncRNA SNHG12、miR-133b单独检测预测乳腺癌患者新辅助治疗效果的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850、0.951,均低于二者联合检测的0.963。86例乳腺癌中Luminal A型11例(pCR 1例、non-pCR 10例)、Luminal B型43例(pCR 12例、non-pCR 31例)、HER-2过表达型16例(pCR 14例、non-pCR 2例)、三阴型16例(pCR 7例、non-pCR 9例)。ROC曲线分析lncRNA SNHG12、miR-133b对4种不同亚型乳腺癌新辅助治疗效果的预测效能结果显示,血浆lncRNA SNHG12、miR-133b单独及联合检测预测Luminal B型乳腺癌患者新辅助治疗效果的AUC分别为0.753、0.974、0.981,预测HER-2过表达型乳腺癌患者新辅助治疗效果的AUC分别为0.804、0.857、0.893。预测三阴型乳腺癌患者新辅助治疗效果的AUC分别为0.849、1.000、1.000。结论乳腺癌患者血浆lncRNA SNHG12表达增高,miR-133b表达降低,二者联合检测对乳腺癌新辅助治疗效果具有较好的预测价值。

    • 子宫肌瘤组织中miR-203a-3p及CBX8表达水平及其临床意义

      2024(20):2958-2964.

      摘要 (116) HTML (0) PDF 1.07 M (470)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探究子宫肌瘤组织中微小RNA(miR)-203a-3p及染色体结合蛋白8(CBX8)表达水平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19年6月至2021年6月该院收治的112例子宫肌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检测子宫肌瘤组织与肌瘤旁组织miR-203a-3p、CBX8 mRNA表达水平,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CBX8蛋白表达。以子宫肌瘤组织中miR-203a-3p表达的中位数为界,将子宫肌瘤患者分为miR-203a-3p低表达组和miR-203a-3p高表达组。以子宫肌瘤组织中CBX8蛋白免疫组化染色的评分为界,将子宫肌瘤患者分为CBX8蛋白阴性表达组和阳性表达组。在Targetscan数据库中进行miR-203a-3p、CBX8靶向关系查询。对112例子宫肌瘤患者术后进行2年随访,根据随访结果将患者分为复发组与未复发组。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子宫肌瘤组织miR-203a-3p表达水平与CBX8 mRNA表达水平的相关性。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子宫肌瘤患者术后复发的影响因素。结果子宫肌瘤组织中miR-203a-3p表达水平明显低于肌瘤旁组织,CBX8 mRNA表达水平明显高于肌瘤旁组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CBX8蛋白阳性率(45.54%,51/112)明显高于肌瘤旁组织(21.43%,24/11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 2=14.613,P<0.05)。Pearson相关分析结果显示,子宫肌瘤组织中miR-203a-3p表达水平与CBX8 mRNA表达水平呈负相关(r=-0.562,P<0.05)。Targetscan数据库检索结果显示,miR-203a-3p与CBX8存在特异性结合位点。miR-203a-3p低表达组、高表达组均纳入56例患者。miR-203a-3p低表达组与高表达组肿瘤最大径、肌瘤数目、生殖道炎、月经紊乱情况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CBX8蛋白阴性表达组纳入61例患者,阳性表达组纳入51例患者。CBX8蛋白阴性表达组、阳性表达组肿瘤最大径、肌瘤数目、生殖道炎、月经紊乱情况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子宫肌瘤患者随访率为100%,术后复发组纳入41例患者,未复发组纳入71例患者,复发率为36.61%。两组肌瘤最大径、肌瘤数目、生殖道炎、月经紊乱情况及CBX8 mRNA、miR-203a-3p水平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肌瘤最大径≥3 cm、肌瘤数目多发、CBX8 mRNA表达水平升高、有生殖道炎、有月经紊乱为子宫肌瘤患者术后复发的危险因素(P<0.05),miR-203a-3p表达水平升高为子宫肌瘤患者术后复发的保护因素(P<0.05)。结论子宫肌瘤组织中miR-203a-3p表达水平降低,CBX8 mRNA表达水平升高,与临床病理特征及复发密切相关,可能作为子宫肌瘤诊断以及预后评估的标志物。

    • 血清CCL18、sB7-H3水平对子宫内膜异位症的诊断价值

      2024(20):2965-2969.

      摘要 (73) HTML (0) PDF 1.19 M (474)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观察子宫内膜异位症(EMs)患者血清趋化因子18(CCL18)、共刺激分子可溶性B7-H3(sB7-H3)水平,并探讨二者对EMs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22年5月至2023年9月在该院就诊的97例EMs患者作为EMs组。根据EMs分期标准将97例EMs患者分为Ⅰ~Ⅱ期组和Ⅲ~Ⅳ期组;根据视觉模拟评分法将97例EMs患者按照痛经严重程度分为轻度组、中度组和重度组。另选取同期于该院进行健康体检的91例健康者作为对照组。收集所有研究对象的临床资料,包括年龄、体质量指数(BMI)、孕次、产次、糖类抗原125(CA125)、抗子宫内膜抗体(EMAb)、雌二醇、孕酮及促卵泡激素(FSH)水平等。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血清CCL18、sB7-H3水平。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发生EMs的危险因素。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血清CCL18、sB7-H3单独及联合检测对EMs的诊断价值。结果EMs组血清CCL18、sB7-H3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Ⅰ~Ⅱ期组纳入41例患者,Ⅲ~Ⅳ期组纳入56例患者。与Ⅰ~Ⅱ期组相比,Ⅲ~Ⅳ期组患者血清CCL18、sB7-H3水平显著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轻度组纳入35例患者,中度组纳入39例患者,重度组纳入23例患者。不同痛经程度患者血清CCL18、sB7-H3水平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轻度组相比,中度组和重度组血清CCL18、sB7-H3水平显著上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中度组相比,重度组血清CCL18、sB7-H3水平显著上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相比,EMs组血清CA125、EMAb水平显著升高,雌二醇、FSH水平均显著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高水平CCL18及高水平sB7-H3是EMs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血清CCL18、sB7-H3单独及联合检测诊断EMs的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759、0.798和0.882,血清CCL18、sB7-H3联合检测对EMs的诊断价值高于单独检测(Z=2.875、2.075,P<0.05)。结论EMs患者血清CCL18、sB7-H3水平升高,且二者单独及联合检测对EMs均具有一定诊断价值。

    • CKMT1A、CRABP2、PAX8在子宫内膜癌患者血清中的表达水平及其与临床病理参数和预后的关系

      2024(20):2970-2975.

      摘要 (167) HTML (0) PDF 1.04 M (474)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探讨线粒体肌酸激酶1A(CKMT1A)、细胞视黄酸结合蛋白2(CRABP2)、配对盒基因8(PAX8)在子宫内膜癌患者血清中的表达水平及其与临床病理参数和预后的关系。方法选取2021年5月至2022年5月唐山市妇幼保健院收治的107例子宫内膜癌患者作为研究组。并在治疗后进行1年定期随访,根据患者复发情况分为复发组和未复发组。另选取同时期在该院进行体检的86例健康者作为健康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各组血清CKMT1A、CRABP2、PAX8水平,比较不同临床病理指标的子宫内膜癌患者血清CKMT1A、CRABP2、PAX8水平。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子宫内膜癌患者血清CKMT1A、CRABP2、PAX8水平的相关性。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血清CKMT1A、CRABP2、PAX8单独及三者联合检测对子宫内膜癌复发的预测价值。结果研究组血清CKMT1A、CRABP2、PAX8水平均高于健康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earson相关分析结果显示,血清CKMT1A与CRABP2水平呈正相关(r=0.437,P<0.001),CKMT1A与PAX8水平呈正相关(r=0.526,P<0.001),CRABP2与PAX8水平呈正相关(r=0.493,P<0.001)。不同肌层浸润、分化程度、淋巴结转移情况等的子宫内膜癌患者血清CKMT1A、CRABP2、PAX8水平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血清CKMT1A、CRABP2、PAX8水平随着分化程度的降低及淋巴结的转移而升高(P<0.05)。复发组纳入12例患者,非复发组纳入95例患者。复发组血清CKMT1A、CRABP2、PAX8水平均高于非复发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血清CKMT1A、CRABP2和PAX8单独预测子宫内膜癌复发的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886、0.850、0.811,均低于三者联合检测的0.978(Z三者联合-CKMT1A=2.318,P=0.020;Z三者联合-CRABP2=2.030,P=0.042;Z三者联合-PAX8=2.955,P=0.003)。结论子宫内膜癌患者血清CKMT1A、CRABP2和PAX8水平均高表达,三者表达与病理类型、分化程度、淋巴结转移情况等临床病理参数以及预后有关,可以作为评估子宫内膜癌患者预后的生物学指标。

    • 血清DcR3、Bmi-1、TFF3对宫颈癌的诊断价值

      2024(20):2975-2979.

      摘要 (68) HTML (0) PDF 1.02 M (448)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探讨宫颈癌患者血清诱骗受体3(DcR3)、Bmi-1、三叶因子3(TFF3)表达水平及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19年8月至2023年8月在该院住院的98例初诊宫颈癌患者作为宫颈癌组。另选取同期于该院就诊的74例宫颈良性病变患者和62例健康体检者分别作为良性病变组和健康对照组,收集并整理所有研究对象的临床资料。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血清DcR3、TFF3表达水平。采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检测Bmi-1表达水平。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估血清Bmi-1、DcR3、TFF3单独及三者联合检测对宫颈癌的诊断价值。结果与健康对照组比较,良性病变组、宫颈癌组血清DcR3、Bmi-1、TFF3表达水平均明显升高,且宫颈癌组血清DcR3、Bmi-1、TFF3表达水平均明显高于良性病变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年龄、病理组织类型宫颈癌患者血清Bmi-1、DcR3、TFF3表达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国际妇产科联盟分期、组织分化程度、淋巴结转移宫颈癌患者血清Bmi-1、DcR3、TFF3表达水平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血清DcR3、Bmi-1、TFF3水平单独及三者联合检测诊断宫颈癌的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829、0.851、0.841、0.918,三者联合检测优于各自单独检测的AUC(Z三者联合-DcR3=2.641,P=0.008,Z三者联合-Bmi-1=2.201,P=0.028,Z三者联合-TFF3=2.971,P=0.003)。结论宫颈癌患者血清中DcR3、Bmi-1、TFF3水平明显升高,三者联合检测诊断宫颈癌的临床价值较高。

    • >新生儿疾病的实验室检测专题·论著
    • 超声检查不同病情HDCP患者胎儿、新生儿大脑中动脉血流动力学改变及对新生儿脑损伤的预测价值

      2024(20):2980-2984.

      摘要 (116) HTML (0) PDF 1.02 M (448)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探讨超声检查不同病情妊娠期高血压疾病(HDCP)患者胎儿、新生儿大脑中动脉血流动力学改变及意义。方法选取2020年9月至2022年9月在该院就诊的131例HDCP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疾病严重程度将其分为子痫组(39例)、子痫前期组(44例)、妊娠期高血压组(48例)。另选取同期50例健康孕妇作为对照组。比较各组胎儿期、新生儿期大脑中动脉舒张末期流速(EDV)、收缩期峰值流速(PSV)、收缩期峰值流速/舒张末期流速(S/D)、搏动指数(PI)、阻力指数(RI)。统计不同病情程度HDCP患者新生儿脑损伤发生情况,将有脑损伤的新生儿纳入有脑损伤组,无脑损伤的新生儿纳入无脑损伤组。比较有脑损伤组、无脑损伤组胎儿期超声检查结果。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EDV、PSV、S/D、PI、RI单独及5项联合检测预测HDCP新生儿脑损伤价值。结果子痫组、子痫前期组、妊娠期高血压组胎儿EDV、PSV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子痫组、子痫前期组胎儿S/D、PI、RI均低于对照组,且子痫组PSV、S/D、PI、RI均低于子痫前期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4组新生儿EDV、PSV比较,均为子痫组<子痫前期组<妊娠期高血压组<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4组新生儿S/D、PI、RI比较,均为子痫组>子痫前期组>妊娠期高血压组>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有脑损伤组纳入29例新生儿,无脑损伤组纳入102例新生儿。有脑损伤组EDV、PSV均低于无脑损伤组,S/D、PI、RI均高于无脑损伤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EDV、PSV、S/D、PI、RI单独预测HDCP患者新生儿脑损伤的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784、0.710、0.755、0.784、0.770,均低于5项指标联合检测的AUC(0.944)。结论进入子痫期后大脑中动脉血流动力学改变明显,易发生新生儿脑损伤;不同病情程度HDCP均可影响新生儿早期大脑血液循环,超声检查结果可为预测HDCP患者新生儿脑损伤提供参考。

    • 外周血TLR2、TIPE2、NLR联合检测对机械通气新生儿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预测价值

      2024(20):2985-2989.

      摘要 (60) HTML (0) PDF 1.03 M (441)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探讨外周血Toll样受体2(TLR2)、肿瘤坏死因子α诱导蛋白8样因子2(TIPE2)、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NLR)联合检测对机械通气新生儿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的预测价值。方法选取2020年6月至2023年6月河北北方学院附属第一医院进行机械通气治疗的232例新生儿作为研究对象。将发生VAP的新生儿纳入VAP组,其余纳入非VAP组。检测并比较两组外周血TLR2、TIPE2表达水平和NLR。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估外周血TLR2、TIPE2、NLR单独及联合预测机械通气新生儿VAP发生的价值。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机械通气新生儿发生VAP的影响因素。结果232例机械通气新生儿中,60例发生VAP,发生率为25.86%,纳入VAP组;其余172例未发生VAP,纳入非VAP组。VAP组和非VAP组机械通气时间、置管次数和吸痰次数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VAP组TLR2相对表达水平和NLR高于非VAP组,TIPE2相对表达水平低于非VAP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机械通气时间≥3 d、置管次数≥2次、吸痰次数≥5次/天、TLR2相对表达水平升高、NLR升高是械通气新生儿发生VAP的危险因素(P<0.05),TIPE2相对表达水平升高是新生儿发生VAP的保护因素(P<0.05)。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TLR2、TIPE2和NLR单独预测机械通气新生儿发生VAP的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783、0.754、0.745;且外周血TLR2、TIPE2、NLR联合检测预测机械通气新生儿发生VAP的AUC为0.823。结论外周血TLR2、TIPE2和NLR均是机械通气新生儿发生VAP的独立影响因素,且联合检测有助于预测VAP的发生。

    • >论著
    • 膜性肾病患者抗磷脂酶A2受体抗体定量水平与肾损伤标志物的相关性

      2024(20):2990-2993.

      摘要 (86) HTML (0) PDF 1.01 M (458)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探讨膜性肾病(MN)患者抗磷脂酶A2受体(PLA2R)抗体定量水平与肾损伤标志物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选取2020 年5月至2021年4月就诊于厦门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的79例MN患者作为MN组。另选取同期45例临床诊断非MN患者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抗PLA2R抗体定量水平的差异及不同截断值下的诊断性能。收集MN组血清和尿液标志物检测结果,包括尿液24 h尿蛋白(24 h-UTP)、尿微量清蛋白(ALB)与肌酐(Cr)比值(ACR)以及血清总蛋白(TP)、ALB、尿素氮(BUN)、Cr、半胱氨酸蛋白酶抑制剂胱抑素C(Cys C)水平。根据改善全球肾脏病预后组织(KDIGO2012)指南以抗PLA2R抗体定量150 RU/mL为截断值分成低浓度组(≤150 RU/mL)和高浓度组(>150 RU/mL),分析比较各肾损伤标志物差异。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价诊断效能。采用Spearman相关分析抗PLA2R抗体水平与24 h-UTP、ACR、ALB、BUN的相关性。结果MN组抗PLA2R抗体水平[79.80(21.70,206.70)RU/mL]高于对照组[1.54(1.36,1.74)RU/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8.47,P<0.01)。<40岁、40~60岁、>60岁抗PLA2R抗体水平分别为40.9(21.4,84.9)RU/mL、73.2(5.1,202.5)RU/mL、171.6(40.9,460.2)RU/mL,抗PLA2R抗体水平随年龄升高而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H=10.44,P<0.05)。截断值≥20 RU/mL时,抗PLA2R抗体诊断MN的特异度为100.0%,但灵敏度仅78.5%。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最佳截断值为2.16 RU/mL时,灵敏度为92.4%,特异度为95.6%,约登指数为0.880。 高浓度组纳入27例患者,低浓度组纳入52例患者。高浓度组24 h-UTP、ACR、BUN水平明显高于低浓度组,ALB水平明显低于低浓度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Spearman相关分析结果显示,抗PLA2R抗体与24 h-UTP、ACR、BUN呈正相关(r=0.635、0.628、0.240,P<0.05),与ALB呈负相关(r=-0.344,P<0.05)。结论抗PLA2R抗体定量水平对于MN患者具有较好诊断价值,抗PLA2R抗体定量水平与肾损伤标志物存在一定相关性,研究结果为本地区MN的临床诊断治疗提供参考。

    • D-二聚体、25-羟维生素D、乳酸、降钙素原联合检测对脓毒血症患者预后的评估价值

      2024(20):2994-2998.

      摘要 (122) HTML (0) PDF 1.02 M (447)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探讨D-二聚体(D-D)、25-羟维生素D[25(OH)D]、乳酸(LA)、降钙素原(PCT)联合检测对脓毒血症患者预后的评估价值。方法选取2018年1月至2021年3月在邢台市第三医院治疗的116例脓毒血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急性生理与慢性健康状况系统(APACHE Ⅱ)评分将患者分为A、B、C组,比较各组患者D-D、25(OH)D、LA及PCT水平。根据患者28 d生存情况将患者分为生存组与死亡组,比较两组D-D、25(OH)D、LA及PCT水平。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脓毒症患者D-D、25(OH)D、LA及PCT水平与APACHEⅡ评分的相关性。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D-D、25(OH)D、LA、PCT单独及4项指标联合检测对脓毒症患者死亡的预测价值。结果A组27例患者,B组59例患者,C组30例患者,3组D-D、PCT、LA水平比较,均为A组B组>C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生存组纳入73例患者,死亡组纳入43例患者。死亡组D-D、LA、PCT水平与APACHEⅡ评分均高于生存组,25(OH)D水平低于生存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earson相关分析结果显示,D-D、LA、PCT水平与APACHEⅡ评分均呈正相关(r=0.694、0.715、0.668,P<0.05),25(OH)D水平与APACHEⅡ评分呈负相关(r=-0.603,P<0.05)。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D-D、25(OH)D、LA、PCT对脓毒症患者死亡预测的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901、0.891、0.803、0.759,均低于4项指标联合检测的0.952(Z=3.715、3.692、4.039、5.156,P<0.05)。结论D-D、25(OH)D、LA、PCT均对脓毒血症患者28d死亡具有较高的预测价值,且联合检测可提高诊断效能,可通过检测上述指标预测脓毒血症患者预后并指导治疗。

    • 胃癌患者血清miR-125b-5p、miR-144、miR-93表达水平与病理特征及预后的关系

      2024(20):2998-3002.

      摘要 (123) HTML (0) PDF 1.04 M (472)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研究胃癌患者血清微小RNA(miR)-125b-5p、miR-144、miR-93表达水平与病理特征及预后的关系。方法回顾性选取2018年7月至2019年12月西安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胃癌患者作为恶性组(80例),另选取该院同期收治的胃部良性病变患者作为良性组(93例)。统计两组血清miR-125b-5p、miR-144、miR-93表达水平,比较不同病理特征胃癌患者血清miR-125b-5p、miR-144、miR-93表达水平。胃癌患者随访3年,根据患者不同预后情况将其分为死亡组和存活组,比较死亡组和存活组血清miR-125b-5p、miR-144、miR-93表达水平。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血清miR-125b-5p、miR-144、miR-93表达水平单独及三者联合检测对胃癌患者预后的预测价值。结果恶性组血清miR-125b-5p、miR-93表达水平均高于良性组,血清miR-144表达水平低于良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TNM分期、分化程度、淋巴结转移情况、腹膜种植转移情况患者miR-125b-5p表达水平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肿瘤最大径、TNM分期、分化程度及淋巴结转移情况、腹膜种植转移情况、脉管浸润患者血清miR-144、miR-93表达水平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死亡组纳入33例患者,存活组纳入47例患者。死亡组血清miR-125b-5p、miR-93表达水平均高于存活组,miR-144表达水平低于存活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血清miR-125b-5p、miR-144、miR-93单独检测预测胃癌患者预后的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737、0.757、0.738,均低于三者联合检测的0.887(Z=2.123、2.362、2.308,P<0.05)。结论胃癌患者、胃部良性病变患者及不同病理特征、不同预后胃癌患者血清miR-125b-5p、miR-144、miR-93表达水平存在明显差异,血清miR-125b-5p、miR-144、miR-93联合对胃癌患者预后具有较好的预测价值,有望成为预测胃癌患者预后的标志物。

    • miR-30a-5p、SOCS-3在复发性口腔溃疡患儿血清中的表达及其对再复发的预测价值

      2024(20):3003-3008.

      摘要 (56) HTML (0) PDF 1.04 M (444)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探讨微小RNA(miR)-30a-5p与细胞因子信号转导抑制因子-3(SOCS-3)在复发性口腔溃疡(ROU)患儿血清中的表达水平及其对再复发的预测价值。方法选取2020年1月至2022年3月石家庄市第二医院收治的610例ROU患儿作为研究组,同时期在该院进行体检的610例健康儿童为对照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血清SOCS-3表达水平,采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检测血清miR-30a-5p表达水平。研究组患儿痊愈后进行1年随访,根据其是否复发分为复发组与未复发组。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ROU患儿再复发的影响因素。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血清SOCS-3与miR-30a-5p单独及二者联合检测对ROU患儿复发的预测价值。结果与对照组比较,研究组血清SOCS-3表达水平降低,miR-30a-5p表达水平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ROU患儿随访1年无病例脱落,复发组纳入120例患儿,未复发组纳入490例患儿。复发组有ROU家族史、饮食类型偏荤、牙刷刷毛偏硬、合并消化系统疾病比例及病程、血清TNF-α、IL-2水平均高于未复发组,每天刷牙次数≥2次、每天睡眠时间≥8 h比例及血清SOCS-3表达水平均低于未复发组,miR-30a-5p表达水平高于未复发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性别、年龄、每次刷牙时间、学习压力情况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饮食类型偏荤、牙刷刷毛偏硬、合并消化系统疾病、血清TNF-α、IL-2水平升高、miR-30a-5p表达水平升高均是ROU患儿再复发的危险因素(P<0.05),每天刷牙次数≥2次、每天睡眠时间≥8 h、血清SOCS-3表达水平升高均为ROU患儿再复发的保护因素(P<0.05)。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血清SOCS-3、miR-30a-5p表达水平单独及联合预测ROU患儿再复发的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827、0.805、0.900,二者联合预测的AUC高于二者单独预测的AUC(Z=2.067、2.520,P<0.05)。结论ROU患儿血清SOCS-3表达水平降低、miR-30a-5p表达水平升高,且再复发患儿血清SOCS-3表达水平更低,miR-30a-5p表达水平更高,二者均对ROU患儿再复发具有预测效能,且联合预测效果更好。

    • 血清骨形态发生蛋白10、脂蛋白相关磷脂酶A2、糖化血红蛋白水平与心房颤动合并缺血性脑卒中的相关性

      2024(20):3008-3012.

      摘要 (71) HTML (0) PDF 1.03 M (450)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探讨血清骨形态发生蛋白10(BMP10)、脂蛋白相关磷脂酶A2(Lp-PLA2)、糖化血红蛋白(HbA1c)水平与非瓣膜性心房颤动(NVAF)合并缺血性脑卒中(AIS)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9年6月至2023年5月该院收治的320例NVAF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是否合并AIS将患者分为房颤组(240例)和合并AIS组(80例)。另选取同期在该院进行体检的300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血清BMP10、Lp-PLA2、HbA1c与房颤卒中风险评分(CHA2DS2-VASc评分)的相关性。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血清BMP10、Lp-PLA2、HbA1c单独及三者联合检测对NVAF患者合并AIS的诊断价值。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NVAF患者合并AIS的危险因素。结果对照组、房颤组、合并AIS组血清BMP10、Lp-PLA2、HbA1c水平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房颤组、合并AIS组患者血清BMP10、Lp-PLA2、HbA1c水平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合并AIS组患者血清BMP10、Lp-PLA2、HbA1c水平均高于房颤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合并AIS组血清左心室射血分数低于房颤组,CHA2DS2-VASc评分均高于房颤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earson相关分析结果显示,血清BMP10、Lp-PLA2、HbA1c水平与CHA2DS2-VASc评分均呈正相关(r=0.431、0.509、0.508,P<0.001)。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血清BMP10、Lp-PLA2、HbA1c单独检测预测NVAF患者合并AIS的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781、0.741、0.786,均低于三者联合预测的0.899(Z=3.172、4.156、3.104,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BMP10>3.29 ng/mL、Lp-PLA2>12.07 ng/mL、HbA1c>26.14 ng/mL均是NVAF合并AIS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血清BMP10、Lp-PLA2,HbA1c水平升高与NVAF合并AIS关系密切,可能成为评估NVAF合并AIS的标志物。

    • 2型糖尿病患者血清VASH-1、TIMP-1水平与视网膜病变的关系

      2024(20):3013-3016.

      摘要 (52) HTML (0) PDF 1018.95 K (427)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T2DM)患者血清血管生成抑制蛋白-1(VASH-1)、金属蛋白酶组织抑制物1(TIMP-1)与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关系。方法选取2020年1月至2021年1月陕西省商洛眼科医院收治的79例T2DM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眼底荧光血管造影结果将患者分为无视网膜病变组、视网膜病变组。另选取40例同期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血清VASH-1、TIMP-1水平。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估血清VASH-1、TIMP-1水平对T2DM患者发生视网膜病变的预测价值。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T2DM患者发生视网膜病变的危险因素。结果无视网膜病变组纳入45例患者、视网膜病变组纳入34例患者。无视网膜病变组与视网膜病变组FPG、2 h PG、HbA1c、UACR水平均高于对照组,且视网膜病变组均高于无视网膜病变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视网膜病变组T2DM病程长于无视网膜病变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无视网膜病变组与视网膜病变组血清VASH-1水平均高于对照组,TIMP-1水平均低于对照组,且视网膜病变组血清VASH-1水平高于无视网膜病变组,视网膜病变组血清TIMP-1水平低于无视网膜病变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血清VASH-1、TIMP-1预测T2DM患者发生视网膜病变的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807、0.847。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病程长、血清VASH-1高水平、TIMP-1低水平为T2DM患者发生视网膜病变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发生视网膜病变的T2DM患者血清VASH-1水平升高、TIMP-1水平降低。血清VASH-1、TIMP-1为T2DM患者发生视网膜病变的影响因素,二者有望作为临床诊治T2DM患者发生视网膜病变的生物标志物。

    • 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开颅夹闭术后血清KLF5 mRNA和lncRNA NEAT1表达及其与认知功能的相关性研究

      2024(20):3017-3022.

      摘要 (47) HTML (0) PDF 1.06 M (453)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探讨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开颅夹闭术后血清Kruppel样因子5(KLF5)微小RNA(mRNA)和长链非编码RNA核富含丰富的转录本1(lncRNA NEAT1)表达与认知功能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21年2月至2022年4月在该院进行开颅夹闭术的110例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术后根据认知功能的评分分为认知功能正常(≥26分,对照组)和认知功能障碍(<26分,研究组)。采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检测血清KLF5 mRNA和lncRNA NEAT1水平;采用简易精神状态量表(MMSE)和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CA)评分评定患者的认知功能水平;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血清KLF5 mRNA与lncRNA NEAT1的相关性及二者与认知功能障碍的相关性;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认知功能障碍的影响因素;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血清KLF5 mRNA和lncRNA NEAT1水平单独及二者联合对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认知功能障碍的诊断价值。结果对照组纳入67例患者,研究组纳入43例患者。术后早期研究组血清KLF5 mRNA和lncRNA NEAT1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且术后早期血清KLF5 mRNA和lncRNA NEAT1水平均显著高于术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MMSE和MoCA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earson相关分析结果显示,血清KLF5 mRNA和lncRNA NEAT1水平呈正相关(P<0.05),且二者均与MMSE和MoCA评分均呈负相关(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KLF5 mRNA、lncRNA NEAT1高表达均为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认知功能障碍的危险因素(P<0.05)。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KLF5 mRNA诊断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认知功能障碍的曲线下面积(AUC)为0.814,lncRNA NEAT1诊断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认知功能障碍的AUC为0.872,二者联合诊断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认知功能障碍的AUC为0.950,二者联合诊断优于KLF5和lncRNA NEAT1各自单独诊断(Z联合vs. KLF5mRNA=2.547、Z联合vs. lncRNA NEAT1=3.268,P<0.05)。结论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开颅夹闭术后血清KLF5 mRNA和lncRNA NEAT1表达升高与认知功能障碍有关,二者联合检测可以更好地预测认知功能障碍的发生。

    • 角膜塑形镜联合低浓度阿托品对低中度近视青少年患者屈光度、眼轴长度及泪膜功能的影响

      2024(20):3022-3025.

      摘要 (61) HTML (0) PDF 1.01 M (442)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探讨角膜塑形镜(OK镜)联合低浓度阿托品对低中度近视青少年患者的屈光度、眼轴长度(AL)以及泪膜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22年1-12月秦皇岛市第一医院眼科收治的100例低中度近视青少年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所有患者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50例。对照组给予角膜塑形镜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低浓度阿托品眼药水。比较两组屈光度和AL、泪膜功能、瞳孔直径及调节力、眼部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前两组屈光度和AL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屈光度大于对照组、AL短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泪膜脂质层厚度(LLT)、泪膜破裂时间(BUT)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LLT、BUT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瞳孔直径和调节力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瞳孔直径大于对照组,调节力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与对照组不良反应总发生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角膜塑形镜联合低浓度阿托品可以有效地控制低中度近视青少年患者屈光度和眼轴的增长,泪膜功能和调节力略下降、眼部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无明显增加。

    • 承气汤在重症胰腺炎合并肺损伤患者中的应用效果

      2024(20):3026-3032.

      摘要 (65) HTML (0) PDF 1.07 M (441)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分析承气汤在重症胰腺炎(SAP)合并肺损伤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2年9月至2023年9月山东省日照市人民医院、山东省日照市中医医院收治的120例SAP合并肺损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6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承气汤治疗。比较两组预后指标、血气指标[动脉血氧分压(PaO2)、SpO2、氧合指数(PaO2/FiO2)]、炎症反应指标[C反应蛋白(CRP)、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水平、肺水肿程度[血管外肺水指数(EVLWI)及肺通透性指数(PVPI)]。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 2=4.910,P=0.027)。观察组机械通气、入住ICU及AMS恢复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28 d病死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重复测量方差分析结果显示,两组治疗期间PaO2、PaO2/FiO2均存在时间、组间、交互效应(P<0.05)。单因素重复测量方差分析结果显示,观察组PaO2水平为治疗后7 d>治疗后5 d>治疗后1 d>治疗前,且任意两时间点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PaO2水平为治疗后7 d>治疗后5 d>治疗后1 d>治疗前,且任意两时间点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PaO2/FiO2值为治疗后7 d>治疗后5 d>治疗后1 d>治疗前,且任意两时间点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PaO2/FiO2值为治疗后7 d>治疗后5 d>治疗后1 d>治疗前,且任意两时间点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变量方差分析结果显示,观察组治疗后1、5、7 d PaO2、PaO2/FiO2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重复测量方差分析结果显示,两组治疗期间CRP、TNF-α、IL-6均存在时间、组间、交互效应(P<0.05)。单因素重复测量方差分析结果显示,观察组CRP水平为治疗后7 d<治疗后5 d<治疗后1 d<治疗前,且任意两时间点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CRP水平为治疗后7 d<治疗后5 d<治疗后1 d<治疗前,且任意两时间点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TNF-α水平为治疗后7 d<治疗后5 d<治疗后1 d<治疗前,且任意两时间点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TNF-α水平为治疗后7 d<治疗后5 d<治疗后1 d<治疗前,且任意两时间点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IL-6水平为治疗后7 d<治疗后5 d<治疗后1 d<治疗前,且任意两时间点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IL-6水平为治疗后7 d<治疗后5 d<治疗后1 d<治疗前,且任意两时间点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变量方差分析结果显示,观察组治疗后1、5、7 d CRP、TNF-α、IL-6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重复测量方差分析结果显示,两组治疗期间EVLWI存在时间、组间、交互效应(P<0.05)。单因素重复测量方差分析结果显示,观察组EVLWI为治疗后7 d<治疗后5 d<治疗后1 d<治疗前,且任意两时间点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EVLWI为治疗后7 d<治疗后5 d<治疗后1 d<治疗前,且任意两时间点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变量方差分析结果显示,观察组治疗后1、5、7 d EVLWI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承气汤治疗SAP合并肺损伤的效果较好,可改善患者血气指标,降低炎症反应及肺水肿程度,促进患者病情好转。

    • 基于MAPK/ERK信号通路探讨孟鲁司特通过自噬改善哮喘模型小鼠肺损伤的机制

      2024(20):3033-3038.

      摘要 (58) HTML (0) PDF 1.05 M (444)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探究孟鲁司特是否可改善哮喘小鼠肺损伤,并基于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MAPK)/细胞外信号调节蛋白激酶(ERK)信号通路介导的自噬探究其改善肺损伤的机制。方法选取60只无特定病原体(SPF)级BALB/c小鼠:对照组、哮喘组、孟鲁司特组及司美替尼(Selumetinib)组,每组15只。肺功能仪检测小鼠第0.15 秒用力呼气容积(FEV0.15)、最高呼气流速(PEF)。苏木素-伊红(HE)染色检测小鼠肺组织病理学形态。Masson染色检测肺组织平滑肌增生与胶原沉积水平。Western blotting检测肺组织中MAPK、ERK、Beclin1及微管相关蛋白轻链3(LC3Ⅱ)蛋白水平。免疫组织化学检测肺组织中MAPK、ERK蛋白水平。结果与对照组比较,哮喘组小鼠FEV0.15、PEF均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哮喘组比较,孟鲁司特组FEV0.15、PEF均增加,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HE染色结果显示,哮喘组小鼠可见支气管壁增厚、炎性浸润显著等病理学形态损伤;孟鲁司特组可见肺组织病理学形态损伤改善。Masson染色结果显示,哮喘组小鼠支气管平滑肌增厚,且其周围可见胶原大量沉积;孟鲁司特组小鼠支气管平滑肌增生减轻,周围胶原沉积减少。Western blooting检测结果显示,与对照组比较,哮喘组小鼠肺组织中MAPK、ERK、Beclin1、LC3Ⅱ表达水平增加,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哮喘组比较,孟鲁司特组小鼠肺组织中MAPK、ERK、Beclin1、LC3Ⅱ表达水平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与对照组比较,哮喘组小鼠FEV0.15、PEF降低,MAPK、ERK、Beclin1、LC3Ⅱ蛋白表达水平均增加,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哮喘组比较,Selumetinib组FEV0.15、PEF均增加,MAPK、ERK、Beclin1、LC3Ⅱ蛋白表达水平均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孟鲁司特可改善哮喘小鼠肺损伤,其机制可能与MAPK/ERK信号通路介导的自噬相关。

    • 枸橼酸钠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chemerin2介导的炎症反应和血管内皮细胞损伤的影响

      2024(20):3038-3043.

      摘要 (47) HTML (0) PDF 3.49 M (472)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探讨枸橼酸钠对维持性血液透析(MHD)患者视黄酸受体反应蛋白2(chemerin2)介导的炎症反应和血管内皮细胞损伤的影响。方法选取2021年5月至2023年5月在该院进行MHD的98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98例患者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49例。对照组采用低分子肝素全身抗凝,观察组采用枸橼酸钠体外局部抗凝。比较两组研究前后血清C-反应蛋白(CRP)、白细胞介素(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内皮素-1(ET-1)、一氧化氮(NO)、chemerin2、趋化因子样受体1(CMKLR1)、G-蛋白偶联受体1(GPR1)、趋化因子C-C基元受体样蛋白2(CCRL2)水平。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chemerin2水平与炎症因子及血管内皮损伤指标水平的相关性及炎症因子及血管损伤指标水平与CMKLR1、GPR1、CCRL2水平的相关性。结果研究前两组各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后两组CRP、IL-6、TNF-α、ET-1、chemerin2水平均高于研究前,NO水平均低于研究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后观察组CRP、TNF-α、IL-6、ET-1均低于对照组,NO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earson相关分析结果显示,对照组研究前后chemerin2水平与CRP、IL-6、TNF-α、ET-1水平均呈正相关(P<0.05),与NO水平呈负相关(P<0.05)。观察组研究前chemerin2水平与CRP、IL-6、TNF-α、ET-1水平呈正相关(P<0.05),与NO水平呈负相关(P<0.05),研究后chemerin2水平与CRP、IL-6、TNF-α、ET-1及NO水平均无相关性(P>0.05)。研究后对照组CMKLR1、GPR1、CCRL2水平均高于研究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后观察组GPR1、CCRL2水平均高于研究前,CMKLR1水平低于研究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后观察组CMKLR1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earson相关分析结果显示,对照组CMKLR1、GPR1、CCRL2水平研究前后与CRP、IL-6、TNF-α、ET-1水平均呈正相关(P<0.05),与NO水平均呈负相关(P<0.05)。观察组研究前CMKLR1、GPR1、CCRL2水平与CRP、IL-6、TNF-α、ET-1水平均呈正相关(P<0.05),与NO水平呈负相关(P<0.05)。观察组研究后CMKLR1水平与CRP、IL-6、ET-1水平均呈正相关(P<0.05),与TNF-α、NO水平呈负相关(P<0.05),GPR1、CCRL2水平与CRP、IL-6、TNF-α、ET-1水平均呈正相关(P<0.05),与NO水平呈负相关(P<0.05)。结论枸橼酸钠可以降低血液透析所造成的MHD患者的体内炎症反应及血管内皮损伤,其机制可能是枸橼酸钠降低CMKLR1的表达而抑制chemerin2/CMKLR1轴效应而发挥作用。

    • 支气管扩张伴感染患者病原菌分布及血清CRP、HBP水平变化

      2024(20):3044-3047.

      摘要 (127) HTML (0) PDF 3.10 M (444)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探究支气管扩张伴感染患者病原菌分布及血清C反应蛋白(CRP)、肝素结合蛋白(HBP)水平变化。方法选取2022年12月至2023年9月该院收治的支气管扩张患者286例,根据支气管扩张病情严重程度指数分为轻度组(96例)、中度组(100例)和重度组(90例)。按照是否合并感染分为感染组(120例)和非感染组(166例)。采用免疫荧光分析仪检测CRP水平;采用全自动快速免疫分析仪检测HBP水平。收集感染组所有患者的痰标本,采用德国西门子全自动微生物鉴定及药敏分析仪进行病原菌检测和鉴定。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血清CRP、HBP水平对支气管扩张伴感染的诊断价值。结果中度组和重度组血清CRP、HBP水平均高于轻度组,重度组血清CRP、HBP水平均高于中度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120例支气管扩张伴感染患者中共检出病原菌83株,分离率为69.17%。83株病原菌中,革兰阴性菌68株(81.93%),其中铜绿假单胞菌35株(42.17%),肺炎克雷伯菌13株(15.66%)、大肠埃希菌8株(9.64%)、鲍氏不动杆菌3株(3.61%)、嗜麦芽假单胞菌2株(2.41%),阴沟肠杆菌、奇异变形杆菌、产气肠杆菌、流感嗜血杆菌、产酸克雷伯菌、深红沙雷菌、摩根菌属均为1株(各占1.20%)。83株病原菌中,革兰阳性菌15株(18.07%),其中金黄色葡萄球菌10株(12.05%)。其他病原菌5株(6.02%)。感染组血清CRP、HBP水平均高于非感染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清CRP、HBP水平联合诊断支气管扩张伴感染的曲线下面积(AUC)高于CRP、HBP单独诊断的AUC(Z=4.502,P<0.001;Z=4.004,P<0.001)。结论支气管扩张伴感染患者病原菌分布以革兰阴性菌居多,CRP、HBP在支气管扩张伴感染患者血清中呈高表达状态,二者联合检测能够辅助诊断支气管扩张伴感染的发生。

    • 子痫前期孕妇血清miR-424、miR-31-5p水平与胎儿生长受限的相关性分析

      2024(20):3048-3052.

      摘要 (61) HTML (0) PDF 1.03 M (441)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探究子痫前期孕妇血清微小RNA-424(miR-424)、微小RNA-31-5p(miR-31-5p)水平与胎儿生长受限(FGR)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9年9月至2022年9月该院收治的122例子痫前期孕妇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是否发生FGR分为FGR组(62例)与非FGR组(60例)。采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检测血清miR-424、miR-31-5p的相对表达水平。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子痫前期患者血清miR-424、miR-31-5p表达水平与尿酸、胎儿双顶径、胎儿股骨长度的关系。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血清miR-424、miR-31-5p单独及联合检测对子痫前期孕妇发生FGR的诊断价值。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子痫前期孕妇发生FGR的影响因素。结果FGR组尿酸水平明显高于非FGR组,胎儿双顶径、胎儿股骨长度均明显低于非FGR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FGR组血清miR-424、miR-31-5p表达水平均明显高于非FGR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earson相关分析结果显示,子痫前期患者血清miR-424、miR-31-5p表达水平与尿酸水平均呈正相关(P<0.05),与胎儿双顶径、胎儿股骨长度均呈负相关(P<0.05)。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血清miR-424、miR-31-5p联合诊断FGR的曲线下面积(AUC)高于各指标单独诊断的AUC(ZmiR-424 vs.miR-424+miR-31-5p=2.500,P=0.012;ZmiR-31-5p vs.miR-424+miR-31-5p=3.521,P<0.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血清miR-424高表达、miR-31-5p高表达是子痫前期孕妇发生FGR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子痫前期发生FGR孕妇血清miR-424、miR-31-5p表达水平明显升高,二者联合诊断FGR发生的效能较单一指标高。

    • 生物标志物联合大蜡螟感染模型在鉴别临床高毒力肺炎克雷伯菌中的应用

      2024(20):3053-3058.

      摘要 (254) HTML (0) PDF 1.05 M (466)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探讨生物标志物检测联合大蜡螟感染模型准确鉴别临床高毒力肺炎克雷伯菌(hvKP)的应用价值。方法非重复收集2020年1月至2021年12月徐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分离自重症监护室患者的肺炎克雷伯菌,经拉丝实验和毒力基因检测鉴定出生物标志物阳性的肺炎克雷伯菌,并进行荚膜血清分型和多位点序列分型。使用标准菌株ATCC700603、ATCC43816建立大蜡螟感染模型,将临床分离的肺炎克雷伯菌分别制作4个不同浓度的菌液进行大蜡螟感染试验,每12小时记录死亡情况,绘制生存曲线并计算72 h 50%致死量(LD50)。结果共收集15株hvKP,检出3种血清型,分别为K1 ST23型(13.3%,2/15)、K64 ST11型(60.0%,9/15)、 K112 ST15型(26.7%,4/15)。K1和K64型的菌株均含有rmpA、rmpA2、iucA和iroN 4个毒力基因,而K112型的4株均只含有rmpA2和iucA 2个毒力基因。K64 ST11型和K112 ST15型菌株均对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耐药。大蜡螟能够区分出高毒力和低毒力肺炎克雷伯菌,当菌液浓度分别为1×10 5 CFU/mL、1×10 6 CFU/mL、1×10 7 CFU/mL、1×10 8 CFU/mL时,ATCC700603和ATCC43816对应浓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 1、0.002 3、0.024 5、0.042 8)。未做任何处理的空白对照和注射了磷酸盐缓冲液的大蜡螟均存活,随着菌液浓度的升高,大蜡螟的病死率也随之升高。与高毒力标准菌株ATCC43816相同,K1、K64、K112型临床菌株均表现出高致死率,当菌液浓度在1×10 7~1×10 8 CFU/mL时,所有大蜡螟在48 h内死亡。1×10 6 CFU/mL的菌液可区分出hvKP和cKP,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ATCC700603、ATCC43816、K1型、K64型、K112型和cKP在72 h的LD50分别为5.2×10 6 CFU/mL、6.8×10 4 CFU/mL、1.0×10 4 CFU/mL、1.0×10 4 CFU/mL、3.1×10 4 CFU/mL、1.6×10 6 CFU/mL,对应的Log10LD50分别为6.718、4.834、3.987、3.987、4.504、6.212,临床分离的K1型、K64型、K112型肺炎克雷伯菌均可被定为高毒力菌株。结论生物标志物联合大蜡螟感染模型,可以准确实现临床经典肺炎克雷伯菌和高毒力肺炎克雷伯菌的鉴别。

    • 锥体束CT联合MMP-2对义齿修复患者颞下颌关节骨关节病的诊断价值

      2024(20):3059-3063.

      摘要 (80) HTML (0) PDF 1.03 M (462)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分析锥体束CT联合颞下颌关节滑液中基质金属蛋白酶2(MMP-2)水平检测对义齿修复患者颞下颌关节骨关节病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19年2月至2021年2月在该院经固定义齿修复后出现颞下颌关节骨关节病的患者51例作为研究组。另选取同期55例固定义齿修复后无颞下颌关节骨关节病者作为对照组。对两组研究对象颞下颌关节进行锥体束CT检测,判定锥体束CT检测与临床诊断的一致性,并测定研究对象髁突高;收集研究对象颞下颌关节滑液检测MMP-2水平,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颌关节滑液MMP-2水平对义齿修复后颞下颌关节骨关节病的诊断价值;分析锥体束CT、MMP-2联合检测诊断义齿修复后颞下颌关节骨关节病与临床诊断的一致性。结果锥形束CT检测出颞下颌关节骨关节病者53例,未患颞下颌关节骨关节病者53例,其中假阳性11例,假阴性9例。锥形束CT检测与诊断一致性较好(Kappa=0.623,P<0.05)。与对照组比较,研究组颞下颌关节髁突高降低[(13.26±2.35)μg/L vs.(16.33±2.87)μ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比较,研究组颞下颌关节滑液中MMP-2水平升高[(38.57±6.22)μg/L vs.(21.53±4.03)μ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颞下颌关节滑液MMP-2水平诊断颞下颌关节骨关节病的曲线下面积为0.791,灵敏度为74.5%,特异度为78.2%,最佳截断值为29.073 μg/L。颞下颌关节滑液MMP-2水平诊断颞下颌关节骨关节病50例,未发生颞下颌关节骨关节病56例,与临床诊断一致性较好(Kappa=0.527,P<0.05),诊断灵敏度、特异度分别为74.5%、78.2%。二者联合检测义齿修复患者发生颞下颌关节骨关节病63例,未发生颞下颌关节骨关节43病例,与临床诊断一致性较好(Kappa=0.738,P<0.05),诊断灵敏度、特异度分别为98.0%、76.4%。与锥体束CT、MMP-2相比,联合检测诊断灵敏度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义齿修复后发生颞下颌关节骨关节病患者颞下颌关节滑液MMP-2水平升高,锥体束CT联合颞下颌关节滑液中MMP-2水平检测对义齿修复患者颞下颌关节骨关节病的诊断与临床诊断具有较高一致性。

    • 强直性脊柱炎患者血清PGLYRP-1、PTX3水平及其与炎症水平、骨密度的相关性

      2024(20):3063-3067.

      摘要 (66) HTML (0) PDF 4.89 M (464)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探讨血清肽聚糖识别蛋白1(PGLYRP-1)、正五聚蛋白3(PTX3)水平及其与强直性脊柱炎(AS)患者炎症水平、骨密度(BMD)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21年1月至2023年1月该院收治的68例AS患者作为AS组,另选取同期健康体检者68例作为非AS组。检测所有研究对象血清PGLYRP-1、PTX3水平。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AS患者血清PGLYRP-1、PTX3水平与炎症相关因子水平及不同部位处BMD的相关性。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PGLYRP-1、PTX3对AS发生的影响。结果AS组与非AS组工作状况、身高、身体质量指数、体质量、婚姻状况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AS组红细胞沉降率、巴氏强直性脊柱炎疾病活动性指数评分、巴氏强直性脊柱炎功能指数评分均明显高于非AS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AS组PGLYRP-1、PTX3水平均高于非AS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AS组IL-1β、IL-6、IL-17、IL-18、TNF-α、CRP水平均高于非AS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AS组腰椎、股骨颈、华氏三角、股骨粗隆处的BMD显著低于非AS组(P<0.05)。 AS患者血清PGLYRP-1、PTX3水平与IL-1β、IL-6、IL-17、IL-18、TNF-α、CRP水平均呈正相关(P<0.05)。AS患者血清PGLYRP-1、PTX3水平与腰椎、股骨颈、华氏三角、股骨粗隆处BMD均呈负相关(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PGLYRP-1、PTX3水平升高均是AS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AS患者血清PGLYRP-1、PTX3表达水平较高,与炎症因子水平的上升有关,且与患者不同部位BMD呈负相关,可能成为AS病情监测的有效标志物。

    • miR-154、miR-22与膀胱癌患者病理特征关系及预测TURBT后复发价值

      2024(20):3068-3073.

      摘要 (82) HTML (0) PDF 1.05 M (421)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探讨微小RNA-154(miR-154)、微小RNA-22(miR-22)与膀胱癌患者病理特征关系及预测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TURBT)后复发价值。方法选取2019年1月至2022年12月华北理工大学附属医院收治的150例膀胱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统计癌组织和癌旁组织、不同病理特征患者miR-154、miR-22表达水平,采用Spearman相关分析不同病理特征与miR-154、miR-22表达水平的相关性。根据患者TURBT后复发情况将其分为复发组和未复发组,比较两组miR-154、miR-22表达水平。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 miR-154、miR-22预测TURBT后复发的效能。采用卡普兰-迈耶生存曲线(K-M)进行不同miR-154、miR-22表达水平患者生存状况分析。结果膀胱癌患者癌组织miR-154、miR-22表达水平均低于癌旁组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临床分期、分化程度、淋巴结转移膀胱癌患者miR-154、miR-22表达水平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Spearman相关分析结果显示,临床分期、淋巴结转移与miR-154、miR-22均呈负相关(P<0.05),分化程度与miR-154、miR-22呈正相关(P<0.05)。150例膀胱癌患者TURBT后共有15例失访,32例复发,103例未复发,分别纳入复发组和未复发组。复发组miR-154、miR-22表达水平均低于未复发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miR-154、miR-22预测TURBT后复发的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823、0.817,当最佳截断值为0.44、0.71时,灵敏度为78.12%、87.50%,特异度为75.73%、63.11%。miR-154、miR-22联合预测TURBT后复发的AUC为0.854,灵敏度及特异度分别为90.62%、92.23%。150例膀胱癌患者TURBT后共有15例失访,124例生存,11例死亡。根据ROC曲线中miR-154、miR-22最佳截断值为界限,≤最佳截断值为低表达,>最佳截断值为高表达。K-M曲线分析结果显示,miR-154、miR-22低表达患者生存率分别为88.16%(67/76)、88.00%(66/75),低于miR-154、miR-22高表达患者的98.31%(58/59)、98.33%(59/6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 2=55.821、55.960,P<0.001)。结论膀胱癌患者癌组织miR-154、miR-22水平与淋巴结转移、临床分期、分化程度密切相关,二者联合检测有助于提高TURBT后复发预测效能,指导临床诊治,改善预后。

    • 痰涂片镜检、基因芯片技术及GeneXpert MTB/RIF对疑似肺结核患者的检测效能分析

      2024(20):3074-3078.

      摘要 (91) HTML (0) PDF 1.03 M (443)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分析痰涂片镜检、基因芯片及多色巢式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GeneXpert MTB/RIF)对疑似肺结核患者的检测效能。方法选取2017年1月至2022年12月该院收治的疑似肺结核患者97例作为研究对象,均实施痰涂片镜检、基因芯片、GeneXpert MTB/RIF及痰液罗氏培养检查。以痰液罗氏培养结果为金标准,探究不同检测方式及联合检测对疑似肺结核的诊断效能,采用Kappa值检验与金标准诊断结果的一致性。结果痰液罗氏培养检测结果显示,97例疑似肺结核患者阳性55例,阴性42例,阳性检出率为56.70%(55/97)。痰液罗氏培养检出非结核分枝杆菌18株,包括鸟分枝杆菌4株,胞内分枝杆菌9株,偶发分枝杆菌1株,堪萨斯分枝杆菌3株,海分枝杆菌1株。痰涂片镜检检出阳性34例,真阳性29例,阳性检出率为35.05%(34/97),基因芯片检出阳性41例,真阳性37例,阳性检出率为42.27%(41/97);GeneXpert MTB/RIF检出阳性44例,真阳性37例,阳性检出率为45.36%(44/97)。基因芯片、GeneXpert MTB/RIF灵敏度、准确率高于痰涂片镜检,基因芯片与GeneXpert MTB/RIF敏感度一致,但基因芯片特异度高于GeneXpert MTB/RIF。非结核分枝杆菌中,痰涂片镜检检出鸟分枝杆菌1株、胞内分枝杆菌2株,基因芯片检出胞内分枝杆菌1株,GeneXpert MTB/RIF检出鸟分枝杆菌1株。痰涂片镜检、基因芯片、GeneXpert MTB/RIF三项联合检出阳性55例,真阳性53例,三项联合检测灵敏度为96.36%(53/55)、特异度为95.24%(40/42)、准确率为95.88%(93/97),均高于单一方法检测的灵敏度与准确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痰涂片镜检与痰液罗氏培养一致性为68.04%(Kappa=0.59);基因芯片与痰液罗氏培养一致性为77.32%(Kappa=0.70);GeneXpert MTB/RIF与痰液罗氏培养一致性为74.23%(Kappa=0.66);三项联合与痰液罗氏培养一致性为95.88%(Kappa=0.89)。结论较GeneXpert MTB/RIF、痰涂片镜检技术,基因芯片诊断效能及一致性更高,且3种技术联合诊断效能更高,临床可根据需求选择适宜诊断技术。

    • 基于光学相干断层扫描技术分析健康人群和圆锥角膜患者的巩膜形态差异

      2024(20):3079-3083.

      摘要 (177) HTML (0) PDF 1.70 M (451)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使用光学相干断层扫描技术(OCT)扫描并测量健康眼和圆锥角膜眼的巩膜形态,并评估两者之间的差异,以期为巩膜镜的精准验配提供更科学的依据。方法选取2024年3月至2024年5月陆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经OCT检查的63例受试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是否患病,将其分为健康组(42例,80眼)和圆锥角膜组(21例,40眼)。每位受试者都接受眼前节OCT检查,采集角-巩膜地形图,测量并获得角巩膜连接角(CSJA)、巩膜角(SA)、矢高(SH)和巩膜环曲(ST)等角巩膜参数。分别比较不同弦长、不同方位的上述参数之间的差异,同时对两组受试者的这些参数进行比较。结果健康组上方、颞侧、下方、鼻侧CSJA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圆锥角膜组上方、颞侧、下方、鼻侧CSJA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圆锥角膜组鼻侧CSJA小于健康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健康组10.0 mm弦长处鼻上方SA最大,颞下方最小,12.8 mm、14.0 mm、15.0 mm弦长处SA均是颞侧最大,鼻上方最小。圆锥角膜组10.0 mm弦长处鼻上方SA最大,颞侧最小;12.8 mm弦长处颞侧SA最大,鼻上方最小;14.0 mm和15.0 mm弦长处颞下方SA最大,鼻侧最小。圆锥角膜组12.8 mm弦长处上方、颞侧、鼻下方,14.0 mm弦长处鼻上方、下方、鼻下方,15.0 mm弦长处鼻上方SA均大于健康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10.0、12.8、14.0、15.0 mm弦长处水平方向和垂直方向SH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圆锥角膜组10.0、12.8、14.0、15.0 mm弦长处SH均高于健康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圆锥角膜组10.0、12.8、14.0、15.0 mm弦长处ST均大于健康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巩膜整体是不规则的,尤其是水平方向极不对称,并且随着弦长增加,这种不规则程度越大。相较于健康眼,圆锥角膜眼呈现出更加不规则的形态。

    • 腹腔镜远端胃癌根治术中非离断Roux-en-Y吻合治疗胃癌的临床疗效及其对血清肿瘤因子水平的临床疗效

      2024(20):3084-3088.

      摘要 (50) HTML (0) PDF 1.03 M (432)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探讨腹腔镜远端胃癌根治术中非离断Roux-en-Y吻合治疗胃癌的临床疗效及其对血清肿瘤因子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2020年1月至2023年3月该院收治的120例胃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A组和治疗B组,每组60例。治疗A组进行腹腔镜远端胃癌根治术Bill-rothⅡ+Braun吻合治疗,治疗B组进行腹腔镜远端胃癌根治术非离断Roux-en-Y吻合治疗。观察并比较两组干预后的术中及术后情况、并发症发生情况、术后1年胃镜检查情况、术后生活质量、血清肿瘤标志物[癌胚抗原(CEA)、细胞角蛋白19片段(CYFRA21-1)及糖类抗原125(CA125)]及炎症因子水平[白细胞介素6(IL-6)、C-反应蛋白(CRP)水平及白细胞计数(WBC)]。结果两组手术时长、术中出血量、术后排气时长、胃管留置时长、进流食时长、引流管留置时长、术后住院时长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总健康状况、功能领域、症状领域生活质量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治疗A组出现食物潴留18例,残胃炎17例,胆汁反流1例,总发生率为60.00%(36/60);治疗B组出现食物潴留5例,残胃炎4例,胆汁反流0例,总发生率为15.00%(9/60)。两组术后1年胃镜检查情况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 2=25.92,P<0.05)。两组术后CEA、CYFRA21-1及CA125水平均低于术前,且治疗B组CEA、CYFRA21-1及CA125水平均低于治疗A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IL-6、CRP水平及WBC均高于术前,且治疗B组IL-6、CRP水平及WBC均低于治疗A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纳入患者在治疗后均无严重不良并发症。治疗A组出现腹腔感染1例,腹腔出血2例,吻合口狭窄1例,十二指肠残端漏3例,其不良并发症的总发生率为11.67%(7/60);治疗B组出现腹腔感染3例,腹腔出血0例,吻合口狭窄1例,十二指肠残端漏1例,其不良并发症的总发生率为8.33%(5/60)。两组并发症总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 2=0.100,P>0.05)。结论腹腔镜远端胃癌根治术非离断Roux-en-Y吻合治疗胃癌患者的临床疗效更为显著,可有效改善患者的血清肿瘤标志物水平,可减轻炎症因子水平,降低不良并发症发生率,值得推广。

    • >临床研究
    • 新疆地区新诊断2型糖尿病患者胰岛素注射及血糖监测恐惧现状及影响因素分析

      2024(20):3089-3093.

      摘要 (86) HTML (0) PDF 1.04 M (440)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调查新疆地区新诊断2型糖尿病(T2DM)患者胰岛素注射及血糖监测恐惧现状,探讨影响因素,为减轻胰岛素注射及血糖监测恐惧和提高胰岛素治疗意愿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选取2022年1月至2023年10月于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喀什地区第一人民医院、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第一人民医院和新疆医科大学第三附属医院就诊的542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糖尿病患者自我注射和自我监测恐惧量表(D-FISQ)调查胰岛素注射及血糖监测恐惧现状。按照是否发生恐惧将患者分为发生恐惧组和未发生恐惧组,比较两组胰岛素治疗意愿。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胰岛素注射及血糖监测恐惧影响因素。结果D-FISQ调查结果显示,D-FISQ总分为[5.00(2.00,17.00)]分,其中246例D-FISQ总分≥6分,即胰岛素注射及血糖监测恐惧发生率为45.4%(246/542)。246例患者纳入发生恐惧组,296例患者纳入未发生恐惧组。发生恐惧组中,196例同意胰岛素治疗,50例拒绝胰岛素治疗,胰岛素治疗意愿为79.7%(196/246);未发生恐惧组中,266例同意胰岛素治疗,30例拒绝胰岛素治疗,胰岛素治疗意愿为89.9%(266/296)。未发生恐惧组新诊断T2DM患者胰岛素治疗意愿高于发生恐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 2=11.088,P=0.001)。两组患者性别、年龄、民族、糖尿病家族史、存在并发症、胰岛素和血糖监测认知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婚姻状况、文化程度、居住地、家庭月收入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女性、年龄<60岁、少数民族、错误胰岛素和血糖监测认知是新诊断T2DM患者发生胰岛素注射及血糖监测恐惧的危险因素,糖尿病家族史和存在并发症是保护因素(P<0.05)。结论新疆地区新诊断T2DM患者具有较高的胰岛素注射及血糖监测恐惧发生率。女性、年龄<60岁、少数民族、错误胰岛素和血糖监测认知是发生恐惧的危险因素,糖尿病家族史和存在并发症是发生恐惧的保护因素。临床上应根据影响因素进行针对性干预,减轻患者的胰岛素注射及血糖监测恐惧。

    • 舌压抗阻训练联合NMES在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中的应用

      2024(20):3093-3099.

      摘要 (186) HTML (0) PDF 1.08 M (446)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探讨舌压抗阻训练联合神经肌肉电刺激(NMES)在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中的应用效果,并分析对功能性经口摄食量表(FOIS)评分、诱发电位、神经营养因子及并发症的影响。方法选取2022年1月至2023年3月就诊于湖南省人民医院/湖南师范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的99例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分为联合组、对照A组、对照B组,每组33例。对照A组采取舌压抗阻训练,对照B组采取NMES,联合组采取舌压抗阻训练联合NMES,干预时间均为4周。观察并比较3组临床疗效、干预前后洼田饮水试验评分、FOIS评分、清蛋白(ALB)、前清蛋白(PA)、转铁蛋白(TRF)、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神经生长因子(NGF)、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水平及并发症情况。结果联合组总有效率(90.91%)高于对照A组(66.67%)、对照B组(69.7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重复测量方差分析结果显示,3组洼田饮水试验、FOIS评分均存在时间、组间、交互效应(P<0.05)。单因素重复测量方差分析结果显示,干预2周、4周后,3组洼田饮水试验评分均低于干预前,FOIS评分均高于干预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变量方差分析结果显示,干预前,3组洼田饮水试验、FOIS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2周、4周后,联合组洼田饮水试验评分均低于对照A组、对照B组,FOIS评分高于对照A组、对照B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重复测量方差分析结果显示,3组血清ALB、PA、TRF水平均存在时间、组间、交互效应(P<0.05)。单因素重复测量方差分析结果显示,干预2周、4周后,3组血清ALB、PA、TRF水平均高于干预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变量方差分析结果显示,干预前,3组血清ALB、PA、TRF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2周、4周后,联合组血清ALB、PA、TRF水平高于对照A组、对照B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重复测量方差分析结果显示,3组血清BDNF、NGF、IGF-1水平均存在时间、组间、交互效应(P<0.05)。单因素重复测量方差分析结果显示,干预4周后,联合组、对照B组血清BDNF、NGF、IGF-1水平均高于干预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变量方差分析结果显示,干预前,3组血清BDNF、NGF、IGF-1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2周、4周后,联合组、对照B组血清BDNF、NGF、IGF-1水平高于对照A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组并发症总发生率(6.06%)低于对照A组(30.30%)、对照B组(27.27%),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舌压抗阻训练联合NMES治疗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效果可靠,可有效调控神经营养因子,促进神经功能修复,从而改善吞咽障碍,增强机体营养状态,且安全性高。

    • >综述
    • 基于CRISPR/Cas的分子诊断技术在病毒检测中的应用

      2024(20):3100-3104.

      摘要 (220) HTML (0) PDF 2.38 M (474) 评论 (0) 收藏

      摘要:2019年,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疫情的爆发对快速、特异、灵敏、简便且廉价的诊断技术提出了迫切需求,分子诊断技术成为备受关注的热点。但目前常用的聚合酶链反应分子诊断技术存在诸多局限性。近年来,新兴的规律间隔成簇短回文重复序列及其相关蛋白(CRISPR/Cas)系统作为新型基因编辑工具为解决上述需求提供了可能。本研究综述了CRISPR/Cas系统的作用机制,并以不同Cas蛋白类型为线索,重点综述了多种CRISPR分子诊断技术及平台的原理及应用,同时关注其在病毒检测领域中的研究进展,并对CRISPR分子诊断技术的发展现状进行了总结。尽管CRISPR分子诊断技术目前处于起步阶段,存在污染、脱靶效应及序列依赖等局限性,该技术在分子诊断领域仍表现出革命性的发展潜力。

编辑部主任:王明丰

创刊:2004年

国际标准刊号:ISSN 1672-9455

国内统一刊号:CN 50-1167/R

国内邮发代号:78-157

  • 浏览排行
  • 引用排行
  • 下载排行
按检索
检索词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