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4年第21卷第24期文章目次
    全 选
    显示方式: |
    • >肿瘤标志物实验室检测专题·论著
    • 超声内镜弹性评分与胃癌肿瘤标志物的关系及其在胃癌中的诊断及病情评估价值

      2024, 21(24):3585-3590.

      摘要 (164) HTML (0) PDF 3.56 M (254)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分析超声内镜(EUS)弹性评分与胃癌肿瘤标志物的关系及鉴别诊断胃部肿瘤良恶性的价值,以期为临床早期诊断、制订治疗方案提供参考。方法选取2020年1月至2022年12月四川省绵阳市中心医院收治的150例胃部肿瘤患者为研究对象,以术后病理诊断结果为“金标准”,分为胃癌组与胃良性肿瘤组,并比较两组术前EUS特征、EUS弹性评分、病灶组织中Ki-67蛋白表达情况、血清胃癌菱形结构域蛋白1(RHBDD1)、胃泌素-17(G-17)水平;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胃癌患者EUS弹性评分与病灶组织中Ki-67蛋白表达水平、血清RHBDD1及G-17水平的相关性;采用Kappa检验分析EUS鉴别诊断胃部肿瘤良恶性、胃癌浸润深度与术后病理诊断的一致性;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EUS弹性评分、Ki-67蛋白、RHBDD1、G-17鉴别诊断胃癌的价值。结果150例患者分为胃癌组86例与胃良性肿瘤组64例。胃癌组EUS弹性评分、病灶组织中Ki-67蛋白表达水平及血清RHBDD1、G-17水平高于胃良性肿瘤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胃癌患者的EUS弹性评分与病灶组织中Ki-67蛋白表达水平及血清RHBDD1、G-17水平均呈正相关(r=0.426、0.389、0.510,P<0.001)。EUS鉴别诊断胃部肿瘤良恶性的灵敏度为94.19%,特异度为95.31%,准确度为94.67%,与术后病理诊断的一致性Kappa值为0.891;术前EUS鉴别诊断胃癌浸润深度与术后病理诊断的一致性Kappa值为0.892,准确度为92.59%。EUS弹性评分、Ki-67蛋白、病灶组织RHBDD1及血清G-17联合鉴别诊断胃癌的AUC为0.925,明显大于各项指标单独鉴别诊断的AUC(P<0.05)。结论EUS对于胃部肿瘤良恶性具有较高鉴别诊断价值,与术后病理诊断具有高度一致性,为临床早期评估肿瘤浸润程度提供参考,以针对性展开后续治疗,改善预后。

    • 血清GP73、GPC3、PIVKA-Ⅱ联合检测对肝细胞癌的诊断价值

      2024, 21(24):3590-3594.

      摘要 (169) HTML (0) PDF 1.46 M (259)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分析血清高尔基体糖蛋白73(GP73)、磷脂酰肌醇蛋白聚糖3(GPC3)、异常凝血酶原(PIVKA-Ⅱ)联合检测对肝细胞癌(HCC)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21年7月至2023年8月福建医科大学附属漳州市医院收治的97例HCC患者作为研究组,另选取同期78例肝硬化患者作为良性对照组,78例体检健康者作为健康对照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血清GPC3水平;采用化学发光法检测血清GP73水平;采用化学发光微粒子免疫检测法检测血清PIVKA-Ⅱ水平。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HCC患者血清GP73、GPC3、PIVKA-Ⅱ水平之间的相关性;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HCC发生的影响因素;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估各项指标对HCC的诊断效能。结果3组有吸烟史、肝癌家族史患者比例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血清GP73、GPC3和PIVKA-Ⅱ水平均高于健康对照组和良性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良性对照组血清GP73、GPC3和PIVKA-Ⅱ水平均高于健康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HCC患者血清GP73水平与GPC3水平呈正相关(r=0.582,P<0.001),血清GP73水平与PIVKA-Ⅱ水平呈正相关(r=0.667,P<0.001),血清GPC3水平与PIVKA-Ⅱ水平呈正相关(r=0.639,P<0.001)。吸烟史、肝癌家族史、GP73、GPC3和PIVKA-Ⅱ均为HCC发生的独立影响因素(P<0.05)。血清GP73、GPC3和PIVKA-Ⅱ单独诊断HCC的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826、0.834、0.849,3项指标联合检测诊断的AUC为0.964,明显大于各项指标单独检测的AUC(Z=4.809、5.050、4.469,P<0.05)。结论血清GP73、GPC3和PIVKA-Ⅱ水平与HCC的发生关系密切,3项指标联合检测能够较好地辅助诊断HCC。

    • NCAPG、LGALS1在非小细胞肺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对患者预后的影响

      2024, 21(24):3595-3600.

      摘要 (124) HTML (0) PDF 4.57 M (228)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探讨非小细胞肺癌(NSCLC)中非SMC缩合蛋白I复合物亚基G(NCAPG)、半乳糖凝集素1 (LGALS1)的表达及对NSCLC患者预后的预测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2月至2020年2月在该院接受手术治疗的92例NSCLC患者临床资料。根据随访情况将NSCLC患者分为死亡组和生存组。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癌组织和癌旁组织中NCAPG、LGALS1表达情况。采用Kaplan-Meier(简称K-M)生存曲线和多因素Cox回归分析NCAPG、LGALS1表达对NSCLC 患者预后的影响。结果癌组织中NCAPG、LGALS1阳性率分别为69.57%(64/92)、67.39%(62/92),明显高于癌旁组织的8.70%(8/92)、6.52%(6/92),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 2=71.556、73.152,P<0.001)。TNM分期ⅢA期、有淋巴结转移的NSCLC患者癌组织中NCAPG、LGALS1阳性率高于TNM分期Ⅰ~Ⅱ期、无淋巴结转移的NSCLC患者癌组织中NCAPG、LGALS1阳性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期间,共死亡患者54例,3年总生存率为41.30%(38/92)。根据随访情况,将NSCLC患者分为死亡组54例,生存组38例。死亡组TNM分期ⅢA期、有淋巴结转移、NCAPG阳性、LGALS1阳性比例明显高于生存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K-M生存曲线分析显示,NCAPG阳性、LGALS1阳性患者3年累积生存率分别低于NCAPG阴性、LGALS1阴性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Log-Rank χ 2=13.480、32.701,P<0.001)。多因素Cox回归分析结果显示,NCAPG阳性、LGALS1阳性是NSCLC患者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NCAPG、LGALS1在NSCLC中阳性率升高,与NSCLC肿瘤TNM分期、淋巴结转移有关,是NSCLC患者死亡的危险因素。

    • >2型糖尿病实验室检测专题·论著
    • 老年2型糖尿病合并骨质疏松患者血清IL-34、LCN2、FGF23水平及临床意义

      2024, 21(24):3601-3604.

      摘要 (105) HTML (0) PDF 1.04 M (232)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探讨血清白细胞介素-34(IL-34)、脂质运载蛋白2(LCN2)、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23(FGF23)在2型糖尿病合并骨质疏松患者中的水平及意义。方法选取2020年6月至2022年7月该院收治的82例老年2型糖尿病合并骨质疏松患者为观察组,另选择同期82例老年2型糖尿病合并骨量减少患者为骨量减少组,82例在该院体检的健康者为对照组。根据骨质疏松严重程度将观察组患者分为轻度骨质疏松组和严重骨质疏松组。检测所有研究对象血清IL-34、LCN2、FGF23水平。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血清IL-34、LCN2、FGF23对2型糖尿病合并骨质疏松的诊断价值。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和骨量减少组血清IL-34、FGF23水平均升高,且观察组高于骨量减少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和骨量减少组LCN2水平均降低,且观察组低于骨量减少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轻度骨质疏松组有48例患者,严重骨质疏松组有34例患者。严重骨质疏松组血清IL-34、FGF23水平均高于轻度骨质疏松组,严重骨质疏松组LCN2水平低于轻度骨质疏松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IL-34、LCN2、FGF23单项及3项指标联合检测诊断2型糖尿病合并骨质疏松的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867、0.796、0.717、0.949。结论血清IL-34、LCN2及FGF23联合检测对2型糖尿病合并骨质疏松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可为临床制订科学治疗方案提供参考依据。

    • LDL-C/Apo B在2型糖尿病并发冠心病中的预测价值及对生存率的影响

      2024, 21(24):3605-3610.

      摘要 (49) HTML (0) PDF 1.67 M (215)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分析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载脂蛋白B(Apo B)(LDL-C/Apo B)对2型糖尿病(T2DM)并发冠心病(CHD)的预测价值及对患者生存率的影响。方法根据纳入、排除标准,选取2017年1月至2018年3月该院收治的332例T2DM患者展开回顾性分析,根据是否并发CHD,将227例T2DM并发CHD患者纳入CHD组,105例T2DM未并发CHD患者纳入非CHD组,比较两组一般资料及脂代谢指标,使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LDL-C/Apo B对T2DM并发CHD的预测效能,并获取Cut-off值。对T2DM并发CHD患者进行再分组,以Cut-off值分界点分为低LDL-C/Apo B组与高LDL-C/Apo B组,采用Kaplan-Meier曲线分析患者生存率。结果CHD组与非CHD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与非CHD组比较,CHD组血清LDL-C、Apo B、非HDL-C和甘油三酯水平明显升高,血清HDL-C、HDL-C/非HDL-C、LDL-C/Apo B明显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LDL-C/Apo B预测T2DM并发CHD的曲线下面积(AUC)为0.752,Cut-off值为1.195(灵敏度:85.71%;特异度:57.20%)。低LDL-C/Apo B组(LDL-C/Apo B<1.195,134例)与高LDL-C/Apo B组(LDL-C/Apo B≥1.195,93例)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高LDL-C/Apo B组比较,低LDL-C/Apo B组Apo B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低LDL-C/Apo B组生存率为63.78%,低于高LDL-C/Apo B组的78.41%(χ 2=5.024,P=0.025)。结论低LDL-C/Apo B与T2DM并发CHD密切相关,LDL-C/Apo B=1.195是预测T2DM并发CHD的分界值,LDL-C/Apo B<1.195的T2DM并发CHD患者具有较低的生存率。

    • 2型糖尿病患者并发结直肠腺瘤性息肉情况列线图预测模型构建

      2024, 21(24):3611-3616.

      摘要 (64) HTML (0) PDF 2.36 M (204)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T2DM)患者并发结直肠腺瘤性息肉(CAP)的发生率及列线图预测模型构建。方法选取2022年1月至2023年12月于该院接受肠镜检查的448例T2DM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肠镜检查结果分为CAP组和非CAP组。比较两组临床资料,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T2DM患者并发CAP的影响因素,根据影响因素构建预测T2DM患者发生CAP的列线图预测模型,并对列线图预测模型的预测价值进行验证。结果448例T2DM患者CAP发生率为64.51%,将289例并发CAP患者纳入CAP组,159例未并发CAP患者纳入非CAP组。 CAP组年龄及肿瘤异常蛋白(TAP)凝聚物面积大于非CAP组,有吸烟史、有饮酒史、幽门螺杆菌(Hp)感染、有脂肪肝、有胆囊疾病、胰岛素治疗的比例以及糖化血红蛋白水平、甘油三酯(TG)水平、胰岛素抵抗指数、血清γ-谷氨酰转移酶(GGT)水平均明显高于非CAP组,血清1,25(OH)D3水平低于非CAP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饮酒史、Hp感染、脂肪肝、胆囊疾病、胰岛素治疗、年龄、TG水平、TAP凝聚物面积及血清GGT、1,25(OH)D3水平均为T2DM患者并发CAP的独立影响因素(P<0.05)。根据影响因素构建列线图预测模型,该模型预测T2DM并发CAP的曲线下面积为0.870(95%CI:0.836~0.903);且该模型阈概率在10%~70%都具有较高的临床正向净获益,在预测T2DM患者并发CAP方面具有良好临床效用;该模型预测T2DM患者并发CAP的校准度良好,预测值和实际值的相关性大小Dxy值为0.740,模型与实际观测结果有较好的一致性。结论T2DM患者并发CAP发生率较高,构建列线图预测模型可为临床预测T2DM患者并发CAP风险提供可靠临床依据。

    • >论著
    • 血清sST2、NT-proBNP、hs-TnT检测在慢性心肾综合征中的应用价值

      2024, 21(24):3616-3620.

      摘要 (164) HTML (0) PDF 1.53 M (205)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探讨血清可溶性人基质裂解素2(sST2)、N末端B型钠尿肽前体(NT-proBNP)、高敏肌钙蛋白T(hs-TnT)与慢性心肾综合征患者心肾功能的关系及其对慢性心肾综合征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21年7月至2022年12月在该院肾内科、心内科住院治疗的慢性心肾综合征患者100例作为观察组,同期入院的无心脏病和肾功能不全的100例其他疾病患者作为对照组;根据美国纽约心脏病协会(NYHA)心功能分级将慢性心肾综合征患者分为心功能Ⅰ级16例,心功能Ⅱ级27例,心功能Ⅲ级39例,心功能Ⅳ级18例;根据慢性肾脏病(CKD)分期分为1~2期32例,3~4期52例,5期16例。比较观察组与对照组血清sST2、NT-proBNP、hs-TnT水平;比较不同NYHA心功能分级及CKD分期慢性心肾综合征患者sST2、NT-proBNP、hs-TnT水平;分析慢性心肾综合征患者sST2、NT-proBNP、hs-TnT水平与NYHA心功能分级、CKD分期的相关性;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估血清sST2、NT-proBNP、hs-TnT单独及联合检测对慢性心肾综合征的诊断效能。结果观察组血清sST2、NT-proBNP、hs-TnT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清sST2、NT-proBNP、hs-TnT水平均为NYHA心功能分级Ⅰ级<Ⅱ级<Ⅲ级<Ⅳ级,且任意两个分级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慢性心肾综合征患者血清sST2、NT-proBNP、hs-TnT水平与NYHA心功能分级呈正相关(r=0.724、0.949、0.857,P<0.05)。血清sST2、NT-proBNP、hs-TnT水平均为CKD分期1~2期<3~4期<5期,且任意两个分期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慢性心肾综合征患者血清sST2、NT-proBNP、hs-TnT水平与CKD分期呈正相关(r=0.414、0.535、0.480,P<0.05)。血清sST2、NT-proBNP、hs-TnT及3项指标联合检测诊断慢性心肾综合征的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835(95%CI:0.777~0.892)、0.841(95%CI:0.788~0.895)、0.842(95%CI:0.789~0.896)、0.977(95%CI:0.960~0.993),血清sST2、NT-proBNP、hs-TnT 3项联合检测诊断慢性心肾综合征的AUC明显大于3项指标单独检测的AUC(Z=6.012、5.945、6.002,P<0.05)。结论血清sST2、NT-proBNP、hs-TnT与慢性心肾综合征患者心肾功能呈正相关,且3项指标联合检测对慢性心肾综合征的诊断价值高。

    • 黄龙止咳颗粒联合丙卡特罗、布地奈德治疗变异性哮喘急性发作期导致的慢性咳嗽的疗效

      2024, 21(24):3621-3625.

      摘要 (51) HTML (0) PDF 1.06 M (206)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探讨分析黄龙止咳颗粒联合丙卡特罗、布地奈德对变异性哮喘急性发作期导致的慢性咳嗽患儿的临床疗效,以及对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及嗜酸性粒细胞(EOS)计数的影响。方法选取2019年1月至2022年1月收治的变异性哮喘急性发作期导致的慢性咳嗽患儿60例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A组和治疗B组,每组各30例。治疗A组给予口服丙卡特罗与布地奈德治疗,治疗B组则在治疗A组基础上加用黄龙止咳颗粒治疗。评估两组的疗效、临床症状评分、哮喘控制测试(ACT)评分、圣·乔治呼吸问卷(SGRQ)评分、肺功能、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两组血清MMP-9、TNF-α水平及EOS计数。结果治疗B组中医、西医临床总有效率分别为93.3%、90.0%,明显高于治疗A组的53.3%、63.3%,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 2=12.273、10.752,P<0.05)。干预后,两组患儿的临床症状评分、ACT评分与SGRQ评分均有明显改善,与干预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治疗B组的临床症状评分、ACT评分与SGRQ评分均明显优于治疗A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干预前比较,干预后两组的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用力肺活量(FVC)、呼气峰值流速(PEF)均明显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治疗B组患儿的肺功能指标明显优于治疗A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两组血清MMP-9、TNF-α水平及EOS计数均明显降低,与干预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治疗B组的MMP-9、TNF-α水平及EOS计数均明显低于治疗A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A组与治疗B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 2=1.176,P=0.278)。结论黄龙止咳颗粒联合丙卡特罗与布地奈德治疗变异性哮喘急性发作期导致的慢性咳嗽患儿临床疗效更为显著,可改善患儿的临床症状与肺功能,控制其病情,提升生活质量,值得推广。

    • SCI、SIRI、SII及β2-MG在缺血性脑卒中后认知功能障碍中的应用价值

      2024, 21(24):3626-3631.

      摘要 (165) HTML (0) PDF 1.60 M (212)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探讨凝血-炎症指数(SCI)、全系统炎症反应指数(SIRI)、系统性免疫炎症指数(SII)、β2-微球蛋白(β2-MG)对缺血性脑卒中后认知功能障碍(iPSCI)的影响及预测价值。方法选取2021年1月至2023年2月该院收治的缺血性脑卒中(IS)患者509例为研究对象,根据简易精神状态量表(MMSE)评分、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CA)评分对IS患者认知功能的评测结果,将患者分为认知正常组和认知障碍组。比较两组基线资料、SCI、SIRI、SII、β2-MG水平,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估SCI、SII、SIRI、β2-MG水平预测iPSCI的价值。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iPSCI的影响因素。采用双变量Pearson相关分析iPSCI患者各项指标之间的相关性。结果认知正常组331例,认知障碍组178例。认知障碍组合并高血压、合并糖尿病、合并高脂血症、有吸烟史比例明显高于认知正常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认知障碍组淋巴细胞计数(LYM)低于认知正常组,中性粒细胞计数(NEUT)、血小板计数(PLT)、单核细胞计数(MONO)、白细胞计数(WBC)、纤维蛋白原(Fib)、SCI、SIRI、SII高于认知正常组,血清β2-MG水平低于认知正常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SCI、SIRI、SII及血清β2-MG联合检测预测iPSCI的AUC为0.946,明显大于单项检测的AUC(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合并高血压、合并糖尿病、合并高脂血症、有吸烟史、SCI升高、SIRI升高、SII升高均是iPSCI的危险因素(P<0.05),血清β2-MG水平升高是iPSCI的保护影响因素(P<0.05)。iPSCI患者SCI、SIRI、SII、血清β2-MG与末次MMSE评分、末次MoCA评分存在相关性(P<0.05);SCI、SIRI与SII呈正相关(r=0.228、0.752,P<0.05),SCI、SIRI、SII与血清β2-MG呈负相关(r=-0.072、-0.296、-0.290,P<0.05)。结论SCI、SIRI、SII、β2-MG联合检测预测iPSCI的价值优于单项指标检测。另外,合并高血压、合并糖尿病、合并高脂血症、有吸烟史、SCI升高、SIRI升高、SII升高均是iPSCI的危险因素(P<0.05),血清β2-MG水平升高是iPSCI的保护因素。

    • 马鞍山市临床来源金黄色葡萄球菌的耐药性和肠毒素基因特征分析

      2024, 21(24):3631-3636.

      摘要 (158) HTML (0) PDF 2.58 M (215)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分析马鞍山市临床检验中心临床培养分离的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标本来源、耐药性及毒力基因的特征。方法以马鞍山市临床检验中心2022年收集的98株金黄色葡萄球菌作为研究对象,使用VITEK 2 Compact全自动微生物鉴定药敏分析仪检测耐药表型;使用聚合酶链反应扩增法检测肠毒素基因,对13株多药耐药菌株进行全基因组测序并分析耐药相关基因。结果98株金黄色葡萄球菌主要来源于分泌物标本(40.82%),其次是痰液(36.73%)、脓液(6株,6.12%)和血液(6株,6.12%)。药敏试验结果表明,金黄色葡萄球菌对青霉素的耐药率最高(98.97%),其次是红霉素(53.06%)和克林霉素(46.94%),而对庆大霉素、复方磺胺甲噁唑、环丙沙星、左氧氟沙星和莫西沙星的耐药率相对较低,对喹努普汀/达福普汀、利福平、利奈唑胺、万古霉素表现出完全敏感。29株金黄色葡萄球菌为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占总分离株数的29.59%。肠毒素基因分布显示,SEA基因最为常见(95.92%),其次是SEC(71.43%)和SEF(31.63%),SEE(5.10%)检出率较低。13株多药耐药金黄色葡萄球菌基因组的耐药基因预测,共发现了26个耐药基因,可以分为11个大类。所有菌株均含有氟喹诺酮类、氨基嘧啶类、消毒剂和防腐剂类、四环素类抗菌药物耐药基因及多药耐药基因。结论该中心分离的98株金黄色葡萄球菌表现出明显的耐药性,以SEA、SEC和SEF肠毒素基因为主。全基因组测序分析进一步揭示了其耐药和致病力背后的复杂机制,为制订有效的预防和治疗策略提供了依据。

    • 血清sFlt-1、ADAM10对妊娠期高血压孕妇妊娠结局的预测价值

      2024, 21(24):3637-3641.

      摘要 (72) HTML (0) PDF 1.43 M (216)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探讨妊娠期高血压孕妇血清可溶性fms样酪氨酸激酶1(sFlt-1)、解整合素-金属蛋白酶10(ADAM10)对妊娠结局的预测价值。方法选取2021年1月至2023年1月在该院就诊的106例妊娠期高血压孕妇作为研究组,并根据妊娠结局将患者分为妊娠结局良好组和妊娠结局不良组,另选取同期在该院进行健康体检的孕妇100例作为对照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血清sFlt-1、ADAM10水平;比较妊娠结局良好组和妊娠结局不良组的临床资料、血清sFlt-1及ADAM10水平;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妊娠期高血压孕妇发生不良妊娠结局的影响因素。结果与对照组相比,研究组血清sFlt-1、ADAM10水平均明显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106例妊娠期高血压患者分为妊娠结局良好组59例,妊娠结局不良组47例。妊娠结局不良组的年龄、分娩孕周、孕前体质量指数(BMI)、血红蛋白、舒张压、空腹血糖、血肌酐、尿素氮、分娩方式与妊娠结局良好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妊娠结局不良组孕妇收缩压高于妊娠结局良好组,中重度妊娠期高血压患者例数多于妊娠结局良好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妊娠结局良好组比较,妊娠结局不良组血清sFlt-1、ADAM10水平均明显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中重度妊娠期高血压、收缩压升高、血清ADAM10水平升高、sFlt-1水平升高均为妊娠期高血压孕妇发生不良妊娠结局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血清ADAM10、sFlt-1单独及联合检测预测妊娠期高血压孕妇发生不良妊娠结局的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894、0.881、0.953,二者联合检测预测的AUC明显大于sFlt-1、ADAM10单独检测的AUC(Z=2.381、2.260,P=0.017、0.024)。结论妊娠期高血压孕妇血清sFlt-1、ADAM10水平对不良妊娠结局的发生具有较高预测效能,且二者联合检测的预测效果更优。

    • 基于临床特征、实验室指标及影像学检查指标构建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介入术后1年内发生支架内再狭窄的预测模型

      2024, 21(24):3642-3647.

      摘要 (41) HTML (0) PDF 1.36 M (203)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基于临床特征、实验室指标及影像学检查指标分析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ASO)介入术后1年内发生支架内再狭窄的影响因素,并构建预测模型。方法选择2020年7月至2022年7月于苏州大学附属第二医院接受介入治疗的250例ASO患者为研究对象,随访1年,统计支架内再狭窄发生情况,并分为再狭窄组与非再狭窄组,比较两组临床特征、实验室指标及影像学检查指标。构建Logistic回归预测模型,分析ASO介入术后1年内发生支架内再狭窄的影响因素,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回归模型预测ASO患者介入术后支架内再狭窄的价值。结果随访1年,250例ASO患者介入术成功后发生支架内再狭窄52例,占20.80%。再狭窄组52例,非再狭窄组198例。再狭窄组合并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比例及LDL水平高于非再狭窄组,使用抗血小板药物比例及下肢动脉流动速度低于非再狭窄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合并糖尿病、合并高血压、高LDL水平是ASO患者介入术后1年内发生支架内再狭窄的危险因素(OR>1,P<0.05),使用抗血小板药物、高下肢动脉流动速度是介入术后1年内发生支架内再狭窄的保护因素(OR<1,P<0.05)。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基于糖尿病、高血压、抗血小板药物使用情况、LDL、下肢动脉流动速度建立的回归模型[Logit(P)=-3.945+1.206×X合并糖尿病+1.052×X合并高血压-2.023×X使用抗血小板药物+2.796×XLDL-0.883×X下肢动脉流动速度]对ASO患者介入术后支架内再狭窄具有一定预测价值(AUC=0.920,P<0.05)。结论ASO介入术后1年内发生支架内再狭窄可能与合并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抗血小板药物使用情况、LDL水平、下肢动脉流动速度等因素有关,临床医护工作中应结合上述因素,采用对应护理措施,以降低支架内再狭窄发生率。

    • CPFE患者病情转归不良的影响因素分析及风险预测Nomogram模型构建

      2024, 21(24):3647-3652.

      摘要 (71) HTML (0) PDF 2.19 M (197)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分析肺纤维化合并肺气肿(CPFE)患者病情转归不良的影响因素并构建其风险预测Nomogram模型。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至2023年10月于徐州医科大学附属宿迁医院/南京鼓楼医院集团宿迁医院接受治疗的360例CPFE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7∶3的比例随机分为训练集252例和验证集108例。将训练集患者根据病情转归情况分为转归不良组和转归良好组,比较各组患者一般资料,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患者病情转归不良的影响因素;采用R语言软件4.0“rms”程序包构建CPFE患者病情转归不良的风险预测Nomogram模型,H-L检验判断模型的拟合优度,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估模型的预测能力,采用校正曲线对模型进行校准度分析。结果360例CPFE患者中,病情转归不良的发生率为19.17%(69/360)。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吸烟指数、CRP升高均是CPFE患者病情转归不良的危险因素(P<0.05),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用力肺活量(FVC)、一氧化碳弥散量占预计值百分比(DLCO%)升高是CPFE患者病情转归不良的保护因素(P<0.05)。以上述因素为基础构建的Nomogram模型预测训练集和验证集CPFE患者病情转归不良的ROC曲线,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892(95%CI:0.847~0.927)和0.760(95%CI:0.668~0.837),H-L检验结果显示模型与训练集、验证集的拟合度均良好(P>0.05),校准曲线显示模型预测CPFE患者病情转归不良的预测值与训练集、验证集实际值一致性高。结论基于年龄、吸烟指数、FEV1/FVC、DLCO%、CRP构建的CPFE患者病情转归不良Nomogram风险预测模型具有良好的预测性能,可准确评估量化患者病情转归不良的风险。

    • 维生素D、甲状腺激素及微量元素与儿童单纯性肥胖程度的相关性分析

      2024, 21(24):3653-3656.

      摘要 (66) HTML (0) PDF 1.05 M (213)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探讨维生素D、甲状腺激素及微量元素与儿童单纯性肥胖程度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6年7月至 2023年4月就诊于该院儿保科的单纯性肥胖儿童128例为单纯性肥胖组,另选取131例同期体质量指数(BMI)正常的健康体检儿童为对照组。检测两组研究对象维生素D(VitD)、游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FT3)、游离甲状腺素(FT4)、促甲状腺素(TSH)、钙(Ca)、铁(Fe)、锌(Zn),比较两组VitD、FT3、FT4、TSH、Ca、Fe、Zn水平。将单纯性肥胖儿童根据BMI分为轻度肥胖组41例,中度肥胖组57例,重度肥胖组30例。分析VitD、FT3、FT4、TSH、Ca、Fe、Zn与儿童单纯性肥胖程度的相关性,采用有序Logistic回归分析肥胖程度的影响因素。结果单纯性肥胖组与对照组性别、年龄、Ca、Fe、Zn及FT4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单纯性肥胖组BMI、FT3、TSH水平高于对照组,VitD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FT3、TSH水平与儿童单纯性肥胖程度呈正相关(r=0.299、0.138,P<0.05),VitD水平与儿童单纯性肥胖程度呈负相关(r=-0.342,P<0.05)。VitD缺乏是儿童单纯性肥胖程度加重的危险因素(OR=2.910,95%CI:1.235~6.859,P<0.05)。结论VitD、FT3、TSH与儿童单纯性肥胖程度具有相关性;VitD缺乏是儿童单纯性肥胖程度加重的危险因素。

    • 四磨汤联合枸橼酸莫沙必利治疗便秘型肠易激综合征患者疗效及对微生物菌群和血清5-羟色胺、P物质、血管活性肠肽水平的影响

      2024, 21(24):3657-3662.

      摘要 (36) HTML (0) PDF 1.08 M (195)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分析四磨汤联合枸橼酸莫沙必利治疗便秘型肠易激综合征(IBS-C型)患者疗效及对微生物菌群和血清5-羟色胺(5-HT)、P物质(SP)、血管活性肠肽(VIP)水平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该院中西医结合科2021年6月至2023年4月收治的肝郁气滞证IBS-C型患者的临床资料,选取单独采用枸橼酸莫沙必利治疗的60例肝郁气滞证IBS-C型患者纳入对照组,选取四磨汤联合枸橼酸莫沙必利治疗的60例肝郁气滞证IBS-C型患者纳入观察组。比较治疗1个月后两组的临床疗效及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治疗前及治疗1个月后两组的中医证候积分、症状改善情况[肠易激综合征症状严重程度量表(IBS-SSS)]、肠道微生物菌群(双歧杆菌、乳酸杆菌、大肠埃希菌)水平、血清指标(5-HT、SP、VIP)水平、胃肠功能指标(胃泌素、胃动素、全胃肠排出率、胃排空率)。结果治疗1个月后,观察组与对照组总有效率分别为90.00%、70.00%,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个月后,观察组中医证候积分,IBS-SSS评分,血清5-HT、SP、VIP水平,胃泌素、胃动素水平均明显降低,且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双歧杆菌、乳酸杆菌水平及全胃肠排出率、胃排空率均明显升高,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个月内,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IBS-C型患者中,四磨汤联合枸橼酸莫沙必利能帮助改善患者便秘症状,维持肠道菌群平衡,改善其血清指标与胃肠功能,且具有较高的安全性,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 右美托咪定上调miR-126对高糖诱导的足细胞增殖、凋亡及迁移的影响

      2024, 21(24):3663-3668.

      摘要 (62) HTML (0) PDF 3.52 M (197)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分析右美托咪定(Dex)上调微小核糖核酸(miR)-126对高糖(HG)诱导的足细胞增殖、凋亡及迁移的影响。方法体外培养人肾小球足细胞(HGPC),首先通过含30 mmol/L D-葡萄糖的培养基刺激HGPC建立HG损伤模型,并分为HG组、25 nmol/L Dex组、50 nmol/L Dex组、100 nmol/L Dex组、200 nmol/L Dex组,后4组以25、50、100、200 nmol/L Dex分别进行干预,以5 mmol/L D-葡萄糖干预作为对照(Con)组,24 h后,筛选出干预细胞活力最佳Dex浓度;再将HGPC分为Con组、HG组、mimic NC组、miR-126 mimic组、inhibitor NC组及miR-126 inhibitor组,Con组用5 mmol/L D-葡萄糖进行干预,HG组用30 mmol/L D-葡萄糖进行干预,mimic NC组、miR-126 mimic组、inhibitor NC组及miR-126 inhibitor组分别转染mimic NC、miR-126 mimic、inhibitor NC及miR-126 inhibitor片段至细胞后加入30 mmol/L D-葡萄糖进行干预,24 h后,测定细胞miR-126相对表达水平及细胞活力;随后将HGPC分为Con组、HG组、Dex组、Dex+miR-126 mimic组、Dex+miR-126 inhibitor组,Con组用5 mmol/L D-葡萄糖进行干预,HG组用30 mmol/L D-葡萄糖进行干预,Dex组同时加入30 mmol/L D-葡萄糖、最佳干预浓度的Dex进行干预,Dex+miR-126 mimic组、Dex+miR-126 inhibitor组分别转染miR-126 mimic、miR-126 inhibitor片段至细胞后同时加入30 mmol/L D-葡萄糖、最佳干预浓度的Dex进行干预,24 h后,检测细胞活力、凋亡、迁移及磷脂酰肌醇3-激酶(PI3K)/丝氨酸-苏氨酸激酶(AKT)通路蛋白水平。结果200 nmol/L为Dex干预细胞活力的最佳浓度。与Con组比较,HG组HGPC中miR-126相对表达水平及细胞活力降低(P<0.05);与mimic NC组比较,miR-126 mimic组HGPC中miR-126相对表达水平及细胞活力升高(P<0.05);与inhibitor NC组比较,miR-126 inhibitor组HGPC中miR-126相对表达水平及细胞活力降低(P<0.05)。与Con组比较,HG组细胞凋亡率、迁移率升高,p-PI3K、p-AKT蛋白相对表达水平降低(P<0.05);与HG组比较,Dex组细胞凋亡率、细胞迁移率降低,miR-126相对表达水平、细胞活力及p-PI3K、p-AKT蛋白相对表达水平升高(P<0.05);与Dex组比较,Dex+miR-126 mimic组细胞凋亡率、细胞迁移率降低,细胞活力、p-PI3K、p-AKT蛋白相对表达水平升高(P<0.05),Dex+miR-126 inhibitor组则相反(P<0.05)。结论Dex可能通过上调miR-126促进HG诱导的足细胞增殖及PI3K/AKT通路活化,抑制细胞凋亡及迁移能力。

    • METTL14通过m6A甲基化调控SIRT6介导线粒体自噬影响心肌细胞IR损伤的机制研究

      2024, 21(24):3669-3675.

      摘要 (123) HTML (0) PDF 4.12 M (201)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探究甲基转移酶14(METTL14)通过N6-甲基腺嘌呤(m6A)甲基化调控沉默信息调节因子6(SIRT6)介导线粒体自噬影响心肌细胞缺血再灌注(I/R)损伤的可能机制。方法以人心肌细胞系AC16细胞株为研究对象,构建p-METTL14(p-METTL14组)、p-METTL14/SIRT6 siRNA(p-METTL14/si-SITR6组)、si-METTL14(si-METTL14组)及其阴性对照(p-NC METTL14组、si-NC SITR6组)转染细胞,并采用定量聚合酶链反应(qPCR)检测各组细胞中METTL14、SIRT6表达水平。将稳定表达的p-METTL14组、p-METTL14/SIRT6 siRNA组及p-NC组细胞给予缺氧(37 ℃、5%CO2、92%N2、3%O2中孵育21 h)/复氧(37 ℃常氧环境中培养3 h)培养并分别命名为I/R+p-METTL14组、I/R+p-METTL14/si-SIRT6组、I/R+p-NC组,将缺氧/复氧培养的AC16细胞记为I/R组,不做任何处理的AC16细胞记为空白组。采用RNA甲基化免疫共沉淀技术(MeRIP)-qPCR检测METTL14对SITR6 m6A富集程度的影响,采用细胞计数试剂盒-8(CCK-8)和流式细胞仪检测各组AC16细胞的细胞增殖水平及凋亡率,采用线粒体/溶酶体免疫荧光双标记染色法观察各组细胞线粒体自噬水平;蛋白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检测各组AC16细胞中自噬标志物(LC3)Ⅰ/Ⅱ、自噬相关基因1(Beclin-1)、p62、Caspase-3、B淋巴细胞瘤-2关联X蛋白(bax)、B淋巴细胞瘤-2(Bcl-2)蛋白表达水平。结果si-METTL14/anti-m6A组中的SITR6 m6A+相对富集程度为0.41±0.11,低于si-NC anti-m6A组的0.92±0.13,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空白组比较,I/R组和I/R+p-NC组AC16细胞的细胞活力、Bcl-2、LC3Ⅱ/Ⅰ、Beclin-1、p62蛋白表达水平降低,细胞凋亡率、Bax、Caspase-3蛋白表达水平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I/R+p-NC组比较,I/R+p-METTL14组AC16细胞的细胞活力、Bcl-2蛋白水平、LC3Ⅱ/Ⅰ、Beclin-1、p62蛋白升高,细胞凋亡率、Bax、Caspase-3蛋白表达水平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I/R+p-METTL14组比较,I/R+p-METTL/si-SIRT6组的细胞活力、Bcl-2、LC3Ⅱ/Ⅰ、Beclin-1、p62蛋白表达水平降低,细胞凋亡率、Bax、Caspase-3蛋白表达水平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免疫荧光双标记法染色结果显示,I/R组和I/R+p-NC组细胞中线粒体活性表达明显降低,溶酶体活性明显上调,I/R+p-METTL14组细胞中的线粒体活性及溶酶体活性均有一定程度上调,但线粒体活性表达较低,I/R+p-METTL14/si-SIRT6组细胞中线粒体活性降低,溶酶体活性一定程度升高。结论METTL14能够通过m6A甲基化作用稳定SIRT6的mRNA并促进心肌细胞的线粒体自噬,最终改善心肌细胞I/R损伤。

    • 茯苓酸调节IL-6/JAK2/STAT3信号通路对肺炎支原体肺炎小鼠的治疗作用研究

      2024, 21(24):3675-3681.

      摘要 (100) HTML (0) PDF 5.77 M (197)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分析茯苓酸调节白细胞介素(IL)-6/酪氨酸激酶2(JAK2)/信号转导和转录激活因子3(STAT3)信号通路在肺炎支原体肺炎(MPP)小鼠治疗中的作用。方法将60只小鼠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CK)组、模型(Model)组、茯苓酸低剂量组、茯苓酸高剂量组、茯苓酸高剂量+Colivelin(JAK2激活剂)组、Fedratinib(JAK2抑制剂)组。采用血气分析仪检测动脉血中氧分压(PaO2)、二氧化碳分压(PaCO2),并计算氧合指数(OI);检测肺组织湿/干(W/D)比值;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肺组织中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IL-10、IL-18水平;采用苏木精-伊红(HE)染色观察肺组织病理损伤;采用原位末端标记(TUNEL)染色检测肺组织细胞凋亡情况;采用蛋白印迹法检测小鼠肺组织中B淋巴细胞瘤-2关联X蛋白(Bax)、B淋巴细胞瘤-2(Bcl-2)、IL-6、磷酸化酪氨酸激酶2(p-JAK2)/JAK2、磷酸化信号传导子及转录激活子3(p-STAT3)/STAT3蛋白表达水平。结果CK组小鼠肺组织形态结构正常;与CK组比较,Model组小鼠肺组织结构明显被破坏,动脉血中PaCO2、肺组织W/D比值、TNF-α及IL-18水平、凋亡率,以及Bax、IL-6、p-JAK2/JAK2、p-STAT3/STAT3蛋白表达水平明显升高,动脉血中PaO2、OI,以及肺组织IL-10水平、Bcl-2蛋白表达水平明显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Model组比较,茯苓酸低剂量组、茯苓酸高剂量组和Fedratinib组小鼠肺组织形态有所改善,动脉血中PaCO2、肺组织W/D比值、TNF-α及IL-18水平、凋亡率,以及Bax、IL-6、p-JAK2/JAK2、p-STAT3/STAT3蛋白表达水平明显降低,动脉血中PaO2、OI,肺组织IL-10水平、Bcl-2蛋白表达水平明显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茯苓酸可降低MPP小鼠肺组织炎症反应和细胞凋亡,改善肺组织功能,可能与抑制IL-6/JAK2/STAT3信号通路有关。

    • 梅花针循经叩刺联合桑麻地黄汤对偏头痛患者疼痛、脑血流速度及血清5-HT、ET-1水平的影响

      2024, 21(24):3682-3686.

      摘要 (56) HTML (0) PDF 1.06 M (196)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分析梅花针循经叩刺联合桑麻地黄汤对偏头痛患者疼痛、脑血流速度,以及5-羟色胺(5-HT)和内皮素-1(ET-1)水平的影响。方法选择2020年9月至2022年12月该院收治的100例偏头痛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50例。对照组采用桑麻地黄汤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用梅花针循经叩刺治疗,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脑血流速度、血清因子水平、疼痛程度[视觉模拟评分法(VAS)]、头痛发作频率、头痛持续时间。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总治疗效率为90.00%,高于对照组的72.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大脑后动脉(PCA)、大脑中动脉(MCA)、大脑前动脉(ACA)平均血流速度,以及VAS评分、头痛发作频率、头痛持续时间、5-HT和ET-1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PCA、MCA、ACA平均血流速度,以及VAS评分、头痛发作频率、头痛持续时间、ET-1水平均低于对照组,5-HT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PCA、MCA、ACA平均血流速度,以及VAS评分、头痛发作频率、头痛持续时间、ET-1和5-HT水平治疗前后差值均大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梅花针循经叩刺联合桑麻地黄汤可升高偏头痛患者血清5-HT水平,降低ET-1水平,改善患者疼痛等临床症状以及脑血流速度,疗效显著。

    • 严重多发伤患者Lac、PCT、WBC、IL-6水平变化特点及其与继发脓毒症的关系

      2024, 21(24):3686-3691.

      摘要 (59) HTML (0) PDF 1.86 M (203)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探讨严重多发伤患者乳酸(Lac)、降钙素原(PCT)、白细胞计数(WBC)、白细胞介素-6(IL-6)水平变化特点及其与继发脓毒症的关系。方法选取120例严重多发伤患者为研究对象,均于创伤后6、12、24、48、72 h检测Lac、PCT、WBC、IL-6水平。统计120例严重多发伤患者继发脓毒症情况,将继发脓毒症患者纳入脓毒症组,未继发脓毒症患者纳入非脓毒症患者,比较脓毒症组与非脓毒症组临床资料及Lac、PCT、WBC、IL-6水平,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价急性生理与慢性健康评分系统Ⅱ(APACHEⅡ)评分、创伤严重程度(ISS)评分及Lac、PCT、WBC、IL-6水平对严重多发伤患者继发脓毒血症的预测价值。结果120例严重多发伤患者脓毒症发生率为17.50%(21/120),创伤至感染发生的时间为[44.9(29.12,73.84)]h;脓毒症组与非脓毒症组性别、年龄、受伤至入院时间及体质量指数(BMI)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脓毒症组APACHEⅡ及ISS评分均明显高于非脓毒症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重复测量方差分析结果显示,脓毒症组与非脓毒症组创伤后6、12、24、48、72 h血清Lac、PCT、WBC、IL-6存在组间、时间及交互效应(P<0.05);多变量方差分析结果显示,创伤后6、12、24、48、72 h,脓毒症组Lac、PCT、WBC、IL-6水平均较非脓毒症组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APACHEⅡ评分、ISS评分及创伤后24 h血清Lac、PCT、WBC、IL-6水平预测曲线下面积(AUC)均在0.7以上;创伤后24 h血清Lac、PCT、WBC、IL-6水平联合预测严重多发伤患者继发脓毒症的AUC最大,为0.949。结论严重多发伤患者脓毒症的发生率为17.50%,创伤早期血清Lac、PCT、WBC、IL-6水平明显升高,且创伤后24 h血清Lac、PCT、WBC、IL-6预测脓毒症效能较高,为脓毒症重要预测因子。

    • 基于IOM指南的孕期营养指导对双胎妊娠母婴结局的影响

      2024, 21(24):3692-3696.

      摘要 (46) HTML (0) PDF 1.06 M (198)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探讨基于美国医学研究所(IOM)指南的孕期营养指导对双胎妊娠孕期增重、母婴结局的影响。方法选取2020年3月至2022年3月该院收治的双胎妊娠孕妇106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53例,对照组给予常规孕期保健,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在营养门诊给予孕妇基于IOM指南的营养指导。观察两组孕妇孕期体质量增加情况、并发症发生情况、分娩方式和新生儿的情况,比较两组新生儿出生时的体质量、Apgar评分和孕妇满意度。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体质量增加量更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增重正常者比例(88.68%)大于对照组(66.0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孕妇并发症发生率(20.75%)低于对照组(41.51%),顺产率(75.47%)大于对照组(47.17%),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新生儿异常发生率更低,新生儿出生时的体质量、Apgar评分更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孕妇满意度(96.23%)高于对照组(81.1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基于IOM指南的营养指导能够有效控制双胎妊娠孕妇孕期的体质量,减少孕妇并发症的发生,减少新生儿异常发生率,提高新生儿出生时的体质量、Apgar评分及孕妇满意度。

    • 养肤润肠汤治疗非小细胞肺癌表皮生长因子受体抑制剂相关性皮疹临床观察

      2024, 21(24):3696-3701.

      摘要 (30) HTML (0) PDF 1.08 M (190)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分析养肤润肠汤治疗非小细胞肺癌表皮生长因子受体抑制剂相关性皮疹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20年5月至2022年5月于该院治疗的非小细胞肺癌患者表皮生长因子受体抑制剂相关性皮疹患者120例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西医组和养肤润肠汤组,每组60例。西医组采用常规西医治疗,养肤润肠汤组在常规西医治疗同时给予养肤润肠汤治疗,均治疗1个月。检测两组治疗前、治疗后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胸腺基质淋巴细胞生成素(TSLP)、白细胞介素-1β(IL-1β)、趋化因子27(CXCL27)水平,检测两组角质层含水量、皮肤油脂含量、经皮水分丢失量,对两组皮疹面积、皮疹疼痛、皮疹瘙痒进行评分,记录皮疹首次改善时间,比较治疗前、治疗后两组皮疹分级、证候评分、皮肤病生活质量指数量表(DLQI)评分,比较两组治疗后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前,两组TNF-α、TSLP、CXCL27、IL-1β水平,皮肤油脂含量、角质层含水量、经皮水分丢失量,皮疹瘙痒、皮疹疼痛、皮疹面积评分,以及中医证候、DLQI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治疗前比较,治疗后两组以上指标均得到改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养肤润肠汤组TNF-α、TSLP、CXCL27、IL-1β水平低于西医组,皮肤油脂含量、角质层含水量均高于西医组,经皮水分丢失量低于西医组,皮疹瘙痒、皮疹疼痛、皮疹面积评分均低于西医组,皮疹首次改善时间短于西医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养肤润肠汤组皮疹分级较西医组好,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c=1.719,P=0.037)。养肤润肠汤组总有效率高于西医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 2=5.886,P=0.015)。结论给予非小细胞肺癌表皮生长因子受体抑制剂相关性皮疹患者养肤润肠汤治疗,可减少TSLP水平,抑制炎症反应,改善皮疹分级,提升其生活质量、皮肤屏障功能及临床疗效。

    • 实时三维超声心动图在主动脉瓣中-重度狭窄患者TAVR术后的应用价值

      2024, 21(24):3702-3708.

      摘要 (33) HTML (0) PDF 1.11 M (203)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研究实时三维超声心动图对主动脉瓣中-重度狭窄患者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TAVR)术后短期左心室功能状态的评估价值。方法选取2021年8月至2022年8月于四川省自贡市第四人民医院就诊且使用TAVR术治疗的110例主动脉瓣中-重度狭窄患者作为研究组,并以同期在该院进行体检的110例体检健康者作为健康组,于健康组体检时,研究组TAVR术前、术后1周、术后1个月进行实时三维超声心动图检查,获得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左心室舒张末期容积指数(LVEDVI)、左心室收缩末期容积指数(LVESVI)、左心室质量指数(LVMI)、左心室重构指数(LVRI)及左心室6、12、16个节段达到收缩末期最小容积的时间最大差值(Tmsv-Dif)、时间标准差(Tmsv-SD)等参数,以评估左心室功能状态。比较主动脉瓣中-重度狭窄患者TAVR术前、术后左心室功能变化及TAVR术后左心室功能状态对术后心血管结局的影响。结果研究组术后1个月、术后1周LVEDVI、LVESVI、LVMI、LVRI、Tmsv-6SD/心率(R-R)(Tmsv-6SD%)、Tmsv-12Dif/R-R(Tmsv-12Dif%)、Tmsv-12SD/R-R(Tmsv-12SD%)、Tmsv-16Dif/R-R(Tmsv-16Dif%)、Tmsv-16SD/R-R(Tmsv-16SD%)均低于术前,LVEF高于术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10例主动脉瓣中-重度狭窄患者均获得完整随访,35例术后发生心血管事件患者纳入术后结局不良组,75例未发生心血管事件患者纳入术后结局优良组,术后结局不良组TAVR术后1周及1个月LVEDVI、LVESVI、LVMI、LVRI、Tmsv-6Dif/R-R(Tmsv-6Dif%)、Tmsv-6SD%、Tmsv-12Dif%、Tmsv-12SD%、Tmsv-16Dif%、Tmsv-16SD%均高于术后结局优良组,LVEF低于术后结局优良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实时三维超声心动图可准确评价主动脉瓣中-重度狭窄患者TAVR术后短期左心室功能状态,且TAVR术后短期左心室功能恢复状况可影响术后心血管结局,实时三维超声心动图有助于早期了解患者TAVR术后短期左心室功能状态,值得临床应用。

    • 穴位埋针联合氢溴酸山莨菪碱、吲哚美辛栓治疗尿石症急性肾绞痛疗效及对炎症因子的影响

      2024, 21(24):3708-3713.

      摘要 (44) HTML (0) PDF 1.09 M (203)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研究穴位埋针联合氢溴酸山莨菪碱及吲哚美辛栓在尿石症急性肾绞痛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21年5月至2023年4月该院急诊科收治的泌尿系结石引发的急性肾绞痛患者176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对照组,每组88例,观察组采取穴位埋针联合氢溴酸山莨菪碱及吲哚美辛栓治疗,对照组则接受氢溴酸山莨菪碱及吲哚美辛栓治疗,比较两组的总有效率、证候积分、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生活质量综合评定问卷(GQOLI-74)评分、白细胞介素-6(IL-6)、C反应蛋白(CRP)、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5-羟色胺、P物质、盐酸哌替啶使用率、镇痛起效时间和维持时间。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0.91%,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9.5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同时间点的VAS评分存在时间、组间、交互效应(F时间=130.020,P时间<0.001;F组间=9.030,P组间<0.001;F交互=1 291.230,P交互<0.001)。单因素方差分析结果显示,各组中VAS评分均随治疗时间呈逐渐降低趋势,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变量方差分析结果显示,治疗后30 min、60 min、120 min、24 h观察组的VA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各项证候积分、GQOLI-74评分及IL-6、CRP、TNF-α、5-羟色胺、P物质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2周后,观察组各项证候积分均低于对照组,各项GQOLI-74评分均高于对照组,IL-6、CRP、TNF-α、5-羟色胺、P物质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盐酸哌替啶使用率低于对照组,镇痛起效时间均短于对照组,且镇痛维持时间明显长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穴位埋针联合氢溴酸山莨菪碱及吲哚美辛栓治疗尿石症急性肾绞痛的效果较理想,可快速降低疼痛,且镇痛作用持久,可促进症状减轻,同时减轻炎性反应,减少盐酸哌替啶的使用率,明显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值得推广。

    • DCE-MRI联合血清TM4SF1、HER-2对乳腺癌的诊断价值

      2024, 21(24):3714-3718.

      摘要 (50) HTML (0) PDF 1.45 M (196)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分析动态增强磁共振成像(DCE-MRI)联合血清跨膜4超家族成员1(TM4SF1)、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ER-2)对乳腺癌(BC)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21年1月至2022年12月该院收治的80例BC患者为BC组,选取同期在该院就诊的80例乳腺良性肿瘤患者为对照组。所有研究对象均接受DCE-MRI检查,计算容量转移常数(K trans)、血管外细胞外间隙容积比(Ve)、速率常数(Kep)。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血清TM4SF1、HER-2水平。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DCE-MRI联合血清TM4SF1、HER-2对BC的诊断价值。结果BC组和对照组DCE-MRI征象中形状、边缘、内部强化、时间信号强度曲线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比较,BC组DCE-MRI定量指标中K trans、Kep明显升高,Ve明显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比较,BC组血清TM4SF1和HER-2水平明显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DCE-MRI及血清TM4SF1、HER-2联合诊断BC的曲线下面积(AUC)大于K trans、Ve、Kep、TM4SF1和HER-2单独诊断的AUC(Z=7.107,P=0.008;Z=7.655,P=0.006;Z=9.546,P<0.001;Z=7.129,P=0.008;Z=10.333,P<0.001)。结论BC患者血清TM4SF1、HER-2水平升高,DCE-MRI联合TM4SF1、HER-2水平能够提高对BC的诊断价值。

    • 基于Th17/Treg、淋巴细胞亚群、骨髓细胞学分析继发性噬血细胞综合征预后的影响因素

      2024, 21(24):3719-3725.

      摘要 (79) HTML (0) PDF 3.04 M (199)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基于辅助性T淋巴细胞(Th)17/调节性T淋巴细胞(Treg)、淋巴细胞亚群、骨髓细胞学探讨继发性噬血细胞综合征(HPS)预后的影响因素,为临床防治提供参考。方法选取2020年3月至2023年4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收治的250例继发性HPS患者为研究对象,参照国际组织细胞协会HLH-2004方案进行治疗,根据治疗3个月情况分为预后良好组、预后不良组,比较两组临床资料、外周血实验室检测指标、Th17/Treg、淋巴细胞亚群及骨髓细胞学指标,分析继发性HPS预后不良的影响因素并构建预测模型,分析模型对继发性HPS预后预测的临床效用及实际符合率。结果250例继发性HPS患者根据治疗3个月后情况分为预后良好组(157例)、预后不良组(93例),预后良好组血小板计数高于预后不良组,乳酸脱氢酶、天冬氨酸转氨酶、凝血酶原时间低于预后不良组(P<0.05);预后良好组Th17、Th17/Treg、CD19 +、粒细胞毒性改变比例低于预后不良组,Treg、CD4 +/CD8 +、CD16 +CD56 +高于预后不良组(P<0.05);经Lasso回归筛选出血小板计数、乳酸脱氢酶、Th17、Treg、Th17/Treg、CD4 +/CD8 +、CD19 +、CD16 +CD56 +、粒细胞毒性改变9个特征变量,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上述变量均为继发性HPS预后不良的影响因素(P<0.05);构建预测模型获得继发性HPS患者预后不良的风险概率;Logistic回归模型预测继发性HPS预后有良好临床效用和较高实际符合率。结论继发性HPS的预后受血小板计数、乳酸脱氢酶、Th17、Treg、Th17/Treg、CD4 +/CD8 +、CD19 +、CD16 +CD56 +、粒细胞毒性改变等因素影响,基于Th17/Treg、淋巴细胞亚群、骨髓细胞学预测继发性HPS预后有较高价值与实际符合率,临床效用良好。

    • 早期肌力量化训练对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术后功能障碍及疼痛程度的影响

      2024, 21(24):3726-3729.

      摘要 (44) HTML (0) PDF 1.03 M (194)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探讨早期肌力量化训练对腰椎间盘突出症(LDH)患者术后功能障碍及疼痛程度的影响。方法选取该院2021年1月至2023年3月接受手术治疗的107例LDH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分别为54、53例。对照组术后进行常规训练,研究组术后进行早期肌力量化训练。比较两组干预前、干预12周后腰椎功能障碍程度[使用Oswestry功能障碍评分表(ODI)评估]、疼痛程度[使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估]及生活质量[使用生活质量综合评定问卷(GQOLI-74)评估]。结果干预前,研究组与对照组ODI、VAS及GQOLI-74的心理功能、躯体功能、物质生活状态、社会功能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12周后,研究组ODI评分、VA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GQOLI-74各项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LDH患者术后采用早期肌力量化训练可改善腰椎功能障碍程度,减轻疼痛,提高生活质量。

    • 益气养心活血汤联合厄贝沙坦氢氯噻嗪对气虚血瘀证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心肺功能、血清羟脯氨酸水平及心室重构的影响

      2024, 21(24):3730-3734.

      摘要 (34) HTML (0) PDF 1.06 M (196)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分析益气养心活血汤联合厄贝沙坦氢氯噻嗪对气虚血瘀证慢性心力衰竭(CHF)患者心肺功能、血清羟脯氨酸(HYP)水平及心室重构的影响。方法选取2021年1月至2022年1月该院收治的80例CHF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观察组采用益气养阴活血汤联合厄贝沙坦氢氯噻嗪进行治疗,对照组采用安慰剂和厄贝沙坦氢氯噻嗪进行治疗,比较两组中医证候积分、心肺功能指标、心室重构相关指标、HYP水平和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治疗前,两组中医证候积分、心肺功能指标、心室重构相关指标、HYP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水肿、呼吸困难、面色晦暗中医证候积分均降低,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呼气峰值流速(PEF)、肺总量(TLC)和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与用力肺活量比值(FEV1/FVC)均升高,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均降低,且观察组的LVEF、PEF、TLC、FEV1/FVC高于对照组,LVEDD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左心室后壁厚度(LVPW)、室间隔厚度(IVS)、左心室质量指数(LVMW)、左心室后壁收缩末期厚度(PWS)、左心室后壁舒张末期厚度(PWD)均降低,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HYP水平均降低,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和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12.50%、22.5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益气养心活血汤联合厄贝沙坦氢氯噻嗪能够有效提高气虚血瘀证CHF患者的心肺功能,降低HYP水平,抑制心室重构。

    • >综述
    • 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的研究进展

      2024, 21(24):3735-3740.

      摘要 (244) HTML (0) PDF 1.09 M (211) 评论 (0) 收藏

      摘要:自1961年首次在英国报道以来,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已成为全球公共卫生优先事项之一,其高感染率和致死率给临床带来了极大的风险。近年来,随着MRSA在医疗机构、社区及牲畜环境中的广泛传播,以及多重耐药率的逐渐上升,亟需研发新型抗菌药物或其他替代性的治疗工具。而对MRSA的流行特征及耐药机制的了解是开发新药和治疗方案的基础。该文首先叙述了MRSA的流行病学特征,并着重介绍了MRSA的分类及流行克隆。详细探讨了MRSA的耐药机制,其中包括SCCmec元件、vanA操纵子、生物膜及活性外排泵系统。该文总结了治疗MRSA感染的策略,包括抗菌药物疗法、噬菌体疗法及其他创新替代疗法。尽管当前面临多种挑战,但鉴于抗菌药物耐药性的不断上升,亟需加强对其监测及分子流行病学的研究。同时,应持续推动创新药物的研发,识别更多潜在的治疗靶点,以便优化MRSA感染的管理,并制订合理的联合治疗方案。

    • 多维度血糖波动指标对糖尿病足溃疡预后的影响

      2024, 21(24):3740-3744.

      摘要 (42) HTML (0) PDF 3.11 M (178) 评论 (0) 收藏

      摘要:糖尿病足溃疡(DFUs)是糖尿病最严重的临床综合征之一,常伴随着极高的截肢率和病死率。其致病因素复杂,血糖管理是DFUs临床综合治疗中的重要一环,血糖控制不良是导致DFUs发生和发展的重要危险因素之一,影响着DFUs的临床结局。糖化血红蛋白、血糖变异系数、目标范围内时间(TIR)等是目前评价血糖波动的重要指标,与糖尿病微血管及大血管并发症的发生、发展及死亡密切相关,但目前在DFUs中的研究较少,该文就糖化血红蛋白、血糖变异系数、TIR等进行综述,旨在总结现有证据,评估多维度血糖波动指标对DFUs预后的影响。

编辑部主任:王明丰

创刊:2004年

国际标准刊号:ISSN 1672-9455

国内统一刊号:CN 50-1167/R

国内邮发代号:78-157

  • 浏览排行
  • 引用排行
  • 下载排行
按检索
检索词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