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5年第22卷第17期文章目次
    全 选
    显示方式: |
    • >呼吸系统疾病的实验室检测专题
    • 血清NLR、CD64指数对重症肺炎的诊断价值

      2025, 22(17):2305-2310.

      摘要 (4) HTML (0) PDF 1.37 M (12)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探讨血清中性粒细胞计数/淋巴细胞计数比值(NLR)、白细胞分化抗原64(CD64)指数对重症肺炎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22年4月至2024年4月江苏省南京市浦口区中医院收治的重症肺炎患者120例作为重症肺炎组,另选取同期江苏省南京市浦口区中医院收治的普通肺炎患者120例为轻症肺炎组。检测2组血清中性粒细胞计数和淋巴细胞计数,计算NLR;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2组血清CD64荧光强度,计算CD64指数。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IL)-1β、IL-6水平。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重症肺炎患者血清NLR、CD64指数与IL-1β、IL-6、TNF-α水平的相关性。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血清NLR、CD64指数单独及联合检测对重症肺炎的诊断价值。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肺炎患者发生重症肺炎的影响因素。结果重症肺炎组中性粒细胞计数、临床肺部感染评分、急性生理学与慢性健康状况评价Ⅱ评分均高于轻症肺炎组,淋巴细胞计数低于轻症肺炎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重症肺炎组血清NLR、CD64指数及IL-1β、IL-6、TNF-α水平均高于轻症肺炎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earson相关分析结果显示,重症肺炎患者血清NLR、CD64指数与IL-1β、IL-6、TNF-α水平均呈正相关(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血清NLR、CD64指数、中性粒细胞计数及TNF-α、IL-1β、IL-6水平升高均为肺炎患者发生重症肺炎的危险因素(P<0.05),淋巴细胞计数升高为肺炎患者发生重症肺炎的保护因素(P<0.05)。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血清NLR、CD64指数单独及联合检测诊断重症肺炎的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843、0.800、0.921,二者联合检测诊断的AUC大于NLR、CD64指数单独诊断的AUC(Z=3.391、4.619,P<0.05)。结论血清NLR、CD64指数在重症肺炎患者中升高,二者联合检测对重症肺炎有较高的诊断价值。

    • RMPP、MPP患儿血清IL-18、CysLTs、autotaxin水平及三者对MPP患儿发生RMPP的诊断价值

      2025, 22(17):2310-2315.

      摘要 (3) HTML (0) PDF 1.50 M (13)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探讨难治性肺炎支原体肺炎(RMPP)、肺炎支原体肺炎(MPP)患儿血清白细胞介素(IL)-18、半胱氨酰白三烯(CysLTs)、自分泌运动因子(autotaxin)的水平及三者对MPP患儿发生RMPP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21年9月至2023年6月该院收治的152例MPP患儿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是否发生RMPP将其分为RMPP组(76例)与MPP组(76例)。评估MPP患儿病情严重程度,将轻症患儿纳入轻症组,重症患儿纳入重症组,危重症患儿纳入危重症组。收集所有研究对象的临床资料。检测所有研究对象血清IL-18、CysLTs、autotaxin水平。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MPP患儿发生RMPP的影响因素。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血清IL-18、CysLTs、autotaxin单独及三者联合检测对MPP患儿发生RMPP的诊断价值。采用Spearman相关分析MPP患儿血清IL-18、CysLTs、autotaxin水平与病情严重程度的相关性。结果RMPP组血清IL-18、CysLTs、autotaxin水平均高于MPP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MPP患儿血清IL-18、CysLTs、autotaxin水平升高均为MPP患儿发生RMPP的危险因素(P<0.05)。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血清IL-18、CysLTs、autotaxin单独检测诊断MPP患儿发生RMPP的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799、0.799、0.812,均小于三者联合检测诊断MPP患儿发生RMPP的AUC(Z=8.256、8.294、9.020,P<0.05)。轻症组纳入50例,重症组纳入58例,危重症组纳入44例。轻症组血清IL-18、CysLTs、autotaxin水平均低于重症组和危重症组,且重症组均低于危重症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Spearman相关分析结果显示,MPP患儿血清IL-18、CysLTs、autotaxin水平与病情严重程度均呈正相关(rs=0.732、0.723、0.729,P<0.05)。结论血清IL-18、CysLTs、autotaxin与RMPP发生及MPP病情严重程度相关,三者联合检测对RMPP具有一定诊断价值,可作为临床判断MPP病情、早期识别RMPP的辅助指标,并可指导临床决策。

    • 支气管哮喘患儿血清CCR5、ADAM8水平与肺功能、气道炎症及哮喘控制情况的关系

      2025, 22(17):2316-2320.

      摘要 (3) HTML (0) PDF 1.41 M (12)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探讨支气管哮喘患儿血清趋化因子受体5(CCR5)、去整合素金属蛋白酶8(ADAM8)水平与肺功能、气道炎症及哮喘控制情况的关系。方法选取2018年6月至2023年6月该院收治的120例支气管哮喘患儿作为哮喘组,另选取同期在该院体检的115例健康儿童作为对照组。根据哮喘急性发作严重程度分级标准将支气管哮喘患儿分为轻度组(38例)、中度组(47例)、重度组(35例)。治疗28 d后依据肺功能改善情况及儿童哮喘控制测试(C-ACT)评分将支气管哮喘患儿分为控制良好组和控制不佳组。检测所有研究对象血清CCR5、ADAM8水平,检测支气管哮喘患儿白细胞介素(IL)-6、肿瘤坏死因子(TNF)-α水平,以及诱导痰细胞总数、嗜酸性粒细胞比例。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支气管哮喘患儿CCR5、ADAM8水平与肺功能指标、气道炎症相关指标的相关性。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CCR5、ADAM8单独及2项联合预测支气管哮喘控制不佳的价值。结果哮喘组血清CCR5、ADAM8水平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重度组血清CCR5、ADAM8、IL-6、TNF-α水平以及诱导痰细胞总数、嗜酸性粒细胞比例均高于中度组和轻度组,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用力肺活量比值(FEV1/FVC),最大呼气峰流量占预计值的百分比(PEF%)均低于中度组和轻度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中度组血清CCR5、ADAM8、TNF-α、IL-6水平及诱导痰细胞总数、嗜酸性粒细胞比例均高于轻度组,FEV1/FVC、PEF%均低于轻度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earson相关分析结果显示,支气管哮喘患儿血清CCR5、ADAM8水平与TNF-α、IL-6水平及诱导痰细胞总数、嗜酸性粒细胞比例均呈正相关(P<0.05),与FEV1/FVC、PEF%均呈负相关(P<0.05)。控制良好组94例,控制不佳组26例。控制不佳组血清CCR5、ADAM8水平均高于控制良好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血清CCR5、ADAM8预测支气管哮喘患儿哮喘控制不佳的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766(95%CI:0.697~0.852)、0.792 (95%CI:0.708~0.860)。血清CCR5、ADAM8联合预测支气管哮喘患儿哮喘控制不佳的AUC为0.905(95%CI:0.837~0.951),大于2项指标单独预测的AUC(P<0.05)。结论支气管哮喘患儿血清CCR5、ADAM8水平升高,且与肺功能受损、气道炎症及哮喘控制不佳有关,二者可用于评估支气管哮喘患儿病情进展。

    • 血清IL-1R1、SDF-1水平联合检测对儿童社区获得性肺炎的临床诊断价值

      2025, 22(17):2321-2327.

      摘要 (7) HTML (0) PDF 1.39 M (13)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探究血清白细胞介素-1受体1(IL-1R1)、基质细胞衍生因子-1(SDF-1)水平联合检测对儿童社区获得性肺炎(CAP)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22年3月到2024年4月该院收治的CAP患儿229例作为研究组,根据患儿病情严重程度将研究组分为轻症组和重症组。另选取同期在该院进行体检的健康儿童229例作为对照组。检测所有研究对象淋巴细胞计数(Lym)、白细胞计数(WBC)、单核细胞计数(Mon)、血小板计数(PLT)、天冬氨酸转氨酶(AST)、丙氨酸转氨酶(ALT)、C反应蛋白(CRP)、降钙素原(PCT)、肌红蛋白(Mb)、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乳酸脱氢酶(LDH)水平,并计算Mon/Lym比值(MLR),PLT/Lym比值(PLR)。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CAP重症患儿实验室指标与血清IL-1R1、SDF-1水平的相关性。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CAP患儿进展为重症的影响因素。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血清IL-1R1、SDF-1单独及联合检测对CAP患儿进展为重症的诊断价值。结果研究组血清IL-1R1、SDF-1水平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WBC、Mon、PLR、MLR及AST、CRP、PCT、Mb、CK-MB、LDH水平均高于对照组,Lym、PLT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轻症组纳入151例,重症组纳入78例。重症组血清IL-1R1水平、SDF-1水平、PLR、MLR、CRP水平、PCT水平、LDH水平均高于轻症组,Lym低于轻症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earson相关分析结果显示,血清IL-1R1水平与SDF-1水平呈正相关(P<0.05),血清IL-1R1、SDF-1水平均与Lym呈负相关(P<0.05),血清IL-1R1、SDF-1水平与PLR、MLR、CRP水平、PCT水平、LDH水平均呈正相关(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IL-1R1水平、SDF-1水平、PLR、MLR、CRP水平、PCT水平、LDH水平升高均为CAP患儿进展为重症的危险因素(P<0.05),Lym升高为CAP患儿进展为重症的保护因素(P<0.05)。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血清IL-1R1、SDF-1单独诊断CAP患儿重症的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855、0.810,二者联合检测诊断CAP患儿重症的AUC为0.892,联合检测的AUC大于IL-1R1、SDF-1单独诊断的AUC(Z=2.685、2.703,P<0.05)。结论CAP患儿血清IL-1R1、SDF-1水平均明显升高,二者联合检测诊断CAP患儿的临床价值较高。

    • 基于NLR、PCT、H-FABP构建老年社区获得性肺炎患者发生心血管事件的预测模型

      2025, 22(17):2327-2334.

      摘要 (0) HTML (0) PDF 3.77 M (12)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基于中性粒细胞计数与淋巴细胞计数比值(NLR)、降钙素原(PCT)、心型脂肪酸结合蛋白(H-FABP)构建老年社区获得性肺炎(CAP)患者发生心血管事件(CVE)的预测模型。方法选取2021年1月至2023年1月该院收治的老年CAP患者260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住院期间是否发生CVE分为CVE组和非CVE组。收集老年CAP患者临床资料,计算NLR,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PCT、H-FABP水平。采用LASSO回归筛选影响老年CAP患者发生CVE的因素,将非零特征变量进行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确定老年CAP患者发生CVE的独立危险因素。采用R语言构建基于NLR、PCT、H-FABP的老年CAP患者发生CVE的预测模型,采用一致性指数(C-index)、校准曲线、决策曲线和Hosmer-Lemeshow检验进行内部验证。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预测模型对老年CAP患者发生CVE的预测价值。结果CVE组纳入179例,非CVE组纳入81例,CVE发生率为68.85%(179/260)。2组年龄及长期卧床、有吸入性肺炎、有高血压、有冠心病、有慢性心力衰竭、有脑血管疾病、发生意识改变、有胸腔积液占比和CURB-65评分、肺炎严重指数(PSI)评分、呼吸频率、血尿素氮水平、乳酸水平、清蛋白水平、NLR、PCT水平、H-FABP水平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LASSO回归筛选出8个具有非零特征的变量(λ=0.006 778 715),分别为年龄、高血压、冠心病、慢性心力衰竭、PSI、NLR、PCT、H-FABP。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大、有冠心病、有慢性心力衰竭、PSI评分高、NLR升高、PCT水平升高、H-FABP水平升高均为老年CAP患者发生CVE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基于NLR、PCT、H-FABP构建老年CAP患者发生CVE预测模型预测老年CAP患者发生CVE的风险与实际发生风险具有较高的一致性。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取最大约登指数0.671时,该预测模型预测老年CAP患者发生CVE的曲线下面积为0.901(95%CI:0.858~0.934),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78.21%、88.89%。结论NLR升高、PCT水平升高、H-FABP水平升高是老年CAP患者发生CVE的危险因素,基于NLR、PCT、H-FABP构建的老年CAP患者发生CVE预测模型具有较高的预测能效。

    • 血清IL-5、sICAM-1联合检测对儿童肺炎支原体感染伴气道高反应的诊断价值

      2025, 22(17):2335-2340.

      摘要 (1) HTML (0) PDF 1.34 M (13)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探究血清白细胞介素(IL)-5)、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1(sICAM-1)联合检测对儿童肺炎支原体感染伴气道高反应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22年3月至2024年2月该院收治的肺炎支原体感染患儿174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支气管激发试验结果将其分为气道反应正常组和气道高反应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所有研究对象血清IL-5、sICAM-1水平;检测所有患儿用力肺活量(FVC)、最大呼气流量(PEF)、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初始阻力值(Rrs cont)、基础呼吸传导率(Grs cont)。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气道高反应性组血清IL-5、sICAM-1水平与FVC、PEF、FEV1、Rrs cont、Grs cont的相关性。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儿童肺炎支原体感染伴气道高反应发生的影响因素。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IL-5、sICAM-1单独及联合检测对儿童肺炎支原体感染伴气道高反应的诊断价值。结果气道反应正常组纳入94例,气道高反应组纳入80例。气道高反应组血清IL-5、sICAM-1水平及Rrs cont均高于气道反应正常组,FVC、PEF、FEV1、Grs cont均低于气道反应正常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earson相关分析结果显示,气道高反应性组血清IL-5、sICAM-1水平与FVC、PEF、FEV1、Grs cont均呈负相关(P<0.05),与Rrs cont均呈正相关(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血清IL-5、sICAM-1水平升高是儿童肺炎支原体感染伴气道高反应发生的危险因素(P<0.05)。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血清IL-5、sICAM单独及联合诊断儿童肺炎支原体感染伴气道高反应的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897、0.901、0.994,联合诊断的AUC大于IL-5、sICAM-1单独诊断的AUC(Z=4.155、3.177,P<0.05)。结论肺炎支原体感染伴气道高反应患儿血清IL-5、sICAM-1水平显著升高,二者与气道反应指标相关,血清IL-5、sICAM-1联合具有较高的儿童肺炎支原体感染伴气道高反应诊断价值。

    • >论著
    • 血清PI3K mRNA、Akt mRNA水平与老年冠心病心力衰竭患者病情严重程度的相关性

      2025, 22(17):2340-2345.

      摘要 (3) HTML (0) PDF 1.42 M (13)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探讨血清磷酸肌醇3激酶(PI3K) mRNA,蛋白质丝氨酸苏氨酸(Akt) mRNA水平与老年冠心病心力衰竭患者病情严重程度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23年1月至2024年1月于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接受治疗的104例冠心病心力衰竭患者作为病例组。另选取同期在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进行体检的健康志愿者52例作为对照组。根据美国纽约心脏病协会心功能分级将所有患者分为心功能Ⅱ级组、心功能Ⅲ级组和心功能Ⅳ级组。比较病例组与对照组,以及心功能Ⅱ级组、心功能Ⅲ级组和心功能Ⅳ级组血清PI3K mRNA、Akt mRNA水平;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病例组血清PI3K mRNA、Akt mRNA水平与C反应蛋白(CRP)、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IL)-6、IL-1β水平的相关性。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血清PI3K mRNA、Akt mRNA单独及联合检测对冠心病心力衰竭患者病情加重的预测价值。结果病例组CRP、TNF-α、IL-1β、IL-6、PI3K mRNA、Akt mRNA水平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心功能Ⅱ级组纳入35例患者,心功能Ⅲ级组纳入37例患者,心功能Ⅳ级组纳入32例患者。心功能Ⅱ级组血清CRP、TNF-α、IL-1β、IL-6、PI3K mRNA、Akt mRNA水平均低于心功能Ⅲ级组与心功能Ⅳ级组,且心功能Ⅲ级组均低于心功能Ⅳ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病例组血清PI3K mRNA、Akt mRNA水平与CRP、TNF-α、IL-1β、IL-6水平均呈正相关(P<0.05)。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血清PI3K mRNA、Akt mRNA单独检测预测冠心病心力衰竭患者病情加重的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877、0.803,小于二者联合检测预测冠心病心力衰竭患者病情加重的AUC(P<0.05)。结论冠心病心力衰竭患者血清中PI3K mRNA、Akt mRNA水平均升高,与炎症因子水平呈正相关,且二者联合检测对冠心病心力衰竭冠脉病变加重有较高的预测价值。

    • 外周血M1/M2巨噬细胞比值及凋亡率与心肌梗死后冠脉微循环功能相关指标和心脏功能指标的相关性

      2025, 22(17):2346-2351.

      摘要 (3) HTML (0) PDF 1.40 M (14)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治疗后外周血M1/M2巨噬细胞比值和凋亡率分别与冠脉微循环功能相关指标、心脏功能指标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22年9月至2024年1月在该院接受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治疗的AMI患者134例作为研究对象。收集所有患者的临床资料,包括性别、年龄、体质量指数(BMI)、收缩压、舒张压、空腹血糖水平及发病时间。检测M1与M2型巨噬细胞比例并计算M1/M2型巨噬细胞比值,检测巨噬细胞凋亡水平并计算凋亡率。检测冠脉内压力(Pd)和传输时间(Tmn)、冠脉血流(CFR)、心肌血流与微循环阻力比值(FFR)和心肌血流与微循环阻力指数(IMR)左室射血分数(LVEF)、左室收缩末期内径(LVESD)及二尖瓣口舒张早期与晚期峰值血流速度比值(E/A)。根据患者是否存在冠脉微循环障碍(CMD)将其为正常组和异常组。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AMI患者PCI后M1/M2型巨噬细胞比值和凋亡率分别与CFR、FFR、IMR、LVEF、LVESD、E/A的相关性。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M1/M2型巨噬细胞比值和凋亡率对AMI患者PCI后发生CMD的预测价值。结果正常组纳入97例,异常组纳入37例。正常组与异常组性别、年龄、BMI、收缩压、舒张压、空腹血糖水平、发病时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正常组CFR、FFR、LVEF、E/A均大于异常组,M2型巨噬细胞的比例、M1型巨噬细胞比例、M1/M2型巨噬细胞比值、IMR、LVESD均小于异常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正常组巨噬细胞凋亡率为[(9.95±2.03)%]小于异常组的[(13.08±2.9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7.011,P<0.05)。Pearson相关分析结果显示,AMI患者PCI后M1/M2型巨噬细胞比值与CFR、FFR、LVEF、E/A均呈负相关(P<0.05),与IMR、LVESD均呈正相关(P<0.05);AMI患者PCI后巨噬细胞凋亡率与CFR、FFR、LVEF、E/A均呈负相关(P<0.05),与IMR、LVESD均呈正相关(P<0.05)。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M1/M2型巨噬细胞比值和凋亡率预测AMI患者PCI后发生CMD的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779、0.817。结论外周血M1/M2型巨噬细胞比值和凋亡率与心肌梗死后冠脉微循环功能相关指标和心脏功能恢复相关指标水平均相关,且其指标水平可用于临床预测AMI患者PCI后合并CMD发生。

    • 微创血肿穿刺引流术与神经内镜血肿清除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临床效果比较

      2025, 22(17):2352-2356.

      摘要 (0) HTML (0) PDF 1010.92 K (11)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比较微创血肿穿刺引流术与神经内镜血肿清除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HICH)的效果。方法选取2022年1月至2024年3月北京市房山区第一医院收治的HICH患者82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治疗方式将采用微创血肿穿刺引流术的患者设为A组(41例),采用神经内镜血肿清除术的患者设为B组(41例)。比较2组手术前、术后7 d神经功能[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血清醛固酮(ALD)、肾素活性(PRA)和血管紧张素Ⅱ (Ang Ⅱ)水平]、炎症反应程度[血清C反应蛋白(CRP)、白细胞介素(IL)-6水平]、神经递质[血清5-羟色胺(5-HT)、去甲肾上腺素 (NE)水平]及预后。结果2组术前ALD、PRA、AngⅡ、CRP、IL-6、5-HT、NE水平、NIHSS、SSS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7 d,2组ALD、PRA、AngⅡ、CRP、IL-6水平、NIHSS评分均低于术前,5-HT、NE水平、SSS评分均高于术前,且B组术后7 d ALD、PRA、AngⅡ、CRP、IL-6水平、NIHSS评分均低于A组,5-HT、NE水平、SSS评分均高于A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手术时间、术后住院时间短于B组,术中出血量、平均治疗费用少于B组,血肿清除率低于B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预后分级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神经内镜血肿清除术对血肿的清除更彻底,术后神经功能恢复好,预后较好,但创伤较大,费用高,术后恢复慢;微创血肿穿刺引流术创伤小,手术时间短,术后恢复快,费用低,但术后神经功能恢复有限,临床可根据患者情况选择合适的手术方法。

    • 黄连温胆汤联合针刺治疗多囊卵巢综合征的疗效

      2025, 22(17):2357-2362.

      摘要 (0) HTML (0) PDF 1023.49 K (12)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探讨黄连温胆汤与针刺联合治疗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的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1月至2024年1月该院收治的78例PCOS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39例)与观察组(39例)。对照组采取黄连温胆汤治疗,观察组采取针刺+黄连温胆汤治疗。检测2组黄体生成素(LH)、卵泡刺激素(FSH)、睾酮(T)、空腹血糖(FBG)、空腹胰岛素(FINS)水平,并计算HOMA-IR。检测2组子宫内膜标本中的胰岛素受体(InR)、葡萄糖载体蛋白4(Glut4)水平。检测2组血清白细胞介素(IL)-18、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2组月经后期、形体肥胖、月经量少中医证候积分及LH、FSH、T、InR、Glut4、IL-6、IL-18、TNF-α水平和HOMA-IR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月经后期、形体肥胖、月经量少中医证候积分及LH、FSH、T、IL-6、IL-18、TNF-α水平和HOMA-IR均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InR、Glut4水平均高于治疗前,且观察组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期间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均无血常规、肝肾功能、心电图、尿常规异常,无不良反应发生。结论黄连温胆汤联合针刺治疗PCOS,一方面可增强疗效,缓解临床症状,另一方面能改善激素水平,可通过调节炎症因子水平及子宫内膜胰岛素信号通路表达发挥治疗作用。

    • 血清GABA、5-HT水平与慢性失眠患者睡眠质量和认知功能的关系

      2025, 22(17):2362-2367.

      摘要 (0) HTML (0) PDF 1.33 M (10)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探究慢性失眠患者血清γ-氨基丁酸(GABA)、5-羟色胺(5-HT)水平与睡眠质量和认知功能的关系。方法选取2023年1月至2024年6月在该院就诊的慢性失眠患者116例为失眠组,根据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评分分为轻度组、中度组、重度组,根据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CA)评分分为认知功能损害组和正常组。另选取同期在该院体检的睡眠健康者58例为对照组。检测所有研究对象GABA、5-HT水平;收集慢性失眠患者1周的睡眠参数;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失眠组GABA、5-HT水平与PSQI评分、MoCA评分、睡眠质量的相关性;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GABA、5-HT单独及联合检测对慢性失眠患者认知功能损害的预测价值。结果失眠组GABA、5-HT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轻度组纳入41例,中度组纳入43例,重度组纳入32例。中度组、重度组PSQI评分高于轻度组,睡眠潜伏期长于轻度组,夜间觉醒次数多于轻度组,MoCA评分、GABA水平、5-HT水平、睡眠效率均低于轻度组,实际睡眠时间短于轻度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重度组PSQI评分高于中度组,睡眠潜伏期长于中度组,夜间觉醒次数多于中度组,MoCA评分、GABA水平、5-HT水平、睡眠效率均低于中度组,实际睡眠时间短于中度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GABA水平、5-HT水平与PSQI评分、睡眠潜伏期、夜间觉醒次数均呈负相关(P<0.05),与MoCA评分、实际睡眠时间、睡眠效率均呈正相关(P<0.05)。正常组纳入61例,损害组纳入55例。损害组GABA水平、5-HT水平均低于正常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GABA、5-HT单独检测时预测慢性失眠患者认知功能损害的AUC分别为0.792、0.794,均小于二者联合预测慢性失眠患者认知功能损害的AUC(Z=2.388、2.295,P<0.05)。结论慢性失眠患者血清GABA、5-HT水平较低,GABA、5-HT水平变化与患者睡眠质量和认知功能损害有关,血清GABA、5-HT联合检测可在一定程度上预测患者的认知功能损害。

    • 天术散联合西药治疗脾胃虚寒型肠系膜淋巴结炎患儿的临床疗效

      2025, 22(17):2368-2373.

      摘要 (2) HTML (0) PDF 1.00 M (12)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探讨天术散联合西药治疗脾胃虚寒型肠系膜淋巴结炎患儿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22年5月至2024年5月于陕西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诊治的脾胃虚寒型肠系膜淋巴结炎患儿142例(剔除后共纳入136例),采用简单化分组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68例(剔除后)。对照组给予西药治疗,观察组在西药治疗基础上给予天术散治疗,观察并比较2组治疗前后的主要疗效指标(肠系膜淋巴结双径大小,腹痛缓解时间、食欲恢复时间及大便正常时间,血清舒缩血管指标及炎症因子),次要疗效指标(中医证候评分,肠道菌群水平)及临床疗效。结果2组治疗后肠系膜淋巴结横径、纵径大小均小于治疗前,且观察组治疗后均小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腹痛缓解时间、食欲恢复时间、大便正常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治疗后血清白细胞计数、C反应蛋白水平、降钙素原水平、内皮素-1水平、中医证候评分、肠球菌数量均低于治疗前,降钙素基因相关肽水平、双歧杆菌、乳酸杆菌数量均高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血清白细胞计数、C反应蛋白水平、降钙素原水平、内皮素-1水平、中医证候评分、肠球菌数量均低于对照组,降钙素基因相关肽水平、双歧杆菌、乳酸杆菌数量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总有效率为77.94%,高于对照组的54.4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天术散联合西药治疗脾胃虚寒型肠系膜淋巴结炎患儿临床疗效显著。

    • 地黄饮子联合针刺治疗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肢体功能及颈动脉斑块的影响

      2025, 22(17):2373-2377.

      摘要 (0) HTML (0) PDF 1002.75 K (11)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探讨地黄饮子联合针刺治疗肝肾亏虚证急性脑梗死(ACI)疗效及对患者肢体功能及颈动脉斑块的影响。方法选取安徽省阜阳市人民医院2021年6月至2023年6月收治的80例ACI患者,按治疗方法不同分为对照组(42例)与研究组(38例)。对照组接受常规治疗与针刺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地黄饮子治疗。比较2组疗效及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神经功能、日常生活能力、肢体功能、颈动脉斑块大小,以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前,2组中医证候积分、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改良Barthel指数(MBI)、肢体功能、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斑块面积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中医证候积分、NIHSS评分均低于治疗前,MBI、上、下肢功能评分均高于治疗前,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斑块面积均小于治疗前,且研究组中医证候积分、NIHS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MBI、上、下肢功能评分高于对照组,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斑块面积均小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研究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地黄饮子联合针刺治疗肝肾亏虚证ACI疗效确切,促进肢体功能、神经功能恢复,还可减少颈动脉斑块,且安全性良好。

    • 血清OSM、Legumain对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稳定性的诊断价值及对患者预后的预测价值

      2025, 22(17):2378-2383.

      摘要 (1) HTML (0) PDF 1.71 M (11)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探讨血清抑瘤素-M(OSM)、天冬酰胺内肽酶(Legumain)对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稳定性的诊断价值及对患者预后的预测价值。方法选取2022年4月至2023年4月在该院经冠状动脉造影确诊为ACS的患者88例作为ACS组,另选取同期在该院体检健康的志愿者88例作为对照组,根据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检测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稳定性结果,将ACS组分为稳定斑块组(46例)和不稳定斑块组(42例)。根据6个月随访结果将患者分为预后不良组和预后良好组。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血清OSM、Legumain对ACS患者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不稳定的诊断价值及对ACS患者预后不良的预测价值。结果ACS组患者白细胞计数、C反应蛋白水平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ACS组患者血清中OSM、Legumain水平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稳定斑块组相比,不稳定斑块组患者血清中OSM、Legumain水平显著升高(P<0.05)。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OSM、Legumain单独检测诊断ACS患者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不稳定的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823、0.773,均小于二者联合检测诊断ACS患者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不稳定的AUC(Z=1.960、2.079,P<0.05)。预后不良组32例和预后良好组56例。预后不良组C反应蛋白水平高于预后良好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预后不良组患者血清OSM、Legumain水平均高于预后良好组(P<0.05)。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OSM、Legumain单独检测预测ACS患者预后不良的AUC分别为0.761、0.743,均小于二者联合检测预测ACS患者预后不良的AUC(Z=1.850、2.406,P<0.05)。结论血清OSM、Legumain与ACS患者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稳定性有一定的联系,能够作为评估ACS近期预后的辅助指标。

    • HSIL患者阴道菌群改变与HR-HPV感染、宫颈癌的关系分析

      2025, 22(17):2384-2389.

      摘要 (2) HTML (0) PDF 1.01 M (10)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检测宫颈鳞状上皮高度病变(HSIL)患者阴道菌群和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HR-HPV)感染情况,并分析HSIL患者阴道菌群改变与HR-HPV感染、宫颈癌的关系。方法选取2022年1月至2023年12月该院收治的232例HSIL患者作为HSIL组,根据宫颈上皮内瘤变(CIN)分级将HSIL组分为CINⅡ级(102例)与CINⅢ级(130例)。另选取同期在该院门诊就诊的HPV阴性、宫颈液基细胞学检测阴性的232例患者作为对照组。检测并比较2组阴道微生态变化情况,比较HSIL组中不同CIN分级患者阴道微生态变化情况。HSIL组均检测HR-HPV感染情况,比较有无HR-HPV感染患者的一般资料和阴道微生态变化情况,分析HSIL患者感染HR-HPV的影响因素。根据随访结果,将发生宫颈癌的患者纳入宫颈癌发生组,未发生宫颈癌的患者纳入宫颈癌未发生组。结果HSIL组和对照组滴虫性阴道炎(TV)检出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HSIL组阴道菌群失调、细菌性阴道炎(BV)、阴道假丝酵母菌病(VVC)检出率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HSIL组中CIN Ⅱ级患者与CIN Ⅲ级患者阴道菌群失调、BV、VVC、TV检出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HSIL组232例患者感染HR-HPV 123例,感染率为53.02%。有无HR-HPV感染患者年龄、CIN分级及VVC、TV检出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HR-HPV感染患者阴道菌群失调、BV检出率均高于无HR-HPV感染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阴道菌群失调、有BV均为HSIL患者感染HR-HPV的危险因素(P<0.05)。随访期间有6例发生宫颈癌,纳入宫颈癌发生组,且治疗前均为CIN Ⅲ级,其中3例阴道微生态改变(2例阴道菌群失调和1例BV合并VVC)、4例HR-HPV感染。宫颈癌未发生组纳入226例。宫颈癌发生组与宫颈癌未发生组阴道微生态改变率、HR-HPV感染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宫颈癌发生组CIN Ⅲ级占比高于宫颈癌未发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HSIL患者阴道微生态失衡,阴道菌群失调、BV均增加HR-HPV感染风险,但HSIL患者阴道微生态失衡与宫颈癌发生无明显关系。

    • 血清Klotho蛋白、HMGB-1水平与急性肾衰竭患者预后的关系

      2025, 22(17):2389-2394.

      摘要 (1) HTML (0) PDF 1.37 M (13)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探讨血清Klotho蛋白、高迁移率族蛋白1(HMGB-1)水平与急性肾衰竭患者预后的关系。方法选取2022年1月至2023年1月于该院接受治疗的急性肾衰竭患者88例作为研究组,根据患者病情严重程度进行分期,Ⅰ期28例、Ⅱ期36例、Ⅲ期24例。另选取同期在该院健康体检者88例作为对照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所有研究对象血清Klotho蛋白、HMGB-1水平。根据患者预后情况将其分为恢复组与损伤组。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研究组Klotho蛋白、HMGB-1之间的相关性及二者与肾小球滤过率(GFR)、血肌酐(Scr)的相关性。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血清Klotho蛋白、HMGB-1单独及联合检测对急性肾衰竭患者预后损伤的预测价值。结果研究组GFR低于对照组,Scr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血清Klotho蛋白水平低于对照组,HMGB-1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Ⅰ期急性肾衰竭患者血清Klotho蛋白水平高于Ⅱ期和Ⅲ期急性肾衰竭患者,且Ⅱ期高于Ⅲ期,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Ⅰ期急性肾衰竭患者血清HMGB-1水平低于Ⅱ期和Ⅲ期急性肾衰竭患者,且Ⅱ期低于Ⅲ期,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损伤组纳入35例患者,恢复组纳入53例患者。损伤组血清Klotho蛋白水平低于恢复组,HMGB-1水平高于恢复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earson相关分析结果显示,研究组血清Klotho蛋白水平与HMGB-1、Scr水平均呈负相关(P<0.05),与GFR呈正相关(P<0.05);血清HMGB-1水平与GFR呈负相关(P<0.05),与Scr水平呈正相关(P<0.05)。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Klotho蛋白、HMGB-1单独检测预测急性肾衰竭患者预后损伤的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769、0.807,均小于二者联合检测预测急性肾衰竭患者预后损伤的AUC(Z=2.397、2.453,P<0.05)。结论急性肾衰竭患者血清Klotho蛋白水平降低,HMGB-1水平升高,二者与患者预后有关。

    • 冷切除术与热切除术对结直肠息肉患者治疗的有效性和安全性分析

      2025, 22(17):2395-2398.

      摘要 (0) HTML (0) PDF 987.55 K (9)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探讨冷切除术与热切除术对结直肠息肉患者治疗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选取2022年5月至2024年5月四川省南充市中心医院接收的结直肠息肉患者3 200例作为研究对象,通过函数和功能进行随机编号分配将其分为冷切组(1 986例)与热切组(1 214例)。比较2组术中切除息肉时间、手术总时间、术后住院时间、息肉完整切除率、钛夹使用率、术后迟发性出血率、腹痛发生率及穿孔发生率。结果冷切除组术中切除息肉时间、手术总时间、术后住院时间均短于热切除组,治疗费用少于热切除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息肉完整切除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冷切除组钛夹使用率低于热切除组,术后迟发性出血率、腹痛发生率均低于热切除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均未发生穿孔。结论结直肠息肉患者通过冷切除术与热切除术治疗方法的效果无显著差异,而冷切除术钛夹使用率低于热切除术,并且冷切除术术后恢复更快,术后迟发性出血率、腹痛发生率显著低于热切除术,值得应用。

    • 基于决策曲线和剂量反应分析血清PP13、PAPP-A、sFlt-1/PLGF比值与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患者发生围生期结局不良的关系

      2025, 22(17):2399-2404.

      摘要 (0) HTML (0) PDF 2.22 M (12)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基于决策曲线和剂量反应分析血清胎盘蛋白13(PP13)、妊娠相关血浆蛋白A(PAPP-A)、可溶性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1(sFlt-1)/胎盘生长因子(PLGF)比值与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患者发生围生期结局不良的关系。方法选取2022年5月至2023年10月在该院定期产前检查及分娩的99例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发生围生期结局不良的患者纳入不良组,未发生围生期不良结局的患者纳入良好组。比较不良组和良好组一般资料、血清PP13、PAPP-A水平及sFlt-1/PLGF比值。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患者发生围生期结局不良的影响因素。采用限制性立方样条法分析血清PP13、PAPP-A、sFlt-1/PLGF比值与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患者发生围生期结局不良风险的剂量反应关系。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血清PP13、PAPP-A、sFlt-1/PLGF比值对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患者发生围生期结局不良的预测价值;绘制决策曲线分析血清PP13、PAPP-A、sFlt-1/PLGF比值用于预测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患者围生期结局不良的净获益率。结果不良组血清sFlt-1水平及sFlt-1/PLGF比值均明显高于良好组,血清PP13、PAPP-A、PLGF水平均明显低于良好组(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血清PP13、PAPP-A水平升高均为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患者发生围生期结局不良的独立保护因素(P<0.05);sFlt-1/PLGF比值升高为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患者发生围生期结局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血清PP13、PAPP-A、sFlt-1/PLGF比值预测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患者发生围生期结局不良的曲线下面积(AUC)分别0.782、0.801、0.794,3项联合预测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患者发生围生期结局不良的AUC为0.930,均大于PP13、PAPP-A、sFlt-1/PLGF比值单独预测的AUC(P<0.05)。限制性立方样条法分析结果显示,血清PP13、PAPP-A与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患者发生围生期结局不良均呈负向关联,sFlt-1/PLGF比值与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患者发生围生期结局不良呈正向关联。决策曲线分析结果显示,当高风险阈值为0.1~0.6时,血清PP13、PAPP-A、sFlt-1/PLGF比值联合预测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患者发生围生期结局不良的净获益率高于单独预测,临床意义较大。结论血清PP13、PAPP-A、sFlt-1/PLGF比值变化与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患者围生期结局不良的发生有关,通过监测血清PP13、PAPP-A、sFlt-1/PLGF比值对预测其发生围生期结局不良具有一定临床价值。

    • 超声内镜联合血清YKL-40、FOXA1在结直肠癌术前分期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2025, 22(17):2404-2408.

      摘要 (1) HTML (0) PDF 1.36 M (11)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探究超声内镜(EUS)检查联合血清甲壳质酶蛋白(YKL)-40、叉头盒蛋白A1(FOXA1)对结直肠癌(CRC)术前分期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21年12月至2024年2月在该院进行手术治疗的122例CRC患者作为CRC组,并将其根据TNM分期分为Ⅰ期、Ⅱ期、Ⅲ期、Ⅳ期。另选取同期在该院进行诊治的122例结肠息肉患者作为结肠息肉组。所有研究对象均进行EUS检查;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2组患者血清YKL-40、FOXA1水平;比较CRC组与结肠息肉组不同术前分期患者血清YKL-40、FOXA1水平。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血清YKL-40、FOXA1对Ⅲ~Ⅳ期CRC的诊断价值。采用诊断四格表分析YKL-40、FOXA1、EUS检查单独及联合诊断Ⅲ~Ⅳ期CRC的特异度、灵敏度及准确度。结果CRC组患者血清YKL-40、FOXA1水平均高于结肠息肉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Ⅲ~Ⅳ期CRC患者血清YKL-40、FOXA1水平均高于Ⅰ~Ⅱ期CRC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EUS检查诊断Ⅲ~Ⅳ期CRC的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77.78%(42/54),73.53%(50/68),准确度为75.41%(92/122),阳性预测值为70.00%(42/60),阴性预测值为80.64%(50/62)。EUS检查与金标准具有较高的一致性(Kappa=0.507,P<0.05)。YKL-40单独诊断Ⅲ~Ⅳ期CRC的曲线下面积(AUC)为0.864(95%CI:0.801~0.927),最佳截断值为124.00 ng/mL,灵敏度为77.78%,特异度为64.71%;血清FOXA1单独诊断Ⅲ~Ⅳ期CRC的AUC为0.857(95%CI:0.787~0.927),最佳截断值为288.12 ng/mL,灵敏度为79.62%,特异度为69.11%。二者联合诊断Ⅲ~Ⅳ期CRC的AUC大于YKL-40、FOXA1单独检测的AUC(Z=1.986、1.991,P<0.05)。EUS检查联合血清YKL-40、FOXA1诊断Ⅲ~Ⅳ期CRC与金标准具有较高的一致性(Kappa=0.701,P<0.05)。结论EUS检查联合血清YKL-40、FOXA1检测可提高对Ⅲ~Ⅳ期CRC的诊断效能,在判断临床分期具有重要意义。

    • 血清C反应蛋白、D-二聚体、ApoB/ApoA1比值与病毒性肝炎相关慢加急性肝衰竭预后的关系研究

      2025, 22(17):2409-2414.

      摘要 (0) HTML (0) PDF 1.50 M (11)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分析血清C反应蛋白(CRP)、D-二聚体(D-D)、载脂蛋白B(ApoB)/载脂蛋白A1(ApoA1)比值与病毒性肝炎相关慢加急性肝衰竭(ACLF)预后的关系。方法选取2021年6月至2024年6月河北省保定市第一中心医院收治的120例病毒性肝炎相关ACLF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所有患者出院后随访3个月,根据患者预后情况将其分为预后不良组、预后良好组。收集所有研究对象的临床资料。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病毒性肝炎相关ACLF患者预后不良的危险因素。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血清CRP、D-D、ApoB/ApoA1比值对病毒性肝炎相关ACLF患者预后不良的预测价值。结果预后不良组纳入62例(51.67%,62/120),预后良好组纳入58例(48.33%,58/120)。预后不良组血清CRP、D-D水平、ApoB/ApoA1比值均高于预后良好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预后不良组中性粒细胞计数/淋巴细胞计数比值(NLR)、终末期肝病评估模式(MELD)评分均高于预后良好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CRP水平升高、D-D水平升高、ApoB/ApoA1比值升高、NLR升高、MELD评分升高均为病毒性肝炎相关ACLF患者预后不良的危险因素(P<0.05)。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血清CRP、D-D、ApoB/ApoA1比值联合检测预测病毒性肝炎相关ACLF患者预后不良的曲线下面积(AUC)为0.872,大于血清CRP(0.634)、D-D(0.689)、ApoB/ApoA1比值(0.716)三项单独检测的AUC(Z=2.828、2.613、2.398,P<0.05)。结论病毒性肝炎相关ACLF患者血清CRP水平、D-D水平、ApoB/ApoA1比值异常升高与预后不良联系密切,联合检测血清CRP、D-D水平,计算ApoB/ApoA1比值对病毒性肝炎相关ACLF患者预后具有较高的预测效能。

    • 血清miR-361、miR-646联合超声检查对子宫内膜异位症的诊断价值

      2025, 22(17):2414-2419.

      摘要 (0) HTML (0) PDF 3.02 M (11)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探讨血清miR-361、miR-646联合超声检查对子宫内膜异位症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22年1月至2023年1月该院收治的98例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作为研究组,另选取同期在本院体检健康的志愿者98例作为对照组。收集所有研究对象临床资料并检测所有研究对象血清miR-361、miR-646水平。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血清miR-361、miR-646诊断子宫内膜异位症的价值。采用Kappa检验分析超声检查对子宫内膜异位症的诊断价值及与临床诊断的一致性。结果研究组血清白细胞介素(IL)-6、肿瘤坏死因子(TNF)-α水平均高于对照组,miR-361、miR-646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血流情况、回声情况、回声性质、强回声、内部回声、内部钙化情况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血清miR-361诊断子宫内膜异位症曲线下面积(AUC)为0.857(95%CI:0.800~0.903),灵敏度为75.50%,特异度为83.70%,最佳截断值为0.907;血清miR-646诊断子宫内膜异位症发生的AUC为0.831(95%CI:0.771~0.881),灵敏度为73.50%,特异度为78.60%,最佳截断值为0.927。超声检查、血清miR-361、miR-646联合诊断子宫内膜异位症的灵敏度、准确度均高于三者单独诊断,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血清中miR-361、miR-646水平显著降低,其联合超声检查对子宫内膜异位症有良好的诊断价值。

    • 一种新的免疫球蛋白能力验证计划指定值确定方式的效能评估及其应用

      2025, 22(17):2420-2424.

      摘要 (0) HTML (0) PDF 2.49 M (11)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评估和验证免疫球蛋白(Ig)能力验证样品各项性能指标,并探讨使用参考值作为指定值开展能力验证计划的适宜性。方法在相同的试验条件下,采用经广泛认可的颗粒增强散射免疫比浊法和透射免疫比浊法对3个批次的样本进行均匀性和稳定性检验,并使用国际临床化学联合会(IFCC)推荐的多点称重稀释,回归拟合与国际标准物质ERM-DA471进行比较,得到能力验证样品的量值;依据《WS/T 356-2024 参考物质互换性评估指南》来评估验证能力验证样品的基质效应与互通性。结果指定值确定结果为IgG1:8.62 g/L,IgG2:10.46 g/L,IgG3:11.39 g/L,IgA1:1.87 g/L,IgA2:2.27 g/L,IgA3:2.52 g/L,IgM1:0.660 g/L,IgM2:0.778 g/L,IgM3:0.844 g/L;2~8 ℃开瓶可稳定30 d,37 ℃以下加速破坏可稳定3 d,2~8 ℃模拟运输可稳定30 d和2~8 ℃长期可稳定6个月。2024年能力验证的正确度验证计划结果,参加实验室的合格率分别为IgG:83.02%、IgA:84.91%和IgM:75.47%。结论使用该方法开展能力验证计划,可以保证不同方法、不同试剂品牌直接到互通性,并且通过能力验证物品的均匀性和稳定性作为保证,其指定值比通常使用分组后的参加者公议值更具有计量溯源性和检测系统间的可比性,从而进一步推动该项目检验结果的互认。

    • T淋巴细胞亚群动态监测在肾移植术后肾功能恢复状态评估中的临床价值

      2025, 22(17):2425-2432.

      摘要 (0) HTML (0) PDF 1.04 M (12)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探讨肾移植术后不同恢复期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水平的动态变化。方法收集2022年5月至2024年4月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医院首次接受同种异体肾移植受者58例作为研究对象,其中移植肾源包括尸体肾移植36例,活体肾移植22例。根据恢复情况将其分为延迟恢复组(9例)、术后感染组(17例)、功能稳定组(32例)。应用流式细胞术检测延迟恢复、功能稳定和术后感染患者外周血CD3 +、CD4 +、CD8 +、CD8 +CD28 -T和CD8 +CD38 +T淋巴细胞亚群百分比和绝对计数,并采用重复测量方差分析各指标在不同阶段的变化。结果CD3 +、CD4 +和CD8 +T淋巴细胞亚群百分比和绝对计数在延迟恢复组和功能稳定组患者术前、术后3 d、术后7 d、术后14 d、术后30 d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D8 +CD28 -T淋巴细胞亚群百分比在功能稳定组患者术前、术后3 d、术后7 d、术后14 d、术后30 d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CD8 +CD28 -T淋巴细胞亚群绝对计数在功能稳定组和延迟恢复组术前、术后3 d、术后7 d、术后14 d、术后30 d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感染组CD3 +、CD4 +、CD8 +、CD8 +CD28 -、CD8 +CD38 +T淋巴细胞百分比和绝对计数在患者术前、术后3 d、感染前、感染时、感染恢复、术后60 d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T淋巴细胞尤其是CD4 +T淋巴细胞的显著下降可能直接影响移植肾功能的恢复,CD8 +CD28 -T淋巴细胞的增加可能对保护移植肾和促进移植耐受有积极作用,而CD8 +CD38 +T淋巴细胞的监测有助于评估机体感染期T淋巴细的活化状态。此外,联合T淋巴细胞亚群绝对计数和百分比变化趋势结合患者具体用药方案全方位审视移植术后患者免疫功能状态以调整合理的治疗策略更具优势。

    • >综述
    • 肠道菌群与多囊卵巢综合征临床特征关系的研究进展

      2025, 22(17):2433-2437.

      摘要 (0) HTML (0) PDF 1.00 M (12) 评论 (0) 收藏

      摘要: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 常发病于生育期女性,是一种复杂的生殖内分泌疾病,对人体多个器官和系统造成致病风险。近年来PCOS发病率呈上升趋势,大量研究发现肠道菌群失调可能参与了PCOS的发生发展,通过饮食改变、药物治疗、益生菌、益生元或粪菌移植治疗对肠道菌群结构的调节可能成为预防和缓解PCOS的一种新的治疗策略。该文讨论了肠道菌群与PCOS显著临床特征的相互关系,以及可能为PCOS的提供治疗、干预、管理相关措施。尽管关于PCOS的研究不少,但其病因尚不明确,病理机制复杂,希望随着研究不断深入,进一步阐明微生物组影响PCOS的发病机制、进展和表型的具体作用机制。

    • 金属硫蛋白在肺部疾病中作用的研究进展

      2025, 22(17):2438-2443.

      摘要 (0) HTML (0) PDF 1.01 M (11) 评论 (0) 收藏

      摘要:金属硫蛋白(MT)在维持细胞金属离子平衡和抵抗氧化应激中发挥关键作用,其在肺部疾病中的作用日益受到重视。该文从MT对氧化应激、炎症反应和细胞存活的影响入手,重点阐述了其在肺部疾病中的保护机制。MT通过清除活性氧降低氧化损伤、抑制炎症因子释放及促进上皮细胞修复,从而发挥肺组织的保护作用。然而,MT在不同肺部疾病中的具体调控机制仍需深入探讨。未来提升MT的表达或活性有望成为肺部疾病的新型治疗策略,研究重点应聚焦于MT在不同肺部疾病中的差异化作用、特异性药物递送及长期安全性评估。

    • 癌症患者社会疏离评估工具的研究进展

      2025, 22(17):2444-2448.

      摘要 (1) HTML (0) PDF 1006.99 K (12) 评论 (0) 收藏

      摘要:随着癌症发病率的逐年上升,癌症患者的心理社会问题受到广泛关注,其中社会疏离对患者的生活质量和康复进程影响显著,亟需精准评估癌症患者的社会疏离状况,从而制订个性化干预方案。该文从临床应用和学术研究等角度出发,对国内外现有评估工具的研制背景、内容、应用情况等进行综述,并分析其存在不足,提出未来发展趋势。综述发现目前评估工具针对性不足、文化适应性存疑、评估维度不全面及易产生主观性偏差,影响测评效果。未来应开发精准化与个性化评估工具,强化文化适应性研究,拓展评估维度与整合多源数据,推动评估工具与信息技术融合,从而精准评估癌症患者社会疏离状况,为科学制订干预方案提供依据。

编辑部主任:王明丰

创刊:2004年

国际标准刊号:ISSN 1672-9455

国内统一刊号:CN 50-1167/R

国内邮发代号:78-157

  • 浏览排行
  • 引用排行
  • 下载排行
按检索
检索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