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5年第22卷第15期文章目次
    全 选
    显示方式: |
    • >论著
    • 前庭康复训练联合倍他司汀治疗中枢性眩晕的临床研究

      2025, 22(15):2017-2021.

      摘要 (59) HTML (0) PDF 1.00 M (514)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分析前庭康复训练联合倍他司汀治疗中枢性眩晕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24年1—7月该院收治的100例中枢性眩晕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0例。对照组在常规对症治疗的基础上口服倍他司汀,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前庭康复训练。比较2组治疗前后脑血流动力学指标,采用眩晕障碍量表(DHI)、Berg平衡量表(BBS)、起立-行走测试(TUG)时间评估2眩晕症状的严重程度、平衡功能和步行运动功能,并比较2组生存质量。结果治疗后2组基底动脉、左椎动脉、右椎动脉血流速度快于治疗前,DHI-躯体(P)、DHI-情绪(E)、DHI-功能(F)评分低于治疗前,BBS、心理健康、情绪角色、 躯体角色、 社会功能、总体健康评分高于治疗前,TUG时间短于治疗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基底动脉、左椎动脉、右椎动脉血流速度快于对照组,DHI-P、DHI-E、DHI-F评分低于对照组,BBS、心理健康、情绪角色、 躯体角色、 社会功能、总体健康评分高于对照组,TUG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前庭康复训练联合倍他司汀治疗可有效改善中枢性眩晕患者脑血流情况,缓解患者眩晕症状,提高患者平衡功能、步行运动功能及生存质量。

    • 急性生理学评分、肠道菌群、PGRN对重症肺炎患儿预后不良的预测价值

      2025, 22(15):2022-2026.

      摘要 (34) HTML (0) PDF 1.44 M (470)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分析急性生理学评分(APS)、肠道菌群、颗粒蛋白前体(PGRN)对重症肺炎患儿预后不良的预测价值。方法选取2022年2月至2024年2月该院收治的128例重症肺炎患儿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治疗28 d的预后情况分为转归组和预后不良组。比较2组APS、肠道菌群数量、PGRN水平。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重症肺炎患儿预后不良的影响因素。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APS、大肠埃希菌、双歧杆菌、PGRN对重症肺炎患儿预后不良的预测价值。结果预后不良组APS高于转归组,大肠埃希菌数量多于转归组,双歧杆菌数量少于转归组,血清PGRN水平高于转归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APS升高、大肠埃希菌数量增多、PGRN水平升高是重症肺炎患儿预后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双歧杆菌数量增多是重症肺炎患儿预后不良的保护因素(P<0.05)。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4项指标联合预测重症肺炎患儿预后不良的曲线下面积(AUC)大于APS、大肠埃希菌、双歧杆菌、PGRN单独预测的AUC(Z=2.910、3.133、3.332、3.367,均P<0.05)。结论APS、大肠埃希菌、双歧杆菌、PGRN联合预测重症肺炎患儿预后不良价值良好,临床可推广应用。

    • 耐药肺炎克雷伯菌感染脓毒症患者血清NLRP3、PCT、CCL25水平及与预后的关系

      2025, 22(15):2026-2032.

      摘要 (38) HTML (0) PDF 1.77 M (447)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探讨耐药肺炎克雷伯菌(KP)感染脓毒症患者血清核苷酸结合寡聚化结构域样受体蛋白3(NLRP3)、降钙素原(PCT)、趋化因子配体25(CCL25)水平及与预后的关系。方法选取2019年3月至2024年3月重庆三峡医药高等专科学校附属人民医院收治的205例KP感染脓毒症患者作为研究组,根据是否耐药,将其中98例耐药KP感染脓毒症患者作为耐药组,107例非耐药KP感染脓毒症患者作为非耐药组。根据脓毒症严重程度将205例KP感染脓毒症患者分为严重脓毒症组(89例)、脓毒症组(116例)。另选取同期在重庆三峡医药高等专科学校附属人民医院体检的205例健康志愿者为对照组。测定耐药KP对临床药物的耐药性。根据耐药KP感染脓毒症患者入院28 d存活情况,将其分为生存组和死亡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血清NLRP3水平,采用化学发光法测定血清PCT、CCL25水平。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血清NLRP3、PCT、CCL25对耐药KP感染脓毒症的诊断价值及其对耐药KP感染脓毒症患者死亡的预测价值。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耐药KP感染脓毒症患者死亡的影响因素。结果98例耐药KP感染脓毒症患者共检出125株耐药KP,其对头孢唑啉、头孢曲松、头孢他啶、氨曲南、亚胺培南、美洛培南的耐药率>90%。严重脓毒症组血清NLRP3、PCT、CCL25水平高于对照组和脓毒症组,且脓毒症组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耐药组血清NLRP3、PCT、CCL25水平高于非耐药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死亡组血清清蛋白(ALB)水平低于生存组,血清NLRP3、PCT、CCL25水平、急性生理学和慢性健康状况评分Ⅱ(APACHEⅡ评分)及感染相关器官衰竭评分(SOFA)评分高于生存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血清NLRP3、PCT、CCL25水平升高是耐药KP感染脓毒症患者死亡的危险因素(P<0.05),血清ALB水平升高是耐药KP感染脓毒症患者死亡的保护因素(P<0.05)。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血清NLRP3、PCT、CCL25及3项指标联合诊断耐药KP感染脓毒症的曲线下面积(AUC)大于NLRP3、PCT、CCL25单独诊断的AUC(P<0.05),3项指标联合预测耐药KP感染脓毒症患者死亡的AUC大于NLRP3、PCT、CCL25单独预测的AUC(P<0.05)。结论耐药KP感染脓毒症患者血清NLRP3、PCT、CCL25水平较高,3项指标联合检测对耐药KP感染脓毒症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且与患者死亡有关。

    • 妊娠合并梅毒患者血清Tim-3、FOXP3水平及其与妊娠结局的关系

      2025, 22(15):2033-2038.

      摘要 (29) HTML (0) PDF 1.38 M (496)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分析妊娠合并梅毒患者血清T淋巴细胞免疫球蛋白与黏蛋白结构域分子(Tim)-3、叉头状转录因子(FOX)P3水平及其与妊娠结局的关系。方法选取2021年11月至2023年11月四川省隆昌市人民医院收治的120例妊娠合并梅毒患者作为梅毒组,另选取同期在四川省隆昌市人民医院进行产前检查的120名健康孕妇作为对照组。再根据梅毒组患者是否发生不良妊娠结局,将患者分为发生组和未发生组。检测所有参与者血清Tim-3、FOXP3水平。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血清Tim-3、FOXP3对妊娠合并梅毒患者发生不良妊娠结局的预测价值。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妊娠合并梅毒患者发生不良妊娠结局的影响因素。结果梅毒组血清Tim-3水平高于对照组,血清FOXP3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梅毒组早产、新生儿窒息比例高于对照组,不良妊娠结局总发生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发生组血清Tim-3水平高于未发生组,血清FOXP3水平低于未发生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2项指标联合预测妊娠合并梅毒患者发生不良妊娠结局的曲线下面积(AUC)为0.920,大于血清Tim-3、FOXP3单独预测的AUC(Z=2.207、2.639,均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血清Tim-3水平升高是妊娠合并梅毒患者发生不良妊娠结局的危险因素(P<0.05),血清FOXP3水平升高是妊娠合并梅毒患者发生不良妊娠结局的保护因素(P<0.05)。 结论妊娠合并梅毒患者血清Tim-3、FOXP3水平与不良妊娠结局有一定的关系,血清Tim-3水平升高、FOXP3水平降低的患者不良妊娠结局发生风险较高。

    • 不同Pfirrmann分级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血清CXCL10、Sirtuin1水平及临床意义

      2025, 22(15):2038-2043.

      摘要 (28) HTML (0) PDF 1.49 M (476)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分析不同Pfirrmann分级的腰椎间盘突出症(LDH)患者血清CXC趋化因子配体10(CXCL10)、沉默信息调节因子1(Sirtuin1)水平及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23年4月至2024年4月该院收治的150例LDH患者作为研究组,另选取同期在该院体检的150例健康志愿者作为对照组,根据Pfirrmann分级将患者分为Ⅰ~Ⅴ级。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血清CXCL10、Sirtuin1、白细胞介素-6(IL-6)和基质金属蛋白酶-3(MMP-3)水平。采用Pearson或Spearman相关分析LDH患者血清CXCL10、Sirtuin1水平与IL-6、MMP-3水平及疼痛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评分、Pfirrmann分级的相关性,以及LDH患者血清CXCL10水平与Sirtuin1水平的相关性。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LDH发生的影响因素。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血清CXCL10、Sirtuin1对LDH的诊断价值。结果研究组血清CXCL10、IL-6、MMP-3水平高于对照组,血清Sirtuin1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Pfirrmann分级LDH患者血清CXCL10、IL-6、MMP-3水平比较结果显示,Ⅰ~Ⅱ级<Ⅲ级<Ⅳ级<Ⅴ级,且任意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Pfirrmann分级LDH患者血清Sirtuin1水平比较结果显示,Ⅰ~Ⅱ级>Ⅲ级>Ⅳ级>Ⅴ级,且任意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firrmann分级Ⅴ级患者VAS、ODI评分高于Pfirrmann分级Ⅰ~Ⅱ级、Ⅲ级、Ⅳ级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earson相关分析结果显示,LDH患者血清CXCL10水平与Sirtuin1水平呈负相关(P<0.05),与IL-6、MMP-3水平及VAS、ODI评分呈正相关(P<0.05),血清Sirtuin1水平与IL-6、MMP-3水平及VAS、ODI评分呈负相关(P<0.05)。Spearman相关分析结果显示,LDH患者Pfirrmann分级与血清CXCL10水平呈正相关(P<0.05),与血清Sirtuin1水平呈负相关(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血清CXCL10、IL-6、MMP-3水平升高为LDH发生的危险因素(P<0.05),血清Sirtuin1水平升高为LDH发生的保护因素(P<0.05)。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2项指标联合诊断LDH的曲线下面积(AUC)为0.945,大于血清CXCL10、Sirtuin1单独诊断的AUC(Z=2.715、2.722,均P<0.05)。结论血清CXCL10、Sirtuin1水平与LDH患者Pfirrmann分级有关,这2项指标可作为诊断LDH的生物标志物。

    • 椎板间内镜磨钻减压术对腰椎体后缘离断症患者的治疗效果

      2025, 22(15):2044-2048.

      摘要 (22) HTML (0) PDF 1.01 M (421)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分析椎板间内镜磨钻减压术对腰椎体后缘离断症(PRAS)患者的治疗效果。 方法分析2022年5月至2024年5月在该院就诊的单节段PRAS患者的临床资料,将予以传统开放减压手术的患者纳入对照组,将予以椎板间内镜磨钻减压的患者纳入观察组,采用倾向性评分进行1∶1匹配,剔除不匹配的患者,最终各组纳入49例。比较2组患者术后恢复情况和并发症发生情况,2组患者术前和术后3个月时的创伤应激指标[5-羟色胺(5-HT)、去甲肾上腺素(NE)、C反应蛋白(CRP)、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腰椎功能恢复情况[腰椎功能障碍指数(ODI)评分、腰痛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影像学指标[椎间隙高度指数(IHI)、Cobb角]、骨转换标志物[血清Ⅰ型前胶原氨基末端前肽(PⅠNP)、Ⅰ型胶原交联羧基末端肽(CTX)、骨钙素(OST)]水平。结果观察组术后首次下地时间、术后卧床时间、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术后并发症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个月2组血清5-HT、NE、CRP、TNF-α水平及ODI、VAS评分、IHI、Cobb角低于术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个月观察组血清5-HT、NE、CRP、TNF-α水平及ODI、VAS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个月2组的血清PⅠNP、CTX水平高于术前,血清OST水平低于术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个月观察组血清PⅠNP、CTX水平高于对照组,血清OST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椎板间内镜磨钻减压有效促进PRAS患者术后腰椎功能恢复,显著改善患者创伤应激水平、影像学指标和骨转换标志物水平,具有较好的安全性。

    • 血清Gal-3、HDAC3对重度首发精神分裂症的诊断价值

      2025, 22(15):2049-2053.

      摘要 (21) HTML (0) PDF 1.44 M (415)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分析血清半乳糖凝集素-3(Gal-3)、组蛋白去乙酰化酶3(HDAC3)对重度首发精神分裂症(FES)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该院2023年5月30日至2024年5月29日收治的147例FES患者作为研究组,另选取同期在该院体检的147例健康、无精神疾病及脑损伤志愿者作为对照组。根据FES患者入院时阳性和阴性症状量表(PANSS)及威斯康星卡片分类测验(WCST)测试评分分为轻度组、中度组、重度组。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FES患者血清Gal-3、HDAC3水平与PANSS评分、WCST测试评分的相关性。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血清Gal-3、HDAC3对重度FES的诊断价值。结果研究组血清Gal-3水平低于对照组,血清HDAC3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重度组血清Gal-3水平低于轻、中度组,且中度组低于轻度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重度组血清HDAC3水平高于轻、中度组,且中度组高于轻度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earson相关分析结果显示,FES患者PANSS阳性症状、 PANSS一般精神病理症状、 PANSS总评分及WCST测试非持续性错误数、WCST测试错误应答数评分与血清Gal-3水平均呈负相关(P<0.05),与血清HDAC3水平呈正相关(P<0.05)。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血清Gal-3、HDAC3单独及2项指标联合诊断重度FES的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756、0.763、0.834,2项指标联合诊断的AUC大于血清Gal-3、HDAC3单独诊断的AUC(Z=3.341、3.726,均P<0.05)。结论与健康志愿者相比,FES患者血清Gal-3水平降低,HDAC3水平升高,二者水平变化与疾病严重程度紧密相关,且二者联合诊断重度FES的效能较高。

    • CAMK1与p62在直肠癌中的表达及其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研究

      2025, 22(15):2054-2059.

      摘要 (28) HTML (0) PDF 2.68 M (468)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分析钙/钙调蛋白依赖性激酶1(CAMK1)与自噬相关蛋白(p62)在直肠癌中的表达及其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方法回顾性选取2022年10月至2023年7月陕西省渭南市中心医院收治的80例直肠癌患者为研究对象,取其术后癌组织及相应的癌旁组织病理标本。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及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检测组织标本中CAMK1、p62阳性率及信使RNA(mRNA)水平。比较不同临床病理特征直肠癌患者CAMK1、p62表达情况。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直肠癌组织中CAMK1 mRNA水平与p62 mRNA水平的相关性。结果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结果显示,CAMK1主要表达于细胞质与细胞核,p62主要表达于细胞核。直肠癌组织中CAMK1蛋白表达阳性率及CAMK1 mRNA水平明显低于癌旁组织,p62蛋白表达阳性率及p62 mRNA水平高于癌旁组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直肠癌患者中,TNM分期Ⅲ~Ⅳ期者癌组织CAMK1蛋白表达阳性率低于Ⅰ~Ⅱ期者,淋巴结转移者癌组织CAMK1蛋白表达阳性率低于无淋巴结转移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直肠癌患者中,肠壁浸润深度T3~T4者癌组织p62蛋白表达阳性率高于T1~T2者,TNM分期Ⅲ~Ⅳ期者癌组织p62蛋白表达阳性率高于Ⅰ~Ⅱ期者,淋巴结转移者癌组织p62蛋白表达阳性率高于无淋巴结转移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earson相关分析结果显示,直肠癌组织中CAMK1 mRNA水平与p62 mRNA水平呈负相关(P<0.05)。结论直肠癌组织中CAMK1低表达,p62高表达,二者表达呈负相关,且均与临床病理特征关系紧密,可作为诊断直肠癌的新的生物标志物。

    • 卵巢癌术前联合应用阴道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血清肿瘤标志物在病理分型诊断及腹膜转移预测中的价值

      2025, 22(15):2059-2065.

      摘要 (22) HTML (0) PDF 3.51 M (454)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分析卵巢癌术前联合应用阴道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CDFI)、血清肿瘤标志物在病理分型诊断及腹膜转移预测中的价值。方法选取2021年8月至2023年1月河北省衡水市第四人民医院收治的120例卵巢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临床病理分型分为Ⅰ型卵巢癌组(41例)和Ⅱ型卵巢癌组(79例)。术前均进行CDFI检查,并检测血清肿瘤标志物[糖类抗原(CA)125、CA199、癌胚抗原(CEA)、甲胎蛋白(AFP)],观察术后病理结果,比较不同临床病理分型及国际妇产科联盟(FIGO)病理分期患者CDFI指标[阻力指数(RI)、搏动指数(PI)、超声评分]及血清肿瘤标志物水平。患者出院后随访1年,根据有无腹膜转移,分为转移组、无转移组。采用点二列相关分析卵巢癌患者CDFI指标、血清肿瘤标志物与FIGO病理分期的相关性。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CDFI指标、血清肿瘤标志物对Ⅱ型卵巢癌的诊断价值及对卵巢癌患者发生腹膜转移的预测效能。结果Ⅰ型卵巢癌组超声评分及血清CA125、CA199、CEA、AFP水平均低于Ⅱ型卵巢癌组,RI、PI高于Ⅱ型卵巢癌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FIGO病理分期为Ⅰ~Ⅱ期卵巢癌患者超声评分及血清CA125、CA199、CEA、AFP水平低于FIGO病理分期为Ⅲ~Ⅳ期卵巢癌患者,RI、PI高于FIGO病理分期为Ⅲ~Ⅳ期卵巢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点二列相关分析结果显示,卵巢癌患者超声评分及血清CA125、CA199、CEA、AFP水平与卵巢癌FIGO病理分期呈正相关(P<0.05),RI、PI与卵巢癌FIGO病理分期呈负相关(P<0.05)。转移组超声评分及血清CA125、CA199、CEA、AFP水平高于无转移组,RI、PI低于无转移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CDFI指标、血清肿瘤标志物联合诊断Ⅱ型卵巢癌的曲线下面积(AUC)为0.936,CDFI指标、血清肿瘤标志物联合预测卵巢癌患者发生腹膜转移的AUC为0.934。结论卵巢癌术前联合应用CDFI指标、血清CA125、CA199、CEA、AFP有利于诊断病理分型,且对腹膜转移有较高预测价值。

    • miR-200/Nrf2在胎膜早破中的调控作用

      2025, 22(15):2066-2070.

      摘要 (14) HTML (0) PDF 3.83 M (470)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基于生物信息学分析miR-200/核因子E2相关因子2(Nrf2)在胎膜早破(PROM)中的调控作用。方法选取2021年9月至2023年10月在河北省石家庄市第四医院就诊的200例足月分娩前PROM患者作为PROM组,另选取同期在河北省石家庄市第四医院体检的200例健康孕妇作为对照组。采用苏木精-伊红(HE)染色法检测2组孕妇胎膜组织形态学变化,数据库筛选靶向Kelch样ECH关联蛋白1(Keap1)基因的微小RNA(miRNA)及Nrf2共表达基因,采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qPCR)检测2组胎膜组织中miR-200、Keap1、Nrf2表达水平,免疫组化法定位Nrf2表达情况。结果对照组孕妇的胎膜组织显示出正常的结构,PROM组孕妇的胎膜组织表现为明显的炎症、坏死和纤维化。数据库筛选结果显示,miR-141-3p、miR-200a-3p可靶向Keap1,PROM组胎膜组织miR-200、Keap1表达水平高于对照组,Nrf2表达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ROM组胎膜组织中羊膜上皮层、结缔组织层、绒毛滋养细胞层、蜕膜层Nrf2表达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MEM数据库结果显示,Nrf2及其共表达基因主要参与蛋白激酶R样内质网激酶介导的未折叠蛋白反应、丝氨酸去磷酸化、内质网应激诱导的真核起始因子2α亚基磷酸化的负调控生物过程。结论miR-200/Nrf2在足月临产前PROM发生中具有重要的调控作用,miR-200可能参与激活Keap1,抑制Nrf2的表达,减弱抗氧化和抗炎症能力,最终导致胎膜的炎症、坏死和纤维化,增加足月分娩前PROM发生的风险。

    • 支气管哮喘患者血清ANXA1、SDC-1、SDF1水平与气道炎症、气流受限的关系

      2025, 22(15):2071-2077.

      摘要 (20) HTML (0) PDF 1.44 M (423)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分析支气管哮喘(BA)患者血清膜联蛋白A1(ANXA1)、多配体蛋白聚糖-1(SDC-1)、基质衍生因子1(SDF1)水平与气道炎症、气流受限的关系。方法选取2023年1月至2024年6月在西安高新医院确诊的100例BA患者作为研究组,另选取同期在西安高新医院体检的102例健康志愿者作为对照组。根据气流受限评估结果,将研究组患者分为中/重度气流受限组、轻度气流受限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受试者血清ANXA1、SDC-1、SDF1水平;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BA患者血清ANXA1、SDC-1、SDF1水平与气道炎症指标、气道重塑指标及肺功能指标的相关性;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BA患者发生中/重度气流受限的影响因素;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血清ANXA1、SDC-1、SDF1对BA患者发生中/重度气流受限的预测价值。结果研究组血清ANXA1、SDC-1、SDF1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中/重度气流受限组血清ANXA1、SDC-1、SDF1水平高于轻度气流受限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中/重度气流受限组患者嗜酸性粒细胞(EOS)、呼气一氧化氮(FeNO)、支气管管壁厚度与外径的比值(T/D)、管壁面积占支气管总横截面积的百分比(wA%)高于轻度气流受限组,用力肺活量(FVC)、第1秒用力呼气容量(FEV1)/FVC比值低于轻度气流受限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earson相关分析结果显示,BA患者血清ANXA1、SDC-1、SDF1水平与EOS、FeNO、T/D、wA%呈正相关(P<0.05),与FVC、FEV1/FVC比值呈负相关(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血清ANXA1、SDC-1、SDF1水平升高是BA患者发生中/重度气流受限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血清ANXA1、SDC-1、SDF1单独及3项指标联合预测BA患者发生中/重度气流受限的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904、0.907、0.844、0.987,3项指标联合预测的AUC大于血清ANXA1、SDC-1、SDF1单独预测的AUC(Z=3.174、2.903、3.733,均P<0.05)。结论与健康志愿者相比,BA患者血清ANXA1、SDC-1、SDF1水平明显升高,且与患者气道炎症指标、气道重塑指标及肺功能指标相关,3项指标联合检测对BA患者发生中/重度气流受限具有一定预测价值。

    • 血液系统肿瘤与实体肿瘤患者血清清蛋白、LDH水平及CK-MB/CK比值的差异及鉴别诊断价值

      2025, 22(15):2078-2083.

      摘要 (26) HTML (0) PDF 1.51 M (500)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探讨血液系统肿瘤与实体肿瘤患者血清清蛋白(ALB)、乳酸脱氢酶(LDH)水平及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肌酸激酶(CK)比值差异及鉴别诊断价值。方法选取该院2023年8月至2024年8月收治的228例恶性肿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肿瘤类型分为实体肿瘤组(120例)与血液肿瘤组(108例),另选取同期在该院体检的114例健康志愿者作为对照组。比较3组血清ALB、LDH水平及CK-MB/CK比值,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ALB、LDH及CK-MB比值对实体肿瘤和血液系统肿瘤的鉴别诊断价值。危险度采用相对危险系数(RR)分析。结果实体肿瘤组血清ALB、CK水平低于血液肿瘤组、对照组,血液肿瘤组血清ALB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液肿瘤组血清LDH水平高于实体肿瘤组、对照组,实体肿瘤组血清LDH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体肿瘤组CK-MB水平及CK-MB/CK比值高于血液肿瘤组、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液肿瘤组和对照组血清CK、CK-MB水平及CK-MB/CK比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血清ALB、LDH、CK-MB/CK比值鉴别诊断血液系统肿瘤与实体肿瘤的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816、0.823、0.751。血清ALB、LDH、CK-MB/CK比值联合鉴别诊断血液系统肿瘤与实体肿瘤的AUC为0.917,大于血清ALB、LDH、CK-MB/CK比值单独鉴别诊断的AUC(Z=2.512、2.147、3.826,P=0.018、0.036、<0.001)。危险度分析结果显示,在血液系统肿瘤与实体肿瘤中,ALB<36.24 g/L、LDH<546.13 U/L时提示实体肿瘤的风险分别增加1.977倍、1.713倍(P<0.05),CK-MB/CK比值≥0.27时提示实体肿瘤的风险增加1.390倍(P<0.05)。结论血液系统肿瘤与实体肿瘤患者血清ALB、LDH水平及CK-MB/CK比值存在显著差异,可作为临床鉴别诊断的血清学指标,且3项指标联合鉴别诊断更为可靠。

    • 基于BIS指导下的麻醉深度管理对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术后早期炎症反应、应激及谵妄的影响

      2025, 22(15):2084-2088.

      摘要 (17) HTML (0) PDF 1.01 M (431)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分析基于脑电双频指数(BIS)指导下的麻醉深度管理对老年股骨颈骨折(FNF)患者术后早期炎症反应、应激及谵妄的影响。方法选取该院2022年1月至2023年12月接受手术治疗的96例老年FNF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麻醉深度的不同分为D1组(48例,BIS为55~69)和D2组(48例,BIS为40~54)。所有患者均接受腰丛-坐骨神经阻滞复合全身麻醉。比较2组术前、术后的炎症指标[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S100蛋白钙结合蛋白B(S100B)]、应激指标[皮质醇(COR)、儿茶酚胺(CA)、血糖]、简易精神状态量表(MMSE)评分,以及术后谵妄发生率、麻醉指标。结果2组术后24 h血清S100B、NSE、COR、CA、血糖水平高于术前,且术后24 h D1组血清S100B、NSE、COR、CA、血糖水平高于D2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D2组的术后谵妄发生率低于D1组(P<0.05)。2组术后第5 天MMSE评分低于术前,且术后第5 天D1组MMSE评分低于D2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D2组丙泊酚用量多于D1组,拔管时间、定向力恢复时间长于D1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老年FNF患者手术过程中采用腰丛-坐骨神经阻滞复合深度(BIS维持在40~54)全身麻醉,能提高脑保护效果,减轻神经炎症损伤,减少应激反应的发生,降低术后谵妄发生率,但与浅度麻醉相比,所需麻醉药物用量更多,术后恢复时间更长。

    • 甲状腺癌患者超声血流参数与肿瘤细胞恶性生物学行为及其分子标志物的关系

      2025, 22(15):2089-2094.

      摘要 (15) HTML (0) PDF 1.49 M (373)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探讨甲状腺癌患者超声血流参数与肿瘤细胞恶性生物学行为及其分子标志物的关系。方法选取2021年7月至2022年7月西北大学第一医院收治的105例甲状腺癌患者作为观察组,另选取同期在西北大学第一医院确诊的105例甲状腺良性病变患者作为对照组。入院后均进行多普勒超声检查,比较2组患者超声血流参数[甲状腺动脉收缩期流速(S)、舒张期流速(D)、阻力指数(RI)、搏动指数(PI)]水平及增殖基因[叉头转录因子(FOX)A1、硫氧还蛋白过氧化物酶(TPX)2]、侵袭基因[趋化因子CXC亚家族受体(CXCR)4、BCL6 辅抑制因子样 1(BCORL1)]及自噬基因[Beclin1、磷酸酶及张力蛋白同源物(PTEN)]表达水平,并比较不同病理特征甲状腺癌患者的超声参数。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甲状腺癌患者超声血流参数与肿瘤细胞增殖、侵袭及自噬基因表达水平的相关性。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超声血流参数对甲状腺癌的诊断价值。结果观察组S、D均高于对照组,PI、RI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肿瘤最大径≥20 mm及有淋巴结转移、有腺外浸润患者S、D均高于肿瘤最大径<20 mm及无淋巴结转移、无腺外浸润患者,PI、RI均低于肿瘤最大径<20 mm及无淋巴结转移、无腺外浸润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S、D、PI及RI单独诊断甲状腺癌的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761、0.748、0.788、0.840,4项指标联合诊断甲状腺癌的AUC为0.915,大于S、D、PI及RI单独诊断的AUC(Z=8.028、7.422、1.060、0.600,P<0.05)。观察组FOXA1、TPX2、CXCR4、BCORL1信使RNA(mRNA)表达水平均高于对照组,Beclin1、PTEN mRNA表达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Pearson相关分析结果显示,甲状腺癌患者S、D与FOXA1、TPX2、CXCR4、BCORL1 mRNA表达水平均呈正相关(P<0.05),与Beclin1、PTEN mRNA表达水平均呈负相关(P<0.05)。甲状腺癌患者PI、RI与FOXA1、TPX2、CXCR4、BCORL1 mRNA表达水平均呈负相关(P<0.05),与Beclin1、PTEN mRNA表达水平均呈正相关(P<0.05)。结论甲状腺癌超声血流参数与肿瘤细胞增殖、侵袭及自噬基因表达水平具有相关性,为临床早期诊断、评估病情进展提供参考,以制订相应治疗方案。

    • 重症肺炎患者血清PTX3、SDC-1、LCN2水平与病情严重程度及预后的关系

      2025, 22(15):2095-2100.

      摘要 (16) HTML (0) PDF 1.42 M (472)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分析重症肺炎(SP)患者血清正五聚蛋白3(PTX3)、多配体蛋白聚糖1(SDC-1)、脂质运载蛋白2(LCN2)水平与病情严重程度及预后的关系。方法选取2018年1月至2024年6月南京医科大学附属脑科医院(胸科院区)收治的228例SP患者作为SP组,另选取同期在南京医科大学附属脑科医院(胸科院区)体检的200例健康志愿者作为对照组。入院时根据急性生理学与慢性健康状况评价Ⅱ(APACHEⅡ)评分将患者分为非危重组(APACHEⅡ评分<12分)和危重组(APACHEⅡ评分≥12分)。随访SP组患者28 d,根据患者生存结局将其分为死亡组和生存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血清PTX3、SDC-1、LCN2水平。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SP患者血清PTX3、SDC-1、LCN2水平与白细胞计数、降钙素原水平、中性粒细胞计数、APACHEⅡ评分的相关性。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血清PTX3、SDC-1、LCN2对SP患者死亡的预测价值。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SP患者死亡的影响因素。结果228例SP患者中共检出206株病原菌。SP组血清PTX3、SDC-1、LCN2水平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危重组血清PTX3、SDC-1、LCN2水平均高于非危重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死亡组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计数、APACHEⅡ评分、降钙素原、PTX3、SDC-1、LCN2水平均高于生存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血清PTX3、SDC-1、LCN2联合预测SP患者死亡的曲线下面积(AUC)为0.893,大于PTX3、SDC-1及LCN2单独预测的AUC(Z=2.069、2.347、1.972,P=0.039、0.019、0.049)。Pearson相关分析结果显示,SP患者血清PTX3、SDC-1、LCN2水平与白细胞计数、降钙素原水平、中性粒细胞计数、APACHEⅡ评分均呈正相关(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计数、降钙素原、PTX3、SDC-1、LCN2水平升高均为SP患者死亡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血清PTX3、SDC-1、LCN2水平与SP患者病情严重程度和预后相关,3项指标可作为临床评估患者病情和预测预后的生物标志物。

    • 聚焦超声联合重组人干扰素及乳酸菌阴道胶囊治疗宫颈高危型HPV感染的疗效

      2025, 22(15):2101-2104.

      摘要 (14) HTML (0) PDF 1011.25 K (464)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探讨聚焦超声技术联合重组人干扰素及乳酸菌阴道胶囊治疗宫颈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HR-HPV)感染中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21年4月至2022年12月于该院就诊的100例宫颈HR-HPV感染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患者接受重组人干扰素α-2b阴道片联合乳酸菌阴道胶囊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接受聚焦超声治疗。6个月后评估患者HPV转阴情况、疗效、阴道微生态情况,并记录治疗后发生的不良反应。结果观察组患者HPV总转阴率高于对照组,总体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阴道pH值及Nugent评分均低于治疗前,白带清洁度优于治疗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阴道pH值及Nugent评分均低于对照组,白带清洁度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与对照组治疗期间不良反应总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重组人干扰素α-2b阴道片及乳酸菌阴道胶囊治疗的基础之上联用聚焦超声技术对宫颈HR-HPV感染患者的作用疗效优于重组人干扰素及乳酸菌阴道胶囊的治疗,且未见明显不良反应。

    • 铁代谢指标及维生素A、D水平与早产儿校正12个月龄神经系统发育水平的关系

      2025, 22(15):2105-2109.

      摘要 (15) HTML (0) PDF 1.01 M (404)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分析铁代谢指标及维生素A、D水平与早产儿校正12个月龄神经系统发育水平的关系。方法选取2023年1-6月成都医学院第三附属医院/成都市郫都区人民医院收治的120例早产儿为早产组,另选取同期在成都医学院第三附属医院/成都市郫都区人民医院出生的120例足产儿为足月组。比较2组基线资料、铁代谢指标、维生素A、维生素D水平及神经系统发育指标。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早产儿铁代谢指标及维生素A、D水平与早产儿校正12个月龄神经系统发育指标相关性。结果早产组胎龄、出生体质量、出生头围、5 min Apgari评分≥4分占比均小于足月组,年龄/身长Z值(LAZ)参数高于足月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早产组维生素A、25-羟维生素D[25-(OH)D]、血清铁(SI)、血清铁蛋白(SFer)水平均低于足月组,总铁结合力(TIBC)水平高于足月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早产组校正12个月龄神经系统发育指标中大动作、精细动作、适应能力、语言能力、社交能力评分及发育商均低于足月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earson相关分析结果显示,早产儿校正12个月龄维生素A水平与神经系统发育指标中大动作、精细动作、适应能力评分均呈正相关(P<0.05),25-(OH)D、SI、SFer水平与大动作、精细动作、适应能力、语言能力、社交能力评分均呈正相关(P<0.05),TIBC水平则与精细动作、适应能力、语言能力、社交能力评分均呈负相关(P<0.05)。结论铁代谢指标及维生素A、D水平与早产儿校正12个月龄神经系统发育状况关系密切,可作为评估早产儿神经系统发育异常的潜在指标。

    • 纳米孔测序技术在肺曲霉菌感染中的诊断价值

      2025, 22(15):2110-2114.

      摘要 (14) HTML (0) PDF 1.00 M (475)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分析纳米孔测序技术对肺曲霉菌感染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选取2022年5月至2023年8月该院收治的69例疑似肺曲霉菌感染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以临床综合诊断为金标准,将最终诊断为肺曲霉菌感染的患者作为感染曲霉菌组,未诊断为肺曲霉菌感染的患者作为未感染曲霉菌组。收集患者相应样本(痰液、支气管肺泡灌洗液、组织)进行纳米孔测序、真菌培养及真菌1-3-β-D-葡聚糖试验(G试验)。结果纳米孔测序的Kappa值为0.609,真菌培养的Kappa值为0.430,G试验的Kappa值为-0.059。真菌培养联合纳米孔测序的Kappa值为0.703,高于纳米孔测序联合G试验的Kappa值(Kappa=0.442)。结论纳米孔测序技术在诊断肺曲霉菌感染方面展现出卓越的性能,显著优于传统真菌培养和G试验等病原学诊断方法,显示出其在该领域的巨大应用前景。

    • 数字PCR应用于大规模呼吸系统疾病流行监测的可行性研究

      2025, 22(15):2114-2118.

      摘要 (12) HTML (0) PDF 3.77 M (412)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探讨数字聚合酶链反应(dPCR)应用于大规模呼吸系统疾病流行监测的可行性。方法利用核酸体外转录RNA标准物质制备标准品,分别绘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qPCR)和dPCR方法的标准曲线,比较2种检测方法的线性范围,结合临床诊断结果,评价qPCR和dPCR方法的优劣。结果qPCR检测基因1的最低检测限(LoD)值为17.10 copy/μL,基因2的LoD值为17.60 copy/μL,标准曲线R 2分别为0.960 7和0.958 1,dPCR检测基因1的LoD值为0.80 copy/μL,基因2的LoD值为0.40 copy/μL,R 2分别达到0.999 3和0.999 9。结论应用dPCR方法检测病原微生物感染患者的样本,其LoD值高于qPCR方法20倍以上,且dPCR敏感性和特异性均优于qPCR。在进行大规模呼吸系统疾病流行监测的过程中,dPCR有望能够较qPCR更加准确有效地判定样本中病原微生物载量。

    • FMEA在神经外科监护室多重耐药菌感染防控中的应用

      2025, 22(15):2119-2122.

      摘要 (15) HTML (0) PDF 1004.02 K (440)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采用失效模式与效应分析法(FMEA)筛选出神经外科监护室多重耐药菌(MDRO)感染高风险因素,为医院感染防控提供依据。方法成立风险评估小组,用FMEA筛选出高风险失效模式进行原因分析并制订相对应的防控措施并落实,比较整改前后MDRO医院感染发生情况。结果筛选出的高风险因素为患者携带病原菌及多种管道入院,工勤保洁人员、轮科生、科室外来人员等隔离意识薄弱、隔离防护依从性较差,接触隔离标识不醒目、床旁隔帘有耐药菌定植、共用仪器及床单元清洁消毒不到位。针对性进行整改后,神经外科监护室MDRO医院感染发生率由2.27%(33/1 456)下降至1.33%(23/1 73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 2=4.055,P<0.05)。环境清洁消毒执行率和接触隔离防控措施执行率均有所上升。结论应用FMEA进行风险评估并对MDRO医院感染防控措施进行干预,可以有效降低MDRO医院感染风险。

    • 宫腔灌注G-CSF、HCG、PRP对反复种植失败患者妊娠结局及免疫状态的影响

      2025, 22(15):2123-2127.

      摘要 (22) HTML (0) PDF 1.01 M (447)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分析宫腔灌注粒细胞刺激因子(G-CSF)、人绒毛促性腺激素(HCG)、富血小板血浆(PRP)对反复种植失败患者妊娠结局及免疫状态的影响。方法选取2021年6月至2023年12月该院收治的80例反复种植失败拟进行冻融胚胎移植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G-CSF组、HCG组和PRP组,各20例。对照组不进行宫腔灌注,其余3组灌注方案分别为G-CSF、HCG和PRP。比较4组胚胎移植后子宫动脉血流[舒张期峰值流速(EDV)、收缩期峰值流速(PSV)、阻力指数(RI)]、子宫内膜血流分型、妊娠结局(早期流产率、胚胎着床率、持续妊娠率、临床妊娠率)。比较G-CSF组、HCG组和PRP组治疗前后白细胞介素(IL)-2、干扰素-γ(IFN-γ)、IL-4、IL-10水平。结果胚胎移植后,G-CSF组、HCG组和PRP组EDV、PSV、RI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RP组EDV、PSV、RI低于G-CSF组、HCG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胚胎移植后,G-CSF组、HCG组和PRP组子宫内膜血流分型为Ⅱ型+Ⅲ型比例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RP组子宫内膜血流分型Ⅱ型+Ⅲ型比例高于G-CSF组、HCG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G-CSF组、HCG组和PRP组胚胎着床率、持续妊娠率、临床妊娠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RP组胚胎着床率、持续妊娠率、临床妊娠率高于G-CSF组、HCG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G-CSF组、HCG组和PRP组IL-2、IFN-γ水平低于治疗前,IL-4、IL-10水平高于治疗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宫腔灌注G-CSF、HCG、PRP治疗反复种植失败患者均可改善患者的子宫动脉血流,提高患者胚胎着床率、持续妊娠率、临床妊娠率,改善患者的免疫状态,且宫腔灌注PRP患者的妊娠结局优于G-CSF、HCG灌注的患者。

    • >心血管疾病的实验室检测专题
    • 维生素D和ApoB/ApoA1比值与接受非体外循环下冠状动脉移植术的患者发生围术期心肌梗死及远期预后的关系

      2025, 22(15):2128-2134.

      摘要 (11) HTML (0) PDF 2.60 M (407)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探讨维生素D和载脂蛋白B(ApoB)/载脂蛋白A1(ApoA1)比值与接受非体外循环下冠状动脉移植术(OPCABG)的患者发生围术期心肌梗死(PMI)及远期预后的关系。方法选取2017年1月至2019年4月于该院接受 OPCABG 治疗的528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是否发生PMI分为PMI组和非PMI组。根据随访情况,将患者分为死亡组和生存组,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25-羟维生素D[25(OH)D]和ApoB/ApoA1比值对接受OPCABG的患者发生PMI及5年死亡预测价值。采用Log-Rank χ 2和Kaplan-Meier生存曲线分析接受OPCABG的患者5年生存情况。结果PMI组纳入64例,非PMI组纳入464例。PMI组年龄大于非PMI组,术前肌酐、脑钠肽(BNP)水平及ApoB/ApoA1比值高于非PMI组,左室射血分数(LVEF)、25(OH)D水平低于非PMI组,气管插管时间长于非PMI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生存组纳入53例,死亡组纳入475例。死亡组年龄大于生存组,术前肌酐、BNP水平及ApoB/ApoA1比值高于生存组,LVEF、25(OH)D水平低于生存组,气管插管时间、ICU滞留时间、住院时间长于生存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25(OH)D和ApoB/ApoA1比值单独预测接受OPCABG的患者发生PMI的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844和0.952,25(OH)D和ApoB/ApoA1比值单独预测接受OPCABG的患者5年死亡的AUC分别为0.772和0.783。Kaplan-Meier生存曲线分析结果显示,25(OH)D低表达、ApoB/ApoA1比值高表达患者5年生存曲线低于25(OH)D高表达、ApoB/ApoA1比值低表达患者(Log-Rank χ 2=34.449、92.388,P<0.001)。结论25(OH)D和ApoB/ApoA1比值对接受OPCABG的患者发生PMI和远期死亡均具有良好预测价值,低水平25(OH)D和高ApoB/ApoA1比值会增加PMI和远期死亡风险。因此,临床上针对提高25(OH)D水平和减小ApoB/ApoA1比值的医疗管理可能对预防OPCABG患者PMI发生和改善远期预后具有一定作用。

    • 急性心力衰竭合并利尿剂抵抗患者纤维化指标变化的相关研究

      2025, 22(15):2134-2141.

      摘要 (19) HTML (0) PDF 2.04 M (462)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探究急性心力衰竭(AHF)合并利尿剂抵抗(DR)患者纤维化指标变化的相关研究。方法选取2022年11月至2024年2月期间在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心脏重症监护室住院的66例AHF合并DR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入院后2 h尿钠(UNa)水平作为表征,将患者分为对照组(2 h UNa≥70 mmol/L)和观察组(2 h UNa<70 mmol/L)。比较2组患者临床特征、不同时间节点UNa水平,以及纤维指标[层黏连蛋白(LN)、Ⅲ型前胶原氨基端肽(PⅢNP)、透明质酸(HA)、Ⅳ型胶原(CIV)]水平。采用Pearson或Spearman分析AHF合并DR患者患者纤维化指标与其他理化指标的相关性;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AHF合并DR的危险因素。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相关指标对AHF合并DR的预测价值。结果观察组有31例患者,对照组有35例患者。观察组合并高血压患者比例少于对照组(P<0.05),血肌酐(SCr)、甘油三酯(TG)、白细胞计数(WBC)、HA水平高于对照组,血红蛋白(HGB)、入院2 h UNa、入院6 h UNa、入院24 h UNa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AHF合并DR患者HA水平与入院2、6、24 h UNa及清蛋白(ALB)、总胆固醇(TC)、血氯(Cl)水平呈负相关,与N端B型脑钠肽前体(NT-proBNP)、C反应蛋白(CRP)水平呈正相关;PⅢNP水平与24 h UNa、ALB水平呈负相关,与CRP水平呈正相关;CIV水平与ALB、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水平呈负相关,与尿酸(UA)、总胆红素(TBIL)、直接胆红素(DBIL)、CRP水平呈正相关;LN与6 h UNa、ALB、Cl、碳酸氢盐(HCO3 -)水平呈负相关,与血尿素氮(BUN)、SCr、UA、TBIL、DBIL、CRP水平呈正相关。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HA、TG和SCr水平升高是AHF患者合并DR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HA、SCr、TG、WBC单独预测AHF患者合并DR的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67、0.65、0.58、0.52。HA、SCr、TG、WBC联合预测AHF患者合并DR的AUC为0.77。结论纤维化参与AHF合并DR进程,纤维化4项可能一定程度反映这一病理改变,为靶向纤维化的治疗和阻断DR进程提供依据。

    • 血清MSTN、SIRT4、TRPC1水平与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病情严重程度的相关性及对其发生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的预测价值

      2025, 22(15):2142-2147.

      摘要 (14) HTML (0) PDF 1.45 M (487)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探讨血清肌肉生长抑制素(MSTN)、沉默调节蛋白(SIRT)4、瞬时受体电位通道1(TRPC1)水平与老年慢性心力衰竭(CHF)病情严重程度的相关性及及对其发生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MACE)的预测价值。方法选取2021年7月至2023年7月该院收治的115例老年CHF患者作为CHF组,另选取同期在该院体检的115例健康志愿者作为对照组。对比CHF组与对照组血清MSTN、SIRT4、TRPC1水平,采用Spearman相关分析老年CHF患者血清MSTN、SIRT4、TRPC1与病情严重程度的相关性,并对CHF组所有患者随访1年,根据是否发生MACE分为MACE亚组与无MACE亚组。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老年CHF患者发生MACE的影响因素。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血清MSTN、SIRT4、TRPC1对老年CHF患者发生MACE的预测价值。结果CHF组血清MSTN、SIRT4、TRPC1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CHF组不同病情严重程度患者血清MSTN、SIRT4、TRPC1水平比较结果显示,Ⅱ级<Ⅲ级<Ⅳ级,且任意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Spearman相关分析结果显示,老年CHF患者血清MSTN、SIRT4、TRPC1水平与病情严重程度呈正相关(rs=0.612、0.588、0.666,P<0.05)。随访1年,CHF组患者失访3例,发生MACE 25例,未发生MACE 87例,分别纳入MACE亚组与无MACE亚组。MACE亚组血清MSTN、SIRT4、TRPC1水平高于无MACE亚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血清MSTN、SIRT4、TRPC1水平升高是老年CHF患者发生MACE的危险因素(P<0.05)。血清MSTN、SIRT4、TRPC1联合及单独预测老年CHF患者发生MACE的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912、0.767、0.786、0.824。结论血清MSTN、SIRT4、TRPC1与老年CHF患者病情程度显著相关,能有效预测MACE发生风险,联合检测的预测结果可靠。

    • >综述
    • 应激性高血糖比值与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预后关系的研究进展

      2025, 22(15):2148-2152.

      摘要 (24) HTML (0) PDF 1.02 M (410) 评论 (0) 收藏

      摘要:我国急性心肌梗死(AMI)的发病率为797/1 000 000,近年来,AMI患者的病死率呈快速上升趋势,严重危害人类生命健康,给社会带来重大的经济负担。AMI患者发生血糖短暂升高,称为应激性高血糖。近年研究发现应激性高血糖比值(SHR)与AMI患者预后存在一定的关系,且与入院血糖及随机血糖相比,SHR可更好地评估应激性高血糖。因此该文阐述了应激性高血糖与AMI的相关机制,将SHR作为应激性高血糖标志物,重点叙述了SHR与不同类型AMI预后的关系差异,同时叙述了SHR与AMI患者并发症如新发心房颤动、肺部感染及急性肾损伤的发生机制。该文希望通过总结SHR对AMI患者预后的影响,进一步构建包含SHR的预后评估模型和研制创新监测控制设备,尽早识别、干预高危人群,优化AMI患者的预后管理。

    • 铜稳态失衡与疾病的多重影响:机制与治疗进展

      2025, 22(15):2153-2160.

      摘要 (25) HTML (0) PDF 1.08 M (420) 评论 (0) 收藏

      摘要:铜作为人体必需微量元素,其稳态失衡与贫血、癌症、神经病变等多种疾病密切相关。当前研究已揭示铜通过调控酶活性、氧化应激及细胞死亡通路影响生理病理过程,但铜代谢的精确调控机制及其与其他元素的交互作用仍存在诸多未知。 该文系统梳理了铜稳态失衡的病理机制及临床特征,重点探讨了铜缺乏性贫血的诊疗进展,发现铜在血红素合成、铁代谢及造血干细胞分化中的关键作用。研究指出,铜缺乏常与锌过量、慢性肾病及肿瘤等疾病伴随,导致传统贫血治疗手段失效。此外,铜凋亡理论的提出为癌症治疗提供了新思路,但铜代谢异常在肿瘤微环境中的动态变化及治疗靶点仍需深入探索。 现有研究不足在于铜与锌、铁等元素的协同/拮抗机制尚未完全阐明;铜缺乏性贫血的早期诊断标准及精准干预策略亟待建立;多组学技术在铜稳态调控网络中的应用仍处起步阶段。未来需整合基因组学、代谢组学及微生物组学数据,构建铜代谢动态模型,探索铜凋亡通路在难治性肿瘤中的靶向治疗潜力。通过多学科交叉创新,有望突破铜相关疾病的诊疗瓶颈,为个性化营养干预和精准医学提供理论支撑。

编辑部主任:王明丰

创刊:2004年

国际标准刊号:ISSN 1672-9455

国内统一刊号:CN 50-1167/R

国内邮发代号:78-157

  • 浏览排行
  • 引用排行
  • 下载排行
按检索
检索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