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4年第22期文章目次
    全 选
    显示方式: |
    • >肺部疾病实验室检测专题·论著
    • 支气管镜介入治疗对RMPP患儿的疗效及其对外周血CRP、SF、IL-8水平及CD4 +/CD8 +比值的影响

      2024, 21(22):3265-3269.

      摘要 (124) HTML (0) PDF 1.05 M (238)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探讨支气管镜介入治疗对难治性肺炎支原体肺炎(RMPP)患儿的疗效及其对外周血C反应蛋白(CRP)、铁蛋白(SF)、白细胞介素(IL)-8水平及CD4 +/CD8 +比值的影响。方法选取2020年12月至2022年12月河北省儿童医院收治的195例确诊为RMPP患儿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介入组(病程≥14 d归为晚期介入组、病程<14 d归为早期介入组)。根据临床疗效将130例接受支气管镜介入治疗的患儿分为有效组和无效组。对照组进行常规治疗,晚期介入组和早期介入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实施支气管镜介入治疗。比较对照组、晚期介入组和早期介入组临床疗效、临床症状与体征改善情况;检测并比较对照组、晚期介入组和早期介入组外周血CRP、SF、IL-8水平及CD4 +/CD8 +比值;比较对照组、晚期介入组和早期介入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有效组和无效组外周血CRP、SF、IL-8水平及CD4 +/CD8 +比值。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外周血CRP、SF、IL-8、CD4 +/CD8 +比值对支气管镜介入治疗RMPP疗效的预测价值。结果早期介入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和晚期介入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和晚期介入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早期介入组咳嗽持续时间、发热持续时间、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和晚期介入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晚期介入组和早期介入组治疗后外周血CD4 +/CD8 +比值均高于治疗前,CRP、SF、IL-8水平均低于治疗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早期介入组治疗后外周血CD4 +/CD8 +比值均高于对照组和晚期介入组,CRP、SF、IL-8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和晚期介入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早期介入组出现不良反应8例,晚期介入组出现不良反应10例,均暂停灌洗操作后很快恢复。对照组未出现上述不良反应。无效组外周血CRP、SF、IL-8水平均高于有效组,CD4 +/CD8 +比值低于有效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CRP、SF、IL-8、CD4 +/CD8 +比值联合检测预测支气管镜介入治疗RMPP无效的曲线下面积、灵敏度、特异度分别为0.871、81.81%、83.80%。结论早期应用支气管镜介入治疗对RMPP的疗效较好,可改善患儿外周血CRP、SF、IL-8水平及CD4 +/CD8 +比值,且外周血CRP、SF、IL-8、CD4 +/CD8 +比值联合检测有助于预测支气管镜介入治疗RMPP的疗效。

    • 血清NT-proBNP、D-二聚体、降钙素原在重症肺炎患者中的水平及意义

      2024, 21(22):3270-3274.

      摘要 (222) HTML (0) PDF 1.45 M (228)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探讨重症肺炎患者血清N端B型脑钠肽前体(NT-proBNP)、D-二聚体(D-D)、降钙素原(PCT)水平及其对重症肺炎患者预后不良的预测价值。方法选取2019年1月至2023年1月该院收治的138例重症肺炎患者作为重症肺炎组,另选取同期该院90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比较重症肺炎组和对照组血清NT-proBNP、D-D、PCT水平;按病情严重程度将重症肺炎组又分为轻度组和重度组,并对轻度组和重度组血清NT-proBNP、D-D、PCT水平进行比较;治疗1个月后,按预后情况将重症肺炎组分为预后良好组和预后不良组,并对预后良好组和预后不良组血清NT-proBNP、D-D、PCT水平进行比较。采用多因素Logistics回归分析重症肺炎患者预后不良的危险因素。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血清NT-proBNP、D-D、PCT对重症肺炎患者预后不良的预测价值。结果重症肺炎组血清NT-proBNP、D-D、PCT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0.05);重度组血清NT-proBNP、D-D、PCT水平均高于轻度组(P<0.05);预后不良组血清NT-proBNP、D-D、PCT水平均高于预后良好组(P<0.05)。多因素Logistics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血清NT-proBNP、D-D、PCT水平升高是重症肺炎患者预后不良的危险因素(P<0.05)。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血清NT-proBNP、D-D、PCT单独检测预测重症肺炎患者预后不良的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840、0.776、0.847,3项联合检测预测重症肺炎患者预后不良的AUC为0.906(P<0.05)。结论血清NT-proBNP、D-D、PCT在判断重症肺炎严重程度及评估预后方面均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

    •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D-D、PCT、miR-146a水平及意义

      2024, 21(22):3275-3279.

      摘要 (92) HTML (0) PDF 1.03 M (216)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分析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D-二聚体(D-D)、降钙素原(PCT)、微小RNA(miR)-146a水平及其与患者预后的关系。方法选取2021年1月至2023年1月该院接诊的120例COPD患者作为COPD组,另选取同期该院门诊中心120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比较COPD组和对照组D-D、PCT、miR-146a水平及改良呼吸困难指数(mMRC)评分;比较稳定期组、急性加重期组D-D、PCT、miR-146a水平及mMRC评分;比较预后良好组和预后不良组D-D、PCT、miR-146a水平及mMRC评分。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COPD患者D-D、PCT、miR-146a水平与mMRC评分的相关性。结果COPD组D-D、PCT水平及mMRC评分均高于对照组,miR-146a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急性加重期组D-D、PCT水平及mMRC评分均高于稳定期组,miR-146a水平低于稳定期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预后不良组D-D、PCT水平及mMRC评分均高于预后良好组,miR-146a水平低于预后良好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earson相关分析结果显示,COPD患者D-D、PCT水平与mMRC评分均呈正相关(r=0.437、0.424,P<0.05),miR-146a水平与mMRC评分呈负相关(r=-0.413,P<0.05)。结论COPD患者D-D、PCT、miR-146a水平呈异常表达,并且其水平与mMRC评分存在一定相关性,对于患者预后判断有重要参考价值。

    • 血清中7种肺癌自身抗体对非小细胞肺癌的诊断及预后不良的应用价值

      2024, 21(22):3279-3285.

      摘要 (229) HTML (0) PDF 2.01 M (225)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探讨血清中7种肺癌自身抗体检测在非小细胞肺癌(NSCLC)临床诊断及预后不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采用回顾性病例对照研究方法收集2017年1月至2018年10月该院收治的173例肺结节患者的临床资料,将其中经临床检查及病理学检查确诊的80例NSCLC患者作为恶性组,将确诊的93例良性肺结节患者作为良性组,另回顾性选取同期在该院进行健康体检的69例健康者作为对照组。所有研究对象均于确诊前或体检时检测血清中7种肺癌自身抗体[肿瘤蛋白P53(P53)、神经元胞质蛋白基因产物9.5(PGP9.5)、干细胞转录因子(SOX2)、G抗原7(GAGE7)、肿瘤抗原4-5(GBU4-5)、黑色素瘤抗原A1(MAGEA1)、肿瘤相关基因(CAGE)]。比较恶性组、良性组和对照组血清P53、PGP9.5、SOX2、GAGE7、GBU4-5、MAGEA1、CAGE水平及其阳性检出率,并绘制基于血清中7种肺癌自身抗体诊断NSCLC及评估预后不良的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观察灵敏度、特异度及曲线下面积(AUC)。另随访1年,根据预后情况将恶性组又分为预后良好组和预后不良组。分析血清中7种肺癌自身抗体水平与NSCLC患者预后的关系。结果恶性组血清P53、PGP9.5、SOX2、GAGE7、GBU4-5、MAGEA1、CAGE水平及其阳性检出率均高于良性组和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血清P53、PGP9.5、SOX2、GAGE7、GBU4-5、MAGEA1、CAGE单独及联合检测诊断NSCLC的灵敏度分别为30.00%、23.75%、28.75%、33.75%、25.00%、42.50%、26.25%、68.75%,特异度分别为98.15%、96.91%、93.83%、98.15%、98.15%、87.04%、97.53%、79.01%,AUC分别为0.563、0.498、0.456、0.429、0.407、0.392、0.374、0.705。预后不良组血清P53、PGP9.5、SOX2、GAGE7、GBU4-5、MAGEA1、CAGE水平及其阳性检出率均高于预后良好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血清P53、PGP9.5、SOX2、GAGE7、GBU4-5、MAGEA1、CAGE单独及联合检测预测NSCLC患者预后不良的灵敏度分别为70.83%、75.00%、70.83%、75.00%、66.67%、70.83%、79.17%、91.67%,特异度分别为75.00%、71.43%、73.21%、69.64%、76.79%、75.00%、71.43%、82.14%,AUC分别为0.694、0.672、0.631、0.647、0.636、0.629、0.718、0.862。结论血清中7种肺癌自身抗体单独检测对NSCLC的诊断及预后不良预测均有一定参考价值,但7项联合检测临床价值更高。

    • >论著
    • LMR联合hs-CRP对急性胰腺炎患者并发急性肾损伤的诊断价值

      2024, 21(22):3286-3290.

      摘要 (64) HTML (0) PDF 1.03 M (196)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探讨淋巴细胞计数与单核细胞计数比值(LMR)联合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对急性胰腺炎(AP)患者并发急性肾损伤(AKI)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19年10月至2023年11月该院收治的226例AP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住院期间是否并发AKI分为AKI组(62例)和非AKI组(164例)。采用血液分析仪检测淋巴细胞计数和单核细胞计数,计算LMR;采用特定蛋白免疫分析仪检测hs-CRP水平。收集所有研究对象入院时肝功能、血脂等生化指标。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AP患者LMR与hs-CRP水平的相关性。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LMR联合hs-CRP对AP患者并发AKI的诊断价值。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AP患者并发AKI的影响因素。结果AKI组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血肌酐、丙氨酸转氨酶、天冬氨酸转氨酶水平均高于非AKI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AKI组LMR低于非AKI组,hs-CRP水平高于非AKI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earson相关分析结果显示,AP患者LMR与hs-CRP水平呈负相关(r=-0.645,P<0.001)。LMR联合hs-CRP检测对诊断AP患者并发AKI的曲线下面积(AUC)高于LMR、hs-CRP单独检测的AUC(Z=2.531,P=0.011;Z=3.244,P=0.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血肌酐、LMR、hs-CRP是AP患者并发AKI的影响因素(P<0.05)。结论AP并发AKI患者LMR水平明显降低,hs-CRP水平明显升高,二者联合检测对AP患者并发AKI有一定诊断价值。

    • 外周血miR-203a-3p、TLR4与慢性肾脏病患儿肾功能的相关性

      2024, 21(22):3291-3295.

      摘要 (72) HTML (0) PDF 1.03 M (193)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探讨慢性肾脏病(CKD)患儿外周血微小RNA(miR)-203a-3p、Toll样受体4(TLR4)水平与肾功能和发生不良心血管事件的关系。方法选取2017年2月至2021年6月该院收治的106例CKD患儿作为研究组,按是否发生不良心血管事件将研究组又分为发生组和未发生组;另选取同期该院100例健康体检儿童作为对照组。采用实时荧光定量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检测各组外周血miR-203a-3p、TLR4水平;采用全自动生化仪检测各组肾功能指标(尿素氮、24 h尿蛋白、24 h肌酐清除率);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CKD患儿miR-203a-3p、TLR4水平与肾功能指标水平的相关性;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CHD患儿发生心血管不良事件的影响因素。结果研究组尿素氮、24 h尿蛋白、TLR4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24 h肌酐清除率及miR-203a-3p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Ⅰ期45例,Ⅱ期33例,Ⅲ期14例,Ⅳ期10例,Ⅴ期4例。随着病情加重,CKD患儿miR-203a-3p水平逐渐降低,TLR4水平逐渐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发生组29例,未发生组77例。发生组24 h尿蛋白、TLR4水平均高于未发生组,24 h肌酐清除率及miR-203a-3p水平均低于未发生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earson相关分析结果显示,CKD患儿miR-203a-3p水平与尿素氮、24 h尿蛋白、TLR4水平均呈负相关(P<0.05),与24 h肌酐清除率呈正相关(P<0.05);TLR4水平与尿素氮、24 h尿蛋白水平均呈正相关(P<0.05),与24 h肌酐清除率呈负相关(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24 h肌酐清除率及miR-203a-3p、TLR4水平均为CKD患儿发生不良心血管事件的影响因素(P<0.05)。结论CKD患儿miR-203a-3p水平下调,TLR4水平上调,二者与CKD患儿肾功能指标均有一定相关性,二者均为CKD患儿发生不良心血管事件的影响因素。

    • 加味附子汤在RA中的应用价值及其对NF-κB信号通路的影响

      2024, 21(22):3296-3300.

      摘要 (66) HTML (0) PDF 1.03 M (196)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探讨加味附子汤在类风湿关节炎(RA)中的应用价值及其对核因子-κB(NF-κB)信号通路的影响。方法选取2022年1月至2023年7月该院收治的120例RA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60例)和对照组(60例)。对照组采用来氟米特与氨甲蝶呤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服加味附子汤,两组疗程均为2周。记录两组临床疗效;记录两组治疗前及治疗2周后临床症状指标、炎症指标[类风湿因子(RF)、红细胞沉降率(ESR)、C反应蛋白(CRP)、白细胞介素(IL)-6、IL-1β]、NF-κB信号通路表达[磷酸化NF-κB P65(p-NF-κB-P65)、磷酸化NF-κB抑制蛋白α(p-IκBα)];记录两组不良反应。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2周后视觉模拟量表评分、晨僵时间、关节肿胀数、关节压痛数均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均低于对照组,双手平均握力高于治疗前,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2周后RF、ESR、CRP、IL-6、IL-1β水平均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均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2周后p-NF-κB-P65、p-IκBα水平均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均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加味附子汤在RA中具有较好的疗效,能够有效减轻临床症状,抑制炎症因子分泌及NF-κB信号通路表达,且具有较强的安全性。

    • IL-33联合异常淋巴细胞比例及焦痂情况对恙虫病的诊断价值

      2024, 21(22):3300-3304.

      摘要 (58) HTML (0) PDF 1.04 M (224)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探讨血清白细胞介素(IL)-33、异常淋巴细胞比例及焦痂情况对恙虫病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22年1月至2023年12月因发热就诊于蚌埠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的81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IgM/IgG检测结果分为恙虫病组(38例)和非恙虫病组(43例)。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两组血清IL-33水平。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恙虫病的影响因素。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血清IL-33、异常淋巴细胞比例及焦痂情况对恙虫病的诊断价值。结果恙虫病组IL-33水平、异常淋巴细胞比例、焦痂发生率均高于非恙虫病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IL-33水平、异常淋巴细胞比例及焦痂情况是恙虫病的影响因素(P<0.05); 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IL-33水平、异常淋巴细胞比例、焦痂情况联合检测诊断恙虫病的曲线下面积(AUC)为0.949,灵敏度为100.00%,特异度为76.74%,3项联合检测诊断恙虫病的AUC高于各项指标单独检测。结论IL-33水平、异常淋巴细胞比例及焦痂情况可作为诊断恙虫病的有效指标,3项联合检测可提高诊断效能。

    • 脑梗死后血管性认知功能障碍患者血清CCR2、LRRK2 mRNA水平及其诊断价值

      2024, 21(22):3305-3310.

      摘要 (68) HTML (0) PDF 1.45 M (239)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探讨CC趋化因子受体2(CCR2)、富亮氨酸重复激酶2(LRRK2)信使RNA(mRNA)在脑梗死后血管性认知功能障碍(VCI)患者血清中的水平及其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20年8月至2022年6月该院收治的123例脑梗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CA)评分分为VCI组(MoCA评分<26分)和无VCI组(MoCA评分≥26分);另选取同期该院52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血清CCR2水平,采用实时定量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检测血清LRRK2 mRNA水平;采用Spearman相关分析脑梗死后VCI患者血清CCR2、LRRK2 mRNA水平与MoCA评分的相关性;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脑梗死后VCI发生的影响因素;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血清CCR2、LRRK2 mRNA对脑梗死后VCI发生的诊断价值。结果VCI组血清CCR2、LRRK2 mRNA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和无VCI组,无VCI组血清CCR2、LRRK2 mRNA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脑梗死后VCI患者血清CCR2、LRRK2 mRNA水平与MoCA评分均呈负相关(P<0.05);血清CCR2、LRRK2 mRNA水平升高为脑梗死后VCI发生的危险因素(P<0.05);血清CCR2、LRRK2 mRNA联合检测诊断脑梗死后VCI发生的曲线下面积(AUC)为0.943,优于2项单独检测的AUC,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Z=2.210、2.205,P=0.027、0.028);联合检测的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97.06%、80.90%。结论血清CCR2、LRRK2 mRNA在脑梗死后VCI患者中水平均较高,2项联合检测对脑梗死后VCI发生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

    • 心房颤动患者NT-proBNP、Lp-PLA2、hs-cTnT、GDF-15水平及其对MACE发生的预测价值

      2024, 21(22):3310-3315.

      摘要 (118) HTML (0) PDF 1.61 M (199)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探讨心房颤动(简称房颤)患者血清N端B型脑钠肽前体(NT-proBNP)、脂蛋白相关磷脂酶A2(Lp-PLA2)、超敏肌钙蛋白(hs-cTnT)和生长分化因子15(GDF-15)水平及其对主要心血管不良事件(MACE)发生的预测价值。方法选取2022年1-12月该院收治的264例房颤患者作为房颤组,根据房颤类型又分为持续性房颤组(141例)和阵发性房颤组(123例);另选取同期该院90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检测房颤组入院时及对照组体检时血清NT-proBNP、Lp-PLA2、hs-cTnT、GDF-15水平,并比较持续性房颤组和阵发性房颤组血清指标水平差异。对房颤组进行随访,观察1年内患者MACE发生情况,将房颤组又分为MACE组和非MACE组。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房颤患者MACE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估血清NT-proBNP、Lp-PLA2、hs-cTnT、GDF-15对房颤患者MACE发生的预测价值。结果房颤组血清NT-proBNP、Lp-PLA2、hs-cTnT、GDF-15水平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持续性房颤组血清NT-proBNP、Lp-PLA2、hs-cTnT、GDF-15水平均高于阵发性房颤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64例房颤患者随访1年发生MACE者46例,发生率为17.42%,其中心源性死亡6例,脑卒中18例,心肌梗死22例。MACE组血清NT-proBNP、Lp-PLA2、hs-cTnT、GDF-15水平均高于非MACE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NT-proBNP、Lp-PLA2、hs-cTnT、GDF-15水平升高是房颤患者随访1年MACE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房颤患者血清NT-proBNP、Lp-PLA2、hs-cTnT、GDF-15联合检测预测随访1年房颤患者MACE发生的曲线下面积(AUC)为0.833,高于4项单独评估的AUC(0.696、0.738、0.708、0.718)。结论房颤患者血清NT-proBNP、Lp-PLA2、hs-cTnT和GDF-15水平升高,且持续性房颤患者高于阵发性房颤患者,其水平升高与患者预后密切相关,可作为房颤患者MACE发生的预测因素。

    • 宏基因组二代测序用于结核性脑膜炎诊断的Meta分析

      2024, 21(22):3316-3320.

      摘要 (62) HTML (0) PDF 4.34 M (210)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通过Meta分析探讨宏基因组二代测序(mNGS)对结核性脑膜炎(TBM)的诊断价值,旨在为TBM的诊断和治疗提供科学依据。 方法检索PubMed、Scopus、Cochrane library、Embase、万方数据库、中国知网和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收集相关研究数据。采用Meta分析评估mNGS对TBM的诊断价值。结果共纳入11篇文献,涉及TBM患者435例及非TBM患者454例。mNGS诊断TBM的合并灵敏度为0.65[95%CI( 0.61~0.70)],合并特异度为0.98[95%CI(0.96~0.99)],合并阳性似然比为12.09[95%CI(6.68~21.87)],合并阴性似然比(NLR)为0.38[95%CI(0.28~0.53)],合并诊断比值比为32.73[95%CI(14.39~74.45)],综合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下面积(AUC)为0.95(Q *=0.89)。合并灵敏度和合并NLR的异质性均较大,但不存在阈值效应。亚组分析结果表明,回顾性研究组合并灵敏度高于前瞻性研究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9);回顾性研究组合并特异度与前瞻性研究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96)。结论mNGS对TBM的诊断具有良好的特异度和AUC,但灵敏度中等。因此,应开发更为灵敏的检测方法,以辅助诊断TBM。

    • 贝林妥欧单抗联合化疗治疗难治复发ALL患者的疗效及其对血清IL-6、IL-17水平的影响

      2024, 21(22):3321-3325.

      摘要 (110) HTML (0) PDF 1.04 M (201)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探讨贝林妥欧单抗联合化疗治疗难治复发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患者的疗效及其对血清白细胞介素(IL)-6、IL-17水平的影响。方法回顾性选取2017年1月至2024年1月在该院接受治疗的78例难治复发ALL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治疗方案不同将难治复发ALL患者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39例。研究组采用 HyperCVAD方案+贝林妥欧单抗治疗,费城染色体阳性(PH+)患者加用达沙替尼治疗,对照组采用HyperCVAD方案治疗,PH+患者加用达沙替尼治疗,两组均治疗1个疗程。治疗1个疗程后评估患者临床疗效;比较两组治疗前、治疗1个疗程后血常规指标[白细胞计数(WBC)、血小板计数(PLT)和血红蛋白(Hb)]及血清IL-6、IL-17水平;采用Kendall′s tau相关分析血清IL-6、IL-7水平与难治复发ALL患者疗效的相关性;比较两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研究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治疗后WBC及血清IL-6、IL-17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LT、Hb水平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完全缓解患者血清IL-6、IL-17水平最低,其次为完全缓解伴血液学不完全恢复和难治性疾病患者,疾病进展患者最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Kendall′s tau相关分析结果显示,血清IL-6、IL-17水平与难治复发ALL患者疗效均呈负相关(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贝林妥欧单抗联合达沙替尼能够有效改善难治复发ALL患者血常规指标水平,减轻机体炎症反应,提升患者临床疗效,并且血清IL-6、IL-17水平与患者疗效密切相关。

    • 血清E-cadherin、IGFBP5在妊娠期糖尿病患者中的水平及其与胰岛素抵抗的关系

      2024, 21(22):3326-3330.

      摘要 (58) HTML (0) PDF 1.04 M (188)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探讨妊娠期糖尿病患者血清E-钙黏蛋白(E-cadherin)和胰岛素样生长因子结合蛋白5(IGFBP5)水平及其与胰岛素抵抗的关系。方法选取2019年5月至2021年5月该院收治的84例妊娠期糖尿病患者作为观察组,根据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将观察组分为胰岛素抵抗组(HOMA-IR>2.69)和无胰岛素抵抗组(HOMA-IR≤2.69)。另选取同期在该院进行健康体检的84例健康孕妇作为对照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所有研究对象血清E-cadherin、IGFBP5水平;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胰岛素抵抗组血清E-cadherin、IGFBP5水平与HOMA-IR的相关性;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血清E-cadherin、IGFBP5对妊娠期糖尿病患者发生胰岛素抵抗的诊断价值。结果观察组血清E-cadherin水平低于对照组,血清IGFBP5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无胰岛素抵抗组年龄、孕产次、孕周、产前体质量指数、收缩压、舒张压、总胆固醇、甘油三酯与胰岛素抵抗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无胰岛素抵抗组HOMA-IR低于胰岛素抵抗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胰岛素抵抗组血清E-cadherin水平低于无胰岛素抵抗组,血清IGFBP5水平高于无胰岛素抵抗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earson相关分析结果显示,胰岛素抵抗组血清E-cadherin水平与HOMA-IR呈负相关(P<0.05),血清IGFBP5水平与HOMA-IR呈正相关(P<0.05)。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血清E-cadherin、IGFBP5诊断妊娠期糖尿病患者发生胰岛素抵抗的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746、0.811,最佳截断值分别为2 325.58、27.67 ng/mL,2项联合检测诊断妊娠期糖尿病患者发生胰岛素抵抗的AUC为0.893。结论妊娠期糖尿病患者血清E-cadherin水平降低,IGFBP5水平升高,2项联合检测对妊娠期糖尿病患者发生胰岛素抵抗具有一定临床诊断价值。

    • 黏蛋白1在甲状腺癌中表达临床意义的Meta分析

      2024, 21(22):3331-3337.

      摘要 (68) HTML (0) PDF 1.70 M (195)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通过Meta分析探讨甲状腺癌组织中黏蛋白1(MUC1)表达的临床意义及其与各临床病理参数的相关性。方法检索维普、万方、中国知网、中国生物医学文献、PubMed、Web of Science、Embase、Cochrane中英文数据库中关于MUC1在甲状腺癌中表达及其意义的文献,以比值比(OR)和95%置信区间(95%CI)为效应指标,采用STATA 14软件进行Meta分析,并对发表偏倚及敏感性进行检验。结果共纳入13项病例对照研究,甲状腺癌病例组共1 157例,非甲状腺癌对照组共509例。结果显示,甲状腺癌病例组MUC1表达明显高于非甲状腺癌对照组(OR=9.78,95%CI:7.49~12.78,P<0.001);伴有淋巴结转移的甲状腺癌组织中MUC1表达高于无淋巴结转移的甲状腺癌组织(OR=3.08,95%CI:1.37~6.92,P<0.05);TNM分期为Ⅲ~Ⅳ期的甲状腺癌组织中MUC1表达高于TNM分期为Ⅰ~Ⅱ期的甲状腺癌组织(OR=1.88,95%CI:1.22~2.90,P<0.05)。结论与非甲状腺癌对照组比较,甲状腺癌病例组MUC1呈高表达,且MUC1高表达与淋巴结转移、TNM分期密切相关。MUC1与甲状腺癌的发生和发展存在相关性,有望成为甲状腺癌分子研究领域的一项新靶标。

    • 新型细胞因子Metrnl与系统性红斑狼疮中巨噬细胞极化及其疾病活动度的关联研究

      2024, 21(22):3337-3341.

      摘要 (73) HTML (0) PDF 1.04 M (203)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探讨镍纹样蛋白(Metrnl)在系统性红斑狼疮(SLE)及其严重并发症狼疮性肾炎(LN)患者中的水平,并探讨其与巨噬细胞极化状态及疾病活动度的关联。方法选取2023年6月至2024年5月该院收治的80例SLE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为LN组(40例)和无LN组(40例),另选取同期该院30例年龄、性别匹配的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Metrnl、M1型标志蛋白(iNOS)、M2型标志蛋白(Arg-1)、肿瘤坏死因子(TNF)-α和白细胞介素(IL)-10水平。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SLE患者Metrnl水平与各项常规实验室指标水平,以及iNOS、Arg-1、TNF-α、IL-10的相关性。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Metrnl在SLE和LN中的诊断价值。结果LN组平均Metrnl水平为(98.35±37.12)pg/mL,明显低于无LN组的(167.89±25.74) pg/mL和对照组的(257.89±22.45 )pg/m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earson相关分析结果显示,SLE患者Metrnl水平与TNF-α水平均呈负相关(r=-0.328,P=0.015),与Arg-1、IL-10水平均呈正相关(r=0.538、0.489,P<0.05)。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Metrnl诊断SLE患者和健康体检者的曲线下面积(AUC)为0.88,灵敏度为90.32%,特异度为76.00%;诊断无LN患者和LN患者的AUC为0.83,灵敏度为87.10%,特异度为73.53%。结论Metrnl在SLE及LN的免疫调控中发挥重要作用,可能通过影响巨噬细胞极化状态调节疾病活动度。SLE患者血清Metrnl水平与炎症因子等临床指标水平均有明显相关性,为其作为评估疾病活动度和治疗反应的潜在生物标志物提供了理论依据。

    • miR-128-3p靶向TGF-β2/JNK信号通路调控冠心病内皮细胞膜微粒及炎症因子的机制研究

      2024, 21(22):3342-3347.

      摘要 (82) HTML (0) PDF 3.66 M (197)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探讨miR-128-3p靶向转化生长因子β2/c-Jun氨基末端激酶(TGF-β2/JNK)信号通路调控冠心病(CHD)内皮细胞膜微粒(EMPs)及炎症因子的机制。方法将60只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miR-128-3p agomir组、NC agomir组、miR-128-3p inhibitor组、NC inhibitor组,每组10只,除正常组外,其余各组均建立CHD大鼠模型,miR-128-3p agomir组、NC agomir组、miR-128-3p inhibitor组、NC inhibitor组大鼠分别尾静脉注射miR-128-3p激动剂、NC agomir、miR-128-3p抑制剂、NC inhibitor,模型组和正常组大鼠尾静脉注射相同剂量的生理盐水。采用ELISA检测各组大鼠血清EMPs、一氧化氮(NO)、白细胞介素(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IL-1受体拮抗剂(IL-1Ra)水平;采用HE染色观察各组大鼠心肌组织病理形态变化;采用蛋白质免疫印迹法检测各组大鼠心肌组织TGF-β2、JNK、p-JNK蛋白水平。结果正常组大鼠各项检测指标均明显优于其他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模型组、NC inhibitor组、NC agomir组心肌组织血清EMPs、NO、IL-6、TNF-α、TGF-β2、JNK、p-JNK蛋白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模型组比较,miR-128-3p agomir组大鼠血清EMPs、IL-6、TNF-α水平下降最明显,而NO、IL-1Ra水平升高最显明显,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模型组比较,miR-128-3p agomir组大鼠心肌组织病理形态改善明显,心肌组织TGF-β2、JNK、p-JNK蛋白水平降低最明显,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上调miR-323-3p能通过抑制TGF-β2/JNK信号通路相关蛋白(TGF-β2、JNK、p-JNK)水平,降低CHD大鼠EMPs及炎症因子水平,在CHD的发生和发展过程中可能具有保护作用。

    • 超声检查联合NIPT在高龄孕妇产前筛查中的应用价值

      2024, 21(22):3348-3352.

      摘要 (66) HTML (0) PDF 1.02 M (228)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探讨超声检查联合无创产前DNA检测(NIPT)在高龄孕妇中对胎儿染色体异常筛查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20-2023年在宝鸡市妇幼保健院接受产前检查的3 820例高龄孕妇作为研究对象,所有孕妇均接受超声检查及NIPT,以羊膜腔穿刺结果或妊娠结局作为胎儿染色体异常的诊断标准,比较超声检查、NIPT及二者联合应用对胎儿染色体异常的诊断情况。结果3 820例高龄孕妇中NIPT筛查出高风险57例;超声检查软指标异常95例,结构异常63例;超声检查联合NIPT诊断胎儿染色体异常的灵敏度、特异度和阳性预测值分别为93.18%、99.89%、91.11%。结论高龄孕妇胎儿染色体产前筛查中,超声检查联合NIPT可以相互补充参考,可有效提高染色体异常检出的灵敏度、特异度,降低假阳性率和假阴性率,实现对出生缺陷的早发现、早诊断及早干预。

    • 青海省碳青霉烯类耐药肠杆菌目细菌的分子流行病学分析

      2024, 21(22):3352-3358.

      摘要 (107) HTML (0) PDF 1.07 M (197)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通过研究2022年7月至2023年5月青海省5家医院分离的碳青霉烯类耐药肠杆菌目细菌(CRE)的分布、基因型及耐药性,为临床CRE感染的治疗、院内感染防控,以及抗菌药物制订和评价提供数据支持。方法采用基质辅助激光解析电离飞行时间质谱仪进行细菌鉴定,采用VITEK Ⅱ compact进行细菌药敏试验,采用碳青霉烯酶抑制剂增强试验进行产酶表型鉴定,采用聚合酶链反应检测碳青霉烯酶基因(blaKPC、blaNDM、blaIMP、blaVIM和blaOXA-48)。对分离出的优势菌株进行多位点序列分型(MLST)和同源性分析。结果共分离出59株CRE,其中50株分离自临床标本,9株分离自患者所处的环境;59株CRE中阴沟肠杆菌23株,肺炎克雷伯菌22株,大肠埃希菌7株,产酸克雷伯菌5株,弗氏柠檬酸杆菌和布氏柠檬酸杆菌各1株。CRE主要分离于重症监护病房、烧伤科、肝胆科。标本来源主要为伤口分泌物、痰液、血液。59株CRE对酶抑制剂复合制剂、头孢菌素类、氨曲南及碳青霉烯类等抗菌药物均具有较高的耐药率(87.5%~100.0%),对阿米卡星和替加环素的耐药率相对较低,分别为30.4%和15.5%。最常见的碳青霉烯酶基因型是blaNDM(59.32%,35/59),其次是blaKPC(32.20%,19/59),肺炎克雷伯菌中blaKPC-2检出率最高(72.73%,16/22),阴沟肠杆菌中blaNDM-1检出率最高(69.57%,16/23)。MLST结果显示,肺炎克雷伯菌ST分型主要为ST11型(68.18%,15/22),阴沟肠杆菌ST分型主要为ST97型 (26.09%,6/23),9株从患者所处环境中分离出的CRE与临床菌株的ST型一致。结论青海省5家医院分离的CRE耐药率普遍较高,主要以阴沟肠杆菌和肺炎克雷伯菌为主,碳青霉烯酶基因以blaNDM和blaKPC为主,耐药问题严重,临床应加强CRE的筛查及控制,预防其在院内传播。

    • 中西医结合治疗糖尿病心血管自主神经病变的临床疗效

      2024, 21(22):3359-3363.

      摘要 (64) HTML (0) PDF 1.04 M (213)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糖尿病心血管自主神经病变(DCAN)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21年1月至2023年5月于石家庄市第二医院就诊的80例DCAN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40例)和观察组(40例),对照组采取常规西医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中医综合治疗(益气养阴活血汤+针灸),1个疗程为14 d,2个疗程宜间隔7 d,两组共治疗3个疗程。比较两组临床疗效;比较两组空腹血糖(FBG)、餐后2 h血糖(2 h PBG)、糖化血红蛋白(HbA1c)、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比较两组窦性RR间期标准差(SDNN)、全程NN 节段的窦性RR间期标准差(SDANN)、全程相邻 RR之差的均方根(RMSSD)、相邻RR间期差值>50 ms的个数占总窦性心搏个数的百分比(PNN50);比较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观察组临床总有效率(90.00%)明显高于对照组(7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FBG、2 h PBG、HbA1c、HOMA-IR均明显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SDNN、SDANN、RMSSD、PNN50均明显高于治疗前,且观察组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DCAN临床疗效明显,能够有效改善血糖水平、心率变异性,且不增加不良反应,具有较高的临床参考价值。

    • 妊娠期亚临床甲状腺功能减退症患者血清细胞间黏附分子-1、C1q肿瘤坏死因子相关蛋白9水平及其与妊娠结局的关系

      2024, 21(22):3364-3368.

      摘要 (49) HTML (0) PDF 1.43 M (200)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探讨妊娠期亚临床甲状腺功能减退症(SCH)患者血清C1q肿瘤坏死因子相关蛋白9(CTRP9)、细胞间黏附分子-1(ICAM-1)水平及其与妊娠结局的关系。方法选取2021年2月至2022年2月在张家口市第五医院接受治疗的60例妊娠期SCH患者作为SCH组,另选取同期60例产前检查正常孕妇作为对照组。检测SCH组和对照组血清ICAM-1、CTRP9水平。根据妊娠结局将SCH组又分为妊娠结局良好组和妊娠结局不良组。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ICAM-1、CTRP9水平与促甲状腺激素(TSH)水平的相关性。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血清ICAM-1、CTRP9对妊娠期SCH患者不良结局的预测价值。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发生不良妊娠结局的影响因素。结果SCH组血清ICAM-1水平高于对照组,CTRP9水平低于对照组,且妊娠不良组血清ICAM-1水平高于妊娠良好组,CTRP9水平低于妊娠良好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清ICAM-1水平与TSH水平呈正相关(r=0.612,P<0.05),CTRP9水平与TSH水平呈负相关关系(r=-0.490,P<0.05)。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血清ICAM-1、CTRP9预测SCH患者不良妊娠结局的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848(95%CI:0.769~0.927)、0.835(95%CI:0.763~0.908),二者联合检测的AUC为0.922(95%CI:0.874~0.971),大于二者单独检测。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ICAM-1水平升高是不良妊娠结局的危险因素(P<0.05),CTRP9水平升高是不良妊娠结局的保护因素(P<0.05)。结论妊娠期SCH患者血清ICAM-1水平升高,CTRP9水平降低,与不良妊娠结局有一定关系,可能是不良妊娠结局的评估指标。

    • 超声引导下腰骶神经丛阻滞麻醉对全髋关节置换术患者术后镇痛、认知功能及应激反应的影响

      2024, 21(22):3369-3372.

      摘要 (81) HTML (0) PDF 1.01 M (209)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探讨超声引导下腰骶神经丛阻滞(UG-LCPB)麻醉对全髋关节置换术(THA)患者术后镇痛、认知功能及应激反应的影响。方法选取2021年1月至2023年10月在该院进行THA的182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91例)和对照组(91例)。对照组采用静吸复合麻醉,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结合UG-LCPB麻醉。比较两组手术时间和术中出血量,以及术后拔管时间和下床活动时间;比较两组术后2 、12 h疼痛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比较两组术前和术后3 d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CA)评分、应激反应指标水平变化。结果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拔管时间和下床活动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后2 、12 h VA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术后3 d MoCA评分低于术前,而观察组术后3 d MoCA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术后3 d血清皮质醇(Cor)、白细胞介素(IL)-6和C反应蛋白(CRP)水平均高于术前,而观察组术后3 d血清Cor、IL-6和CRP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UG-LCPB麻醉对THA患者术后镇痛效果良好,可减轻患者术后认知功能损害及应激反应,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降钙素原与血常规相关指标联合检测对早期鉴别混合细菌血流感染的诊断价值

      2024, 21(22):3373-3379.

      摘要 (109) HTML (0) PDF 1.75 M (215)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探讨血常规相关指标及降钙素原(PCT)联合检测对早期鉴别混合细菌血流感染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选取2021年1月至2024年3月于宁夏医科大学总医院就诊的295例血流感染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结合血培养报阳时间和PCT排除血培养污染菌,辅助诊断血流感染。依据血培养结果将患者分为单菌感染组和多菌感染组。再将多菌感染组又分为革兰染色结果阴性、阳性组和革兰染色结果混合组,分析单菌感染组与多菌感染组,以及革兰染色结果阴性、阳性组和革兰染色结果混合组PCT及血常规指标水平差异。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发生混合细菌血流感染及混合革兰染色细菌血流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各项指标单独及联合检测对混合细菌血流感染及混合革兰染色细菌血流感染的诊断价值。结果单菌感染组与多菌感染组白细胞计数(WBC)、中性粒细胞百分比(NEUT%)、中性粒细胞绝对值(NEUT#)、单核细胞绝对值(MXD)、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NLR)、中性粒细胞与血小板计数(PLT)比值(NPR)、全身炎症反应指数(SIRI)、全身免疫炎症指数(SII)及PCT水平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革兰染色结果阴性、阳性组和革兰染色结果混合组WBC、NEUT%、NEUT#、NLR、NPR、SIRI、SII及PCT水平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WBC和PCT水平升高是发生混合细菌血流感染及混合革兰染色细菌血流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WBC、PCT联合检测鉴别诊断混合细菌血流感染的曲线下面积(AUC)为0.899,灵敏度、特异度分别为83.3%、84.3%;WBC、PCT联合检测鉴别诊断混合革兰染色细菌血流感染的AUC为0.946,灵敏度、特异度分别为93.3%和90.0%。 结论WBC、PCT联合检测对早期鉴别混合细菌血流感染及混合革兰染色细菌血流感染有较高的诊断价值。

    • 无创产前检测9号染色体异常病例的产前诊断和遗传学分析

      2024, 21(22):3380-3387.

      摘要 (188) HTML (0) PDF 11.29 M (200)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探讨无创产前检测(NIPT)提示9号染色体异常病例的产前诊断和遗传学分析。方法选取2019年8月至2023年12月就诊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妇产医院产前诊断中心且NIPT提示为9号染色体异常的16例孕妇作为研究对象,均接受产前遗传咨询,其中14例孕妇接受介入性产前诊断,进行羊水细胞染色体核型分析和(或)染色体基因组拷贝数变异分析。回顾性整理入组孕妇的临床资料、产前诊断结果和妊娠结局,随访活产儿情况。结果16例孕妇中14例孕妇接受介入性产前诊断,5例确诊为9号染色体异常,阳性预测值为35.71%(5/14),包括3例诊断为嵌合型9-三体综合征引产终止妊娠,1例诊断为致病性基因组拷贝数变异(CNV)引产终止妊娠,1例为临床意义未明CNV,足月分娩,新生儿未见异常;其余9例诊断正常,足月分娩,随诊新生儿未见异常。另外2例拒绝产前诊断,其中1例失访,1例产后拒绝随访。结论NIPT筛查胎儿9号染色体异常有一定价值,但需要联合染色体核型分析和CNV分析对其检测结果进行产前诊断的验证,以满足临床诊断的需求。

    • >临床研究
    • 精准营养治疗对慢性肝病合并营养不良患者免疫功能、肝功能及并发症的影响

      2024, 21(22):3388-3392.

      摘要 (82) HTML (0) PDF 1.03 M (202)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探讨精准营养治疗对慢性肝病合并营养不良患者免疫功能、肝功能及并发症的影响。方法选取2021年1月至2023年10月南昌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收治的360例慢性肝病合并营养不良住院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每组180例。对照组采取常规营养干预,干预组采取精准营养治疗方案干预。比较两组人体测量学指标[体质量指数(BMI)、上臂围(MAC)和肱三头肌皮褶厚度(TSF)]、免疫功能(CD3 +、CD4 +、CD8 +和CD4 +/CD8 +)、营养状况指标[血清总蛋白(STP)、清蛋白(ALB)和血红蛋白(Hb)]、肝功能指标[总胆红素(TBIL)和凝血酶原活动度(PTA)]水平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两组干预后BMI、MAC、TSF、CD3 +、CD4 +、PTA、STP、ALB、Hb水平及CD4 +/CD8 +均高于干预前,且干预组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干预后CD8 +、TBIL水平均低于干预前,且干预组低于对照组(P<0.05)。干预组并发症发生率为11.11%,低于对照组的22.78%(P<0.05)。结论精准营养治疗用于慢性肝病合并营养不良患者能够有效改善其人体测量学、免疫功能、营养状况和肝功能指标,并且可降低并发症发生率。

    • 陕西宝鸡地区新生儿耳聋基因筛查结果分析

      2024, 21(22):3393-3398.

      摘要 (76) HTML (0) PDF 1.07 M (210)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分析陕西省宝鸡地区新生儿常见遗传性耳聋基因突变情况,为遗传性耳聋患者的临床治疗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选取2021年1月至2023年4月在陕西宝鸡市妇幼保健院出生的1 985例新生儿作为研究对象,采用微阵列芯片杂交法检测4种遗传性耳聋基因(GJB2、GJB3、SLC26A4和线粒体mt DNA 12S rRNA)15个位点,将耳聋基因检测结果进行统计分析。同时将陕西宝鸡地区新生儿耳聋基因突变情况与国内其他地区进行比较。结果1 985例新生儿中检出耳聋基因突变108例(5.44%)其中GJB2携带率最高,为2.67%,SLC26A4携带率为2.02%,GJB3携带率为0.40%,线粒体mt DNA 12S rRNA携带率为0.35%;以GJB2(c.235 del C)突变率(1.86%)最高,其次为SLC26A4(c.IVS7-2 A>G)突变率(1.56%)。与国内其他地区比较,陕西宝鸡地区除线粒体mt DNA 12S rRNA(m.1555 A>G)突变率无差异外,GJB2(c.235 del C)、GJB3(c.538 C>T)、SLC26A4 (c.IVS-27-2A>G)突变率均有差异。结论陕西宝鸡地区新生儿携带的耳聋基因突变以 GJB2 为主,该研究有助于及早查明该地区新生儿听力损失的病因,从而对遗传性耳聋患者进行早期干预。

    • 全身免疫炎症指数对类风湿关节炎的诊断价值

      2024, 21(22):3398-3401.

      摘要 (96) HTML (0) PDF 1.03 M (192)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探讨全身免疫炎症指数(SII)对类风湿关节炎(RA)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21年1月至2022年12月该院收治的50例RA患者作为观察组,另选取同期该院50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采用免疫比浊法检测两组血清类风湿因子(RF)、抗环瓜氨酸肽(CCP)抗体水平。收集白细胞计数(WBC)、中性粒细胞计数(N)、血小板计数(PLT)、淋巴细胞计数(L)、平均血小板体积(MPV)水平,计算SII(PLT×N/L)、PLR(PLT/L)、NLR(N/L)、PNR(PLT/N)和PWR(PLT/WBC)。比较两组各项指标的差异。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血细胞相关指标与RF、抗CCP抗体的相关性。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SII对RA的诊断价值。结果观察组血清RF、抗CCP抗体水平及PLR、SII、NLR均高于对照组,L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WBC、N、PLT、MPV、PNR及PWR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SII与血清RF、抗CCP抗体水平均呈正相关(r=0.441、0.384,P<0.05),但相关性均较弱。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SII诊断RA的最佳截断值为0.26,曲线下面积为0.622,灵敏度为64.0%,特异度为62.0%。结论RA患者SII高于健康者,并且与RF、抗CCP抗体水平均呈正相关,动态监测其变化可为RA临床治疗方案的制订提供参考依据。

    • >综述
    • 核酸质谱技术的药物基因组学研究进展

      2024, 21(22):3402-3406.

      摘要 (200) HTML (0) PDF 1.03 M (459) 评论 (0) 收藏

      摘要:药物基因组学作为精准医疗的落地平台备受关注,其中多重药物基因检测指导精准用药已被大规模临床研究证实具有可行性,并且有助于改善患者预后。作为多重基因检测关键技术之一的基于基质辅助激光解析电离飞行时间质谱的核酸质谱技术以其中通量、高灵活性、高准确度、低成本等特点,在多重药物基因检测领域具有独特优势。该文介绍了核酸质谱技术原理和特点,以及该技术在多重药物基因检测中的优势,并重点综述了核酸质谱多重药物基因检测在精神神经类、心脑血管类、镇痛麻醉类、肿瘤类及老年多重用药等药物基因组学领域的临床研究和应用现状。未来通过完善核酸质谱检测标准化流程和规范,与测序技术联合应用,并将核酸质谱多基因检测与临床多模态数据整合分析,有望进一步助力核酸质谱多重基因检测技术在临床精准用药中的应用与实施。

    • 细胞焦亡在肝纤维化中的作用及中医药调控研究进展

      2024, 21(22):3407-3411.

      摘要 (123) HTML (0) PDF 1.05 M (197) 评论 (0) 收藏

      摘要:肝纤维化(HF)是肝损伤后的重要病理修复过程,阻断HF发展是阻止其向肝硬化、肝癌或肝衰竭转变的重要环节,目前尚缺乏理想的治疗HF的特效药物。细胞焦亡是一种新型的程序性细胞死亡方式,以细胞膜上孔隙形成和促白细胞介素(IL)-18、IL-1β生成释放为表现。在肝脏受到持续损伤时肝星状细胞、肝巨噬细胞和肝细胞均会发生细胞焦亡,进而持续激活炎症反应,导致肝脏结构被破坏,最终引起HF。中医药在抗HF过程中具有多靶点、多途径等优势,中药及其活性成分、中药药对及中药复方均可通过抑制细胞焦亡而发挥抗HF的作用,以中医药调节细胞焦亡作为切入点可能是未来治疗HF的新方向。该文总结了细胞焦亡的分子机制、肝脏各个类型细胞发生焦亡与HF的关系,以及中药及其活性成分、中药药对及中药复方通过抑制肝脏细胞发生焦亡进而阻止HF进程的相关研究,以期为进一步的临床研究及试验提供参考依据。

    • 妊娠期糖尿病临床预测标志物研究进展

      2024, 21(22):3412-3417.

      摘要 (246) HTML (0) PDF 1.06 M (275) 评论 (0) 收藏

      摘要:妊娠期糖尿病(GDM)作为妊娠期高血糖的主要类型,是引起不良妊娠结局和女性产后糖尿病的主要原因。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OGTT)作为常规方法,目前仍然是诊断GDM的主要手段。但OGTT一般在孕中期、孕晚期才实施,可能错过GDM最佳的干预时机。因此,如何在孕早期及时、准确地筛选出GDM高危孕妇并给予适时干预成为预防GDM的关键。该文基于已有文献报道,概括总结了孕早期孕妇血清14种炎症因子和脂肪因子与GDM的关系,探讨这些指标预测GDM的能力,同时评估14种指标作为危险因素加入GDM早期预测模型的可能性,以期认识到孕早期血清中相关指标非正常变化可能带来的后果,为临床医生在孕早期及时、准确筛选出GDM高危人群提供支持。

    • 循环肿瘤DNA检测在乳腺癌早期诊治中的应用进展

      2024, 21(22):3417-3421.

      摘要 (157) HTML (0) PDF 1.05 M (244) 评论 (0) 收藏

      摘要:乳腺癌作为全球女性第二大癌症致死原因,其高发病率与致死率给全球女性的健康带来了极大威胁。循环肿瘤DNA(ctDNA)是肿瘤细胞所释放的DNA片段,可以反映肿瘤负荷及肿瘤基因组的突变情况。ctDNA是肿瘤复发的灵敏且特异的生物标志物。ctDNA检测作为一种新兴的液体活检技术,在检测分子残留病灶和治疗反应监测方面具有实用性,可帮助临床医生优化治疗和监测策略。ctDNA检测在临床应用中面临一些挑战,包括检测灵敏度的限制、ctDNA水平的波动及其他因素的干扰。该文综述了近年来ctDNA检测技术在乳腺癌早期筛查、肿瘤反应监测、微小残留病灶检测及治疗耐药性评估方面的最新发展动态,并剖析其在临床实践中面临的挑战与未来潜力。

    • >教学·管理
    • CBL结合工作坊教学模式在危急重症孕产妇急救技能规范化培训中的应用

      2024, 21(22):3422-3424.

      摘要 (105) HTML (0) PDF 1002.43 K (205)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探讨以案例为基础的教学(CBL)结合工作坊教学模式在危急重症孕产妇急救技能规范化培训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1年7月至2022年6月在该院妇产科进行规范化培训的30名住院医师作为研究对象,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15名。对照组采取传统常规教学法,研究组采取CBL结合工作坊教学模式进行危急重症孕产妇急救技能规范化培训。比较两组操作技能考核和对培训满意度调查的结果。结果研究组操作技能考核成绩的优秀率为93.3%,高于对照组的5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5个方面教学满意度测评结果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培训结束后1年综合素质测评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CBL结合工作坊教学模式有助于调动住院医师学习的主观能动性、持久性和创新性,可明显提高操作技能学习效果,促进了综合能力提升,教学模式认可度更高,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编辑部主任:王明丰

创刊:2004年

国际标准刊号:ISSN 1672-9455

国内统一刊号:CN 50-1167/R

国内邮发代号:78-157

  • 浏览排行
  • 引用排行
  • 下载排行
按检索
检索词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