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5年第22卷第19期文章目次
    全 选
    显示方式: |
    • >专家共识
    • RhD阴性血液安全管理重庆专家共识

      2025, 22(19):2593-2599.

      摘要 (50) HTML (0) PDF 3.42 M (378) 评论 (0) 收藏

      摘要:RhD 阴性血液在全球范围内较为稀缺,在重庆地区,其临床应用和安全管理也存在诸多问题。一方面,重庆部分采供血机构对 RhD 阴性献血者的招募和管理缺乏系统性与持续性,数据库维护和更新不足,导致献血者流失,难以形成稳定献血者队伍,影响血液供应;另一方面,由于临床需求不可预见且缺乏精准预测模型,实体库存管理困难,易出现血液过期报废或发放错误等安全隐患,跨区域调配也无法及时满足紧急用血需求。在缺乏科学管理的情况下,RhD 阴性血液可能对临床输血安全构成潜在风险。采供血机构亟需构建基于动态库存分级、精准招募策略及跨区域协作机制的科学管理体系,以应对供需失衡、库存报废风险及紧急调配时效性不足等核心问题。该专家共识基于重庆地区采供血实践,整合国内外最新研究成果,提出精准招募、动态库存管理及多级联动应急响应策略,形成标准化操作框架。通过优化献血者全流程管理、智能库存预警及区域协作机制,明显提升血液资源利用效率,降低临床用血风险,为保障患者生命安全及推动输血医学高质量发展提供科学依据。

    • >呼吸系统疾病的实验室检测专题
    • miR-103a-3p、CDCA5 mRNA在肺癌组织中的水平及临床意义

      2025, 22(19):2599-2605.

      摘要 (50) HTML (0) PDF 1.75 M (331)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探讨miR-103a-3p、细胞分裂周期相关蛋白5(CDCA5) mRNA在肺癌组织中的水平及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16年10月至2019年9月该院收治的90例肺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实时荧光定量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检测肺癌组织和癌旁组织miR-103a-3p、CDCA5 mRNA水平。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肺癌组织中miR-103a-3p水平与CDCA5 mRNA水平的相关性。采用StarBase网站分析miR-103a-3p与CDCA5 mRNA的靶向关系。采用K-M曲线进行生存分析。采用多因素Cox回归分析肺癌患者术后5年死亡的影响因素。结果肺癌组织中miR-103a-3p水平低于癌旁组织,CDCA5 mRNA水平高于癌旁组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肺癌组织中miR-103a-3p与CDCA5 mRNA具有靶向关系。Pearson相关分析结果显示,肺癌组织中miR-103a-3p水平与CDCA5 mRNA水平呈负相关(r=-0.458,P<0.001)。TNM分期为Ⅲ期、分化程度为低分化、有远处转移、有胸膜侵犯肺癌患者肺癌组织中miR-103a-3p低表达占比、CDCA5 mRNA高表达占比均低于TNM分期为Ⅰ~Ⅱ期、分化程度为中高分化、无远处转移、无胸膜侵犯肺癌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90例患者随访5年生存58例,死亡32例。生存肺癌患者肺癌组织中miR-103a-3p水平高于死亡肺癌患者,CDCA5 mRNA水平低于死亡肺癌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肺癌组织中miR-103a-3p高表达肺癌患者术后5年生存率为77.27%,高于miR-103a-3p低表达肺癌患者的52.1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 2=6.183,P=0.013);肺癌组织中CDCA5 mRNA高表达肺癌患者术后5年生存率为48.94%,低于CDCA5 mRNA低表达肺癌患者的81.4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 2=10.325,P=0.001)。肺癌组织中miR-103a-3p高表达肺癌患者生存曲线高于miR-103a-3p低表达肺癌患者(Log-rank χ 2=3.762,P<0.001);肺癌组织中CDCA5 mRNA高表达肺癌患者生存曲线低于CDCA5 mRNA低表达肺癌患者(Log-rank χ 2=3.561,P<0.001)。Cox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肺癌组织中CDCA5 mRNA水平升高是肺癌患者术后5年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miR-103a-3p水平升高是肺癌患者术后5年死亡的独立保护因素(P<0.05)。结论肺癌组织中miR-103a-3p水平较低,CDCA5 mRNA水平较高。肺癌组织中miR-103a-3p、CDCA5 mRNA水平呈负相关,即miR-103a-3p水平越低,CDCA5 mRNA水平则越高,肺癌患者术后死亡的风险也越高。

    • 血清hs-CRP/PA比值、LIN28B、HDAC2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患者预后不良的预测价值

      2025, 22(19):2606-2611.

      摘要 (53) HTML (0) PDF 1.52 M (343)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探讨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前清蛋白(PA)比值、Lin-28同系物B(LIN28B)、组蛋白脱乙酰酶2(HDAC2)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急性加重期(AECOPD)患者预后不良的预测价值。方法选取2022年5月至2024年5月该院收治的164例AECOPD患者作为急性期组,100例COPD稳定期患者作为稳定期组,另选取同期在该院体检的100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检测并比较3组血清hs-CRP/PA比值及LIN28B、HDAC2水平。AECOPD患者出院后随访观察6个月,根据预后情况将其分为预后良好组和预后不良组。比较预后良好组和预后不良组血清hs-CRP/PA比值及LIN28B、HDAC2水平。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AECOPD患者预后不良的影响因素。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血清hs-CRP/PA比值、LIN28B、HDAC2对AECOPD患者预后不良的预测价值。结果急性期组和稳定期组血清hs-CRP/PA比值及LIN28B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而血清HDAC2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急性期组血清hs-CRP/PA比值及LIN28B水平均明显高于稳定期组,而血清HDAC2水平明显低于稳定期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预后不良组血清hs-CRP/PA比值、LIN28B水平及改良版英国医学研究委员会呼吸困难量表(mMRC)分级>2级占比均高于预后良好组,而血清HDAC2水平低于预后良好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血清hs-CRP/PA比值升高、LIN28B水平升高、mMRC分级>2级均为AECOPD患者预后不良的危险因素(P<0.05),血清HDAC2水平升高为AECOPD患者预后不良的保护因素(P<0.05)。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hs-CRP/PA比值、LIN28B、HDAC2 3项联合预测AECOPD患者预后不良的曲线下面积(AUC)为0.857,高于3项单独预测的AUC(0.776、0.731、0.694),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AECOPD患者血清hs-CRP/PA比值、LIN28B水平均升高,HDAC2水平降低,3项均与AECOPD患者预后不良风险增大有关,有望作为AECOPD临床诊疗的潜在指标。

    • 血清sB7-DC、CCL2对发生儿童RMPP的预测价值

      2025, 22(19):2612-2617.

      摘要 (41) HTML (0) PDF 1.50 M (327)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探讨血清可溶性B7-树突状细胞分子(sB7-DC)、C-C基序趋化因子配体2(CCL2)对发生儿童难治性肺炎支原体肺炎(RMPP)的预测价值。方法选取2021年1月至2024年1月该院收治的80例肺炎支原体肺炎患儿作为RMPP组,按照1∶1比例另选取同期该院收治的80例普通肺炎支原体肺炎患儿作为非RMPP组,80例健康体检儿童作为对照组。根据随访6个月预后情况将RMPP患儿分为预后不良组和预后良好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所有研究对象血清sB7-DC、CCL2水平。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发生儿童RMPP的影响因素。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血清sB7-DC、CCL2对发生儿童RMPP的预测价值。结果RMPP组和非RMPP组血清sB7-DC、CCL2水平均高于对照组,RMPP组血清sB7-DC、CCL2水平均高于非RMPP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发热持续时间延长、高热、C反应蛋白水平升高、sB7-DC水平升高、CCL2水平升高均为发生儿童RMPP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血清sB7-DC、CCL2二者联合预测发生儿童RMPP的曲线下面积(AUC)为0.878,大于二者单独预测的AUC(0.791、0.79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Z=3.275、3.318,均P=0.001)。随访6个月后80例RMPP患儿预后不良22例,预后良好58例。预后不良组血清sB7-DC、CCL2水平均高于预后良好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清sB7-DC、CCL2水平升高与儿童RMPP发生和预后均有关,二者联合预测发生儿童RMPP的价值较高。

    • 变应性鼻炎合并哮喘患者FeNO水平与下气道反应性、气道重塑的关系

      2025, 22(19):2618-2622.

      摘要 (26) HTML (0) PDF 1.05 M (322)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探讨变应性鼻炎(AR)合并哮喘患者呼出气一氧化氮(FeNO)水平与下气道反应性、气道重塑的关系。方法选取2019年3月至2024年3月该院收治的109例AR患者作为AR组,101例哮喘患者作为哮喘组,105例AR合并哮喘患者作为AR合并哮喘组,另选取同期在该院体检的100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检测各组FeNO水平、下气道反应性阳性率及气道重塑指标[气道壁厚度(T)/气道腔外径(D)比值、气道壁总面积占气道总面积百分比(WA%)]。比较AR组、哮喘组、AR合并哮喘组、对照组FeNO水平及下气道反应性阳性率、T/D比值、WA%;比较下气道反应阳性、阴性AR合并哮喘患者FeNO水平;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AR合并哮喘患者FeNO水平与气道重塑指标的相关性。结果AR组、哮喘组、AR合并哮喘组FeNO水平及下气道反应性阳性率、T/D比值、WA%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AR合并哮喘组FeNO水平及下气道反应性阳性率、T/D比值、WA%均高于AR组、哮喘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AR组、哮喘组、AR合并哮喘组中、重度患者FeNO水平均高于轻度患者,重度患者FeNO水平高于中度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下气道反应阳性AR合并哮喘患者FeNO水平高于下气道反应阴性AR合并哮喘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earson相关分析结果显示,AR合并哮喘患者FeNO水平与T/D比值、WA%均呈正相关(r=0.525、0.687,P<0.05)。结论AR合并哮喘患者FeNO水平升高,并且与患者病情严重程度、下气道反应性、气道重塑均密切相关。

    • 血清DcR3、HDAC2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患者预后不良的预测价值

      2025, 22(19):2623-2628.

      摘要 (27) HTML (0) PDF 1.39 M (298)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探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AECOPD)患者血清诱骗受体3(DcR3)、组蛋白脱乙酰酶2(HDAC2)水平及对其预后不良的预测价值。方法选取2022年5月至2023年5月该院收治的100例AECOPD患者作为研究组,根据1年随访结果将研究组分为预后不良组和预后良好组。另选取同期该院收治的100例COPD稳定期患者作为对照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所有研究对象血清DcR3、HDAC2水平。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AECOPD患者预后不良的影响因素。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血清DcR3、HDAC2对AECOPD患者预后不良的预测价值。结果研究组血清DcR3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血清HDAC2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AECOPD患者随访1年后预后不良41例,预后良好59例。预后不良组合并肺源性心脏病占比、采用机械通气治疗占比、血清DcR3水平均明显高于预后良好组,血清HDAC2水平明显低于预后良好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合并肺源性心脏病、采用机械通气治疗、DcR3水平升高均为AECOPD患者预后不良的危险因素(P<0.05);HDAC2水平升高为AECOPD患者预后不良的保护因素(P<0.05)。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血清DcR3、HDAC2二者联合预测AECOPD患者预后不良的曲线下面积(AUC)为0.946,大于二者单独预测的AUC(0.830、0.872),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Z=3.131、2.566,P=0.002、0.010)。结论AECOPD患者血清DcR3水平明显升高,而血清HDAC2水平明显降低,二者联合检测对AECOPD患者预后不良具有更高的预测价值,对改善患者预后可能存在一定指导意义。

    • >论著
    • 血清IGF-1、CCR2、α-Syn对帕金森病患者发生认知功能障碍的预测价值

      2025, 22(19):2628-2632.

      摘要 (36) HTML (0) PDF 1.49 M (350)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探讨血清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趋化因子受体2(CCR2)、α-突触核蛋白(α-Syn)对帕金森病(PD)患者发生认知功能障碍的预测价值。方法选取2021年1月至2023年12月该院收治的120例PD患者作为PD组,根据PD患者认知功能情况将PD组分为认知功能正常组和认知功能障碍组。另选取同期在该院体检的120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比较各组血清IGF-1、CCR2及α-Syn水平差异。采用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CA)评估PD患者的认知功能。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PD患者血清IGF-1、CCR2、α-Syn水平与MoCA评分的相关性。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血清IGF-1、CCR2、α-Syn对PD患者发生认知功能障碍的预测价值。结果PD组血清CCR2、α-Syn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IGF-1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认知功能障碍组血清CCR2、α-Syn水平均明显高于认知功能正常组,IGF-1水平及MoCA评分均明显低于认知功能正常组(P<0.05)。Pearson相关分析结果显示,PD患者血清IGF-1水平与MoCA评分呈明显正相关(r=0.671,P<0.001),CCR2、α-Syn水平与MoCA评分均呈明显负相关(r=-0.638、-0.703,P<0.001)。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IGF-1、CCR2、α-Syn 3项联合预测PD患者发生认知功能障碍的AUC为0.911,大于3项单独预测的AUC(0.793、0.806、0.828),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Z=2.197、2.126、1.976,P<0.05)。结论PD患者血清CCR2、α-Syn水平均升高,IGF-1水平降低,血清IGF-1、CCR2、α-Syn联合检测对PD患者发生认知功能障碍具有较高的预测价值。

    • 解毒愈溃汤联合他克莫司治疗糜烂型口腔扁平苔藓的疗效及其对血清IL-17、趋化素水平的影响

      2025, 22(19):2633-2638.

      摘要 (31) HTML (0) PDF 1.06 M (320)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探讨解毒愈溃汤联合他克莫司治疗糜烂型口腔扁平苔藓(EOLP)的疗效及其对血清白细胞介素(IL)-17、趋化素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2022年3月至2024年4月该院收治的86例EOLP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中西结合组和西药组,每组43例。2组均给予他克莫司软膏治疗,中西结合组联合解毒愈溃汤治疗。比较2组治疗后临床疗效和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2组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体征评分;比较2组治疗前后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IL-17、IL-10、趋化素水平;比较2组治疗前后体液免疫指标[免疫球蛋白(Ig)G、IgA、IgM]水平;比较2组治疗前后外周血Th17、Treg细胞百分比及Th17/Treg比值。结果中西结合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西药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治疗期间不良反应总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治疗后中医证候积分、VAS评分、体征评分均低于治疗前,且中西结合组治疗后中医证候积分、VAS评分、体征评分均低于西药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治疗后血清TNF-α、IL-17、趋化素水平均低于治疗前,血清IL-10水平高于治疗前,且中西结合组治疗后血清TNF-α、IL-17、趋化素水平均低于西药组,血清IL-10水平均高于西药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治疗后体液免疫指标(IgG、IgA、IgM)水平均高于治疗前,且中西结合组治疗后体液免疫指标(IgG、IgA、IgM)水平均高于西药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治疗后外周血Th17、Treg细胞百分比及Th17/Treg比值均低于治疗前,且中西结合组治疗后外周血Th17、Treg细胞百分比及Th17/Treg比值均低于西药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解毒愈溃汤联合他克莫司治疗EOLP可改善患者中医症状,缓解疼痛,减轻炎症反应,调节免疫状态,明显提高临床疗效。

    • 不同临床特征TGCT患者血清炎症标志物水平及意义

      2025, 22(19):2638-2643.

      摘要 (31) HTML (0) PDF 1.08 M (307)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分析弥漫型、局限型腱鞘巨细胞瘤(TGCT)患者及复发、未复发TGCT患者血清炎症标志物水平及意义。方法选取2010-2023年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经病理检查确诊的49例TGCT患者的基线资料及血清炎症标志物[中性粒细胞计数、淋巴细胞计数、单核细胞计数、血小板计数、钙、磷、钙磷乘积、碱性磷酸酶、中性粒细胞计数/淋巴细胞计数比值(NLR)、血小板计数/淋巴细胞计数比值(PLR)、淋巴细胞计数/单核细胞计数比值(LMR)、全身免疫炎症指数(SII)及泛免疫炎症值(PIV)]数据,根据分型分为弥漫型(24例)和局限型(25例);根据是否复发分为复发(11例)和未复发(38例)。比较不同临床特征TGCT患者血清炎症标志物水平及基线资料差异。结果弥漫型TGCT患者年龄、术中所见组织侵袭占比、复发占比、NLR、PLR、SII、PIV均明显高于局限型TGCT患者,肿瘤最大径明显大于局限型TGCT患者,LMR明显低于局限型TGCT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复发TGCT患者弥漫型占比、中性粒细胞计数、单核细胞计数、血小板计数、NLR、PLR、SII、PIV均明显高于未复发TGCT患者,肿瘤最大径明显大于未复发TGCT患者,LMR明显低于未复发TGCT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水平NLR、PLR、SII、PIV及低水平LMR提示TGCT分型倾向于弥漫型,且术后复发风险较高,推测以上指标有望成为辨别TGCT分型及预测复发的生物标志物。

    • 中药熏蒸联合透脓散加减治疗肛周脓肿术后创面愈合的疗效及其对肛门功能、炎症因子、生长因子的影响

      2025, 22(19):2644-2649.

      摘要 (25) HTML (0) PDF 1.05 M (292)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探讨中药熏蒸联合透脓散加减治疗肛周脓肿术后创面愈合的疗效及其对肛门功能、炎症因子、生长因子的影响。方法选取2022年3月至2024年3月该院收治的193例肛周脓肿术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是否愿意使用中药熏蒸治疗分为观察组(102例)和对照组(91例),进一步采用Python进行倾向性匹配分析,按1∶1匹配原则均衡治疗前易混杂因素,最终2组各有60例配对成功。对照组以透脓散加减联合常规清洗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增加中药熏蒸治疗。比较2组临床疗效、中医证候积分、创面相关指标评分、肛门功能指标水平、炎症因子水平、生长因子水平及不良反应。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3.33%,高于对照组的78.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肛周肿痛、肉腐成脓、恶寒发热、舌红苔黄积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创面视觉模拟评分法评分、水肿评分、渗液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创面肉芽生长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肛管最大收缩压、肛管静息压、直肠最大耐受阈值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白细胞介素-6、降钙素原、超敏C反应蛋白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血管内皮生长因子、成纤维生长因子、表皮生长因子水平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药熏蒸联合透脓散加减对肛周脓肿术后有良好的疗效,可促进创面愈合,改善中医证候积分,改善患者创面状态,提升肛门肌群压力水平,抑制炎症因子水平,提高各种生长因子水平,且安全性较好。

    • 血清ANGPTL7、血小板miR-126在高血压合并左心室肥厚患者心脏结构重塑中的作用

      2025, 22(19):2650-2654.

      摘要 (23) HTML (0) PDF 1.05 M (306)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探讨血清血管生成素样蛋白 7(ANGPTL7)和血小板miR-126在高血压合并左心室肥厚患者心脏结构重塑中的作用及其可能的相互作用机制。方法选取2023年1月至2024年1月该院心内科收治的122例高血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依据是否合并左心室肥厚[左心室质量指数(LVMI)男性>115 g/m 2,女性>105 g/m 2]分为高血压组和合并左心室肥厚组。比较2组血清ANGPTL7、血小板miR-126及其他实验室指标、超声心动图指标水平。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血清ANGPTL7、血小板miR-126水平与超声心动图指标的相关性。结果合并左心室肥厚组血清ANGPTL7水平明显高于高血压组,血小板miR-126水平明显低于高血压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合并左心室肥厚组左心房内径(LAD)、室间隔厚度(IVST)、左心室后壁厚度(LVPWT)、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左心室收缩末期内径(LVESD)、左心室后壁厚度(LVPW)、左心室质量(LVM)均明显大于高血压组,左室射血分数(LVEF)和二尖瓣血流频谱E峰/A峰(E/A)比值均明显小于高血压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合并左心室肥厚组、高血压组白细胞介素-6、C反应蛋白、肿瘤坏死因子-α、丙二醛、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超氧化物歧化酶、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总胆固醇、甘油三酯、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Pearson相关分析结果显示,血清ANGPTL7水平与LAD、IVST、LVPWT、LVEDD、LVESD、LVPW、LVM均呈正相关(P<0.05),与LVEF和E/A比值均呈负相关(P<0.05);血小板miR-126水平与LAD、IVST、LVPWT、LVEDD、LVESD、LVPW、LVM均呈负相关(P<0.05),与LVEF和E/A比值均呈正相关(P<0.05)。结论血清ANGPTL7水平升高与血小板miR-126水平降低均与高血压合并左心室肥厚患者心脏结构重塑紧密相关。ANGPTL7可能促进心脏结构重塑,而miR-126则可能发挥心脏保护作用,为揭示高血压合并左心室肥厚的病理机制提供了新见解。

    • 血清HMGB1、IL-37对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孕妇发生胎儿宫内缺氧的预测价值

      2025, 22(19):2655-2659.

      摘要 (33) HTML (0) PDF 1.42 M (311)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探讨血清高迁移率族蛋白B1(HMGB1)、白细胞介素-37(IL-37)对妊娠期高血压疾病(HDP)孕妇发生胎儿宫内缺氧的预测价值。方法选取2022年1月至2024年1月四川省达州市妇女儿童医院收治的100例HDP孕妇作为研究组,根据胎儿宫内缺氧发生情况将HDP孕妇分为正常组和宫内缺氧组。另选取同期在四川省达州市妇女儿童医院产前检查正常且无合并症的100例健康孕妇作为对照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所有研究对象血清HMGB1、IL-37水平。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HDP孕妇发生胎儿宫内缺氧的影响因素。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血清HMGB1、IL-37对HDP孕妇发生胎儿宫内缺氧的预测价值。结果研究组血清HMGB1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血清IL-37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宫内缺氧组血清HMGB1、纤维蛋白原(FIB)水平均明显高于正常组,血清IL-37水平明显低于正常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血清HMGB1、FIB水平升高均为HDP孕妇发生胎儿宫内缺氧的危险因素(P<0.05),血清IL-37水平升高为HDP孕妇发生胎儿宫内缺氧的保护因素(P<0.05)。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血清HMGB1、IL-37二者联合预测HDP孕妇发生胎儿宫内缺氧的曲线下面积(AUC)为0.932,大于二者单独预测的AUC(0.853、0.838),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Z=2.068、2.545,P=0.039、0.011)。结论发生胎儿宫内缺氧的HDP孕妇血清HMGB1水平升高,血清IL-37水平降低,二者均是HDP孕妇发生胎儿宫内缺氧的影响因素,且二者联合预测HDP孕妇发生胎儿宫内缺氧的价值更高。

    • NHR、MHR对溃疡性结肠炎的病情评估及诊断价值

      2025, 22(19):2660-2664.

      摘要 (21) HTML (0) PDF 1.05 M (255)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探讨外周血中性粒细胞计数(N)与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比值(NHR)及单核细胞计数(M)与 HDL-C比值(MHR)对溃疡性结肠炎(UC)的病情评估及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21年1月至2024年1月该院收治的119例UC患者作为UC组,根据改良Mayo评分法将119例UC患者分为轻度活动组、中度活动组和重度活动组;另选取同期在该院体检的124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收集所有研究对象外周血N、M和HDL-C,并计算NHR和MHR。比较对照组和UC组N、M、HDL-C、NHR、MHR的差异。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N、M、HDL-C、NHR、MHR单独及联合检测对UC的诊断价值。结果UC组N、M、NHR和MHR均高于对照组,HDL-C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疾病活动度UC患者N、M、NHR、MHR均为重度活动组>中度活动组> 轻度活动组,HDL-C水平为重度活动组<中度活动组<轻度活动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型别UC患者N、M、NHR、MHR均为广泛结肠型>左半结肠型>直肠型,HDL-C水平为广泛结肠型<左半结肠型<直肠型,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N、M、HDL-C、NHR、MHR 5项联合诊断UC的曲线下面积(AUC)为0.912,大于5项单独诊断的AUC(0.823、0.789、0.870、0.881、0.87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Z=2.673、3.508、2.356、2.164、2.356,P<0.05)。结论NHR和MHR在UC的诊断中具有较高的诊断效能,并且NHR、MHR、N、M、HDL-C联合诊断UC的诊断效能高于单独诊断。NHR、MHR可作为评估UC病情严重程度的新指标。

    • 血清FGF23、HDAC1、SPHK1与老年扩张型心肌病-心力衰竭患者心肌纤维化及心室重构的关系

      2025, 22(19):2665-2670.

      摘要 (28) HTML (0) PDF 1.51 M (259)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探讨血清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23(FGF23)、组蛋白去乙酰化酶1(HDAC1)、鞘氨醇激酶1(SPHK1)与老年扩张型心肌病(DCM)-心力衰竭(HF)患者心肌纤维化及心室重构的关系。方法选取2020年8月至2023年8月该院收治的114例老年DCM-HF患者作为研究组,根据纽约心脏病协会心功能分级分为Ⅱ级组、Ⅲ级组、Ⅳ级组。另选取同期该院114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所有研究对象血清FGF23、HDAC1、SPHK1水平。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老年DCM-HF患者血清FGF23、HDAC1、SPHK1水平与心室重构指标的相关性。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FGF23、HDAC1、SPHK1对老年DCM-HF患者发生钆对比剂延迟增强(LGE)存在心肌纤维化LGE(+)的预测价值。结果研究组血清FGF23、HDAC1、SPHK1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Ⅲ级组、Ⅳ级组血清FGF23、HDAC1、SPHK1水平均高于Ⅱ级组,Ⅳ级组血清FGF23、HDAC1、SPHK1水平均高于Ⅲ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Ⅲ级组、Ⅳ级组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DD)、左心房内径(LAD)、右心室内径(RVD)均大于Ⅱ级组,Ⅳ级组LVDD、LAD、RVD均大于Ⅲ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Ⅲ级组、Ⅳ级组左室射血分数(LVEF)、左心室短轴缩短率(LVFS)均小于Ⅱ级组,Ⅳ级组LVEF、LVFS均小于Ⅲ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earson相关分析结果显示,老年DCM-HF患者血清FGF23、HDAC1、SPHK1水平与LVEF、LVFS均呈负相关(P<0.05),与LVDD、LAD、RVD均无相关性(P>0.05)。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血清FGF23、HDAC1、SPHK1 3项联合预测老年DCM-HF患者发生LGE(+)的曲线下面积(AUC)为0.945,大于3项单独预测的AUC(0.752、0.869、0.806),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Z=3.911、2.741、3.645,P=0.001、0.006、 0.001)。结论老年DCM-HF患者血清FGF23、HDAC1、SPHK1水平均明显升高,与心室重构相关,3项联合检测对老年DCM-HF患者LGE(+)具有更高的预测价值。

    • 血清miR-155-3p和miR-183-3p水平与腰椎间盘退变程度的关系

      2025, 22(19):2671-2677.

      摘要 (33) HTML (0) PDF 1.43 M (329)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探讨血清miR-155-3p、miR-183-3p水平与腰椎间盘退变(LDD)程度的关系。方法选取2021年6月至2023年6月该院收治的132例LDD患者作为研究组,将Pfirrmann分级为Ⅲ级的40例LDD患者纳入轻度组,分级为Ⅳ级的42例LDD患者纳入中度组,分级为Ⅴ级的50例LDD患者纳入重度组。另选取同期该院132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采用实时荧光定量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检测血清miR-155-3p、miR-183-3p水平;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血清白细胞介素(IL)-6、肿瘤坏死因子(TNF)-α水平。采用Spearman相关分析LDD患者血清miR-155-3p、miR-183-3p水平与LDD程度的相关性;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LDD患者血清miR-155-3p、miR-183-3p水平与血清IL-6、TNF-α水平及日本骨科协会评估治疗(JOA)评分、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的相关性。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LDD患者发生重度退变的影响因素。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血清miR-155-3p、miR-183-3p对LDD患者发生重度退变的诊断价值。结果研究组血清miR-155-3p水平低于对照组,血清miR-183-3p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轻度组、中度组、重度组血清miR-183-3p、IL-6、TNF-α水平及VAS评分均依次升高,血清miR-155-3p水平及JOA评分依次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earson相关分析结果显示,LDD患者血清miR-155-3p水平与血清IL-6、TNF-α水平及VAS评分均呈负相关(P<0.05),与JOA评分呈正相关(P<0.05),血清miR-183-3p水平与血清IL-6、TNF-α水平及VAS评分均呈正相关(P<0.05),与JOA评分呈负相关(P<0.05)。Spearman相关分析结果显示,LDD患者血清miR-155-3p水平与LDD程度呈负相关(P<0.05),血清miR-183-3p与LDD退变程度呈正相关(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血清miR-183-3p、IL-6、TNF-α水平升高均是LDD患者发生重度退变的危险因素(P<0.05);血清miR-155-3p水平升高是LDD患者发生重度退变的保护因素(P<0.05)。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血清miR-155-3p、miR-183-3p单独及二者联合诊断LDD患者发生重度退变的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837、0.812、0.876,二者联合诊断LDD患者发生重度退变的AUC大于二者单独诊断的AUC,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Z=3.616、2.797,P<0.001、=0.005)。结论血清miR-155-3p和miR-183-3p水平与LDD程度密切相关。

    • 左西孟旦联合曲美他嗪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的临床疗效及其对患者心功能的影响

      2025, 22(19):2678-2682.

      摘要 (16) HTML (0) PDF 1.03 M (281)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探讨左西孟旦联合曲美他嗪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的临床疗效及其对患者心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21年11月至2023年11月在该院治疗的300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平均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150例。对照组采用左西孟旦治疗,观察组采用左西孟旦联合曲美他嗪治疗。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和对照组治疗后左室射血分数(LVEF)明显高于治疗前,且观察组治疗后LVEF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和对照组治疗后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左心室收缩末期内径(LVESD)均明显小于治疗前,且观察组治疗后LVEDD、LVESD均明显小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和对照组治疗后超敏C反应蛋白(hs-CRP)、肿瘤坏死因子(TNF)-α、脑钠肽(BNP)水平均明显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治疗后hs-CRP、TNF-α、BNP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和对照组呕吐、腹泻、头痛等不良反应总发生率比较无差异(P>0.05)。结论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采用左西孟旦联合曲美他嗪治疗,能有效提升总体疗效,并改善其心功能。

    • 基于血清标志物分析重症胰腺炎患者28 d死亡的影响因素及列线图模型的构建

      2025, 22(19):2683-2688.

      摘要 (19) HTML (0) PDF 2.18 M (298)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探讨基于血清标志物分析重症胰腺炎患者28 d死亡的影响因素,构建列线图模型并进行验证。方法选取2018年1月至2024年3月海南省肿瘤医院收治的425例重症胰腺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其28 d存活情况分为存活组和死亡组。收集所有患者的基线资料及实验室指标,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重症胰腺炎患者28 d死亡的影响因素,并在此基础上结合影响因素构建列线图模型。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列线图模型对重症胰腺炎患者28 d死亡的预测价值。结果死亡组急性生理学与慢性健康状况评价Ⅱ(APACHEⅡ)评分、急性胰腺炎改良的CT严重指数评分及血肌酐、白细胞计数(WBC)、C反应蛋白(CRP)、降钙素原(PCT)水平均明显高于存活组,血钙、清蛋白(ALB)水平均明显低于存活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APACHEⅡ评分、WBC、CRP和PCT水平升高均为重症胰腺炎患者28 d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而血钙和ALB水平升高均为重症胰腺炎患者28 d死亡的独立保护因素(P<0.05)。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列线图模型预测重症胰腺炎患者28 d死亡的曲线下面积为0.858(95%CI:0.786~0.950),列线图模型对重症胰腺炎患者28 d死亡风险具有一定区分度。绘制校准曲线,经拟合优度检验χ 2=7.826,P=0.277,表示校正曲线趋于理想曲线,列线图模型预测值与实际观察值存在较高的贴合度及适配度。结论APACHEⅡ评分、WBC、CRP、PCT、血钙、ALB均为重症胰腺炎患者28 d死亡的影响因素,基于各种因素构建的列线图模型能够直观地展示各种因素对预后的影响程度,可为临床医生在早期识别重症胰腺炎患者死亡风险提供重要依据,有助于制订个体化治疗策略,降低患者病死率。

    • 深圳市罗湖区吸入性过敏原发生率及多重致敏研究

      2025, 22(19):2689-2694.

      摘要 (23) HTML (0) PDF 2.00 M (260)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探讨深圳市罗湖区疑似呼吸道过敏性疾病患者血清特异性免疫球蛋白E(sIgE)分布特征、变化趋势及致敏机制,为临床诊疗提供依据。方法分析2018-2022年就诊于罗湖医院集团疑似呼吸道过敏性疾病患者,采用蛋白质免疫印迹法进行10种吸入性过敏原血清sIgE检测,分别为树组合2(柳树/杨树/榆树)、普通豚草、艾蒿、尘螨组合1(屋尘螨/粉尘螨)、屋尘、猫毛、狗上皮、蟑螂、真菌组合1(点青霉/分枝孢霉/烟曲霉/交链孢霉)、律草。统计10种过敏原在不同年份、性别、年龄及不同组合之间的阳性率分布,并研究其共同致敏情况。结果在受检的37 068例患者中,sIgE总阳性17 062,总阳性率为46.03%。在各种过敏原中,尘螨组合1 sIgE阳性率均最高,2018-2022年尘螨组合1 sIgE阳性率分别为40.94%、41.64%、39.40%、36.66%、38.62%。蟑螂sIgE阳性率呈逐年递减趋势,2018-2022年蟑螂sIgE阳性率分别为16.80%、12.30%、7.62%、5.31%、3.42%。男性sIgE阳性率高于女性。7~18岁sIgE阳性率高于1~6岁和>18岁。对树组合2、普通豚草、艾蒿同时致敏人数为805例,占总检测人数的2.17%。对树组合2、律草、普通豚草、艾蒿、真菌组合1同时致敏人数为23例,占总检测人数的0.06%。对蟑螂、猫毛、狗上皮、尘螨组合1、屋尘同时致敏人数为36例,占总检测人数的0.10%。结论尘螨组合1、屋尘、蟑螂为2018-2022年深圳市罗湖地区的主要致敏原,其中蟑螂sIgE阳性率呈逐年递减趋势。男性sIgE阳性率高于女性。7~18岁为吸入性过敏原阳性高发人群。部分患者存在多重过敏。

    • PECAM-1缓解突发性耳聋患者体内NOX4诱导的氧化应激损伤

      2025, 22(19):2694-2699.

      摘要 (19) HTML (0) PDF 3.47 M (339)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探讨突发性耳聋患者和健康人群血液中血小板内皮黏附分子-1(PECAM-1)水平之间的关联性,以及PECAM-1是否对突发性耳聋患者体内还原型烟酰胺腺嘌呤二核苷酸氧化酶(NOX)4诱导的氧化应激损伤存在缓解作用。方法收集突发性耳聋患者和健康人群血液标本,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突发性耳聋患者和健康人群血液标本中PECAM-1水平。将豚鼠分为4组:抑制NOX4模型组、高损伤模型组、低损伤模型组和对照组,每组10例。通过光化学法构建突发性耳聋豚鼠模型,腹腔注射Mulberrofuran G以抑制模型豚鼠体内NOX4表达。通过耳声发射DPOAE测试验证是否成功建立突发性耳聋豚鼠模型。借助聚合酶链反应检测豚鼠耳蜗组织中NOX4 mRNA水平,同时通过荧光染色技术检测耳蜗组织中活性氧(ROS)水平。采用ELISA检测豚鼠血液标本中PECAM-1水平,TUNEL染色则用于检测各组豚鼠耳蜗毛细胞凋亡程度。结果突发性耳聋患者血液标本中PECAM-1水平明显高于健康人群,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模型组豚鼠耳蜗组织内NOX4 mRNA、ROS水平及血液标本中PECAM-1水平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模型豚鼠听力损伤越严重,耳蜗组织内NOX4 mRNA、ROS水平及血液标本中PECAM-1水平越高。当NOX4表达被抑制时,模型豚鼠血液标本中PECAM-1水平有所降低。模型组豚鼠耳蜗毛细胞凋亡率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高损伤模型组豚鼠耳蜗毛细胞凋亡率相比低损伤模型组豚鼠有所下降。结论突发性耳聋的发生促使患者血液标本中NOX4及PECAM-1富集,PECAM-1过表达对缓解由NOX4所致的氧化应激损伤起重要作用。

    • 持续被动运动联合富血小板血浆治疗对兔膝骨关节炎模型的软骨保护作用及Wnt/β-catenin信号通路的影响

      2025, 22(19):2700-2705.

      摘要 (26) HTML (0) PDF 4.02 M (396)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探讨持续被动运动(CPM)联合富血小板血浆(PRP)治疗对兔膝骨关节炎(KOA)模型的软骨保护作用及Wnt/β-catenin信号通路的影响。方法建立新西兰大白兔KOA模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KOA模型分为KOA组、CPM组、PRP组、CPM+PRP组;另选取假手术的新西兰大白兔作为Sham组。CPM组兔在CPM训练仪上进行膝关节CPM, 1次/d,每次运动40 min;PRP组在兔关节腔内注射PRP,1次/d,每次注射0.3 mL;CPM+PRP组兔进行CPM 40 min后在关节腔内注射PRP 0.3 mL,1次/d;Sham组、KOA组正常饲养不予以治疗。共干预8周。干预结束后,采用硝酸还原酶法检测兔膝关节滑膜液中一氧化氮(NO)水平;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兔膝关节滑膜液中白细胞介素(IL)-1β及软骨组织中基质金属蛋白酶(MMP)-1、MMP-13水平;采用实时荧光定量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蛋白质免疫印迹法分别检测兔膝关节软骨组织中Wnt2、β-catenin mRNA及Wnt2、β-catenin蛋白水平。结果KOA组兔膝关节滑膜液中NO、IL-1β水平及软骨组织中MMP-1、MMP-13水平、Mankin′s评分均高于Sham组,软骨组织中Wnt2、β-catenin mRNA及Wnt2、β-catenin蛋白水平均明显低于Sham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CPM组、PRP组及CPM+PRP组兔膝关节滑膜液中NO、IL-1β水平及软骨组织中MMP-1、MMP-13水平、Mankin′s评分均明显低于KOA组,软骨组织中Wnt2、β-catenin mRNA及Wnt2、β-catenin蛋白水平均明显高于KOA组,且CPM+PRP组均优于CPM组、PRP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CPM联合PRP治疗可更好地减轻KOA炎症反应及软骨组织病变,保护软骨组织免受降解,可能与促进Wnt/β-catenin信号通路激活有关。

    • 酸枣仁多糖治疗慢性不可预测性温和应激抑郁症小鼠的疗效及作用机制分析

      2025, 22(19):2706-2711.

      摘要 (30) HTML (0) PDF 1.07 M (272)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探讨酸枣仁多糖(ZSSP)对慢性不可预测性温和应激(CUMS)抑郁症小鼠抑郁行为的影响及作用机制。方法将60只SPF级昆明雄性小鼠随机均分为对照组、模型组、小剂量组、中剂量组、高剂量组和盐酸氟西汀(Flu)组,除对照组外,其余5组均采用CUMS法制备小鼠抑郁症模型,小剂量、中剂量和高剂量组分别采用50、100、150 mg/kg 的ZSSP进行灌胃处理,对照组和模型组用0.9%氯化钠注射液灌胃,Flu组用10 mg/kg的Flu灌胃。比较各组小鼠抑郁症行为学评分及血清炎症介质[白细胞介素(IL)-1β、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IL-18]、海马组织中Toll样受体4(TLR4)、核因子κB(NF-κB)、NOD样受体热蛋白结构域相关蛋白3(NLRP3)、半胱氨酸蛋白酶(Caspase)-1水平。结果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小剂量组、中剂量组、高剂量组和Flu组糖水偏好率下降,强迫游泳不动时间、悬尾不动时间均延长,矿场总路线缩短,血清IL-1β、IL-6、TNF-α、IL-18水平均升高,海马组织中TLR4、NF-κB、NLRP3、Caspase-1水平均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模型组比较,小剂量组、中剂量组和高剂量组糖水偏好率升高,矿场总路线延长,强迫游泳不动时间、悬尾不动时间均缩短,血清IL-1β、IL-6、TNF-α、IL-18水平及海马组织中TLR4、NF-κB、NLRP3、Caspase-1水平均下降,且小剂量组、中剂量组、高剂量组小鼠抑郁症行为学评分、血清IL-1β、IL-6、TNF-α、IL-18水平及海马组织中TLR4、NF-κB、NLRP3、Capase-1水平均呈现明显剂量依赖性,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ZSSP具有良好的抗抑郁作用,尤其是高剂量ZSSP抗抑郁效果更明显,其作用机制可能与抑制TLR4/NF-κB/NLRP3信号通路激活有关。

    • 单试剂反应性献血者归队影响因素及对策研究

      2025, 22(19):2712-2716.

      摘要 (27) HTML (0) PDF 1.04 M (244)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探讨单试剂反应性献血者(SRD)归队的影响因素及对策,优化献血者管理。方法基于该血站2016年1月至2024年8月612例符合归队条件的SRD数据,结合问卷调查与电话回访,分析归队动机及影响因素。结果SRD总体归队率为11.76%,不同年龄、学历、职业、献血次数SRD归队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SRD归队核心动机为促进健康、定期献血(39.44%),主要归队影响因素:(1)SRD已不在本地区,包括学生毕业、在外工作、军人退伍(43.11%);(2)不愿意再献血,包括归队流程烦琐、不满意现有献血优待政策、受以往检测结果影响、献血体验感不好(19.43%)。结论需通过简化归队流程、建立信息共享平台、加强激励措施提升SRD归队率,平衡血液安全与血源需求。

    • 21-三体综合征患儿产前筛查与产前诊断情况分析

      2025, 22(19):2716-2720.

      摘要 (33) HTML (0) PDF 1.05 M (289)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分析出生缺陷卡上报的21-三体综合征患儿科学合理的产前筛查与产前诊断指导方案。方法收集2022年1月1日至12月31日北京市助产机构终止或分娩的孕13周至出生后1年诊断为21-三体综合征患儿的病历资料、产前筛查和产前诊断情况。结果303例21-三体综合征患儿产前确诊297例,流产物检测确诊3例,超声筛查异常合并无创DNA产前筛查(NIPT)高风险流产后临床诊断1例,足月分娩后诊断2例(1例超声异常拒绝产前诊断;1例未规范产前筛查)。21-三体综合征患儿的孕妇平均年龄(35.80±4.40)岁,其中高龄妊娠(预产期年龄≥35岁)占62.71%(190/303),第1次、2次、3次、4次及以上妊娠者年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28.81,P<0.001)。21-三体综合征患儿孕妇孕中期血清学筛查高风险率为78.26%(18/23),临界风险率为13.04%(3/23),低风险率为8.70%(2/23)。NIPT高风险率为99.30%(141/142),低风险率为0.70%(1/142)。孕中期超声筛查异常率为61.11%(44/72),高于孕早期超声筛查异常率[46.85%(134/286)],其中超声筛查异常以颈项透明层厚度(NT)增厚居首位,达56.81%(121/213),占孕早期筛查异常的90.30%(121/134),其次为双侧鼻骨发育异常和心血管系统异常。21-三体综合征患儿产前诊断指征位居前3位依次为NIPT高风险、胎儿NT增厚、高龄,总占比为88.89%(264/297)。结论21-三体综合征患儿发生率随着孕妇年龄增长而升高,尤其是伴有NIPT高风险、NT增厚、高龄、超声筛查异常等高危因素时,建议行介入性产前诊断。同时孕期应规范进行孕早期和孕中期超声筛查,建议充分告知血清学筛查及NIPT产前筛查方案的局限性和漏诊风险,合理选择介入性产前诊断。

    • 肠三针联合穴位贴敷治疗对脑卒中后便秘的疗效及血清VIP、5-HT水平的影响

      2025, 22(19):2721-2725.

      摘要 (26) HTML (0) PDF 1.03 M (284)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探讨肠三针联合穴位贴敷治疗对脑卒中后便秘的疗效及血清血管活性肠肽(VIP)、5-羟色胺(5-HT)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2022年9月至2023年9月在河北省沧州中西医结合医院确诊的100例脑卒中后便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穴位贴敷组(50例)和联合组(50例)。所有患者均给予脑卒中后基础治疗,穴位贴敷组在基础治疗的基础上采用穴位贴敷进行治疗,联合组在穴位贴敷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肠三针进行治疗。比较2组临床疗效、中医证候积分、相关量表评分[便秘生存质量量表(PAC-QOL)、Bristol粪便性状量表(BSFS)]、血清VIP、5-HT水平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联合组治疗后总有效率高于穴位贴敷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治疗前中医证候积分、PAC-QOL评分、BSFS评分及血清VIP、5-HT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治疗后中医证候积分、PAC-QOL评分及血清VIP、5-HT水平均低于治疗前,且联合组治疗后中医证候积分、PAC-QOL评分、BSFS评分及血清VIP、5-HT水平均低于穴位贴敷组,2组治疗后BSFS评分均高于治疗前,且联合组治疗后BSFS评分高于穴位贴敷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穴位贴敷组和联合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肠三针联合穴位贴敷治疗脑卒中后便秘患者,可有效降低血清VIP、5-HT水平,改善便秘症状,提升生活质量,且未增加用药风险,临床疗效明显。

    • 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患者孕中、晚期炎症因子、血常规指标水平与产后出血的相关性研究

      2025, 22(19):2726-2732.

      摘要 (25) HTML (0) PDF 1.07 M (299)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探讨妊娠期高血压疾病(HDP)患者孕中、晚期炎症因子、血常规指标水平与产后出血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21年9月至2023年9月该院收治的86例HDP患者作为HDP组,另选取同期在该院产前检查的86例健康孕妇作为对照组。比较HDP组、对照组孕中、晚期炎症因子、血常规指标水平的差异;比较HDP组、对照组妊娠结局的差异,并分析HDP患者孕中、晚期炎症因子、血常规指标水平与产后出血的相关性。结果HDP组孕中、晚期血清白细胞介素(IL)-2、IL-6、C反应蛋白(CRP)、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红细胞分布宽度(RDW)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海马HGN蛋白、红细胞比容(HCT)、平均血细胞体积(MCV)、血小板计数(PLT)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HDP组孕晚期血清IL-2、IL-6、CRP、TNF-α、RDW均高于孕中期,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孕晚期HGN蛋白、HCT、MCV、PLT均低于孕中期,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HDP组子痫前期、剖宫产指征、早产、产后出血、新生儿窒息、低体质量儿占比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产后出血组孕中、晚期IL-2、IL-6、CRP、TNF-α、RDW均高于产后未出血组,HGN蛋白、HCT、MCV、PLT均低于产后未出血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点二列相关分析结果显示,HDP患者孕中期/孕晚期IL-2、IL-6、CRP、TNF-α、RDW与产后出血均呈正相关(r=0.493/0.572、0.461/0.518、0.554/0.561、0.520/0.632、0.623/0.534,P<0.05);HGN蛋白、HCT、MCV、PLT与产后出血均呈负相关(r=-0.636/-0.631、-0.247/-0.396、-0.616/-0.640、-0.665/-0.647,P<0.05)。结论HDP患者炎症因子及血常规指标水平异常,且孕中、晚期与产后出血均存在相关性,妊娠结局较正常孕妇差。

    • >综述
    • 数字聚合酶链反应技术在DNA甲基化检测中的应用

      2025, 22(19):2732-2736.

      摘要 (32) HTML (0) PDF 1.05 M (287) 评论 (0) 收藏

      摘要:DNA甲基化作为最重要的表观遗传学机制之一,与人类疾病,如癌症、神经系统疾病、心血管疾病等密切相关。近年来,随着生物技术的不断发展,数字聚合酶链反应(dPCR)技术逐渐应用于甲基化检测领域,dPCR技术作为一种新兴的绝对定量技术,通过将反应体系分割为大量微单元并结合泊松分布公式统计,明显提高了DNA甲基化检测的灵敏度和精确度。该文系统综述了dPCR技术在DNA甲基化检测中的原理、技术优势及其在恶性肿瘤诊断、年龄预测和慢性疾病筛查等临床应用中的最新进展。同时,该文探讨了当前dPCR技术面临的成本高、操作复杂及通量有限等挑战,并展望了其与单细胞分析、多组学整合等技术的结合潜力。未来,dPCR技术有望通过技术优化与多学科融合,为精准医疗和疾病早期诊断提供更高效、可靠的检测手段。

编辑部主任:王明丰

创刊:2004年

国际标准刊号:ISSN 1672-9455

国内统一刊号:CN 50-1167/R

国内邮发代号:78-157

  • 浏览排行
  • 引用排行
  • 下载排行
按检索
检索词